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村子裏出來,再往前走,他們在一座小鎮才停下來,小鎮不大,不過看起來頗爲熱鬧。
在客棧住下,晚上吃飯吃過飯幼清打算帶着女兒一起走走,結果沒走兩步,突然聽到後院傳來一陣哀嚎聲。
是個小女孩的聲音。
幼清趕忙問夥計:“這是什麽聲音?”
主要是瞧着夥計絲毫不在意的樣子,幼清覺得事情不簡單,再說,這後院是客棧掌櫃的自己住的地方。
夥計也沒當這是什麽見不得人的事,便道:“掌櫃的小女兒,如今六歲了,老闆娘給裹腳呢!”
幼清皺眉:“朝廷不是下令不許女子再裹腳嗎?怎麽還有如此。”
她雖然沒有親眼見過小腳的樣子,但是看過圖片,整個腳都畸形了,而且生生把腳壓彎,可不是一般的受罪。
“這位夫人真是說笑了,朝廷雖然下令,但是姑娘大腳嫁不出去,可不就得裹腳不是。”
幼清沉默了。
裹腳惡俗由來已久,當初朝廷便下令不允許女子裹腳,可是并沒有什麽措施,隻是有這麽個規定,下面的人自然該如何還是如何。
不等幼清再說什麽,後院突然沖出來個小姑娘,面頰挂着淚痕:“娘壞,疼,太疼了。”
小姑娘看着軟乎乎的,看得出來掌櫃的一家應該是疼女兒的,要不然這小孩子可不敢說她的不是。
小姑娘話音剛落,後院緊随着便出來了一個三十出頭的婦人,婦人模樣清秀。
“聽娘的話,把腳裹了,娘晚上給你做你最喜歡的紅燒肉吃。”
“不吃肉,不要裹腳,太疼了……嗚嗚嗚……”
小姑娘嚎啕大哭,聲音自然算不得好聽,客棧裏有不少人都往過去。
那婦人看着這麽多人看過來,臉色一變:“快過來。”
“不要,娘壞,壞……嗚嗚嗚,要爹爹……爹爹……”
這個時候那婦人走上前去,把孩子的嘴捂上,把孩子抱走,往後院走,小孩子在她娘懷裏蹬腿踢腳,掙紮着要從她娘懷裏出來。
六歲的孩子不知道未來,她不知道不裹腳嫁不好,隻知道裹腳疼,是她從小到大都沒經受過得疼痛,所以小姑娘感覺委屈,這才哭的厲害。
幼清這個時候沒有了散步的心情,回了二樓房間。
進了房間,康熙放下從京城送來的信件,問道:“遇到不開心的事情了?”
“剛碰到掌櫃的夫人在給女兒裹腳,哭的可憐,便上來了。”
幼清倒是有心不讓那姑娘裹腳,但是她要是冒然上前阻止,師出無名,人家裹腳,她一個外人,哪怕她覺得自己再對,在人家看來那也是不對。
“朕記得朝廷不是早就下令不允許裹腳嗎?”
“是啊,也隻是滿洲姑娘不裹腳,漢家女子還是時興裹腳,不裹腳說是不好嫁人。”
說到這裏幼清就覺得一陣無奈,自唐朝後,後續朝代對女子越發苛責,在唐朝之前律法雖然偏頗向男子,和離也是極爲容易的,但是後來發現,到了如今,三綱五常,三從四德,女德,女戒……徹底把女子困于宅院。
三寸金蓮真的好看嗎?
未必,那種畸形的小腳,男人真要是看到了不一定受得住,幼清曾聽人說過,古代女人一般不讓丈夫看自己的腳,爲何不讓?
究極原因,自己都覺得裹的小腳不好看,怕吓到丈夫罷了。
說起來也是矛盾。
“你想幫幫那小姑娘?”
康熙自然聽出了她話中的意思。
幼清确實有這個意向。
可能是有了女兒,心思更加柔軟。
“我讓人拖住了掌櫃的夫人,這兩天約摸不會強着她女兒裹腳了,隻是這隻是一時,若是不能改變她們的想法,也隻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情。”
“需要朕做什麽?”
有康熙這句話幼清就放心多了。
“你能給下道聖旨,從今往後凡事家中有女兒裹腳者,家中男子三代不可科舉,不可納小腳女子爲妾,否則同樣不可科舉。”
古代人想要改換門庭除了造反就隻能靠着科舉和入武,入武風險太大,平民百姓若是從小兵做起,一般情況下很少能活到入朝堂的時候。
所以想要改換門庭,大多數人都是靠科舉。
尋常百姓家裏要是富裕點,稍微有點遠見的人家都會送家裏的兒子去讀書,既然讀書,自然有心想要科舉。
三代不能科舉,斷送的就是前程。
一般能科舉的人家,知道了這事,爲了能夠繼續科舉,對家中女子裹腳的事情上也能上心一些。
還有,不允許男子納裹腳女子。
漢家女子性情柔美,更受男子歡迎,一般情況下,男人納妾納的最多的也是漢家裹腳的女子,不允許納裹腳女子爲妾,爲一定程度上倒是真能有效的阻止女子裹腳的風俗。
畢竟上行下效,從皇帝到達官貴族都如此,這樣一來,倒是真的有效果。
“行,朕這就下旨。”
禁止裹足這事順治就下過旨,隻是有禁止剃頭在前,禁止裹足顯得不痛不癢,少有人踐行。
就康熙所知,如今京城有些滿族人家的女兒都開始裹起了腳,康熙當初聽聞有秀女裹足,當即把人送出宮了。
隻是沒人把這事當回事,京城滿洲貴族家中養的ji子也都是裹足的。
此風尚彌漫之态可見大勢,隻是在諸多國家大事面前,裹足一事倒是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了,哪怕康熙看到了,也不曾太在乎這事,如今幼清提起,康熙哪怕爲了讓媳婦開心也要在乎起來。
随後康熙便下旨責令所有爲裹足的女子不得在裹腳,損失有人違之不聽,鄰居舉報有賞。
随後就是此前不算,往後若是家中再有女子裹足,便不允許家中男子三代之内不允許科舉,另外就是納妾不允許納小腳女子,京城選秀若是有女子裹腳,以前裹得,不禍及家人,但是初選過不了。
若是經查證在聖旨下後裹得腳,家中父兄皆革職不得用,且三代之内不允許科舉。
此聖旨一份送去了京城,從京城發往各地方,還有一份直接送到了當地了衙門。
縣太爺接到聖旨的時候,整個人都懵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