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攻打這種彈丸小國應該是件聽無聊的事情。張延齡估計自己的兵馬一到,他們便要投降。張延齡倒也并不想太爲難他們,想着如果他們投降,認錯态度還算虔誠的話,倒也不想太爲難他們。起碼保證他們的人身安全。可是沒想到,事情倒是有些讓張延齡意外。
這彭亨小國的年輕國主頗有些骨氣,居然組織了不少兵馬據城抵抗。這才讓這場滅國戰鬥顯得不那麽乏味。
彭亨國的國主隻有二十七八歲,即位不過五六年,倒是個有一些抱負的年輕人。他還想着要勵精圖治,讓這個部落小國變得強大起來,成爲馬來半島上的霸主。
佛朗機人來了之後,他看到佛郎機人的強大戰船和火力,羨慕不已。慕強之心化爲了動力,希望自己也能有這樣的将來。所以倒是在國内征兵訓練,搞窮兵黩武制定先軍政策。
小小的彭亨國,所轄百姓不過二三十萬,軍隊倒是有近三萬。其中他自己的衛隊便有五千人。都是精挑細選的青壯人手。
借着和佛郎機人之間關系不錯的緣故,得到了一些也不知幾手的盔甲和兵刃的裝備,這位年輕的國主雄心勃勃,認爲自己會有一番成就。
實際上,他已經準備攻打他北邊的鄰國吉蘭丹了,那也是一個小國,和他差不多大的一個依托吉蘭丹港口建立的小部落王國。但滿剌加發生戰事之後,打亂了他的計劃。他決定暫且忍一忍,等佛郎機人趕走大明朝的兵馬再行動。但沒想到的是,佛郎機人居然敗了。
不過這位年輕的雄主認爲,佛郎機人遲早會回來的,大明帝國那幾艘破船是根本無法抵抗佛郎機人的反撲的。正是鑒于這種想法,他才裝聾作啞,并不來滿剌加和大明兵馬建立聯系。
其實他的想法也代表了周邊許多小國的想法。過去數十年的經驗告訴他們,大明朝的兵馬或許呆不長久。佛郎機人還會打回來。這次隻要悶頭裝過去,回頭佛郎機人回來之後便不會遭到清算。所以他們都保持着觀望的想法。
他們哪裏知道,這一回來的這位大明護國公可是個要幹大事的主兒。可不是當年的鄭和,隻是來施恩,來了又走,不帶走一片雲彩。
戰鬥開始之後,面對有着簡陋城牆防禦的彭亨港口都城,張延齡倒是有些高興。起碼這場滅國之戰不至于太無聊。對方反抗的越激烈,自己反而不必背負殺戮的歉疚。
張延齡的一千騎兵包圍了彭亨城。沒錯,一千騎兵包圍了這座有着數萬人居住的海港。兵分三路,除了東邊的大海的方向之外,其餘三面城門外都被數百騎兵給堵住。然後便開始了打靶行動。
此次随張延齡前來的隻有兩百杆鳥铳,五門虎嘯炮。但是這已經足夠。鳥铳手們騎在馬上,抵近城門一百五十步距離,端着鳥铳瞄着城頭。但凡有人冒頭,便即開火狙殺。
短短半天時間,城頭彭亨守軍被狙殺超過五百人。簡直把對方那些土著兵都要吓瘋了。
他們一開始還不信邪,一個個在城頭鸹噪叫罵,仗着人多壯膽。然而,随着身邊的人一個個的倒下,一個個的被對方的火器狙殺,他們再也叫鬧不起來了。
他們簡陋的弓箭根本都挨不到在一百五十步之外騎在馬上的大明兵馬一絲一毫。對方就那麽騎在馬上,鳥铳手就舉着長筒鳥铳瞄準。但凡有在城頭露頭的,轟隆一下便栽倒在地,要麽是頭上要麽是臉上就開了個洞,簡直太可怕了。
年輕國主得知這樣的戰況之後,自然是又驚又怒。但是他認爲,即便如此,對方也隻能遠遠的用火器進攻,沒辦法攻進來。大夥兒不露頭,他們也無計可施。
直到第二天上午,幾門姗姗來遲的虎嘯炮被組裝起來,開始對着城牆轟鳴的時候,他才意識到事情沒有那麽簡單。
簡陋的城牆根本抵擋不住火炮的轟擊。南洋之地建造城牆的手藝實在是不敢恭維,石塊和泥巴加上芭蕉葉稻草什麽的堆砌在一起,便是城牆了。
這當然不僅僅是因爲建造技藝的簡陋,其實也是因爲在他們看來,這些防禦手段已經足夠了。畢竟本地小國也沒什麽攻城的重器,大夥兒拿着簡陋的弓箭刀劍互相攻伐,這樣的城牆已經足夠阻擋對手,根本無需太堅固。另外,這麽個小國,建造城牆就已經是奢侈的想法了,更别說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去建造真正的夯土或者是青磚城牆。那會讓這個小國家徹底破産的。
懷着雄圖大志的年輕國主能夠造起這座圍繞都城的城牆,那已經是他偉業之中輝煌的一筆了。但這些在虎嘯炮的實心鐵彈的轟擊之下,就是豆腐渣工程。
五門虎嘯炮花了小半個時辰便轟塌了西城城牆,然後,大明騎兵就那麽毫無畏懼的沖了進去。一千騎兵就像是一千頭沖入羊群的猛虎,那些所謂的彭亨國的兵馬,其實都是普通百姓而已。根本沒有任何的抵抗之力。
試想,這麽小的一個國家,養着幾萬兵馬,那怎麽可能?所以這些人名爲軍隊,其實平日裏都是打漁的,種地的,經商的百姓。挂了個名在軍隊中。國家也不可能發給軍饷武器,加以訓練什麽的。就是一群烏合之衆。
大明騎兵個個訓練有素,盔甲武器都是最好的,騎着高頭大馬沖進來,那完全就是一種降維打擊的感覺。這些所謂的軍隊頓作鳥獸散。
張延齡率領騎兵直奔王宮。那位年輕的國王還試圖帶着他的五千衛隊殊死一搏。他居然騎着馬帶着他的衛隊沖了出來,要和大明兵馬進行一場史詩級的,流傳後世的大戰。他還幻想着這一戰之後,或許會流傳千古,成爲他南洋霸業的一次裏程碑,成爲震懾所有小國的一次輝煌勝利。
還别說,他的五千衛隊倒是像模像樣。有兵刃有皮甲有盾牌,像是一支軍隊的樣子。沖出來的時候山呼海嘯,倒是有一番氣勢。可是他們的氣勢隻維持了不到一頓飯功夫。大明騎兵甚至不願再浪費火藥,騎兵們直接迎面沖了上去。嘁哩喀喳一頓亂砍,便殺的他們人頭滾滾,屁滾尿流。
南洋土著本就是黑瘦矮小的身形,氣力小,武器裝備作戰能力又差了一大截。别說面對張延齡手下的精銳,便是面對大明的普通兵馬,他們也沒有勝算。别說他們隻有五千人,便是五萬人,怕也是白搭。
頓飯時間,五千精銳爲‘國王衛隊’便已經崩潰。雄心勃勃的年輕國王驚惶逃跑。但可惜他之前太過自負,眼下已經無路可逃。本來他大可聽從臣下的建議,棄城坐船出海逃走的。但是他堅決的否決了這個建議,反而以動搖軍心怯敵的名義殺了兩名提出中肯建議的大臣。
到此刻,他才意識到自己是多麽的愚蠢。陳式一帶着人在一處茅廁裏抓到了這位‘雄主’。他居然還想着要見張延齡,要和大明朝的這位公爵進行一番辯論,談一番大道理。陳式一幹脆利落的砍下了他的腦袋。
可憐這位雄心勃勃的國主就這麽結束了他成爲一代雄主,一統南洋的美夢。更可惜的是,他的國中人才匮乏,甚至沒有人将他的雄心壯志記錄下來。也沒有人給他寫出什麽‘壯志未酬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詩句來。倒是後來有人提及他是,一緻認爲,這家夥是個十足的蠢貨,送了自己的性命,也葬送了自己的國家。
十餘天後,張延齡在彭亨國的王宮裏接見了來自周邊各國的國主。
北邊的暹羅國、吉蘭丹國兩國的國主,東邊的西竺國、加裏馬丁國。南邊蘇門答臘島上的蘇門國、舊港、占碑、南迦羅等一幹小國的國主像是越好了一般全部趕到彭亨城。
張延齡的騎兵兵馬引導他們走過皇宮前的大道,讓他們膽戰心驚的不是士兵們雪亮的盔甲和武器,而是大道兩旁木杆上懸挂着的依舊在示衆的數百具屍體。
“各位,這一位是彭亨國的國王,他是被我一刀砍下頭顱的。你們瞧,他的頭挂在另外一根柱子上。哎,真慘。身首分離,死的太慘了。本來,他可以惬意的當他的國王的,可惜他太不識趣。人呐,有時候得識時務,得掂量掂量自己的本事。不然,下場真的很慘,連累他的這些父母兄弟大臣們都跟着倒黴。用我家護國公的話來說,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各位,我不太懂護國公說的這些話,但是你們一定是懂得。”
所有的國王都沉默不語。他們都對大明文化極爲精通之人,國中不乏有大明來的名士爲官。怎不知那位護國公說的話。
他們正是因爲得知彭亨國被滅的消息,才意識到不能再觀望下去了。否則下一個便是他們這些人了。他們根本沒有能力對抗大明的兵馬。幾個大國或許還能掙紮掙紮,但是這種掙紮帶來的将是極爲嚴重的後果。既然如此,還想什麽?
今日他們前來,就是爲了表達對大明忠心和合作的态度的。他們不能承受惹怒這位大明護國公的後果。
經過三天的磋商,張延齡和十多位國主簽訂了通商、海貿、軍事、土地上的一系列合作的協議。各國情形不同,條款内容微有差别。但其實大同小異。無非是張延齡希望的那些結果。貿易專營,港口駐軍,土地買賣,以及履行保護之責。這些小國也都将宣布同大明交好,成爲藩屬友邦,永世友好雲雲。
這次協議的簽訂,後來被大明史官記載爲‘彭亨之盟’。認爲護國公張延齡除了手段有些太過兇狠之外,對大明的強大和各國的交好起到了極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