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溫就這麽死了,一點征兆都沒有。
而且死的這麽窩囊。
與此同時,淮南的李神福上表請求北伐徐泗,淮西的高行周、朱瑾上表請求進攻中原。
他們的說辭無非是汴梁主少臣疑,國内動蕩,有重現藩鎮割據之勢。
李晔心中也是蠢蠢欲動,不過當李存勖在河北無功而返的戰報傳來,李晔瞬間就清醒了,梁軍戰力仍在。
當然,以現在大唐的實力,全攻逆梁,朱友貞肯定扛不住。
但大唐也需付出相應的代價,而且李存勖在河北虎視眈眈,到時候他怎麽想,怎麽做,就很難預料了。
絕不會眼睜睜看着大唐吞并汴梁。
弄不好大唐辛苦一場,爲李存勖做了嫁衣。
若是李存勖盡取黃河兩岸之地,将會成爲一個放大版的朱溫。
河北強勁之士爲其所用,中原錢糧入其囊中。
這時代的精兵猛将大部分在黃河兩岸。
即便李存勖隻攻占魏博、義昌二鎮,割據河北,也是李晔不願看到的,弄不好反而會促成河東與契丹的結盟。
所以在沒有占據絕對優勢之前,李晔選擇隐忍。
“大唐的真正敵人已經不是汴梁,而是河東。”天心閣内,李巨川更爲激進。
周雲翼、李承嗣驚訝的看着他。
特别是李承嗣,出身代北雁門,雖然現在歸唐,但對老東家還是有一定感情在的。
李克用時代,河東的戰略是奉唐割據稱霸,基本上還是給大唐面子的,黃巢之亂後,又出手平定朱玫之亂,李承嗣也在此戰中獲僖宗賜号迎銮功臣,加檢校工部尚書。
然而一代天子一朝臣,李存勖上位,天下形勢發生巨大的變化,大唐不是以前的大唐,河東也不是以前的河東了。
李承嗣鬓角花白,低歎一口氣,便沉默了。
李晔心中當然是認同李巨川的,從李存勖斷然出兵洛陽起,其心昭然若揭。
當然,如果李晔是李存勖,手握河東、盧龍強兵,也會放手一搏。
歸根結底,現在是亂世,誰都有機會。
“汴梁是大唐的敵人,更是河東的宿敵,天下大勢在我,蜀中、湖南新定,國庫空虛,何必急于求戰?”李晔覺得李存勖應該比自己更着急。
他視汴梁爲肥肉,豈不知這塊肥肉上還有幾根硬骨頭。
時間是站在大唐一邊的。
“傳令王師範、譚全播,引精兵南下,先平定嶺南!”李晔一錘定音。
梧州。
自從劉攻滅高州劉昌魯之後,氣焰一日比一日嚣張,數次引軍出韶州,攻入江西掠奪。
還動不動領十萬大軍來梧州耀武揚威。
部将數次請戰,都被譚全播拒絕了。
很多人隻看到了劉的瘋狂,作爲老對手的譚全播,卻看出劉并非有勇無謀之人,他出兵的時機和方向都很巧妙,令江西唐軍疲于奔命。
而引兵進梧州,也是極有分寸,斥候哨騎散布周邊,最遠去到了桂州。
劉顯然比其兄劉隐更适合這個時代。
嶺南的斥候細作來報,劉盡收諸州牙兵,但凡有怨言之人,都被他以極其殘忍的手段虐殺,刀鋸、支解、刳剔……
他還時常前去觀賞,喜不自勝,樂此不疲,有時口水直流,嶺南之人暗以“蛟蜃”呼之。
人心恐懼,反而令他的統治趨于穩定。
收攏兵權之後,劉選拔士人爲刺史,中樞混亂,但地方卻政治清明,錢糧充盈,爲劉的窮兵黩武提供了有利保障。
劉隐雖不擅軍事,卻極擅貿易,廣州被黃巢荼毒之後,劉隐積極發展商貿,四海蕃人鹹居,廣州漸漸恢複生機,爲南漢打下基礎。
對譚全播而言,劉是個棘手的敵人,如果劉昌魯還在,劉或許不會如此猖獗。
眼下的形勢,桂州、湖南剛剛收複,南漢強盛,唐軍隻能處于守勢。
譚全播訓練士卒,等待時機。
天佑八年五月,王師範引一萬精兵入梧州。
梧州的對面是南漢重兵雲集的封州,二州以賀江相隔,封州在下遊。
封州守将蘇章爲了防備唐軍,以鐵索沉入賀江中,沿江築堤堡設床弩投石以待唐軍。
這也是譚全播一直按兵不動的原因。
劉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王師範在視察了賀江防線之後,也忍不住皺眉。
劉擺明了一點機會都不給。
正面強攻無疑損失巨大。
王師範在沒來之前,跟李晔有小觑嶺南的心思,到了之後,才知道沒那麽簡單。
這年頭能混上節度使的,沒一個是省油的燈。
“陛下以南面之事托付将軍與我,不可令陛下失望!”王師範有建功立業的強烈渴望。
年進古稀的譚全播盡管白發蒼蒼,但精神矍铄,身體依舊強健,閱盡滄桑的他頭腦并未遲鈍,反而充滿了智慧,“劉所持不過韶州與封州,我軍與其正面相抗,必然損失慘重,不如繞過封州,突襲岑溪,返攻康州,則封州、廣州皆在兵鋒之下!”
劉在岑溪也布下重兵,由大将梁克貞鎮守。
王師範略作沉思,忽然想到皇帝重用他的深意,“晚輩乃是北人,不通嶺南風土,陛下也有诏令,嶺南軍務悉決于公。”
譚全播道:“那便依本将之謀而行!今夜起軍,晝伏夜出,突襲岑溪。”
當日,譚全播選精卒五千,加上王師範的精兵,也才一萬五千人。
王師範大吃一驚,“譚公,嶺南帶甲十數萬……”
譚全播笑道:“兵不在多而在精,嶺南氣候炎熱,馬上進入六月,兵多糧草無以爲繼,兵少可就糧于敵,用兵之道,全在審時度勢,敵強我避,敵弱我進,劉十數萬烏合之衆,能奈我何?且劉氏兄弟割據自嶺南以來,重用王定保、李衡、周傑、楊洞潛、趙光裔等北士,當初中土鼎沸,不得已寄居嶺南,今大唐振作,王建束手,馬殷成囚,天下行将一統,士人安能不歸心大唐?百姓又怎能不北望王師?”
王師範大爲歎服,暗道難怪皇帝對這位老将另眼相看。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譚全播雖蟄伏梧州,卻對嶺南局勢洞若觀火。
自劉隐任清海節度使留後以來,不過十年。
此土仍是唐土,此人仍是唐人!
“所以我軍此番并非攻城,而是攻心,人心散,劉勢散!”王師範道。
“正是如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