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縱深作戰理論是由蘇聯軍事戰略學家、最早的五元帥之一的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圖哈切夫斯基創立的。
該理論簡單點說就是把突擊時要集中兵力兵器快速、連續不斷地突擊,一旦突破成功,後續部隊要快速跟進;追擊時要穿插到敵人後方,進而圍殲敵軍;防禦時要認真防禦,随時做好反突擊的準備。
由于圖哈切夫斯基是被間諜罪判處死刑的,因此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内大縱深作戰理論被束之高閣,連帶着因大縱深作戰理論而組建的大規模裝甲部隊也被裁撤。原有的裝甲力量也被分散到了步兵部隊。雖然蘇聯已經開始重組裝甲部隊,但那些重組的裝甲部隊大多都部署在歐洲部分,亞洲部分少之又少。遠東地區的裝甲部隊還大多都是從歐洲部分新調來的。至于戰鬥力嘛?還是打個問号比較好。
這次中蘇之戰布柳赫爾也想要赢得幹淨、漂亮,因此布柳赫爾将裝甲部隊按照其裝備的坦克、裝甲車等車輛的/性/能進行了新的重組。最終布柳赫爾有了四個新的裝甲集群。
第一裝甲集群裝備的都是bt系列快速坦克。他們被配屬西面部隊,他們的任務是穿過大興安嶺,直接進入東北腹地。
第二裝甲集群裝備的是kv系列坦克和部分t—26(二六)(注一)、t—28(二八)、t—35(三五)坦克。他們被用到小興安嶺、阿穆爾河(這是蘇俄的稱呼,中國稱爲黑龍江)一線的正面攻擊中。
第三裝甲集群裝備的是剛生産出來不久的t—34(三四)坦克和部分bt系列快速坦克。他們将突破阿穆爾河的重要支流烏蘇裏江,從側面攻擊阿穆爾河的中國守軍。
不得不說布柳赫爾的安排很合理。
首先bt系列快速坦克的特點就是速度快,其防護能力和攻擊力在中國方面的眼中僅比日本的坦克好些,連二七式坦克都比不了,更何況是三二式坦克。要是讓bt系列快速坦克成功突破大興安嶺,進入東北腹地,等待中國的絕對是一場災難。可以說bt系列快速坦克是執行快速突擊的最好選擇。将bt系列快速坦克放在大興安嶺方向,也的确是爲他選擇了一個好舞台。
後世的二戰中德國從阿登山區成功突擊的例子,李斌可是不敢忘記。那不保蘇軍也來一個提前版的“阿登突擊”。
其次kv系列坦克和部分t—28(二八)、t—35(三五)坦克擁有相對厚重的裝甲和高威力的主炮,而且他們本身就是用于陣地攻堅用的,也就是英國人口中的步兵坦克。這種坦克要他打步兵那沒問題,要他打坦克就有點問題了。至于原因很簡單,不是坦克的火力不夠猛,就是坦克的眼神不夠好;不是坦克的速度慢,就是坦克的射擊速度慢。
讓這種坦克伴随步兵進行陣地攻堅戰,一來可以就近爲步兵提供及時的“重火力”支援,而來也能保護步兵不受敵方子彈的威脅。至于徹底免除炮彈、炸彈威脅什麽的,那就純屬扯淡了。
最後,t—34(三四)坦克是蘇聯剛生産出來不久的新式中型坦克。身爲後世人的李斌當然知道這種坦克的威力。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種坦克影響了後世坦克的設計。
當然了,身爲明星坦克,怎麽着也得有些坎坷的身世才像話。
在後世,當時時任蘇聯裝甲部隊理事會主席的德米特裏·巴甫洛夫将軍,對蘇軍坦克在西班牙内戰中的/性/能表現有褒有貶,但他斷言,裝甲防護脆弱的通病對于一九四一年的蘇軍機械化部隊的建設的損失,将是災難/性/的。于是他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未來蘇軍坦克的在評估工作中。也就是在這時,他提出了蘇軍需要發展一種新型坦克的建議。這就是後來的t-34(三四)坦克。
依舊撒六年,曾經從事bt坦克改進研究工作的科什金,作爲哈爾科夫舍設計局的領導人,組建了一支由姜堰豐富的天才型任務組成的設計組。之後科什金小組陸續向蘇聯人民國防委員會提交了三份設計方案,即a-20(二零)、a-30(三零)、a-32(三二)。經過對比a-20(二零)、a-32(三二)方案被保留下來。
在倒地采用哪一個方案上,蘇聯高層也猶豫不決。最終還是蘇芬戰争中蘇軍坦克的交戰結果,讓蘇聯高層下定決定使用a-32(三二)方案。當然了,用強大的事實說明了a-32(三二)方案能夠在加強火力的前提下,不會降低性能的科什金本人也功不可沒。
在a-32(三二)的正式命名上,科什金認爲新坦克不應該再以别的蘇聯英雄來命名,應該重新使用傳統的編号方法。科什金建議編号爲t-34(三四),以此紀念一九三四年國家發布的大規模發展裝甲部隊的法令。當然了,科什金本人的建議也被采納了。
可科什金本人不知道他的做法極大地得罪了身爲蘇聯五大元帥之一伏羅希洛夫。這位後來t-34(三四)坦克屢被刁難埋下了伏筆。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十九日,在t-32(三二)實驗坦克基礎上研制的t-34(三四)坦克獲準投産,但必須重新驗收。爲此,需制造十一輛坦克來進行工廠試驗和部隊試驗。同時,約瑟夫·雅科夫列維奇·科京領導的基洛夫工廠設計局又設計了t-50(五零)步兵伴随坦克。爲了競争,科京辯稱,t-50(五零)和kb能履行所有坦克使命,言外之意是t-34(三四)沒有必要投産。
一九四零年三月,t-34(三四)坦克的命運到了十字路口,科什金的工作受到管理層極大的幹擾。經過據理力争,同意他再次說明t-34(三四)應當投産的理由,并獲準在莫斯科與kb坦克作對比試驗。
爲了顯示t-34(三四)坦克的優良性能,科什金和被挑選的乘員組,将兩輛t-34坦克以履帶行軍的方式開到莫斯科作對比試驗。此時正是寒風刺骨的冬季,科什金帶着肺炎的早期症狀,與乘員組一起用十二天的時間,把新車開到了莫斯科。朱加什維利和國防會議的代表觀看了對比試驗。
機動靈活的t-34(三四)給朱加什維利和在場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kb坦克卻顯得很笨拙,樣式陳舊。伏羅希洛夫禮貌地從外部仔細觀看了t-34(三四),同時坦克工業人民委員、機械制造部長馬雷舍夫又在車内、車外進行了檢查,并對新坦克感到滿意。
對比試驗後,科什金和乘員組又将坦克開回哈爾科夫,也沒有出什麽問題。三月三十一日t-34(三四)坦克獲準批量生産,裝備部隊。
一九四零年九月二十六日,科什金因在冰天雪地上駕駛第一批出場的t-34(三四)model一九四零型時染上的肺炎引起的并發症而去世。鑒于科什金設計出t-34(三四)的特殊貢獻,一九四二年被追授蘇聯國家獎金獲得者稱号,并獲紅星勳章。
在t-34(三四)坦克真正面向世界之前,很多人根本就沒有聽說過科什金的名字,在t-34(三四)坦克的出色性能表露無遺時,大家才真正發現了他,但是這已經晚了,科什金早已因肺炎而離開了人世,年僅四十歲,再追贈什麽勳章也于事無補了.但是他的遺作還永存人間,成爲了一款影響世界深遠的傑作。
可惜了一位天才的坦克設計師,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一定還會有更多優秀的作品問世!
咳咳咳,對不起,一不小心太入迷了,居然發起感慨來了。忘記最後部分的話吧,那都是後世曆史的事情,這一時空科什金因爲比後世曆史上提前将近一年時間研制出了t-34(三四)坦克。他現在正在哈爾科夫從事t-34(三四)坦克的改進工作,還沒死呢!
t-34(三四)坦克擁有極爲強大的火力、防護力、機動力(相對于其他的蘇聯坦克來說),是實施穿插攻擊的最好選擇。而且在烏蘇裏江,蘇軍還能得到蘇聯阿穆爾河區艦隊的支持。
蘇聯阿穆爾河區艦隊和中國之間可是有血仇的。當年中東路事件中,蘇聯阿穆爾河區艦隊與中國東北江防艦隊在同江打了一仗。那一仗東北江防艦隊損失殆盡。
注一:無論是蘇聯還是俄羅斯的坦克,隻要以t開頭。在讀全稱時應該将“t”讀成“特”,千萬别讀成“踢”了。以前最後就一直這樣讀的,後來才知道自己的讀法錯了。至于後面的數字,隻要你認爲怎麽讀,才能夠更好地記得住,那麽你怎麽讀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