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他們确實寄希望于靠着魏剛防線來穩定住戰局,但同樣英法兩國也做好了這道防線被攻破的準備。
畢竟法國人精心準備的馬奇諾防線都被德國人攻破了,一道倉促建立起來的魏剛防線又能發揮多大作用呢?
它能夠擋住德國人就已經讓法國人覺得物超所值了。
事實上在魏剛防線擋住德國人之前,法國政府都已經做好了投降的準備了。
隻不過英國人這次支援給力,加上法軍到底沒有真的擺爛到底,所以還是抗住了德國人的進攻,将戰線穩定在了魏剛防線,讓後方的法國政府很是松了一口氣。
也正因爲擋住了德國人,法國人才願意繼續投入部隊,去和德國人戰鬥。
不然的話,在上次大戰中打空了一代人,到現在爲止都還沒有恢複元氣的法國可沒有足夠的心氣去再打一場大戰。
同樣也正是因爲出于這個原因,這次法國人很是出工不出力,不少硬骨頭都是讓英國人去啃的。
法國人還美其名曰英國的新編裝甲師戰鬥力驚人,最适合作爲尖刀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這造成了英國人的三個新編裝甲師傷亡頗大,在很是和德國人硬拼了兩次之後不得不撤到後方進行補充修整。
爲此英國國内對于法國人可是有着很大的意見,如果不是現在還需要法國來對抗德國,恐怕英國人就要給法國人一個好看了。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隻是将三個新編裝甲師撤下來進行補充修整,讓法國人的部隊重新頂上去。
隻是還不等英國人對三個新編裝甲師完成補充,德國人就攻破了法軍的陣地,攻破了這道抵抗了三個月的重要防線。
防線被攻破後,法國人十分徹底的一潰千裏,連帶的連英國人的軍隊都被裹挾着後撤或者被滞留在陣地上搞不清楚狀況。
不少部隊甚至還沒搞清楚是怎麽回事,就被德國人吃掉了。
于是潰敗變成了雪崩,整條防線都已經沒有人在抵抗了,所有的英法聯軍士兵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都被裹挾着向着後方無序的逃竄着,将陣地拱手讓給了德國人。
德國人此時仿佛找回了三個月前橫掃一切的氣勢,裝甲部隊再次狂飙了起來,短短一個星期之内就将戰線推進到了法國中部,幾乎可以說已經完成了對法國精華地區的占領。
逃到法國南方的法國政府單方面的向德國宣布了投降,接受了希特勒提出來的一系列條件,并且簽訂了投降條約,而并非像是曆史上那樣,簽的隻是停戰協定。
至于說投降條約的内容到是和曆史上大差不差,割讓了大西洋和法國北部領土,法軍就地解散,法國的軍工要爲德國人服務,法國人需要接受德國人的統治和管理等等……
總之,在比曆史上多撐了幾個月之後,法國人還是投降了。
而且比曆史上更加糟糕的是,爲了幫助法國人抵抗德國人的入侵,英國人這次派出了大量的部隊進入法國,這些部隊依舊滞留在法國。
并且因爲法國人崩潰的太快,這些英國部隊的建制全都被打亂了,而且失去了指揮。
幾乎全都是以各自爲戰的方式散落在戰場上,缺少給養和彈藥,幾乎可以說隻是一群敗兵聚在一起,根本沒有任何戰鬥力可言。
而英國這次也沒法再來一次曆史上的發電機計劃了,因爲戰線拉的太長,英國人的部隊撒的很開,并不是如同曆史上那樣都聚在敦刻爾克。
盡管這讓他們可以多堅持一段時間,德國人的圍剿也不是那麽容易,但他們幾乎沒有撤退的希望。
英國方面很是譴責了一番法國人坑隊友的行爲,同時慶幸自己國内的二十個師還沒有全部投入法國,隻有先期抵達法國的八個師、三個新編裝甲師以及部分之前在比利時的十個師失陷在法國,剩下的十二個師算是保住了。
但即便如此,英國國内也不可能承受一下子失去二十幾個師的損失,尤其是這其中還有堪稱精銳的三個新編裝甲師,這支部隊現在可已經是英國陸軍的心頭肉了,一下子全部損失掉這些經過了戰場洗禮的老兵對于英國陸軍來說是絕對不可能接受的。
英國國内以前首相張伯倫爲首的保守黨一派人士此時站了出來,主動提出英國應當和德國和談,英國不能爲了法國而流血,那些失陷在法國的英軍士兵是爲了幫助法國才參加的這場戰争,現在英國政府有義務把他們救回來。
本來如果按照原本的曆史軌迹,德國在擊敗了法國之後确實會向英國提出和談,張伯倫也确實站出來主張英國應該和德國和談。
而英國這次也沒法再來一次曆史上的發電機計劃了,因爲戰線拉的太長,英國人的部隊撒的很開,并不是如同曆史上那樣都聚在敦刻爾克。
盡管這讓他們可以多堅持一段時間,德國人的圍剿也不是那麽容易,但他們幾乎沒有撤退的希望。
英國方面很是譴責了一番法國人坑隊友的行爲,同時慶幸自己國内的二十個師還沒有全部投入法國,隻有先期抵達法國的八個師、三個新編裝甲師以及部分之前在比利時的十個師失陷在法國,剩下的十二個師算是保住了。
但即便如此,英國國内也不可能承受一下子失去二十幾個師的損失,尤其是這其中還有堪稱精銳的三個新編裝甲師,這支部隊現在可已經是英國陸軍的心頭肉了,一下子全部損失掉這些經過了戰場洗禮的老兵對于英國陸軍來說是絕對不可能接受的。
英國國内以前首相張伯倫爲首的保守黨一派人士此時站了出來,主動提出英國應當和德國和談,英國不能爲了法國而流血,那些失陷在法國的英軍士兵是爲了幫助法國才參加的這場戰争,現在英國政府有義務把他們救回來。
本來如果按照原本的曆史軌迹,德國在擊敗了法國之後确實會向英國提出和談,張伯倫也确實站出來主張英國應該和德國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