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步兵占領新加坡外圍防線的時候,步兵們很驚訝怎麽沒遇到日軍的抵抗,他們的心裏不由得沉了下來。
爲了保險起見,加挂了反應裝甲的四一式步兵戰車被推到的最前面;步兵在四一式步兵戰車裏面,根本就不冒頭;其他的步兵戰車、裝甲輸送車離得遠遠的;直升機部隊則提前飛向目标,瞪大了眼睛看着四周。
此時守衛新加坡的日軍也在耐心地等待着,等待着對手進入他們的絕對攻擊範圍。
守衛新加坡的日軍知道和對手在無遮無攔的野外開戰,那叫找死,選擇巷戰倒還有一線生機。隻要澳大利亞北部的援軍能夠快點到來,守住新加坡的可能還是有的。
寺内壽一指揮的日本南方軍,接連損兵折将,空有龐大的兵力和各種自然資源,卻無法在短期内轉換爲戰争實力。
寺内壽一爲了加強南方軍的實力,那是頭發都想白了。
新兵的訓練需要時間;自然資源變成戰争物資需要時間,更需要各種工業設備和工人。問題是在南方軍占領下的地方,工業設備和工人都不多,大多數都是屬于采礦設備和采礦工人,而不是深加工設備。
澳大利亞北部倒是有,但那是大日本帝國澳洲遠征軍的,而澳洲軍隸屬于日本大本營直屬,說白了就是和南方軍是平級關系(以前是隸屬,後來升級了)。
寺内壽一哪怕是地位很高的軍中宿将,那也指揮不動澳洲軍的一兵一卒,更不要說無償從澳洲軍手裏拿設備、工人了。
在本土的支援暫時來不了的情況下,寺内壽一也隻能和澳洲軍司令官植田謙吉大将商量着辦了。
植田謙吉以前是日本關東軍司令官,後來西聯迫使日本将在華日本人全部撤出,植田謙吉自然也成了最後一任關東軍司令。撤離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先是在朝鮮進行休整,後來一部分人加入了日軍朝鮮方面軍,一部分人回到了日本本土擔任本土守備隊,還有一部分人加入了新成立的南方軍。
等到日本決定登陸澳大利亞了,日本就該物/色/一個出/色/的指揮官,選來選去,日本最終決定讓植田謙吉擔任澳洲軍司令官,全權負責澳洲軍的一切作戰事宜。
日本選擇植田謙吉的關鍵就在于其曾擔任關東軍司令。
日本的關東軍首要作戰目标就是遠東的蘇軍,其裝備之精良,訓練之有數,在日本國内那是數一數二的。而且澳洲軍的很多部隊都是從關東軍抽調過來的,讓植田謙吉來擔任司令官,至少指揮上不會出現任何問題。
植田謙吉做得也不錯,在澳大利亞北部的表現也很好,要不是美軍來得太早、太快,己方又沒有做好充足準備,這才打成了膠着狀。
現在整個澳洲軍的日子都不好過,大量來自美國本土的商船源源不斷運來了各種物資,而來自日本本土的物資則突然開始減少,有時甚至爲零。
兩相一對比,澳洲軍的日子過起來有些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的味道。
現在支那出兵東南亞,并在短時間内橫掃中南半島,外加重創南方軍空中力量。植田謙吉一想到東南亞丢失的後果就不寒而栗。
傻子都知道對日本來說,丢掉東南亞意味着日本失去了最大的原材料産地,而且還将數十萬有大量實戰經驗和衆多重裝備的澳洲軍與日本的聯系打斷了。
要是東南亞和澳大利亞北部都丢了,日本距離戰敗也不遠了。
這事無論如何都要阻止其發生。
可怎麽阻止又是一個大難題。
本土的支援是不要想了,唯一有可能的援軍——南方軍也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愁呀!!!
植田謙信從來都沒這麽愁眉苦臉過。
日本本土也在想辦法。
在對支艦隊遭到重創的第一時間,日本就打算将南雲忠一指揮的日本海軍太平洋艦隊西調,但想想一旦太平洋艦隊西調了,美國海軍的太平洋艦隊就該大軍壓境瓦胡島了。
本土的安全還要不要了?
日本也隻能硬生生忍住了這個想法。
緊接着南方軍空中力量損失慘重,而且前往東南亞的商船頻頻遭到襲擊。
這時候寺内壽一多次向日本本土發電報,希望日本本土快點派來增援,或者同意自己的新作戰計劃。
寺内壽一的新作戰計劃很簡單,利用新加坡爲誘餌,将支那人的注意力吸引到新加坡來,同時集中在菲律賓、荷屬東印度等地的南方軍殘餘兵力來個絕地大反擊。
爲了加強空中力量,寺内壽一打算從澳洲軍中抽調一部分精銳陸軍和陸軍航空兵,參與到新加坡反擊戰來。
别看南方軍在中南半島一敗塗地,但南方軍的底子厚,在菲律賓、荷屬東印度等地的地面部隊絲毫未損,空中力量也是保留了大部。隻不過這點空中力量在中國東南亞戰區面前還真的有點不夠看。
因此,寺内壽一希望澳洲軍能夠幫忙。
寺内壽一認爲,和美國飛行員交過手的日本飛行員,在技戰術方面比自己手上的菜鳥要高多了,沒準兒他們還能給自己帶來驚喜——重新奪回東南亞的制空權。
要真的這樣,寺内壽一就是做夢都該笑醒了。
抱着這樣的想法,寺内壽一發電給了東京大本營。
東京大本營收到寺内壽一的電文,仔細研究了一下,最終得出結論——寺内壽一的想法有些不靠譜,特别是讓澳洲軍的飛行員去與支那空軍争奪制空權。
以前南方軍的那些老鳥都沒争到,現在讓澳洲軍的飛行員去争……危險實在太大。
據在德國的武官傳來的情報,那種沒有螺旋槳的飛機類似于德國才剛裝備不久的噴氣式戰鬥機,要不是機緣巧合,在德武官也不知道。連德國都才剛裝備,支那卻早已将其投入實戰,并取得了不錯的戰果。光是這點都能猜到支那在某些方面的科技實力比德國強。日本說不想要這些技術那是騙鬼。問題是現在的日本也隻能想想而已。
但話又說回來了,要是支那人占領了東南亞,澳洲軍也離戰敗不遠了。
東京大本營也知道這個問題十分嚴重,因此也向植田謙信去電,問問他澳洲軍和在澳美軍、英澳軍的近況和動向。
植田謙吉不敢怠慢,馬上将最近的情況上報,并附上了澳洲軍參謀部的分析。
植田謙吉的日子要比寺内壽一好過多了,原因則是對面的美軍、英澳軍在得知隻拿出兵東南亞後,居然暫停了攻勢,轉而開始加固工事,囤積彈藥。看來美軍和英澳軍是打算趁機下死手啊。
對此,植田謙吉也隻好讓部隊加固工事,準備惡戰的到來。
可以說澳洲軍現在是絲毫不敢輕動,一個弄不好就是全軍覆沒的下場。
得,寺内壽一想要得到來自澳洲軍的援兵是沒指望了。
偏偏這時候有人說了一句話——“徹底放棄澳大利亞北部,将澳洲軍全部調回東南亞。”
說出這話的人是石原莞爾。
石原莞爾本身就反對日本在還沒将東南亞消化吸收完的情況下就出兵澳大利亞,石原莞爾在日本做出出兵澳大利亞的第一時間就表示,日本在澳大利亞作戰會呈現膠着狀,最終會白白浪費日本的國力。
按照石原莞爾的最初想法,日本在占領東南亞後應該利用兩年的時間将東南亞變成日本的原材料産地和兵員補充地。在這兩年時間裏,日本應該加強海陸軍建設,特别是建立起一支強大的空中力量。等到一切就緒,日本将兵分三路向支那發起進攻。
第一路是岡村甯次指揮的朝鮮方面軍,該軍将會經朝鮮半島攻擊滿洲甚至是支那的華北地區。
第二路是寺内壽一指揮的南方軍,該軍将會經中南半島向支那的西南邊陲發動進攻,如果可能會拿下四川,這個支那的大本營所在地。
第三路則是山口多聞指揮的海軍對支艦隊,該艦隊将會在得到金一部分加強後,與陸軍一起向支那的長江口發動進攻,争取一舉占領支那最富庶的地方。
石原莞爾的想法的确很好,但日本高層早已被日軍的輝煌戰績給沖昏了頭也頭腦,認爲大日本皇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于是日本在東南亞還未消化完的情況下就又開辟了朝鮮戰場和澳大利亞北部戰場。此時的日本已經可以說是六線作戰了。
第一線是日本海軍太平洋艦隊和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圍繞着夏威夷群島的制海權、島嶼控制權争奪戰。
第二線是日本朝鮮方面軍和支那朝鮮戰區在朝鮮半島上大打出手。
第三線是日本南方軍警惕着支那可能對東南亞下手。
第四線是日本南方軍英印軍可能從印度方向打回緬甸。
第五線是日本澳洲軍在澳大利亞北部和美軍、英澳軍死磕着。
第六線是無處不在的支那潛艇、美國潛艇在茫茫大海上瘋狂襲擊日本的商船隊,三方開展了瘋狂的護航戰與反潛戰。
連一戰時期的德國也隻能開展三線陸地作戰,一線海上作戰。日本則是陸海六線作戰,日本的實力還沒強到那種地步。
那麽現在呢?
第一線暫時是僵局,但未來肯定會以日本的失敗告終,原因自然是因爲一旦日本在東南亞戰敗,日本海軍太平洋艦隊必定會回援日本本土。到時候,失去了艦隊保護的夏威夷群島肯定會被美國趁機奪回、
第二線雖然暫時平靜,但一旦動起來,那絕對是驚天動地。
第三線已經開打了,而且南方軍還損失慘重。
第四線已經完了,失去了緬甸,日本想防都沒地放。
第五線受到第三線的拖累,也是岌岌可危。
第六線就不說了,那可是滿滿一筐血淚史,說起來傷心啊!
所以說現在的日本是陸海五線作戰。
也正因爲如此,石原莞兒才會想到徹底放棄澳大利亞,将澳洲軍全部撤往東南亞。
也是因爲提出這個意見的是石原莞兒,如果是其他人,也許會被當場撕碎。
“諸君,大日本帝國現在是五線作戰,而帝國的實力顯然做不到這點。一旦帝國丢掉東南亞,帝國不但失去了最重要的原材料來源地,還失去了上百萬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部隊。帝國可沒那麽多資源來重建這樣一支大軍。更重要的是,帝國甚至因此戰敗。”
“别認爲我是危言聳聽。帝國的強大需要大量的資源,而這些資源,帝國本身并不能生産多少,帝國隻能去買、去搶。以前還有個懦弱的支那可以搶,現在支那已經變得十分強大。帝國已經無力與之單獨抗衡。而目前帝國最重要的資源來源地——東南亞正在支那人的兵鋒之下。如果不能保住東南亞,帝國就會斷絕絕大部分戰争必須物資的來源。憑借帝國國内的儲備和暗中可能獲得的物資,帝國又能撐多久?”
“一旦帝國戰敗,明治維新以來的成果就會盡數喪失。你們能夠承擔起這樣的責任嗎?”
石原莞兒的話可謂是發人深省。
想想也是啊,要是帝國戰敗,首先撲上來的就是支那。不說支那元末時期開始的,帝國浪人對支那沿海的掠奪、騷擾。單單是明治維新以來,帝國對支那的侵略,支那就不會放過帝國,肯定會将帝國往死裏整。
然後就是英美這些與帝國交戰的國家。
要真的出現這種情況,他們就是日本的國家/罪人、民族/罪人,他們的肩膀可承受不起。
可徹底放棄澳大利亞北部,日本又舍不得。因爲他們在澳大利亞北部的荒漠中找到了大型鐵礦,這些鐵礦讓日本高興了好久,足以保證日本上百年所需(按照當下的需求量計算所得),爲此還将一些冶煉設備運到了澳大利亞。日本将鐵礦就地冶煉,然後運回日本本土進行深加工,最終變成各種武器裝備。
可以說,日本現在還能打下去,澳大利亞的鐵礦功不可沒。
“可是放棄澳大利亞的代價實在是太大,帝國會因此失去最大的鐵礦石來源。”有人提出了反對意見。
“現在支那人和美國人的潛艇正在瘋狂襲擊帝國商船隊,大量來自海外的資源根本就沒能運到日本本土,這樣下去帝國大商船遲早耗盡。沒了商船,難道要用軍艦來運輸資源嗎?”
“用軍艦運輸也可以啊。”
“說話的人絕對沒長腦子。”在場的大部分人都在心裏如此認爲。
軍艦的用途是來戰鬥的,運輸隻是無奈之下的舉措。在說了,連護航的驅逐艦都能被支那的潛艇擊沉,其他的軍艦自然也有很大的幾率被擊沉。要是軍艦都被擊沉得差不多了,日本還拿什麽去和支那、美國進行海上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