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張延齡也聽到那個著名的典故‘守仁格竹’的真人叙述的版本。對于張延齡而言,這當然是個令自己最爲感興趣的話題。因爲,正是從那時起,奠定了這位未來的心學宗師光耀後世的思想上的.asxs.。
“守仁少年時,聽祖父講授先賢事迹。齊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是我少年時便立下的志向。遊曆邊鎮之後,更是對我觸動很大。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守仁心向往之,卻不能及。”
“我十八歲那年和夫人回餘姚老家,途徑廣信之時遇到了我一生中最爲敬重之人,我的老師婁夫子。雖短短數日,但從夫子那裏,我知道了格物緻知之理。後來我遍讀朱子文章,思索格物至理。朱子說‘物有表裏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爲了實踐朱子的格物緻知之理,我在後院竹林裏坐了七天七夜。可惜的是,我沒有悟出任何的至理。”
“我當時在想,是否是我的修爲不夠,亦或是我急功近利。我效聖賢之行,不得聖賢之意,高山而仰止,不得其徑而入,是爲門外漢。但後來,我卻又生出了些懷疑。所謂格物之法,對象是身外之物,無非隻是觀其表,察其變,知其榮枯,得到一些關于外物的知識這經驗罷了。”
“我格竹,亦不過看到筍破土,葉婆娑,知其生長之理,積累了對竹子的了解罷了。對我内心的提升着實有限。世間萬物,多如瀚海沙數。千變萬化,變幻莫測。一草一木皆有其理。那麽我窮其一生,以格物之法又能得到多少的積累和提升。領悟多少至理?若格物是可得大道的唯一之法,那聖賢們又是如何達到那樣高山仰止的高度?人生有涯,壽命有限,如何能至?”
“說實話,我陷入了極度的迷茫和矛盾之中,不知自己該怎麽辦。似乎覺得自己誤入歧途,走上了一條不可能抵達的遠途。前路茫茫,不知所終。窮我一生,能知幾何?”
張延齡聽着張守仁輕聲說着這些話,心中感慨萬千。王守仁輕言細語,似乎風輕雲淡。但是張延齡知道,一個人倘若在追求的路上陷入迷茫和死胡同的時候,那是多麽的痛苦和矛盾。特别是,當他發現先賢教的辦法根本行不通的時候,便會陷入了自我懷疑之中。又或者陷入了對先賢的懷疑之中。這兩種想法,都是會讓人發瘋的。
張延齡同時也生出了另外的感慨。在正常人的視角,聽到王守仁說這些話,和他所做的這些事,怕是都會以爲他是個瘋子吧。倘若自己不知道王守仁後來的成就的話,聽到有個人做出這樣的事情來,怕是也會罵一聲神經病,羞于與之爲伍吧。這或許便是聖賢宗師和普通人的區别。普通人又怎能體會這些站在人類思想巅峰上的人物的内心世界,又怎能理解他們的行爲。
“我本來是不打算考科舉的。我的想法是,科舉并非第一要緊的事,第一要緊的事是讀書成爲聖賢。這個想法你一定覺得很可笑吧。我爹爹是狀元,他不能忍受自己的兒子碌碌無爲。他對我說,既然你想當聖賢當不了,那便做第二要緊的事,去參加科舉證明你自己吧。我一想,左右也是走上了死胡同,那便去科舉,起碼不至于浪費光陰。”
“我二十二歲考科舉沒中,二十五歲又沒中,直到二十八歲那年才中了二甲第七名。有許多人在我沒中的時候笑我,說我志大才疏,根本就是好高骛遠。我跟他們沒話說,我可不認爲屢試不第便是羞恥的事情。不過,科舉這件事倒是讓我有些事做,起碼不至于陷于矛盾之中不可自拔。”
王守仁喝光了面前的茶水,這是他喝的第三杯茶了。張延齡起身爲王守仁續茶。
王守仁笑道:“你聽我說這些事情,怕是都要打瞌睡了吧。你心裏是不是以爲我是個瘋子呢?居然妄想着成爲聖賢。”
張延齡搖頭道:“守仁兄,我可沒這麽想。我雖然不是讀書人,但是我卻知道你們讀書人的志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本就是人人追求的理想。成爲聖賢,也是追求的境界,有什麽值得譏諷的?又不是追求成爲殺人狂魔,成爲飛天大盜,心向光明可不是羞恥之事。”
王守仁點頭道:“沒想到,延齡兄弟能說出這樣的話來。說實話,這是我近十年來第一次有人願意傾聽我的心聲,第一次有人沒有嘲諷我的志向。就連我爹爹,直到如今也還是不能理解我。”
張延齡笑道:“守仁兄,走自己的路,不要在乎别的想法便是。追求的路上,或許都是寂寞的,不被人理解的。那又如何?守仁兄是心志堅定之人,我想不需要我的理解,也不需要其他人的想法吧。”
王守仁搖頭道:“雖然如此,我還是希望能有同道的。我心中的許多苦悶,無人可訴。”
張延齡道:“守仁兄,我可以成爲你的傾聽者。你随時可以找我傾訴。”
王守仁笑道:“當真可以麽?”
張延齡道:“除非你覺得我張延齡并不能理解你的想法,覺得對牛彈琴。得不到共鳴的話,怕是也沒有意思。”
王守仁笑而不語,他确實有這個意思。對一個不理解自己想法的人傾訴,得不到真正的反饋,那還不如對着一棵竹子去說。
“守仁兄,我現在關心的是,你心中的那個難題到底有沒有找到答案呢?你這幾年有沒有解決之道?”張延齡問道。
王守仁歎道:“想法倒是有一些,但是還有許多疑難和矛盾之處。我得自己想清楚,想明白才成。”
張延齡微微點頭。王守仁突然問道:“不知你有何見解。看起來,你似乎是聽懂了我的煩惱。”
張延齡愣了愣,一時不知如何開口。自己當然知道王守仁最終的思想,但是自己難道可以直接說出來?捅破那層窗戶紙?那豈非既大煞風景,又似乎是洩露了不得了的天機,貪天之功?如果那麽做的話,自己豈非是欺世盜名之人,恐怕要遭到天譴。
而且自己對成爲理學大家可沒有興趣,也沒那個本事。自己所了解的那些皮毛根本經不起推敲,因爲那完全是别人的思想結晶。當面盜用王守仁的思想結晶,那也太無恥了。即便自己是個穿越者,擁有這樣的能力,但是這也絕不會成爲自己的優勢,也背離了自己要前進的方向。
見張延齡面露沉吟之色,王守仁笑道:“我就不該問,有誰會無聊思索這些事?你莫要在意,我隻是随口一問。”
張延齡心裏是想要和王守仁成爲朋友的,他不但是後世仰慕的宗師大家,更是這個時代的強者。跟他結交,成爲好友,對自己是極有裨益的。哪怕不是爲了功利的想法,便是從虛榮心上而言,能和這樣的擁有頂尖智慧和思想的頂峰上的人物成爲朋友,那也是值得驕傲的事情。
要真正成爲王守仁的朋友,自然要讓王守仁真正的看得起自己。或許天機不用全漏,隻漏那麽一丁點,便是讓王守仁對自己另眼相看的辦法。
“守仁兄,延齡學識粗淺,也沒讀多少書。我若說出我的看法,若是有什麽不妥的話,你可莫要笑話我。”張延齡道。
王守仁笑道:“我怎會笑話呢。你說說看。”
張延齡作思索之狀,沉吟道:“我是這麽想的。守仁兄說,以格物之法緻知,窮一生也未必能踏聖賢之境。我對此不做評論,因爲我不懂格物緻知的道理,不敢妄自反對或者附和。但是從守仁兄的描述之中,我倒是有個另外的想法。”
王守仁微笑點頭道:“好,不人雲亦雲,這确實是正确的态度。我也在懷疑是否是我對格物緻知的理解有偏差,亦或者那本就是不适合我的路,我不能否定朱子指出的這條路。那你的想法是什麽呢?”
張延齡道:“既然此路走不通,那便換一條路就是了。世間萬物繁雜,多如恒河沙數,确實也格不過來。但是,心隻有一個,何不格心?”
王守仁驚得瞪大眼睛看着張延齡道:“格心?你說,格心?”
張延齡道:“是啊。心有多大,世界便有多大。世間萬事萬物,目之所及,最終都歸于内心的感受。管他多少,最終都在心中有映照和感悟。所以,或許不必去格物,而應該在意的是自己内心的自我體驗。将内心體驗再發散于外物之中,自知外物之理。世界雖大,皆在心中。心便是世界,便是萬物。”
王守仁騰地站起身來,怔怔的瞪着張延齡,眼睛裏光芒四射,仿佛要穿透張延齡的身體。
張延齡本來還想再說幾句什麽‘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爲善去惡是格物’之類的話來充場面,加強王守仁的印象。但見王守仁的反應,他知道自己不必再多言了。
“我……粗鄙淺見,胡言亂語。守仁兄不用在意,不用聽我胡說八道的話。”張延齡忙道。
王守仁大笑出聲,伸手過來抓住張延齡的胳膊用力拍了兩下,沉聲道:“延齡兄弟,我若是早遇到你便好了。”
【作者題外話】:這一章裏的一些關于格物和心學的觀點和描述都是本人胡謅和牽強的理解和借鑒。我對這些其實并不精通,隻是爲了故事和人物不得不寫這些内容。贻笑大方之處,盡請原諒。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