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後世的曆史,德國首先對波蘭發動了進攻,結果波蘭被蘇德兩國瓜分,然後德國進攻法國并迫使法國投降。緊接着由于德國空軍遲遲無法掌握英吉利海峽的制空權,德國登陸英國的“海獅計劃”被迫停止。随後德軍主力東調到了德國邊境,蘇德之戰爆發。盡管德軍先前攻勢如潮,但最終還是折戟于莫斯科。随後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更是讓德國損失慘重。至此,德國的戰敗已經注定了。到了一九四五年德國最終戰敗。
可要是按照這樣的勢頭發展下去,弄不好德國是戰勝國。
德國的工業實力是有目共睹的,缺少的是足夠的資源和盡可能大的資金投入。真要讓德國打赢了,制約德國發展的因素就會消失一大半,未來的德國就會成爲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可别說這是假話。後世的美國能夠成爲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主要是因爲美國通過兩次世界大戰發了戰争财,同時戰後美國對其他西方工業國家進行的技術和人才的“掠奪”。說“掠奪”可能有些過,但這樣說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了,促進美國成爲後來世界上最強大國家的技術和人才來源。沒有這些技術和人才,美國成爲後世最強大的國家,那還不知道有多少路要走,要花費多少金錢和時間。
德國一旦成爲世界最強大的國家,對中國來說顯然不是好事,因此想方設法削弱德國就是中國必須做的事情。可真要/操/作起來,那難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因此在削弱德國不行的情況下,還是盡可能加強自身實力才是正道。
對當前的世界大戰,中國,特别是李斌和艾琳這兩個穿越者,那是看的迷糊,心裏明白。
這一時空的曆史已經改變了很多,特别是德國并沒有在一戰中戰敗,就注定了這一時空曆史與後世時空的曆史有了很大不同;也注定了後世同期的武器裝備會提前出現,産量也會增大很多;更注定了這一時空的二戰要比後世更爲慘烈。
隻不過這慘烈可不是咱中國方面的了,而是中國的對手和潛在對手們的。
自穿越到這一時空起,李斌就知道自己的責任所在;也知道如果不利用好這個機會,自己絕對會後悔不已。
因此利用艾琳的幫助,李斌開始了自己的步伐。李斌原本打算趁着一戰的機會實現國家的統一與富強,然後就遵照約定送艾深老先生的遺體回到他自己的故鄉。這也算還了他的恩情。
可是李斌在正式行動前,還是想了又想,猶豫了許久才最終做出決定——自己絕不能就這樣浪費這天賜良機,自己一定要充分利用二戰的機會。
這是因爲李斌不想重複前人犯下的錯誤,更不想中國一直重複着曆史循環。
李斌自己心中的最終想法知道的隻有艾琳一人,其他人都不知道。因爲李斌知道其最終想法是多麽的吓人,真要說出去,沒準兒李斌會被自己人打黑槍。因此還是将其當成自己和艾琳的小秘密比較好。
可李斌不知道的是,這樣做反而讓自己的妻子衛清馨認爲自己和艾琳有些不清不楚,醋意大發,弄得自己後院起火。最後李斌花了不少代價才消除了這場危機。
好了,還是回歸正題吧!不然,要挨闆磚啊!
爲了進一步削弱包括德國在内的列強實力,中國也采取了各種措施。
其一,與日本暗中達成約定,讓日本放心大膽地從朝鮮半島上抽調軍隊南下,與英美荷等在東南亞、西太平洋上有廣闊殖民地的國家死磕。甚至在暗中還向日本出口鋼鐵等戰争物資。
至于日本不止一次想要從中國購進那些用于增加自身實力的技術,中國想都沒想就拒絕了。那些想要私自将這些技術賣給日本的漢/奸、賣國賊則在與日本人交易的時候被當場抓獲,等待這些人的當然是永久消失。至于那些沒被當場抓獲的,他們遲早也會永久消失。
日本從朝鮮半島抽調兵力、兵器南下,固然會讓日本在朝鮮半島的防禦能力下降,但中國也沒在朝鮮半島布置重兵。雙方雖在朝鮮半島交火,但那也是做給外界看的。雙方都是朝着無人地帶開槍開炮扔炸彈。
還别說,中日兩國在朝鮮半島上玩的花樣還真的迷惑了不少人,弄得英美長時間(注一)相信中國正在和日本于朝鮮半島上血戰連天。
從朝鮮半島抽調的兵力、兵器、日本将其投入澳大利亞的戰場上,而由于這些被抽調的部隊無論是兵員素質還是武器裝備,在日本國内都是首屈一指的。其投入戰場後的表現……嘿嘿,英美表示壓力很大。
英美認爲僅以單兵素質而論,這些日本士兵的素質遠超過己方士兵。要不是己方有在質量、數量上遠超過這些日本士兵的裝甲部隊、炮兵部隊和充足的補給,己方句不是對手;而至關重要的制空權雙方是各占一半,誰也奈何不了誰。
現在英美澳三國和日本,還在澳大利亞北部死磕着。
其二,暫停對蘇作戰。
盡管李斌巴不得早點滅了蘇聯,但就當下的情況來看,蘇聯多存在一天,德蘇之間的死磕就多持續一天,就能更消耗兩國實力。
而且,與蘇軍作戰的中國複興軍部隊也到了不得不修整的時候。盡管依靠強大的火力,中國複興軍最終成功消滅了遠東蘇軍主力,可以早先囤積的彈藥、油料等物資也消耗得七七八八了,而且前線作戰的将士們也即将進入疲憊期。再打下去,可能會出現偷雞不成——蝕把米的情況。那時候才叫有得樂了。
有鑒于此,中國方面暫停了對赤塔以西的蘇軍的進攻,反而加緊時間鞏固戰果。
這時候沙俄太子彼得又跳了出來,希望中國将剛打下來的赤塔及其以東的蘇聯領土交給沙俄管理。
可是李斌早就打定主意,這次無論如何都不能讓步了。
因此李斌态度強硬地表示遭受重大傷亡的白俄軍隊已經不可能承擔起保護赤塔以東幾百萬平方公裏土地的重任,中國願意爲盟友分憂。
彼得知道這次中國人是打定主意不松口了,但彼得還是想要争取一下。
最終李斌同意将殘存的白俄軍隊調往赤塔進行修整和環境适應,但絕不能單獨出擊。否則一切後果由白俄獨自承擔。
白俄軍隊先前和蘇軍打了一場惡仗,現在還沒有恢複元氣,他們可沒傻到主動去找蘇軍麻煩的程度。而且離開俄國幾十年了,新生的一代白俄軍人,早就不知道俄國的氣候是怎樣的,讓他們提前感受一下俄國的氣候也沒什麽不好的。
其三,盡可能從國外購進物資,引進人才。
盡管西國黨在中國開展各種工農業建設,但卻還是無法改變中國是一個農業國的事實。而且作爲穿越者的李斌知道自己的最終目的是怎樣的,爲了達到這個目的,從國外購進各種物資是必須的。
在李斌出訪英法美德四國期間,李斌和四國簽訂了大量的購買協議和某些私下承諾。利用這些協議和某些私下承諾,李斌成功讓英法美三國暫時放下了對中國的警惕心理,認爲中國還是以前的那個中國,最終讓英法美三國對出口到中國的各種物資大開方便之門。
中國則利用此次良機将三國本土和殖民地上的大量資源運回了國内,其中很重要的資源有石油、鈾礦、鎳礦、钛礦、稀土礦等在工業,特别是軍工業上有極大用處的礦藏資源。等到戰争打起來了,英法美三國,特别是美國才發現,美國缺少某些特殊資源。
西國黨盡管制定了發展計劃并付諸實施,但人才缺口始終存在。爲此利用戰前那段短暫的和平時間,中國公開向世界各國發出了人才招聘信函。中國希望這些在自己國内過得不如意的人,盡可能到中國來工作。也許是中國給國外的形象一直都是落/後、腐/朽等等負面形象,這些到中國來的外國人才少得可憐。但其中也有一些底子不錯,也有新想法的人才到中國。而在二戰結束後,這些人中的大多都留在了中國,選擇加入中國國籍,繼續從事相關工作。
三管齊下在讓中國盡可能置身事外的同時,還能讓中國順便休息一下,積累更多的實力。畢竟中國的底子實在是太薄了。更重要的是,這樣做能夠讓列強流更多的血。這是李斌願意看到的。
注一:這是相對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總的時間來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