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少年趙立</p>
(古)淮河平靜而寬闊,河堤上的垂柳随風輕蕩,陽光被揉碎成片片金箔,兩岸古老的青石闆路和青磚院落愈發顯得安靜,是這座古城曆史的見證者。</p>
蕭靖漛三人在岸邊享受下午的陽光,看畫舫在淮河中悠哉遊哉地飄蕩,等到入夜後,這裏将是另一番景象。</p>
沈易安也喜歡這樣的江南景緻,前世爲飽覽一副如此的景象,真是擠破頭地往景區裏鑽,進去之後隻能看到肩膀和後腦勺,當真沒有什麽意思。</p>
如今人在畫中走,自然要好好遊覽一番,還應下帶蕭靖漛她們一起去畫舫見識的要求。</p>
散布了一下午謠言的三人滿心歡喜,急着回去跟沈勇玉臨風他們借衣服,好扮成沈易安的好兄弟一起混進去吃喝玩樂。</p>
然而,知州鄭有爲當晚設了頓素宴,欲招待該招待的人,沈易安也在其中,暢遊畫舫的計劃隻能推後一日。</p>
鄭有爲忙着素宴接風,也算盡了對童貫犧牲的敬意,請求告老還鄉的信随着童貫死訊一并快馬加鞭去了大内。</p>
鄭有爲是個一生都極爲平庸的進士,沒有什麽雄心壯志,就連做官也是兜兜轉轉回了自家門前,此時已然是個老頭,在汴京更沒什麽人脈,此時隻祈求不發落自己,或者哪怕發落了自己,不連累家人也好。</p>
席間,鄭有爲幾次想借酒消愁,在童貫随從面前又不敢,等到散席,方留了沈易安,邀請他去自己家再叙。</p>
鄭有爲是四百裏外的徐州人,沈易安此時心情着實不錯,便點頭應下,也想多了解下這裏。</p>
知州是個從五品的官員,住的地方可以稱爲“宅”,穿過煙花柳巷,又經過商鋪街道,在一巷子口,看到一家挂着燈籠的烏頭門宅院,上面寫着“鄭宅”。</p>
鄭有爲讓下人準備了當地幾個精緻小菜,葷素齊備,擺在桌上。</p>
沈易安一見,雖然已經流了口水,可還是躊躇了下沒動筷子。</p>
這葷菜,難道是不顧童貫屍骨未寒嗎?</p>
鄭有爲身手做了請的動作解釋道:“我們家廚子是徐州老家的,将楚州小菜融合了徐州菜式的鮮香,甚得我心值得一試。沈小郎并非官員,隻是随行,吃點葷菜不礙事,我就不吃了。”</p>
沈易安想他說的有道理,可一個人吃終究有些别扭,便定睛望着鄭有爲道:“哪有客人自己吃的道理?鄭知州也不必避諱,反正這事你也才知道。”</p>
鄭有爲知道沈易安擔心什麽,喊來廚子:“你家小兒不是這幾日來探望你,去喊他來替我陪陪客人。”</p>
“這……不合規矩吧?犬子年幼……”</p>
“你的孩子吃你做的飯,有什麽不好的?”</p>
廚子終于回過味來,可能這客人怕下毒,就急忙退下,随後帶了個孩子過來。</p>
鄭有爲拉着這個十來歲的少年道:“我孫兒小時候的衣裳在你身上剛合适,不錯。”</p>
少年彬彬有禮地鞠躬道:“多謝大翁翁。”</p>
這少年眉目清秀,鄭有爲待他也很親昵,自打這少年帶來,才見他臉上有了笑容。</p>
少年知道自己的任務,朝沈易安行過禮後就坐了下來,鄭有爲說可以用餐了,少年等沈易安提筷子夾菜後,才拿起筷子夾了距離自己較近的菜。</p>
鄭有爲笑眯眯地望着少年道:“趙立啊,晚飯吃過了吧?又叫你來吃一頓,不怨大翁翁吧?”</p>
少年咽下飯菜朗朗回答:“晚飯吃的早,父親說要給大翁翁問安後方可就寝,等着等着就餓了。”</p>
“呦呦呦,瞧這半大小子,怪會說話的。”鄭有爲十分歡心:“我的兒孫都不在楚州,趙立在這兒我這宅子還熱鬧些。”</p>
沈易安吃了幾口這精緻的小菜,味道的确非常鮮美,但剛剛鄭有爲說出的名字更讓沈易安感興趣。</p>
“趙立?你叫趙立,家是徐州的?”</p>
趙立放下筷子,起身回答:“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就是徐州趙立。”</p>
“那你的志向是什麽?”</p>
“我長大了,要沖鋒陷陣,收複中原失地燕雲十六州!”</p>
鄭有爲忙在一旁提醒:“不用你去了,已經收複了。”</p>
“那我就去西北邊境,抗擊胡人,保一方百姓平安。”</p>
沈易安笑了下,這莫不就是臉頰中箭後用手指揮的抗金英雄趙立?</p>
沈易安記得,趙立可是個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在抗擊金軍時英勇無敵,曾經從徐州連勝七仗一路殺到楚州。</p>
趙立雖然沒讀過書,爲人卻剛烈秉直、天性忠義,且善于騎射,不喜歡聲色财利,所得物品都當作俸祿發放給與士兵,在戰鬥中必定身先士卒,同時也容不得士兵逃跑。</p>
此等豪傑,被沈易安遇上,真是驚喜萬分,若不是這孩子尚小,沈易安是真想拉着他結拜。</p>
聽他一席話,沈易安頓趕振奮,道:“你爲何要立如此志向?”</p>
趙立一愣,随後反問沈易安:“大丈夫生來保家衛國,否則要這男兒身作甚?”</p>
沈易安一震,三歲看到老這話真是沒錯,這就是刻在骨子裏的忠義啊!</p>
鄭有爲在一旁道:“趙立雖然沒讀過書,過幾天也就要回去徐州鄉下,可他素來喜歡隋唐英雄傳這樣的故事,來楚州這幾日天天跑去聽書。”</p>
沈易安想了下,繼續問趙立:“前些時候與契丹人在燕州一戰時,恰好我也在場,你要不要聽聽?”</p>
鄭有爲還當沈易安是編故事哄孩子,便在一旁落得個自在地聽着,沈易安将事情經過說了一遍,後問趙立:“你如何看待這場戰鬥?”</p>
趙立想了下道:“大丈夫有所爲有所不爲。用瘋犬傷人,再爲其治病非兵家常用之術,屬于旁門左道,但耶律延禧毀約在前,再過的手段也不足以诟病,他自食其果罷了。”</p>
沈易安問趙立:“你願不願意跟我去京城讀書生活?我能教你很多布兵打仗的知識。”</p>
趙立想都沒想就搖頭:“我長大了,要在家孝敬父母。”</p>
鄭有爲卻覺得沈易安不像是說笑,急忙拉過趙立道:“你這孩子,這位是教書先生,你跟着他去,将來必定有大作爲,窩在你們徐州的小村子裏,不要說保家衛國,你怕是連戰馬都不知道長什麽模樣!”</p>
趙立低下頭,不知如何是好,鄭有爲便忙着人喊來廚子,将這事說了一番。</p>
廚子一聽要去京城念書,管吃管住還是州官給介紹的,此等好事絕對錯不了啊,忙拱手感謝沈易安。</p>
趙立不服:“可我長大了,要照應爹娘和妹妹。”</p>
“爹娘和妹妹不用你照應。”</p>
“家裏沒有男丁不行!”</p>
“怕啥,我跟你娘再生一個。”</p>
至此,趙立也不再糾結,便點頭應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