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河北大戰才一年不到,黃河之南基本恢複過來。
河東與河北卻還是一片殘破。
幽州大軍的糧食仍要靠黃河之南供應。
國力仍在聚集當中。
現在出兵并不是一個好時機。
中土攻打遼東,最大的問題在氣候與後勤。
不同于後世,此時的遼東平原上到處是泥沼,對後勤壓力極大,隋炀帝、太宗攻遼東失敗,也正在于此,高宗能成功,在于水陸并進。
阿保機也知道大唐的威脅,在遼西走廊上層層防禦,遼東草原亦有騎兵。
李晔的原則是要麽不打,要打就攜雷霆萬鈞之勢,碾碎一切,畢其功于一役!
遼東半島上不允許出現任何一個國家,契丹不行,摩震不行,渤海國也不行!
好消息是,摩震國主弓裔不是啥好鳥,跟劉守光一樣的狂犬病患者、酷刑創造者,自稱彌勒佛,暴虐無度。
關鍵他還不鳥大唐。
大唐都重振了,他視而不見,連個使者都派遣。
這樣正好,李晔也沒啥心理負擔,不用找借口。
摩震是這鳥樣,百濟與新羅也沒強哪去,國内剛剛爆發過農民起義,烏煙瘴氣,跟大唐一樣藩鎮豪強林立。
百濟與新羅自己也殺來殺去。
這也是李晔覺得爲什麽現在是個好時代的原因。
剛打瞌睡,就有人送枕頭。
這麽多年的滲透與歸化,達怛人基本已經落入大唐的囊中,不服從的部落失去大唐的保護,早就被當年的李存勖與阿保機分食。
黠戛斯人向來跟大唐親善,是大唐在草原上最有力的盟友。
會昌年間,黠戛斯阿熱大汗遣使走了三年入長安觐見,武宗大悅,将阿熱歸入宗正屬籍。
宣宗年間,又與大唐合擊回鹘。
鹹通年間,又有三次來朝觐見。
阿熱是黠戛斯的王姓,曆代可汗都稱阿熱。
他們對大唐的認同度高的離譜,固執的認爲自己是隴西李氏出身,李陵後裔,跟李唐家一個祖宗。
動不動就來走親戚。
大唐重新崛起,黠戛斯比自己崛起還高興,送來名馬貂裘,再次請求冊封。
李晔自然随其所請,封新任阿熱爲英明誠信可汗,賜以金冊、印玺。
在李晔的有意籠絡下,與黠戛斯的關系越來越火熱。
草原部族之中,黠戛斯人最大的問題是人口不足,所以在捅死了回鹘汗國之後,并沒有整合草原的能力,導緻回鹘四分五裂。
一部與契丹融合,令契丹崛起。
一部被大唐吞并。
一部進入西域,分化爲甘州回鹘、西州回鹘、喀喇汗。
來來去去,恩怨情仇,也就這麽回事。
由此也可見漠北的重要性。
如今草原上,室韋已經被契丹打趴下,吞入肚中。
達怛被大唐實際控制。
隻要聯合了黠戛斯,就相當于整合了草原。
而草原與中土的博弈點在漠南。
中土占漠南,草原逃不出手掌心。
草原占領漠南就會形成草原帝國。
大唐君臣深通此理,修建三受降城,牢牢掌控漠南,熬死了後突厥,壓制回鹘汗國。
如今這三受降城全在大唐手中,也就不怕黠戛斯翻臉不認人。
豐州與中受降城的騎兵可以直接刺入漠北王庭。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把人家扶起來,就要有把人踩下去的實力。
這樣才能讓友誼的小船掌握在自己手中。
“令李祐、馮道出使黠戛斯,商議結盟、合攻契丹之事。”長安是政治漩渦,李祐呆長了,也不是什麽好事,還不如讓他在外面。
“黠戛斯遠在絕域,八殿下……”張承業遲疑道。
李晔能理解他的疑慮,但五路攻遼東之策是他最先提出來的,理應由他主持,“不是還有馮道嗎?”
“臣糊塗。”張承業趕忙賠罪。
李晔看了他一眼,忽然想到他說這句話,或許有其他意思,隻是不方便說出口,“令李祎爲水軍尋訪使,替朕督促萊州、福州水軍。”
攻打契丹可以延後,但各種準備要提前。
如果黠戛斯真的可以信任,未來還有很大的合作空間,大唐可以掃平漠北,然而終究無法徹底占領,更無法維持長久統治。
李晔現在是大唐皇帝,但天可汗的稱号還沒有拿到。
跟張承業聊了一會兒細節,裴貞一的女官就在殿外等待了。
李晔一陣頭疼,自從封了李禔嘉王之後,裴貞一不樂意了。
不過對于她來說,隻要太子沒定下來,機會就永遠存在。
作爲一個皇子,李禔的表現中規中矩。
但若是作爲太子,能力就有些不足了。
總不能李晔喪心病狂,學洪武大帝吧?
另外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是,李禔太過依賴裴氏,李晔沒從他身上看到任何主見。
這天下是李唐的,而不是裴氏的。
外戚勢力過于龐大,終究不是什麽好事。
“張公覺得諸皇子中,何人可以承續大統?”李晔直接把話題抛了出來。
雖然知道他的想法,不過李晔仍想聽他說出來。
殿中靜悄悄的,隻有李晔與張承業。
“臣惶恐。”張承業直接跪下,頭伏在地上。
“你我君臣二十餘載,此間沒有外人,你可暢所欲言。”
張承業擡起頭,目光誠懇,“陛下以二十年掃平天下,國家有中興之象,殊爲不易,今天下雖定,諸制度仍在實行當中,人心有觀望之意,臣以爲,立儲當選賢任能,不以出身而論,如今天下,非有能力者不能定之、續之。”
“何人有賢能?”
張承業拱手道:“臣以爲五殿下、八殿下賢能!”
“哦?”李晔原以爲他隻會關照李祎,沒想到也提到了李祐。
這也說明張承業沒有任何私心。
李晔跟他談,而不是跟李巨川談,看中的就是他的公心。
如果是李巨川,肯定又是花花腸子繞啊繞的。
其實在李晔看來,李祎更适合當皇帝,心思深,手段也有,如一把藏于鞘中的寶劍。
李祐恰恰相反,鋒芒畢露,如陽光般熾烈。
身爲人父,李晔自然希望李祐能繼承大統。
但身爲皇帝,李晔更希望有能力的人帶領這個國家向前走。
“此番征遼東,能建大功者爲太子!”李晔下定了決心。
“陛下聖明!”
兩人最缺的就是軍功,以及在軍中的影響力。
有了這層功勳,裴氏也不是什麽問題了。
機會是均等的,剩下的就靠他們自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