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木匠家的女兒
“杏兒,學堂的話,暫時不考慮交給你管,因爲許多地方還沒有完善,待我把管理制度完善以後再交給你,但是我要提前告訴你,以後這個學堂,一定要繼續辦下去,就算是不賺錢,也要辦,要讓那些品學兼優的寒門子弟不能因爲交不起學費而沒有機會上學。”
“資助這些人,雖然你沒有賺到錢,但是這是積攢人脈,積德行善的機會。所以無論如何,也要把這個學堂辦下去。陶家要繁榮昌盛,需要多做這樣的善事。”
“咱們家有錢,不說富可敵國,但是也算是巨富了,錢是膽,是底氣,當初我敢帶着一家人回來,就是有這些錢給我壯膽,給我做底氣,我可以有底氣的對外宣布,咱們陶家的故娘,要招贅。結果,咱們把文物狀元都招贅入府了,靠的也不僅僅是财力,是财力支撐起來的底氣和骨氣,更多的是智慧。”
“姐,你的決定是英明的,咱們陶家姐妹,不用像其他女子一樣,嫁到婆家,受婆婆的氣,看妯娌的臉色,還有各種各樣複雜的人際關系,許多女子,這娘家千嬌萬寵,到了婆家,還是被蹂躏得不成人型,娘家也無可奈何。”
“是啊!這個時代的女子,命運太悲慘了,女子爲什麽不能和男子一樣參加科考呢!爲什麽不能抛頭露面做許多男子能做的事情?”
“女子的青春年華,不應該埋葬在深宅大院裏面,女子的聰明才智,也不能在婆媳矛盾,家庭争鬥中埋沒。女子要想活得好,就要自強自立。”
陶杏對陶桃的這番話有些無法完全理解,但是她覺得她說的有道理。
“姐,你就是一個奇女子,陶家有你,是陶家之幸。”
“不說這些了,我最後提醒你的是,咱們家雖然有錢,但是咱們要保持勤儉節約,該用的用,不該用的不用,日子不能奢侈糜爛,這是治家之道。”
“杏兒對長姐的教誨,銘記在心。”
陶桃把家和生意上的事,交給二妹杏兒,醫館裏的事,則交給了三妹嫣兒。
陶桃把重心放在學堂上。
她在現代參加過高考,也培養出來幾位學霸兒女,現代那些高考加工廠的理念,她門兒清,所以辦這個學堂,她有參考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考試能力一流。
不過,這個時候的學堂,還是以品行爲主。
陶桃招收幾位學識高,但是性子耿直,清高,在仕途上不得意,隻能用不爲五鬥米折腰聊以自慰的先生到這個學堂教學,也算是讓他們學有所用,同時能夠支撐住一家人的生計。
學校在高價招收一些有錢人家子弟的同時,也免費招收一些寒門子弟,卻又優秀的人才,這樣,出錢的人有了,幫助學堂出名的人也有了。
辦這個學堂,賺錢是其次,主要還是爲陶家多種福田。
陶桃和姐妹們輪流在醫館坐診,她也是爲了要多積累一些治療經驗。
畢竟醫學,是她以後穿越的最好傍身之計。
紅兒,則一心一意撲到了醫學研究上。
專門找紅兒瞧病的女患者越來越多。
甚至,有些人從懷孕到生産,都隻找紅兒一個人瞧。
陶桃索性把她在婦産科的時候那些知識都教給了紅兒。
紅兒很詫異。
“大哥,喬老傳授的醫學裏面,唯獨沒有女子生産這部分内容,我正覺得遺憾呢!你從哪裏學到的?”
陶桃:“紅兒,你所遺憾的,也正是我所遺憾的,喬老之所以沒有這方面的内容傳授,可能是因爲他是男子,就算是學會這些,也沒有用武之地。”
“畢竟,女人生産,一般都是找專門的穩婆接生,根本不會找男大夫,可是那些穩婆,隻能把順産的孩子正常接生下來,稍有異常情況,她們就隻能眼睜睜的看着産婦因爲難産而死,或者是因爲大出血而束手無策。”
“所以,我自己找了一些這方面的書看了看,但是我的身份你是知道的,我不能給人接生,所以紅兒,就隻能把我所學,都傳授給你。”
陶紅:“是啊!生孩子,對于女子來說,就是一道鬼門關,難産而死的女子,比疾病而死的女子多。”
“紅兒,你膽大心細,就多在這方面研究研究,以後多救一些女子和孩子。”
随着陶紅在婦科方面的知名度提高,漸漸的,偶爾會有難産的人家會來叫陶紅去幫忙救人。
開始的時候,陶桃會扮成陶紅的丫鬟,臉上帶着面紗去産婦家裏幫忙。
許多次,産婦都因爲陶紅的出手而轉危爲安。漸漸的,陶紅在接生這一塊便名聲大噪。
那些王孫貴胄特别看重子息,聽說陶紅出手接生,成功概率很高,所以專門隻找陶紅接生,陶紅差不多都快成專業接生婆了。
那些王孫貴胄,出手大方,同時也是權高位重,給他們的家眷接生,其實是冒極大風險的,但是因爲每次都有陶桃一起幫忙,陶桃在這方面又經驗豐富,所以每次遇到難産,都能夠化險爲夷。
陶桃和陶紅的本意,是想幫許多普通女子渡過難關,哪想到随着名聲鵲起,請她們去接生的人都越來越大有來頭。
不過,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躲不過的。
無論你是庸醫還是神醫,都避免不了患者離世的情況。
那就隻能盡人事,聽天命了。
陶桃扮成陶紅的丫鬟跟着去接生,也是擔着很大風險的,被人認出她的身份,她真正的身份就會被人識破,那可就禍及全家了。
陶紅當然知道這其中的嚴重後果,她們進産婦房間以後,便把所有人都攆出去,所以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實際上,那個所謂的丫鬟,才是真正接生的,而不隻是一個助産的。
不過陶紅天資聰明,經過一段時間的曆練,她很快就學有所得,就是偶爾一次陶桃不在場,她也能夠駕輕就熟。
一年後,杏兒和嫣兒都先後生下了一個男嬰。
陶家有了後人,陶老太爺和陶夫人都激動得熱淚盈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