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吓一跳,連忙問道:“張參事傷勢重嗎?”
“張參事被哨棍一棍打在肩頭,送到縣裏治療,骨頭沒有問題,隻是有點淤傷,也是幸虧旁邊有人擋了一下,否則就麻煩了。”
陳慶臉色變得很難看,北方的哨棍一般都是用棗木制作,沉重堅硬,張妙六十歲的人了,若被一棍打實,骨頭不碎才怪。
“究竟是怎麽回事?打人者抓了嗎?”
“回禀郡王,肇事者已經被抓了,事情發生得很蹊跷,有數千人參加,應該是有人在難民營中調撥,想引發難民造反,隻是張參軍處置果然,卑職走的時候,騷亂已經被軍隊平息,但原因還在查,張參軍的意思,請郡王慢一點走,等騷亂徹底平息下來再去。”
陳慶點點頭,“我知道了,你回去告訴張參軍,我還是正常航行,但會晚一天到。”
..........
陳慶比原計劃晚了一天抵達鄭縣,張妙已經在碼頭上等候,他讓手下安排其他人下船去難民營,張妙上了陳慶的大船。
“肩膀怎麽樣?”陳慶關切問道。
張妙轉了轉肩頭笑道:“一點淤傷而已,擦了點藥,兩天就好了。”
“哎!你這把老胳膊老腿,萬一傷了,我怎麽向你家人交代?”
“原本以爲偶然突發情況,後來才發現,事情沒有那麽簡單。”
陳慶擺擺手,“去船艙裏談!”
兩人來到一層的議事堂内坐下,陳慶又讓使女上茶,張妙這才道:“事情恐怕和朝廷有關,準确說是和朝廷内鬥有關。”
陳慶眉頭一皺,“怎麽回事?”
“這次江淮舊食荊湖兩路的方案是嶽飛提出來,得到了趙鼎和李光的支持,而秦桧極力反對,結果這次天子沒有聽從秦桧的意見,而是支持趙鼎和李光,但怎麽也沒有想到,大批江淮難民來了荊州後,沒有停留,又繼續北上商州,進入我們地盤,據說那首《陝西歌》就是秦桧編的,鼓勵難民西進陝西,天子爲此事很惱火,就責令趙鼎和李光解決此事,趙鼎和李光就派了一批人混入難民,勸說難民回京兆。
然後秦桧也派了不少武士混入難民,爲首之人叫王昊,很狡猾,他故意制造壽州和濠州之間百姓的矛盾,然後調撥其中兩個縣之間的青壯打起來,秦桧的武士就可以趁亂幹掉李趙鼎和李光的人,卑職以爲是普通打群架,跑去拉架,結果被秦桧手下一名武士頭目一棍打中,士兵們抓住了武士頭目,我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
“然後呢?”
“然後卑職開始抓人,兩派都抓,除了少數逃跑外,大部分都被我派出的士兵抓住了,我又勸和了打群架的兩派百姓,事情就徹底平息了,然後抓住的人等郡王發落。”
陳慶冷冷道:“趙鼎和李光的手下,每人重打三十棍,趕出商州,秦桧的武士,全部殺!”
張妙勸道:“郡王不要殺他們,他們都有父母妻兒,罪不緻死,不如把他們打發去采礦,而且那個王昊,他是秦桧妻黨,很受秦桧器重,卑職感覺他很有價值,如果能夠爲我們所用,秦桧的很多老底我們就知道了。”
張妙說得有道理,陳慶便點點頭道:“張參軍來安排吧!”
.........
難民營占地面積很大,足有十幾萬畝,駐紮了幾萬頂大帳,三十餘萬人生活在大營内,等候着安排。
爲安置這些難民,西軍拿出了百萬石糧食,數萬頂大帳,出動了數百名官員和上千學生參與管理難民,還有一萬軍隊負責維持秩序。
幾十萬人混居在一起,衛生條件很差,陳慶尤其擔心爆發疫病,特别修建了幾百座茅廁,用了大量生石灰消毒,還配備了幾百名醫師,挖了幾百口井水。
張妙管理得井井有條,除了前幾天夜裏的騷亂外,其他都沒有發生刑事案件,當然,小偷小摸是免不了,兩家人爲争奪資源吵架也很常見。
火災也要嚴防,所有難民的引火之物都被沒收,做飯燒水也是士兵來點火,都是燒爐子,每家一個,還有十幾塊煤餅。
陳慶在張妙的陪同下,在數百騎兵護衛下巡視大營的情況,這時,他來一座官方大營,卻意外地遇到了晁清。
晁清是第一批援助商州的官員,他和同僚一起,協助數十萬百姓從商州遷徙到鄭縣,此時正是午休時間,他獨自一人坐在大帳内寫着什麽,寫得十分專注,絲毫沒有注意到一行人走進大帳。
直到張妙咳嗽一聲,晁清才驚覺擡起頭。
“啊!郡王來了。”吓得晁清連忙起身。
陳慶微微笑問道:“午飯吃過了嗎?”
“剛才簡單吃了一個饅頭。”
陳慶點點頭,看了一眼桌子又問道:“在寫什麽?”
“這個.....”
晁清有些不好意思地撓撓頭,“卑職有些思路。”
“什麽思路?”
“就是.....安置百姓的思路。”
陳慶拉過一張椅子,示意晁清也坐下,親兵們給張妙也搬過一張椅子。
陳慶笑眯眯道:“我們閑聊幾句,你給我說說,你的思路是什麽?”
晁清點點頭,“那卑職就從關中說起。”
“你說!”
晁清整理一下思路道:“上次會議紀要中說,要在關中安置五十萬人,理由是紹興五年和宣和五年人口對比,關中人口少了七十餘萬,但卑職從上次清理田産的報告中就知道,關中種田的農民其實已經不缺了,缺失的是城裏的人口,準确說是手工業者缺乏,以前很有名的鹹陽的紙,臨潼的瓷,高陵的大醬,醴泉的酒,現在都沒有了,或者說已經不出名了,還有軍器監,以前西軍的軍器監,工匠帶家屬就有二十餘萬人口,現在才六萬人口,還有京兆城,宣和五年的京兆城有五十萬人口,現在隻有三十萬,少了整整二十萬,酒樓、茶館、書肆、客棧等等,連從前的一半都不到。”
“所以你的思路就是往城裏安排人口?”
晁清點點頭,“卑職的思路就是趁這個機會,擴增京兆人口,可以再修建一道外城牆,這樣京兆城就擴大了。”
陳慶沉吟不語,張妙知道陳慶的心思,他還是想遷都到汴梁,張妙勸道:“晁參軍說得有道理,京兆是我們的根基,我們有必要把它建牢固,打紮實,說不定幾十年後,我們還會遷回京兆。”
陳慶點點頭,對晁清道:“你先把建議書寫出來,提交給蔣參軍,蔣參軍覺得可行,再進行内政堂讨論。” 16919/10538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