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從曆史的角度來看,這楚威王絕不是楚國名聲最爲響亮的國王,也不是最聖明的國王。
但不可否認的是,楚國是在楚威王時期,全方面達到鼎盛時期。
疆土!
文化!
經濟!
軍事!
全都是頂峰。
但自此之後,楚國便開始走下坡路。
且非常之快。
這王子槐,也就是曆史上的楚懷王,楚國就是在他手中急轉直下的。
真的是物極必反,盛極必衰。
不過也不能将這責任完全歸咎于楚懷王頭上,楚國的隕落,還是在于楚國未能順應潮流,變法成功,始終都維系着貴族制度。
楚威王之所以能夠成功,并不是他解決了問題,而是他很好的掩蓋了問題,因爲他與昭氏、屈氏、景氏三大貴族形成了一個政治同盟關系。
這國内相對比較穩定。
但是,這種同盟是難以一直維持下去的,在楚懷王時期,楚國内部政治腐敗,結黨營私,朋黨之争,反正什麽都來了。
這是制度導緻的。
不是人爲導緻的,換個人其實也一樣。
不改變這一點,誰來都不好使,這君主的英明,隻能延緩衰敗,但不可避免衰敗。
楚懷王幾個錯誤的選擇,更是加速了這種情況。
然而,姬定的到來,似乎在改變這一切,姬定的變法,讓楚國從如日中天,而變成爲冉冉升起。
令人充滿着期待。
這種期待甚至都減少大家對于楚威王的懷念。
在這種期待之下,王子槐即位之後,亦是雄心壯志。
他先是做了一番人事安排。
高固退休,被封爲國老。
而姬定則是以客卿的身份,榮升爲楚國令尹,成爲楚國首席的政務大臣,賜封邑于金陵。
金陵那塊地,在以後可是非常繁華的地方,簡直就是全國的經濟、文化中心,但是如今的話,那塊地還是比較荒蕪的。
如今那裏也沒啥大貴族,因爲是楚國剛剛從越國手中奪來的。
但那确實姬定的一大商業圈,故此楚懷王才将姬定的封邑放在那裏。
這些東西,楚威王之前一直忍着沒給,不管姬定立下多大的功勞,其目的就是留給兒子去封賞姬定。
畢竟姬定起點太高,如果給予太多,王子槐上任,可沒啥可賞得了。
而屈易爲、司馬昭魚晉升爲左尹,右尹,也就是令尹的左右副官。
這其實也是早就安排好的。
當初楚威王讓屈易爲和司馬昭魚輔助姬定變法,其目的也就是爲此。
這個安排是非常微妙的,從名義上看,左右尹乃是令尹的副官,而且姬定也确實需要他們的幫助,畢竟這是一個貴族國家。
但是這二人可都是楚國的顯貴,這地位非凡。
他們在左右兩邊,其實也對姬定的一種限制,故此在權力方面,姬定是難以做到乾綱獨斷的。
同時,楚懷王又冊封昭陽爲大司馬,兼上國柱。
在職位上,這僅次于令尹。
但就昭陽在楚國的威望和地位,其實二人是持平的,不分上下。
這一文一武,可就是楚國的兩大支柱啊!
景翠升爲大将軍,鎮守徐州。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老臣子都退下,一批新人上位,過程也是非常順利的,反正都是這些貴族來來往往,他們退下也是他們的後人繼承,也沒有誰留戀這個官職。
整個楚國并未沉浸在悲傷之中,反而是呈現出一派新氣象。
人事是陸陸續續一直在安排着,但是楚懷王也沒有因此耽擱軍國大事,昭陽的凱旋歸來,也預示着那巴中戰事進入了一個新得階段。
那麽下一個階段該怎麽辦?
之前楚威王就已經将此事交予王子槐處理,但是由于當時事務太多,而且楚威王身體是每況愈下,最終高固他們認爲,還是等昭陽回來再商量。
“在我們拿下江州之後,可确保巴中鹽泉的無憂,但若是想更進一步,臣還是認爲要增兵防衛後方,同時鄧地也需要防止秦軍從武關進攻。”
昭陽是屬于穩重派,天生的統帥,他看得不是局部戰場,而是整個全局。
他拿下江州之後,可沒有被勝利沖昏頭腦,而是步步爲營,鞏固防線,簡直就是無懈可擊。
言語之間,他并不贊成在巴蜀大規模用兵。
楚國的地理位置,限制楚國不能隻顧一頭,得兩頭兼顧。
楚懷王又看向姬定。
姬定道:“臣認爲若我國增兵巴中,秦國也極有可能會增兵,這會使得戰争規模進一步擴大,臣始終不贊成與秦國全面開戰。
而我國的優勢,不在于正面的軍事較量,而是在于後勤補給,秦國前線的補給,是要依賴巴蜀,而我國前線的補給,是依賴于本土。
我們要以己之長攻彼之短,繼續給秦國施壓,迫使秦國從蜀中調往更多的糧食去前線。
而蜀中糧食是産于蜀人,蜀人将自己種的糧食送于秦軍,這必然會引起蜀人的不滿,後方不穩的秦軍,也必然不可能堅持太久。”
這已經不是姬定第一次闡述他對于巴中戰事的建議。
楚懷王也是支持姬定的,但是領兵打仗的可不是他們,而是昭陽等人,于是他又看向昭陽,道:“大司馬以爲如何?”
昭陽點頭道:“我也贊成令尹的建議,以當前我軍與秦軍的對峙情況來看,也并不需要開戰,隻要我軍在前線保持現有的兵力,秦軍必然就不敢怠慢。
再加上我們的補給可以通過船隻,運送到前線,以及江州本地亦可種出大量的糧食,補給要更爲便利,持久對抗,對于我國是要更爲有利。”
他們二人都贊成,再加上楚懷王也偏向姬定的戰略,關鍵他才剛剛即位,他希望跟諸侯表明一個态度,哥可不是軟柿子,你們都要尊重哥。
故此,楚懷王決定要對外宣布,将繼續對巴蜀用兵,直到秦軍徹底退出巴蜀。
必須硬氣。
将聲勢打出來。
如果他剛即位,就選擇退兵,那麽會給人一種軟弱的感覺。
由昭陽全權負責此事,而姬定則還是以國内變法爲重。
出得大殿,姬定突然向昭陽道:“大司馬打算如何治理江州?”
昭陽忙道:“此事我也正想向令尹請教。”
姬定沉吟少許,道:“此次戰事能夠如此順利,其中那些貴族将領是功不可沒,必須要給予他們獎賞。
而之前我們不是采取以糧食換鹽麽,大司馬可以将其中一些土地拿出來,獎賞給那些貴族将領,這糧食種出來之後,就地跟軍隊換鹽,如此一來,既可以在江州開荒出更多的田地來,又可以節省不少運途的損耗。”
昭陽聽得當即眼中一亮,道:“令尹不愧爲當世奇才,此策甚妙啊!”
與其運送糧食去換鹽,就不如在當地多開墾土地,直接種糧食換,算下來的話,後者顯然成本更低。
等于這鹽白送給那些貴族。
“哪裏!哪裏!”
姬定謙虛地說道。
其實這都是明朝玩爛了的招數。
昭陽突然道:“聽聞上回選任官員一事,惹得不少貴族對令尹頗有成見。”
言下之意,就是貴族與你有矛盾,你還處處爲他們考慮,你真是聖人啊!
姬定自然聽出昭陽這話外之音,道:“我的變法核心,就是貴族強,則楚國強,如果我否定這一點,或者我破壞這一點,那我的變法也将失敗,故此不管他們怎麽誤會我,我也得爲他們着想。”
昭陽點點頭,道:“令尹請放心,我一定會支持令尹變法的。”
他可是姬定變法的最大受益者,如果沒有姬定的策略,沒有姬定的船隻,他不見得能夠這麽快就攻破秦軍的防線。
他當然是支持姬定的。
姬定抱拳道:“多謝大司馬。”
對于姬定而言,有昭陽的支持,那可是非常重要的。
将相和,乃國之福啊!
“先生,這方才蘇先生送來的一封密函。”
剛剛上得馬車,法克便向姬定遞去一封密函。
姬定趕緊接過來,拆開來,看罷,不禁大喜,呵呵道:“這可真是天助我也啊!”
法克激動地問道:“先生,是好消息麽?”
姬定點點頭,又問道:“我們在越地的情況如何?”
法克道:“算是比較順利的,但還是缺乏上面的支持,可不像在蜀中一樣,最初是有蜀君支持,故而才發展那麽快。”
從洛邑出來的五百精銳,已經陸陸續續進入越地,但他們到底都是一些無名之輩,缺乏一個位居高位的人給予他們支持。
“這個人如今來了。”
姬定笑道。
法克道:“是誰?”
姬定道:“就是蘇秦之弟,蘇代。”
原來齊國已經委派國内齊将匡章和蘇代進入越地,給予姒玉支持。
如今齊國是非常期望一個統一的越國政權,來牽制楚國,故此他們選擇了支持長子姒玉。但是姒玉身邊人才匮乏,導緻在短期之内,與其弟姒蹄是難以分出勝負的。
齊國自然是對症下藥,鄒忌是千挑萬選,選擇了齊将匡章前往,這匡章已經在齊國嶄露頭角,但名聲是遠不如田盼、昭陽、魏章、公子疾等統帥。
話說回來,齊國也不可能派一個名聲在外的大将軍前往,否則的話,這必然會引起楚國的重視。
匡章屬于齊國的後起之秀,其軍事才能,已經得到齊王和鄒忌肯定,應對越地戰局,那是綽綽有餘。
而鄒忌之所以選擇蘇代,其主要原因,是因爲蘇代常年在楚國做買賣,在楚國有着很廣的人脈,這可以掩護齊國的意圖。
同時蘇代也通曉縱橫之術,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而越地局勢非常複雜,必須要給匡章配備一個外交人才。
匡章也有外交才能的,但是他一個人難以照顧周全,他還是要以軍事爲重。
蘇代就是蘇秦的人,蘇秦可是姬定派去燕國的奸細,等于齊國直接派他的人前往越地。
這可不是姬定早就設計好的。
劇本可都不敢這麽寫啊!
“看來我這是要否極泰來了。”
姬定一邊燒着那封密函,一邊笑吟吟道。
去年諸事不順,今年也該轉運了。
這有人歡喜就有人愁啊!
張儀如今就很愁。
愁得自然是江州戰事。
其實江州戰事的成敗,不會對秦國的根本造成太大的威脅。
那塊地本也就不屬于秦國,秦國當時也沒有想到,能夠一舉滅三國,而且中間又有蜀道相隔。
但是這事卻讓張儀感到有些力不從心,甚至于有些迷茫。
若因爲巴蜀跟楚國全面開戰,好像又不太值得,關鍵三晉都在苟着,不願意掀起新得戰事,而齊國方面,似乎也不太願意配合秦國。
秦國跟楚國單挑,必然兩敗俱傷。
楚國一直沒有增兵,秦國也不好增兵。
可如果不全面開戰,秦國暫時也找不到更好的辦法去應對咄咄逼人的楚軍。
好在楚國并未趁勝追擊,秦國也得到一定的喘息之機。
張儀也不傻,趁着魏章回國,趕緊詢問蜀中情況。
有沒有控制好?
而結果卻令張儀大爲惱火,“這麽久過去了,怎還未将那些叛軍和那什麽新會剿滅?那蜀侯和陳莊到底在幹什麽?”
他當初招降蜀侯,就是希望能夠迅速穩定蜀中局勢。
這剛剛回國的魏章讪讪道:“主公還請息怒,這事倒也怪不得陳莊。”
張儀問道:“此話怎講?”
魏章道:“原本蜀侯和陳莊都在努力清剿新會和那些叛軍,并且取得勝利,但是由于當時江州戰事吃緊,陳莊就希望先以支援我軍爲重,畢竟新會已經被趕到那深山老林中去了,是成不了氣候。
但是蜀侯卻還想繼續圍剿新會,雙方還因此鬧得非常不愉快,但最終在陳莊的堅持下,蜀侯還是被迫将兵力調往前線,給予我軍支持,但這也導緻未能徹底鏟除新會。”
張儀聽罷,倒也不好責怪陳莊。
陳莊在蜀國擔任相邦,爲得當然是秦國,可不是爲蜀國,當時江州岌岌可危,陳莊選擇全力支持江州,這絕對是值得褒獎的。
但.!
這也錯過最佳圍剿新會的時機,當時蜀侯臨陣倒戈,令新會腹背受敵,情況是相當危險的。
就在這時,陳莊突然調集蜀地的秦軍和蜀軍前去支援江州,以至于新會是死裏逃生啊!
張儀歎了口氣,道:“從目前楚國的舉動來看,他們似乎也并不想與我國全面開戰,可是這麽耗下去,對我軍顯然是不利的,能否治理好蜀中,将是巴中戰局的關鍵。
若是蜀地能夠給予前線更多的支持,那我們也不怕楚軍。你立刻傳信給陳莊,讓他還是以治理蜀地爲重。”
楚軍大勝之下,也并未增兵巴中,以此來擴大戰國,張儀也瞧出楚國可能就是想跟秦國耗着,可不是打算一鼓作氣幹掉他們。
那麽他們得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魏章一直在前線跟昭陽見招拆招,他也非常認同張儀的想法。
正當這時,門外突然有人道:“主公可在屋内?”
張儀稍稍一怔,道:“進來吧!”
但見一個三十多歲,留着山羊胡的文士入得屋内。
此人名叫首布,乃是張儀的家臣,但其地位又比較特殊,類似于管家,負責張儀富商财務方面的事宜。
如今張儀可是很有錢的,而主要财富是來自于洛邑。
洛邑在度過債台高築的危機之後,也知曉是張儀勸阻了嬴驷進攻洛邑的想法,而洛邑的外交策略,就是黃紙外交,其中秦國更是主要的籠絡對象。
洛邑方面每年都給張儀送來大量的黃紙。
如今的黃紙,那可就是金錢啊!
首布微微喘氣道:“啓禀主公,方才楚國傳來消息,楚王在不久前去世了。”
張儀聞言一喜,趕緊道:“楚國内部可有發生動亂?”
如今這年頭,經常在國君去世時發生動亂,越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時候如果楚國自己亂了,那可真是太美妙了。
首布搖搖頭,道:“倒是未有發生内亂,是由那王子槐繼承了王位。”
張儀稍稍有些失望,旋即又笑道:“不過這對于我們而言,可也是大好事一件。當初我去楚國遊說楚王時,曾也拜會過那王子槐,此人是遠不如其父啊!”
楚威王可也是老謀深算,有他在的話,秦國想要占多大便宜也是很難得。
魏章道:“這楚王剛剛去世,想必楚國更加不會繼續進攻。”
張儀點點頭,道:“這真是天助我也啊。”
說着,他突然注意到首布似乎欲言又止,于是問道:“首布,你還有事要說嗎?”
首布稍稍一怔,道:“啓禀主公,這個消息其實是一個在楚國做買賣的洛邑商人告知臣得。
同時這洛邑商人還獻了一策給臣,但是臣以爲他獻此策,并非是爲了對付楚國,乃是爲了自己的買賣,所以也不知當不當說。”
張儀笑道:“誰又不是爲了榮華富貴,若無好處,他爲何要向你獻策。說吧,我也想知道,這商人能想出什麽計策來。”
首布道:“此人一直都從事着鹽買賣,由于近年來我國與楚國戰事不斷,如昭微他們都不便與我國來往,這個洛邑商人就一直幫着楚國貴族将巴中的鹽販賣至我國。”
張儀稍稍點頭。
這事她當然知道,目前秦國國内的鹽是比較匮乏的,而巴中鹽泉,離武關非常近,販賣到秦國,是非常劃算的。
兩國各取所需,即便是戰争期間,這鹽買賣也未有斷過。
首布又道:“故此這洛邑商人對于楚國國内的情況非常清楚,他說楚國如今正在變法,在那位周客卿的建議下,國内更是大行商道,且由于新船隻的出現,使得買賣更爲便利。
楚國貴族紛紛參與其中,如果主公能夠借買賣與楚國貴族建立起親密的關系,那麽就可以消除秦楚之争。”
張儀聞言,神色一變,沉眉思索半響,又問道:“他還說了什麽嗎?”
首布又道:“他還說可以利用鹽來分化楚國與魏國的同盟。一直以來,我國都是從魏國購買鹽,而如今魏國也急需恢複,如果在這時候,我們選擇從楚國購買更多的鹽,這可能會引起魏國的不滿。”
張儀眉頭一皺,道:“我似乎遺漏了一些事。”
說着,他又立刻向首布道:“你立刻去查明有關楚國國内變法的一些事宜。”
“是。”
這楚國變法,那都是公開的,秦國的探子也都是早有備案的,很快首布便将楚國變法具體事宜,以及其國内最近的情況送到張儀手裏。
張儀了解完之後,不禁歎道:“此計本是出自我手,卻又被我給遺忘,也該有此敗啊!”
魏章聽得雲裏霧裏,不禁問道:“主公此話怎講?”
張儀眯了眯眼,道:“如今我軍在巴中進退維谷,皆因一人造成的。”
魏章立刻道:“周濟。”
張儀點點頭,道:“而當初我就認爲此人必須除之,否則的話,對于我秦國後患無窮,爲此我都還曾打算派人去暗殺他,但最終未能成功。
而當初此人擔當魏楚兩國相邦時,我就曾定計,離間他與楚王和魏王的關系,可是之後由于忙于蜀中戰事,此計就被我遺忘了。
如今想來,可真是不應該呀!若當時我能專注于除掉此人,那如今我國也絕不會陷入如此困境。”
當初他的确派了不少人去給姬定使壞,包括在楚國也收買了一些貴族。
但是,這事并沒有持續多久。
其中一個原因當然是因爲巴蜀戰事,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楚威王非常信任姬定,一時也找不到機會去離間他們。
說到這裏,張儀突然呵呵一笑道:“好在這一切未晚,别說楚國變法,在各國變法的大臣,可都沒有好下場,我想周濟也不會例外的。”
魏章問道:“不知主公打算怎麽做?”
張儀笑道:“先想辦法修複與楚國的關系,上任楚王之所以堅定的與我秦國作對,皆因我當時欺騙了他,而如今新楚王上位,這可是一個修複與楚國關系的最佳機會。”
說着,他便向首布道:“你去将那商人找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