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移師成都,經過連續多天的清剿搜查,宋軍抓捕了四千餘人,經嚴格審訊,釋放了誤抓了五百餘人,其餘三千八百餘人全部都已認罪。
“卑職不知該怎麽處理這批人,請郡王示下!”
鄭平很無奈地向陳慶請示,這批人你說他們是罪犯,他們啥都沒幹,可你說他們無辜,可他們都私藏兵器,蓄勢滿滿地等待着掀起一場騷亂,到時不知有多少普通百姓遭殃。
陳慶喝了口茶,不慌不忙道:“按照戰俘處理,送去礦山服勞役三年,三年後放他們回家。”
“卑職明白了!”
鄭平猶豫一下,還是沒有說出來。
陳慶瞥了他一眼道:“有什麽話還不好說嗎?”
鄭平有些不好意思道:“是關于成都新知府的任命,郡王有人選了嗎?”
現在鄭平會說話了,懂得先問自己有沒有人選,陳慶微微笑道:“你有合适的人選嗎?”
“如果郡王沒有人選,我推薦簡州知事鄭愛農,先說明,他姓鄭隻是巧合,和我一點關系沒有。”
陳慶笑道:“我還以爲伱會推薦成都通判李學敏。”
鄭平搖搖頭,“李學敏和李逸一樣都是中間派,骨子裏充滿了妥協,要不是他們的放縱,成都怎麽會潛伏将近四千叛賊,他對百姓比較好,可以繼續當通判,但不能再當知府。”
“那鄭愛農呢?”
陳慶淡淡問道:“李邈好歹還殺了十幾名鹽枭,他殺了多少?”
”回禀郡王,這就是我推薦他的原因,他不是不殺鹽枭,而是他的治下,簡州根本就沒有鹽枭,也沒有私鹽,他從源頭斷絕了私鹽,所有鹽井都是官府控制,嚴禁私人采鹽,我之前在簡州部署了一千軍隊,他總是派人來向我借兵,打擊私鹽販子,我去年索性幫他建了一支民團,他才沒有借兵。”
“此人不錯啊!”
陳慶贊道:“光是厚着臉皮一次次借兵打擊私鹽販子,此人的魄力就很不錯,能做大事,他人在哪裏?”
“就在成都,賊軍殺到資州,他就預知不妙,連夜率領一千民團士兵護衛數萬簡州百姓逃到成都。”
“我說呢!城外怎麽有一支難民大營,原來是簡州百姓,你不要叫他,也不要通知他,我私下去看一看。”
陳慶換了一身普通人的衣服,拿一把扇子,帶着十幾名手下前往城外臨時大營。
城外臨時大營也就是趙開創建的川陝墟市,簡明一點說,就是川陝大宗物資交易市場,通過這個市場,把陝西路的羊皮、牲畜、小麥、蜂窩煤、皮革制品、銅錢等等運到四川,又将四川盛産的茶葉、布匹、糖、油、腌肉、雞鴨、蔬菜、鮮果、酒曲等等物資運去陝西路。
可以說這個市場的開建極大促進川陝之間的物資流通,也保證了西軍的後勤物資,而運輸工具便是越來越壯大的駱駝隊。
這幾天因爲叛賊造反的緣故,川陝墟市暫停,墟市上的大片空地正好用來安置從簡州陽安縣逃過來的數萬百姓。
鄭平的介紹使陳慶對簡州知事鄭愛農頗有興趣,但百聞不如一見,說得再好,也不如親眼看一看他怎麽安置這幾萬人的簡州民衆。
陳慶走到墟市前,就俨如走進一座小縣城一般,大門口密集擺滿了小攤小販,賣各種吃食、蔬菜、瓜果,應該都是附近的農民。
而買東西的客人也不少,都是簡州陽安縣的百姓,讨價還價,頗爲熱鬧。
陳慶剛要走進大門,迎面走來一名鄉兵将領,向陳慶行一禮,“這位兄台可是簡州人?”
陳慶搖搖頭,“不是,我隻是進去探望一個朋友。”
“我們知州有令,外來訪客一律不準帶兵器,要不,您的手下把兵器放在外面,要不您可以一個人進去,您的手下在外面稍候,我們保證你您的安全。
鄉兵首領很客氣,不是因爲陳慶衣着考究,而是他身後跟着十幾名帶刀護衛,一看就知道不是普通人。
陳慶微微笑道:“你說出一個理由來,爲什麽不允許帶兵器入内?”
“因爲現在不是正常時期,會出現各種意想不到的事情,百姓也容易不受控制,假如在裏面發生沖突,動動拳頭沒關系,如果動兵器見了血,那周圍百姓激憤起來,就會有性命之憂,所以知州說,要防患于未然。”
防患于未然,這個理由還不錯,陳慶又笑問道:“難道沒有一點通融餘地嗎?”
陳慶等着這位鄉兵都頭開口要錢,不料他想了半天道:“要不您去要一份軍方攜帶兵器許可,因爲特殊情況就一種,軍方可以兵器入内。”
陳慶呵呵一笑,居然不是要錢,着實出乎他的意料啊!
陳慶扇子一合,回頭笑道:“給他們看看!”
顔駿和十幾名手下取出了軍牌,鄉兵都頭吓了一跳,連忙抱拳道:“失禮了!不用放下兵器,請進!”
陳慶取下佩劍,扔給身後的顔駿,笑道:“我沒有軍牌,還得按你們的規矩來,這樣,我也能正大光明的進去了。”
說完,陳慶帶着手下走進了臨時大營。
望着一行人走遠,都頭撓撓頭對手下道:“不對啊!剛才我怎麽看見了銀軍牌。”
幾名手下也道:“我們也看到了,是銀牌,那人身後第一個手下就是銀牌。”
銀牌是統領以上将領才有,親兵護衛是銀牌,那這名男子必須是都統以上将領,但他們都知道,連都統鄭平的親兵頭子都沒有銀牌,還有誰比鄭平的地位更高?
衆人忽然想到一個傳聞,陳慶就在這裏。
難道剛才那人就是
衆人臉色都吓白了,都頭連忙道:“我趕緊去告訴知州,别誤了大事。”
都頭撒腿就向北面的臨時官衙大帳跑去.
陳慶帶着一群手下正不慌不忙在大營内閑走,地面很幹淨,沒有污水河橫流的情況。
臨時大營内有幾千頂大帳,基本是每戶一頂大帳,很熱鬧,臨近中午,家家戶戶都在忙着做飯,他們居然用蜂窩煤爐子,而且用過的蜂窩煤都仍在旁邊一個大木箱裏,看樣子是垃圾桶。
“大娘,你們怎麽不燒柴?”陳慶蹲下,笑着問一名正在做飯的老婦人。
“現在柴禾貴,不合算。”
旁邊另一個老女人笑道:“鄉下可以燒柴,我們住城裏隻能買柴禾,算下來還是蜂窩煤合算,做一頓飯燒一壺水,隻需要一塊蜂窩煤,五文錢,如果燒柴禾至少十文錢。”
“但引火煤貴啊!要二十文錢呢!”
“掰一小塊引火煤,去别人家借點火就行了。”
陳慶這才明白,還是老百姓會過日子,爲什麽要用整塊引火煤,那是斥候才幹的事情,普通百姓隻用一小塊就夠了。
“在哪裏買?我是說蜂窩煤好買嗎?”
“當然好買,去平倉店買就是了。”
平倉店是官府開的,幾乎每個縣都有,裏面主要賣小麥、粗布、鹽、糖、蜂窩煤,這是保證城裏百姓最低生活水平的物資,讓窮人家能吃飽肚子,穿暖衣服。
不過雖然叫做平倉店,但幾乎全縣的百姓都會排隊來買東西,鹽是必須的,赤紅糖大家都喜歡,雖然貴一點,但家裏總要備一點,還有就是蜂窩煤。
所以一個店還不夠,一般縣裏都有三到四家店。
陳慶點點頭,又問道:“請問大娘,茅廁在哪裏?”
老婦人站起身,指着遠處道:“看見沒有,那邊有十幾座木屋,用栅欄包圍,男的在東面,女的在西面,可千萬别在帳篷背後亂來,抓到要重罰的,還會連累帳篷主人。”
陳慶故作驚訝道:“這麽嚴格嗎?”
“那當然,我們知州說了,不嚴格的話,一旦瘟疫爆發,大家都活不了,孩子首先遭殃,咱們不能害了孩子。”
陳慶心中暗暗誇贊:這位鄭知州還真不錯,他不僅強硬,還要教育百姓自覺維持衛生,保證不出疫病。
其實從看守大門的士兵不收錢這一點就看出知州剛正清廉的一面,一個貪賂成性的官員絕對培養不出不收賄賂的士兵。
這時,一面中年男子帶着十幾名官員正氣喘籲籲跑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