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嘛,華人、華僑将自己的産業變賣當地土著和殖民者都是十分高興的。因爲華人的财富是十分巨大的,不然也不會有排/華/事件了。因此他們都打算低價收購華人的産業。出乎意料的是,在産業出售的價格上,華人沒有進行斤斤計較,反而很是爽快地低價賣出了,弄得當地土著和殖民者十分迷糊。
迷糊歸迷糊,這送上來的好處還是要的。這不,當地土著和殖民者對華人出售的産業那是來者不拒,有多少收多少。甚至還有人開起了專業的出售服務公司,向買賣雙方提供信息,自己則從中抽取傭金。
但很快當地土著和殖民者發現不對勁兒了。因爲那些并不富裕的華人、華僑都開始将他們手中的東西拿出來賣了。盡管價格十分低廉,甚至可以說算得上是白送。但還是讓當地土著和殖民者嗅到了一絲不好的味道。
沒過多久他們的擔心成爲了現實。
大量的華人開始舉家帶口地離開荷屬印度尼西亞。這下子輪到當地土著和殖民者慌了。要知道荷屬印度尼西亞,乃至整個東南亞地區之所以這麽富庶,華人的作用至關重要。可以說沒有華人就沒有荷屬印度尼西亞的富庶。這華人走了,也就意味着荷屬印度尼西亞創造巨大财富的絕大多數人走了。這對荷屬印度尼西亞的經濟是一個十分沉重的打擊。荷屬印度尼西亞當局當然不會就這麽心甘情願地放走華人。于是他們開始了阻礙行動。
荷屬印度尼西亞當局的阻礙行動說白了就兩方面,一方面是軟的,另一方面是硬的。
軟的被分成了兩方面,一方面針對當地華人。對當地華人,特别是那些香/蕉/人,荷屬印度尼西亞當局許諾絕對保證他們在當地的各項權益會得到保證,絕不會随意受損。同時讓這些香/蕉/人當說客,去說服那些想要離開的人留下來。
另一方面針對李斌本人。對李斌本人,荷屬印度尼西亞當局則是威/逼/利/誘的招數都使了出來。對此李斌的反應很直接,直接将當說客的人趕了出來。
硬的也被分成了兩個方面,一方面針對當地華人,荷屬印度尼西亞當局堅決不允許當地華人、華僑回國,即使回國也要淨身出戶。說白了就是你想要回去也可以,但你回去的時候,攜帶的隻能是衣物之類的東西。至于金錢這類值錢的東西,還是留在當地吧!
另一方面針對英法等強國,荷屬印度尼西亞當局對英法等在東南亞地區有極大利益的國家曉以利害,讓他們明白一旦荷屬印度尼西亞當地的華人大規模離去,那麽難保在東南亞其他地區的華人不跟風離去,到時候你們英法也準備跟着蒙受巨大損失吧。
反正荷屬印度尼西亞當局是打算将英法等在東南亞地區有極大利益的國家拉下水。
在荷屬印度尼西亞當局軟話和香/蕉/人的不斷的催眠下,一部分華人居然還真的信了這完全不靠譜的鬼話,選擇了留下來,人其他人怎麽勸說都沒用。
而英法等在東南亞地區有極大利益的國家也在仔細考慮好決定支持荷屬印度尼西亞當局的做法,絕不能讓太多的華人離開。
對此李斌緊急發表聲明,聲稱在荷屬印度尼西亞的華人之所以離開當地,是因爲當地政府不但不能保護華人在當地的合法利益,反而還坐視當地土著對華人進行随意侵害。當地華人爲了自己的安全着想,不得不離開。當然,相信如果荷屬印度尼西亞在英法美這類民/主國家的管理下,肯定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
得,李斌的聲明讓英法美三國大樂,讓荷屬印度尼西亞當局和荷蘭政府都大感麻煩到來了。
先前荷屬印度尼西亞當局不得不主動派兵保護當地華人、華僑,就是害怕英法等國趁機将手伸進荷屬印度尼西亞。要知道曾經稱霸海洋,被稱爲“海上馬車夫”的荷蘭王國,到現在隻剩下了這荷屬印度尼西亞一塊殖民地了。要是這裏都丢了,荷蘭王國就失去了最大的一份财政來源,日後的日子可就難過了。
這時候英法兩國又發表聲明了。在聲明中,英法表示很願意派遣船隊進入荷屬印度尼西亞,幫助當地華人、華僑平安撤離荷屬印度尼西亞。
英法的算盤荷蘭人當然明白,這些華人一旦乘英法的船離開,到時候在哪裏下船還不是英法說了算。要是送到中國還好,送到英法的殖民地裏荷蘭就虧大了。
再說了,聲明中英法明确表示要“平安撤離”。這不是說會在商船上安排些攜帶武器的人,當保镖和監督者嗎!?
荷蘭人還沒笨到,連這都看不出來的程度。
接下來荷屬印度尼西亞當局也不得不發表聲明,表示将不會對華人離開設置任何障礙,沒有離開的華人的各種利益也會得到保證。
就這樣在荷蘭的放權下,很多華人乘坐商船離開了荷屬印度尼西亞。因爲這次華人離開來得太突然,中國方面并沒有準備好足夠的船隻,隻能租借其他國家的船隻運送。這時候當地有能夠遠洋航行船隻的華人主動獻出了自己的船隻,表示願意無償将商船投入到運送華人、華僑回國的行動中。經過多方努力,足以讓當地華人回到祖國的商船終于湊足了。剩下的事情就是将他們安全地送回國。
爲了保證路上的安全,護航艦隊還特意抽掉了兩艘重巡洋艦和四艘驅逐艦擔任護航任務,以防某些不開眼的海盜,打裝有回國華人商船的主意。同時駐紮在海南三亞的海軍也派出了接應艦隊。
本來這次到達東南亞地區隻是爲了向支持祖國抗戰的華人、華僑表示敬意,誰曾想出了這種亂子。好在事情解決了,順帶着将當地華人、華僑進行了一次大遷徙。這倒省了未來的功夫。
對于那些留在當地的人,不管是香/蕉/人,還是那些放不下産業,輕信荷屬印度尼西亞當局的華人,李斌隻能爲他們祈禱了,希望他們未來過得順利、幸福。
處理完了當地的事情,船隊繼續前行。由于在當地耽誤了一些時間,船隊不得不将速度加快了不少。
船隊離開了狹窄的馬六甲海峽,向蘇伊士運河駛去。
這蘇伊士運河本來是不存在的,是後來人工慢慢開鑿出來的。
最初的蘇伊士運河的最初開鑿可能是在埃及第十二王朝,法老辛努塞爾特三世(senusretiii,其名字即爲“蘇伊士”一詞的來源。約公元前一八七四年到公元前一八五五年在位)爲了通過陸行平底船進行直接貿易,下令挖掘了一條“東西方向”的運河,連接紅海與尼羅河。一些證據顯示這條運河的存在至少持續到公元前十三世紀的拉美西斯二世時期,随後運河被荒廢。
根據希臘曆史學家希羅多德的著作《曆史》(thehistoriesofherodotus)記載,大約在公元前六零零年,necho二世着手它的重新挖掘工作,但沒有完成。
古代時期
蘇伊士運河在公元前二五零年左右被托勒密二世重新獲得。在随後的一千年中被連續改進、摧毀和重建,直到最終于公元八世紀爲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的哈裏發曼蘇爾(al-mansur)廢棄。
其後,蘇伊士運河被斷斷續續挖掘和開放,分别在公元前一一七年羅馬時期的圖拉真國王和公元六四零年歐麥爾·伊本·哈塔蔔時期兩度長時期開放。
十八世紀末拿破侖·波拿巴占領埃及時計劃建立運河連接地中海與紅海。不過由于法國人的錯誤勘定結果計算出紅海的海平面比地中海要高,也就意味着建立無船閘的運河是不可能的,随後拿破侖放棄計劃,并在和英國勢力的對抗中離開埃及。
法國在拿破侖失敗之後,重建法蘭西第二殖民帝國,因爲在美洲的殖民地失于英國,所以法國重點向東方發展,打通蘇伊士運河對法國意義更爲重大。一八五四年和一八五六年,法國駐埃及領事斐迪南·德·雷賽布(ferdinandmariedelesseps,一八零五至一八/九四年)子爵獲得了奧斯曼帝國埃及總督帕夏塞伊德(saidpasha)特許。帕夏授權雷賽布成立公司,并按照澳大利亞工程師aloisnegrelli制定的計劃建造向所有國家船隻開放的海運運河。通過對有關土地的租賃,公司可從運河通航起主持營運九十九年。
一八五八年十二月十五日,蘇伊士運河公司(pagnieuniverselleducanalmaritimedesuez)建立。強迫窮苦埃及人穿過沙漠挖掘運河的工作花費了近十一年,部分苦力甚至施以鞭笞。工程克服了很多技術、政治和經費上的問題。最終花費高達一千八百六十萬英鎊,比最初預算的兩倍還多。
運河于一八六九年十一月十七日通航,這一天被定爲運河的通航紀念日。
運河建成後卻陷入了被争奪的紛争中,争奪運河的是英法兩國。
一九八七年月,埃及政府因開鑿運河耗費一千兩百萬英鎊而債台高築,發生了嚴重的财政危機,所以不得不決定出賣它所掌握的蘇伊士運河公司百分之四十四的股票。英國看到機會來了,便竭力阻止埃及将股票賣給法國。随後,英國政府采用各種手段得到了蘇伊士運河公司的股票。最終,蘇伊士運河成爲英法兩國的私有财産。
接着,英國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于一八八二年武裝占領埃及,完全控制了蘇伊士運河,并在運河地區建立起海外最大的軍事基地,駐紮了近十萬軍隊。
由于蘇伊士運河直接影響世界各國的利益,西方國家對英國的野心一緻表示反對。一八八八年西方數國締結《君士坦丁堡公約》,規定必須保證蘇伊士運河的安全和自由通航。而英國卻直到一九四零年才正式加入這個公約,但仍繼續在運河區駐紮大量軍隊。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指使土耳其軍隊進攻埃及以奪取運河,但沒有成功。一九二二年,英國承認埃及獨立後,仍保留着在運河區的駐兵權。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亞,英國借口保衛埃及的“安全”和“穩定”,于一九三六年迫使埃及簽訂爲期二十年的《英埃同盟條約》,規定英軍繼續駐紮運河區,亞曆山大港仍爲英國軍港等。二戰期間,英國再次在運河區建立了海外最大的軍事基地。也就是說《英埃條約》簽訂後,英國仍保留着對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
爲什麽英法兩國要争奪蘇伊士運河呢?
還是因爲蘇伊士運河的位置實在是太重要了。
蘇伊士運河位于埃及境内,處于埃及西奈半島西側。它北起塞得港南至蘇伊士城,全長一百九十多公裏。該運河處于歐亞非三大洲接壤地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另外,蘇伊士運河是一條海平面水道,是連通歐亞非三大洲的主要國際海運航道。
蘇伊士運河連通了紅海與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與印度洋連接起來,大大縮短了東西方之間的航程。與繞道非洲好望角相比,從歐洲大西洋沿岸各國到印度洋縮短了五千到八千公裏;從地中海各國到印度洋縮短了八千到一萬公裏;對黑海沿岸國家來說,則縮短了一萬兩千公裏。
對于英國,這樣一個視大海爲後花園的國家來說控制了蘇伊士運河就意味着英國對海洋的掌控又多了一分。其他海洋國家都要看英國的臉色行事。
試問,英國怎麽會,不對此,不擇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