設備問題交代下去,就該是動力了。雖然有技術條件搞水車,但雲山島上沒什麽大點的河流,隻是泉水小溪。所以先用牛驢拉磨的方式提供動力。
随着鋼産量的增加,和衛所匠戶的陸續到來,肥皂也可以開始做了,肥皂除了可以賣來賺錢,最主要的制作肥皂過程中的副産品甘油。
現在購的了不少堿,做肥皂用的燒堿,可以用堿熔煉得到氧化鈉。雖然龐志華也知道用電解鹽溶液得到效率最好,但動力一樣是制約的瓶頸,發電機不靠自己拿出東西來,恐怕一年也難做好。
玻璃最賺錢,做完鋼的龐志華便集中精力,帶着工匠攻克了這一難關。
中國的玻璃是鉛鋇玻璃,帶顔色且透明度不高,稱爲琉璃,西方則是鈉鈣玻璃,可以做到無色透明,現在要做的當然是這種玻璃了。基本原料石灰石、砂和堿,基本上學過高中化學的都知道,但真做就要試了。
果不其然,龐志華找齊了原料根據搜集的玻璃配方做出來,卻面臨着出來的玻璃發綠氣泡多的情況。
經過了很多次試驗,調整了坩埚材料,提高了熔煉溫度,并且多方查找資料。最後用濕木頭攪拌攪拌,産生大氣包帶出小氣泡,這樣就解決了氣泡問題。發綠是因爲二價鐵的原因,除在原料投入之前使用磁石淨化外,采用硝酸鹽作爲氧化劑除色,這樣玻璃的問題終于攻克。
但恐目前實力不足,樹大招風,可以先做一點,用來打通官府。自己用的鏡片倒是可以大量磨制,這也是很早龐志華就計劃好的。【鈉鈣玻璃配方爲二氧化矽:氧化鈣:氧化鈉=69:16:15】
有堿就可以得到火堿,泡花堿矽酸鈉,可以用石英砂和堿在窯爐熔出來,所以肥皂也做出來了,但賣得并不是太好,店鋪開的時間短,富貴人家并不認同,窮苦百姓就更不會買了。肥皂的銷量基本上是李旦的份,這也是和他在倭國上層關系不少的緣故。
要說單項利潤最高的卻是私鹽與白糖。本來龐志華沒把這個放到心上,不過靠海吃海,出鹽是肯定的。龐志華找了些軍戶家屬沒事就曬點鹽,買鹽的時候,和幾個長江上的行商搭上線,賣得不錯,等龐志華發現這條路,又趕快上馬了小水泥作坊,做起了曬鹽廠。
最基本的水泥好做,石灰石和粘土磨細了煅燒就行,這些材料也好找。
一年過去,周圍近的幾個島上,有近兩千招來的流民,主要是種糧食,當然種的是玉米、土豆還有紅薯這樣的高産作物。現在糧食自足不但沒問題,而且還存了七、八十萬斤。這個沒有賣,因爲龐志華還有下一步計劃。
雲山島上面也住了接近兩千人,除了把軍戶家屬都接了來,還有岸上找的一些工匠,其中還有一些搞鐵雕的手藝人。
找這些精細活工匠,是爲了做測量工具。固定尺寸的卡規和塞規好做,在之前設備與鋼管的生産中,已經做了些,但遊标卡尺之類的就要靠這些精細活手藝人了。
滾珠軸承也做了出來,滾珠軸承并不像有些架空小說中說的,内外兩個卡槽是裝好鋼珠後合在一起用鋼水澆焊。真正的做法是在兩個卡槽鋼圈出來後,内圈靠住一邊将鋼柱放入。鋼珠并不是塞滿卡槽,放入至少三個後,将鋼珠分散開,用鋼片固定住鋼珠而成。
不用這個辦法,用自行車輪軸那種軸承也是不錯的辦法,有了攻絲工藝,就可以做有内絲的卡檔,擰在有外絲内圈上。或者使用斜面内外圈,制造滾針(柱)軸承也是不錯的選擇。
識字班已經變成了一個兩百多少年兒童的學校--雲山初學。自然校長一職是龐志華了,隊員則是客串老師,班主任什麽的。而軍戶組成的士兵還留在甯波。要是人都沒有了,肯定會被人看出問題。
雲山初學中也設了軍校班,不識字的順便識字,課程内容主要是龐志華口述,講一些後世看來稀松平常的遊擊戰,特種戰,以及熱兵器的常識與對應不同兵種的用法。
張勇亮沒事的時候也跟着弟弟識字,現在已經成爲第五個千戶,去甯波帶人按照龐志華教的方法進行火槍訓練了。
說道火槍,是前裝燧發滑膛槍,現在很快就生産了五百餘枝,畢竟最費時的槍管變得容易生産了,而剩下的槍機,槍托分到不同作坊,最後由另一組木匠組裝,類似流水線生産了,效率當然高了。不過龐志華不想生産過多的這種槍,他中意的是後裝線膛槍,現在夠用了也就停産了。
兩百枝裝備到岸上衛所裏。還有一百五十餘枝裝備護衛隊,還有一部分用在學校大齡學員的訓練中。子彈則是紙包裝,紙中包着火藥和鉛彈,撕開口倒少許作爲引火藥,将剩下的用通條捅入,紙代替填充物還可以方便固定裏面的子彈。現在歐洲雖然是燧發槍,但還都是從藥壺中灌藥,再用皮或布包裹鉛彈作爲填充固定物。
這樣火藥可以定量,裝填速度也快。一般人稍加訓練,一分鍾平均三發是很正常的。龐志華對目前的這個優勢也很滿意。
火炮鑄了十門,都是弗朗機式滑膛炮,現在中國沿海的海盜火器化很低,用這種炮裝散彈效果更好。
再說财政,現在一個月的收入也就一千兩,除去一人六錢饷銀,給做工的一人四錢工錢,再加上進料,可以說隻是收支平衡。所以時不時龐志華帶上董強張曉,還有羅才劉勳,用小船配合小飛船去劫落單的西洋小商船。爲了保密,劫這些人手段狠些,都滅口了。
這段時間,小海盜一般看到村裏的人數,還有築起的寨牆,不敢上來,不開眼的,上來不是被鋼弩射中,就是被火槍放倒,隻是給島上增加了七、八艘小船罷了,這也讓島上的船增加到了二十多艘。
大點的船自己造了兩艘,二十多米,但排水不到百噸,因爲龐志華繼承的陳千戶,方便是方便,可不是水軍千戶,工匠對造船雖有了解,但造大船的經驗一點沒有。隻好又在岸上拐了些工匠,邊造邊學習,一年也隻造了兩艘。
船帆使用西式縱帆,西式縱帆的特點與操作和中式硬帆極爲相似,隻是前面加了船首三角帆。
自十六世紀荷蘭人采用上緣斜桁帆以來,由于其極易操作,故不僅懸挂在全裝備帆船的尾桅下,還以其爲主帆裝懸挂在當時一般的兩桅船上,就逐漸演變成一艘縱帆船。
此類船正式起源于十七世紀末歐洲。其實中國東漢時就創造了平衡縱帆,它能使風壓中心移至桅杆後面而又距桅杆很近,使轉動帆時省力,并能與舵配合利用八面風甚至逆風航行。中國宋朝時,在專走多淺灘的北洋淺水航線的沙船上已經廣泛使用,後來才有荷蘭人向西歐傳播。
荷蘭及北美大湖區江河水淺,氣候瞬息萬變,帆船航行時帆裝起落頻繁,原來這些地區的帆船上一般用三角縱帆操作,勞動強度特别大,操帆人員衆多。而改用上緣斜桁帆後,操作特别方便和簡單,于是這類縱帆船在北美西海岸得以迅速推廣和發展。此類船隻在美國獨立戰争中充當武裝商船的角色,常以靈活的操縱性和超常的快速性成功地襲擊英國的商船隊。
中式硬帆,可以繞桅杆轉動,能迎風,受風效率高,尤其是硬帆的[對稱偏斜]對帆面積利用效率更高。軟帆主要是橫帆和縱帆,橫帆雖然受風效率低于中式的硬帆,但是優勢是面積能夠做得比硬帆大得多,桅杆可以更高。逆風行走時要另挂縱帆。
從同樣重同樣面積的帆來說硬帆優勢大,成本還低很多。不過軟帆的船一般帆面積做得非常大,桅杆又高,抵消了這個優勢。西方發展到後來的全帆裝,應該算是帆船發展的頂峰了,順風時或者說遠航時不需要頻繁變帆,很有優勢。
龐志華綜合分析了兩種帆,最終采用了斯庫納帆船樣式。這種帆式操作人手少,适應多變的風向和複雜的海區。最主要的是使用這種帆,相當于在硬帆基礎上稍加改動,島上現有的水手很容易就學會操作。而且斯庫納帆式在前面一根或多根桅杆上也是可以有橫帆的。不過現在中國人很少會操作橫帆,等有機會學會了操作,前桅杆再改也不遲。
速度偏慢的方面就通過改變船型來解決了。雲山島造的船吃水線附近長寬比達到了6:1,船首空心防止[埋首],外形似現代略微内凹的破浪船頭。其實中國的廣船船頭也和這類似,尖尖的,再加上中國也早已經有了平衡舵等技術,此船加上縱帆最大的優點就是速度。
現在炮沒造多少,船上的炮就更沒有多少了。主要是成本太高,所謂的賺錢利器銷路也沒有打開。而船速度優勢就是用來順風逃命,免得遇上海賊或西洋海盜出師未捷身先死。現在海面上還沒有鄭家,想投靠挂他的旗避避風頭也沒機會。
大點海盜原來沒看上眼,在他們的想法中,原先這小島幾乎是沒有人煙的地方,也沒想到者發展這麽快,等發現是肥羊時,龐志華已經有了足夠力量,讓他們來了讨不了好。
今天早上,一艘大船經過。山上的瞭望哨,通過單筒望遠鏡,看到他們遠處逗了個圈又返回了。龐志華知道樹大招的風,終于要來了。
現在周邊島上的人,住的很零散,而且這幾種高産作物也不用伺候,閑暇時間還讓護衛隊帶過來組織長矛刀箭輪訓。而且龐志華特意吩咐不要開墾成田地模樣,所以外面看上去和荒島差不多,到時候被攻擊肯定是雲山島這裏。
派了八艘船去衛所接人,剩下的船去附近島上征一些青壯過來,配發刀箭。學校中會開槍再調過來,這樣自己這邊便有了近四百火槍手,還有一百弓箭或弩箭手,一百帶刀長矛手。
附近韭山群島也是有水軍的,不過現在是根本不剿匪的,這種出力不讨好的差事就算他們願意做,恐怕也做不了。
衛所的人到了,編入護衛隊之後,過了有三天,外圍島上的探哨才傳來消息。龐志華此時也有些擔心,之間的時間越長說明集結地人越多。
果然,等在雲山島上能看到時,一共兩艘大船,二十多艘小點的各種船,估計應該2000人左右,島上雖然安排演練了好幾次了。但對最後的結果還是沒有譜。龐志華帶上羅才劉勳,又找了幾個現在已經算是嫡系的人,一人帶上倆短火槍,鋼弩,刀。來到後山。島上由劉珊浩負責按計劃行事。
打開小飛船艙門的時候,這八個人看到這麽奇異的船有些驚訝,但因爲訓練得多,還把持得住。但當飛船飛起來時,一個個再也把持不住了,加上飛船的運動跌坐在船闆上。
羅才劉勳笑了一下,畢竟他倆當時出去做海盜,見到時也這樣,“大人非凡人,現在你們知道了吧!”
過了好一陣子,這些人才緩過神來,一個個表起忠心來。
“這個事情你們先不和任何人講,我見你們也是可造之材,才跟你們透底,你們先把這些盔甲傳上!”,龐志華指着堆在一旁的盔甲。自己有些底細,時間長了,也不太好瞞,于是現在就慢慢放出點,以後有一部分忠心收下,反而好保密。
盔甲和頭盔是最近的沖壓機出來才少量的做出來的。沖壓機并不在雲山島,因爲沖壓機的動力需求比較大,隻好在附近有條河的島上建了水輪,又開了鐵作坊。
頭盔仿中國QGF02軍盔形狀,并沒有用當前的那種将軍帶的那種頭盔,費材料不說,還重。
此種頭盔不利之處在于目前人的發式,所以現在隻好披散了頭發配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