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剛要出門口張羅飯菜,扭頭就進來了,來不及多想,順口就定了:“還麻煩咱爸幹啥,大丫頭叫向花,小丫頭叫金朵。倆閨女,花朵占全了,多好聽。”
一屋子人都愣了。這名字不好聽先不說,姓氏不對呀。向家哥兩扭頭看向大隊長的臉色,向陽胡鬧。
倆個兒媳婦心裏在想,真要是這樣,也不錯。
向大隊長媳婦臉色不好看,恨不得踹死向陽:“你爸在呢,有你說話的份嗎。”
大隊長還沒開口,金芳就氣呼呼的不幹了:“你查字典了嗎,向花,土不土,這名不行,這名還是讓爸來取。”
别看就這麽一句話,裏面透出來的硬氣,太多了。
意思就是‘金朵’就這麽定了‘向花’不好聽,公公可以起名字。
金老太都傻了,呆呆的看着向陽同金芳,倆孩子啥時候商量的,提前沒同她說。
老太太手擡起來好幾次,有點哆嗦。
向大隊長反應就淡然多了,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我給你妹子取名字都沒有這麽土,向五斤,都比向花好聽。”
竟然是就這麽認下了金朵這個名字
金芳聽的心口疼,向五斤,絕對不可以:“爸,不着急,可以在仔細點。”
向大隊長就笑了:“确實沒有金朵好聽,不然跟着大紅後面排着,叫二紅。”
金芳一張臉可精彩了:“其實,讓向陽慢慢想想,也挺好的。”
委屈的看向老公公:“向陽的名字就挺好聽的。這也是親孫女。”意思您給孫女起名不上心。
向大隊長媳婦全程黑着臉,這是就把名字定了呗。
就知道老金家沒按好心。虧的是個丫頭,不然她絕對不答應的。
向大隊長也覺得兒媳婦挑剔了,咋還嫌棄自己起名不好聽呢,我都沒嫌棄你搶我孫女呢。
确實不能比老二的名字難聽,不然回頭大孫女嫌棄他們向家的姓氏就糟糕了:“别着急,别着急,我再想想。”
一屋子人就看着向大隊長那邊臉色憋得通紅,給孫女起名字。
倆孩子給了一個姓金的,這事竟然就這麽自然過度了。
向老大這時候來的,拎着幾塊花布,還有一捆挂面,好幾包的紅糖。這東西可不少。
向大隊長媳婦臉色緩和些,就知道老大肯定要爲了他媳婦描補的。
可想到孫女姓金,心裏依然不痛快。都後悔過來了,她不認爲這事是兒子的意思,肯定是兒媳婦背後攢對的。
向陽:“大哥,快過來聽聽,咱爸給孩子起名呢。”
向老大難得開口:“那還是算了,不如你自己取呢。”
向大隊長瞪一眼大兒子:“我還能不如他,向朵,就叫向朵。”
向陽:“您也太随便了,搶我的名字。”
向大隊長瞪眼:“向朵,金朵,一聽就是姐倆,多好。”
向老大愣了那麽一下,然後跟着:“挺好聽的。”
金芳沒有嫌棄的道理了,畢竟老二的名字她都沒挑剔不是。可這倆朵算怎麽回事。
向陽也不滿意:“沒有花了,還叫什麽朵,哪有這樣起名字的。”
金老太抹一把眼淚:“就這樣了,挺好,挺好,聽你爸的。”
擡手拉住大隊長的手:“嬸子,嬸子啥都不說了。”
大隊長:“高興的事,咱們家大喜,回頭我招呼村裏人過來喝酒。”
金老太:“應該的,應該的。”
向大隊長媳婦心說,那可是好,白給你們金家一個大孫女。臉色始終就沒好起來。
老太太不是揣着明白裝糊塗的人,緩過勁來了。拉着大隊長同大隊長媳婦:“我是真的沒想到呀,我這可是欠向家,欠大發了。”
向大隊長媳婦想說,這事其實是個笑話,欠不欠的,不是這麽還法。
可兒子,同孫女之間,向大隊長媳婦覺得搭出去個孫女,能把兒子換回來好她還是願意的。
向大隊長:“嬸子,說遠了,姓什麽都是我向家的孫女,姓什麽也都是金家,金芳的骨血,您金家的血脈傳承。”
金老太:“是,是這麽回事,能看着他們好好地,我就知足。”
向大隊長:“孩子高興,倆孩子願意折騰,随便他們好了,咱們歲數大了,以後還的看他們自己。”
金老太:“是,是這麽回事,向陽他爸,我什麽都不說了。”
向大隊長搭進去一個孫女,雖說别管姓什麽,還是自己的孫女,到底心裏不是滋味。
可兒子這麽說了,當着那麽多人的面,你還能反對不成。
再說了,細算起來,人金家就要一個孫女的姓氏,多嗎,不多。人家對你兒子那麽好,還賬的時候到了。
而且最主要的就是,兒媳婦的态度擺着呢。
換成老大媳婦,這話都不敢提。可人老四媳婦,眼睛都不眨,開口就定了。
說明什麽,人家有這個底氣。還能因爲這點事,讓兒媳婦同兒子鬧翻臉了。
在看看現在兒子的家業,向大隊長就是不權衡這些,也不會反對的。
人金老太對着你兒子這麽好,那麽好憑什麽呀。你一點甜頭不給人憑什麽。
這事他想的明白,反倒是心裏踏實了。
人家對兒子這麽好,原來圖的是這個。不知道人圖什麽的時候,他才慌呢。
在看看媳婦的臉色,站出來打圓場:“給孩子準備的東西呢,拿出來呀。”
這也是爲了緩和一下氣氛,可沒想到讓媳婦作難了。
大隊長媳婦的包裹不得不打開了,小被子是新的。
褥子涮洗的很幹淨,可看的出來,舊的。
餘下的都是一大包的尿片,也都是舊的,用過的。
還有就是一身的棉襖,棉褲,都是用舊絨衣,秋衣秋褲改的。勝在實用,摸着軟和,可看着不如花布做的好看。
餘下新的東西,就是一身明顯男娃的單衣單褲。
這些都還成,可就一樣,都是藍色的,也就說都是給男娃準備的。
向陽掃一眼東西,扭頭就看着媳婦笑。那笑容,讓金芳瘆的慌。
老太太拿起來秋衣秋褲做的小棉襖就誇:“這個好,這個再好沒有了,孩子穿這個最軟和不過,就同貼着棉花一樣。”
總算是碰到一個識貨的,不然大隊長媳婦都說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