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隻制造這些艦隻,海軍的戰鬥力無疑會大打折扣。
一方面這樣的主力艦雖然戰鬥力強悍,但在某些方面仍有缺陷;另一方面海軍戰艦也和人一樣,是要吃喝的,也會生病的。
先說說缺陷。
航空母艦、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潛艇這類主力艦隻戰鬥力的确強悍,對某些海軍弱小甚至有海無防的國家來說,這些東西那就是大殺器。擁有大殺器的國家能夠很容易地幹掉實力十分弱小的對手。
但實力弱小的對手也有自己的殺手锏,雖然這些殺手锏并不一定真的起到殺手锏的作用,但用來找找對手的小麻煩還是可以的。
比如說水雷、魚雷快艇就是屬于這種類型的。
對付這種屬于雜魚類型的對手,主力戰艦一個不小心還會陰溝裏翻船。
對于這些東西,西南和西聯誕生之初,其下屬的海軍也發展了的。畢竟那時候底子薄,多點家底也沒什麽不好。
可是後來,西聯發展起來了,有錢了;而且也有了航空母艦這類主力艦隻。用後世的話說,西聯海軍未來的發展方向就逐漸變成了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呃,怎麽來形容呢?應該說是“向美軍看齊”比較好點吧。
後世的美國憑借其強大的經濟實力,發展出了一支世界上在各方面都很強的軍隊。這支軍隊讓世界各國那是羨慕嫉妒恨,爲此世界各國紛紛以美軍爲榜樣(有時候稱爲假想敵更合适),結合本國國情,發展本國/軍隊。
幾十年下來,還是有那麽些成果的。
對已經朝着劃時代步伐前進的西聯海軍來說,魚雷艇之類的武器雖然還是有發展前途,但其适用範圍和使用頻率已經日益縮小。對這類武器,當然還是少投入點資金好。
再說了,沒有哪個國家的海軍敢拍着胸脯說:“隻要海軍的戰艦全部都是航空母艦、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潛艇這類主力艦隻,他們就能将敵國海軍全部殲滅。”
漏網之魚始終會有的。
再來說說海軍戰艦的吃喝。
因爲任何一艘戰艦能夠運載的彈藥、油料、淡水、食物的數量總是有限的,用完了就必須得到補給,得不到補給那就隻能等死。
在茫茫大海上,想要獲得補給要麽能夠回到能保證己方安全的港口,要麽就讓己方船隻運過來。
自新航路開辟後,世界航海運輸開始了大發展。那時候船隻想要得到補給,要麽登上陸地(包括島嶼),要麽船隻之間相互接舷補給。
隻有這樣,海上航行的船隻才不會出現缺少淡水和食物的情況。
那時候的海上航行條件十分艱苦,水手們往往因爲吃不到新鮮的蔬菜和水果,患上壞血病,進而導緻死亡。
後來随着技術的進步,科學的發展,海上航行的船隻也迎來了技術的進步,水手們的夥食也越來越好。長期發展下來的船隻補給獲得方式也越來越先進。但卻沒有一種專用的補給艦爲戰艦在海上實施補給,這不能不說是海軍的悲哀。
西聯海軍最初的補給艦是用一萬噸級商船改裝的,視爲第一代補給艦。第一代補給艦隻能承擔的燃油、燃煤、單獨重量不超過五噸的物資補給任務,而且效率還很低。
這樣的補給艦當然不符合海軍的需求,但對那時的西聯海軍來說,第一代補給艦讓他們知道了什麽是現代化意義上的海上補給。海上補給也成爲了西聯海軍的一項新課題。
後來西聯海軍相繼建造了第二代、第三代補給艦。這兩級艦的排水量越來越大,功能也越來越完善,按理說海軍應該滿足了,但海軍根據先前的使用經驗對第四代補給艦提出了更爲苛刻的要求。
海軍要求第四代補給艦的标準排水量在一萬噸到三萬噸之間,滿載排水量在三萬到五萬噸之間,最大航速不低于二十五節,有一定的自衛能力,能夠同時滿足橫向補給和縱向補給的需求,能夠反向補給,能夠對己方戰艦進行戰場維修,采用半軍半民的标準建造。
補給艦的任務就是爲己方戰艦提供各種物資,滿載排水量不大不行。
不低于二十五節的最大航速能夠快速到達前線,防止敵軍魚雷的襲擊。
一定的自衛能力是爲了應付敵人的空中力量和發射的魚雷。
橫向補給和縱向補給同時滿足更是能夠加大補給效率。
反向補給能夠是補給艦從其他船上獲得物資,不必返回港口接受物資,讓補給艦的時間浪費在前線和後方的往返之中;同時,反向補給還能讓補給艦将受損戰艦中的必須排出的油料、淡水、彈藥之類的多餘收集起來,畢竟你用不了的别人還能用啊。難道這些東西都不要錢嗎?西聯還沒富裕到這種可以随便浪費的程度。
在戰場上,己方戰艦受傷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爲了讓那些受傷嚴重,但還暫時不會沉沒的戰艦順利回到後方維修,及時的搶救必不可少。這時候能夠對己方戰艦進行及時搶救的搶修船就十分必要了。可在戰場上,誰又知道敵我雙方交戰時的準确位置,交戰後受損戰艦的位置。即使帶了搶修船也要小心搶修船被敵方擊沉。萬一搶修船被敵方擊沉了,己方受損嚴重的戰艦又該向誰哭呢?
一般來說,任何軍艦的建造标準都是按照軍用标準建造的,但有些時候會更改。比如說一些不重要的軍艦或者說軍艦上不重要的部位都是按照民用船隻的标準建造的。
和平時期補給艦的數量肯定不多,但在戰時爲了能夠保證前線的需要,補給艦的數量會大幅上漲。數量上漲就意味着海軍又不得不付出更多早已緊張的資金,就算大規模采購能夠降低造價,但對那需求的數量和稀缺的資金來說,仍是一個巨大的壓力。這也是海軍也是不得已的選擇。
海軍打算在動力艙、燃油庫等要害部位采用軍用标準建造,其他地方采用民用标準建造。海軍希望以此降低造價。
等到該型補給艦草圖拿給海軍看時,海軍起初有些頭疼,但最後卻樂呵呵地接受了。
這就是後來的魚水級快速綜合補給艦。
最終建成的魚水級快速綜合補給艦标準排水量達到了一萬三千噸,滿載排水量達到了三萬六千噸;最大航速二十七節;由四台燃油鍋爐,兩台蒸汽輪機提供動力,總功率爲十萬馬力;自衛的武器就是一座七十六毫米高平兩用炮、兩座六管二十五毫米加特林機炮和兩座六聯裝反潛火箭發射器。另外還增加了一座直升機機庫,可停放三架zsy—1(一)a直升機。
滿載時一般會裝載一萬八千噸燃油,兩千噸淡水,五百噸食物,一千五百噸零部件、一千噸其他物資。
後來二戰期間中國海軍的快速綜合補給艦都是魚水級及其改進型。
總的來說,魚水級快速補給艦是一種以補給燃油、淡水等輕便物資爲主要任務,順帶執行一下海上緊急維修的補給艦。但其卻不能承擔起爲海上戰艦進行但要補給的任務。
可能有的人就要問了,爲什麽這樣一型補給艦不能承擔起但要補給任務,難道說是不能裝下戰艦所需的各類彈藥嗎?
實際上也不是不能裝下戰艦所需的各類彈藥,而是應爲目前的中國海軍已經完成了導彈化,海軍的主要作戰武器已經由艦載機,變成了各式各樣依靠不同發射平台發射的導彈。而魚水級在設計之初的補給清單中壓根就沒有想到裝載導彈,更遑論将艦上裝載的導彈調運到戰艦上。
導彈,特别是第一代反艦導彈誕生之初,其是作爲絕密存在的,知之者甚少。在這種情況下,魚水級根本沒想過裝載導彈就不足爲奇了。
而當第二代反艦導彈出現後,魚水級也就不得不承擔起了運載和在海上爲戰艦補給反艦導彈的任務。但對早已定型的魚水級來說,這無疑是一個難題。
而且魚水級的航速雖然快,但對海軍當下的主力水面戰艦來說,這就是慢航速了。總不能打到關鍵的時候前線戰艦上沒有能夠擴大戰果各型導彈了,而滿載着各型導彈的魚水級居然因爲航速問題,而在後方待着。就算魚水級全速前進,也是會消耗時間的,更被說與補給艦會合後的導彈吊裝時間。
有鑒于此,在魚水級正式定型後,海軍一方面要求對魚水級進行改進,使其能夠在裝載各型導彈的前提下,還能在海上順利完成将反艦導彈調到戰艦的任務;另一方面則要求艦船研究人員設計一款新式的單以向戰艦補給導彈爲任務,最高航速最好達到三十節的快速補給艦。
前者在海軍下達任務後的半年内,被艦船研究人員提了出來,并順利獲得通過。這就是後來的魚水貳級綜合補給艦。
與其前型相比,貳型在保留前型/性/能的基礎上着重加強了将反艦導彈吊到水面戰艦上的能力,同時航速也提升到了二十八節。
後者則成爲了與前者完全不同的補給艦,爲了以示區分,新式補給艦被稱爲快速戰鬥支援艦。
有意思的是,該級艦簡直就是後世美國海軍供應級快速戰鬥支援艦的翻版。除了艦載武器被換成了六管二十五毫米加特林機炮和十五毫米重機槍外,其他的什麽都沒變。
(“喂,那座八聯裝的北/約海麻雀艦空導彈發射裝置哪兒去了?”有人忍不住出口提醒道。)
“喂,你究竟有沒有仔細認真看?難道你不知道前文已經提到這一時空的山寨版海麻雀已經出現了嗎?難道你不知道後世的北/約海麻雀是海麻雀的北/約成員國自發改進版嗎?”某人忍不住反駁道。)
就這樣改頭換面的後世美國海軍供應級快速戰鬥支援艦在這一時空誕生了,被李斌強硬地還是命名爲供應級快速戰鬥支援艦。
除了這兩種爲水面戰艦提供補給的艦隻外,還有兩種專爲潛艇設計的艦隻。一種是珊瑚級潛艇支援艦,另一種是海豚級潛艇支援艦。
盡管目前的中國海軍潛艇部隊正在大規模裝備的qcg陸型潛艇擁有強大的自持力,但不管怎麽強大,該型潛艇一次能夠攜帶的淡水、食物、燃油、魚雷的數量是有限的,用完了就要補充,不補充就得等死。而且及時得到補充還能增加潛艇在海上的戰鬥時間。
一般來說潛艇在海上航行期間需要得到淡水、燃油、食物、機器零部件的補給,這樣能夠保證潛艇能夠順利返回己方港口(在未被擊沉和重傷的情況下)。至于魚類的補充還是算了吧。
也不是潛艇不想在海上補充魚雷,而是不敢。
潛艇所用的魚雷,通常的口徑爲五百三十三毫米,重量至少有一噸,這麽大的東西想要運到潛艇上必須要起重機,而且還必須是在風平浪靜且無敵方威脅的海域。
如果不能滿足上述條件,那還是别補給了。不然,己方的潛艇和補給艦隻要麽被敵方擊沉,要麽魚雷裝不到潛艇上。
正是因爲考慮到這些因素,新式的珊瑚級潛艇支援艦在滿足攜帶潛艇所必須的燃料、彈藥、食物、淡水的情況下,還能在浪高不大于一級,風速不大于二級的海上對潛艇實施補給。
雖然條件比以前要好些,但也好不到哪兒去。
一般來說,潛艇的戰鬥是在水下進行的。除非必要,否則潛艇是不會浮出水面用艇載火炮襲擊敵方目标的。而潛艇一旦被敵方擊沉,那麽其艇員有極大的可能會随着潛艇一起葬身海底。
爲了盡可能救助和潛艇一起葬身海底的艇員,中國海軍有必要擁有一種對潛艇進行救助的救援艦隻。
海軍方面要求這種潛艇救援艦可以以深潛救援艇、救生鍾營救失事潛艇人員;可向失事潛艇提供高壓空氣,以排出潛艇的壓載水使其上浮;必要時,還能打撈失事潛艇。
海軍這樣的要求可以理解,畢竟中國海軍目前裝備的潛艇是領先于世界的,其艇員素質也是數一數二的,能夠盡量救回來,就救回來吧。
于是中國艦船研究人員又攻關了,攻關的救過就是後來的海豚級潛艇救援艦。
讓李斌無語的是無論是珊瑚級潛艇支援艦,還是海豚級潛艇支援艦,在後世都能找到他們的身影。
前者是後世的美國海軍as—40(四零)弗蘭克·卡伯爾号潛艇支援艦,後者是中國的大江級潛艇救援艦(此爲北/約代号,中國稱之爲九二五型潛艇救援艦)。
當然了,既然時空變了,武器、設備也該變了。但無論怎麽變,綜合效力還是和原型有些許差距。好在差距不大,不然海軍就該罵/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