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京師迅速轉入“炒作模式”,沸沸揚揚滿城風雨的議論今早這一紙诏書之際,弘毅已經在嶽樂的陪同下,紅紅火火地開始籌備自己的“皇家仆吏局”了。
皇家仆吏局的衙門設在了前明兵仗局的佛堂[1]之所,西鄰南海子,北靠三旗牛羊群牧處[2],東臨長街,南鄰後宅胡同,緊靠着玄烨外公、漢軍正藍旗固山額真、三等精奇尼哈番佟圖賴的一處宅子。選在這個地方,是皇太後、皇帝和皇二子三方面商議之後的結果。
前明兵仗局佛堂位于紫禁城外東北角,離着未開府的玄烨居所東二所比較近便,出了玄武門西行片刻就到,也方便兩歲的玄烨随時回宮找“奶~口”。臨着長街,有什麽事情又可以及時從西華門直接入宮。挨着佟圖賴的一處府宅,這可就是弘毅的意思了,因爲,這一處府宅,也許不久的将來,就會成爲小玄烨的一處重要活動場所了!
此刻,這位新任“掌印大臣”,正在草創不久的皇仆局偏殿之内認真辦公:簽發文件!
在梁功的服侍下,弘毅還是要求親自将一方玉箸篆[3]銀質[4]“堂印[5]”穩穩按在自己親自簽發的第一份公文之上,良久,弘毅這才鄭重其事、小心翼翼的擡起印章,通紅的滿漢雙文“大清皇家仆吏局”印記赫然醒目!
“小爺,奴才恭喜小爺終于開衙門辦公差啦!”小功子抓住時機,歡歡喜喜得道賀。
“呵呵,我也是高興着呢……呃,但你記住了,這公差你可千萬不要想着涉足,我這是爲你好!”弘毅盡量柔和地提點梁功。
“奴才謹記!爺,這官印可真是大大的有講究呢,奴才都看出來了!”梁功認真回應,同時繼續按着自己的思路再說。
“哦,什麽講究?”弘毅故意一問,給他一個傾訴的機會。
“爺,首先是質地。銀的!呵呵,這可是當朝大員才能用的,也就比您貝勒爺的印信低了一個等次而已。”
的确,當日功封多羅貝勒,福臨在皇太後的強令下,隻好勉強欽賜了一方金質印。要知道,清代主要是後妃中的太後、皇後、皇貴妃、妃及皇太子、親王、親王世子的冊封印,才能是金質。同時“蔭封”貝勒的福全,也不過是一方銀質鍍金印。不過就是銀質鍍金銀,按照規制,也是隻有多羅郡王冊封印才能使用的,沒辦法,誰叫這二位都是皇子呢!
“爺,要是您最近幾日才封了貝勒,奴才鬥膽,估計皇上一定會賜您金印了!”梁功對最近皇上如何親近玄烨,那是心知肚明。
“亂說!”弘毅及時打住。
“嗻!再說這官印的鈕式,更是大有講頭了!”梁功還是不死心,非要囫囵個兒把小貝勒爺拍馬屁拍個體無完膚才好!
“好吧,你繼續說。”弘毅端詳着手中的印信,也想聽聽小功子跟着自己的長進如何。
“您看,這可是龜鈕!隻有**妃子娘娘、和碩親王、親王世子他們的印寶才能用的規制。按理說,皇仆局不過是個三品衙門,您的印信可是在材質、鈕式上都越了好幾級呢!恭喜小爺、賀喜小爺!”小功子說完,得意洋洋。
“哈哈,你猜我怎麽說?”弘毅故意繃着。
“奴才愚笨,請爺示下。”
“您可真聰明!”弘毅笑了。
“奴才都是跟着爺您,這才長進的……”小功子受寵若驚。
“好了,你自己留心長進才會有今日,我不貪功。但切切不可肆意而爲,知道嗎?”不等小功子應承,弘毅接着說道:
“這印信裏面的含義,你自己明白就好,小心出去亂說,回來要記在檔冊上!”
“奴才知道了!”梁功發自肺腑的承諾道。
“季先生、談老先生、朱之錫大人,還有楊雍建、闵叙二人那裏,你都去說了?”弘毅轉而問起自己一直在關心的事情。
“回小爺的話,今日一早,奴才就按照您的吩咐出了宮,趕在**頒诏之前,把其中要義都和幾位大人、先生都說了。讀書人腦子就是好使,奴才隻說了一遍,他們全都記在心中了。”梁功壓低了聲音。
“哦,他們怎麽說?”弘毅關切詢問。
“他們都是異口同聲,都說立即去找自己的同僚、同鄉、師友之類的,要将聖旨深意好好宣講一番,也好讓天下讀書人都明白皇上的用心良苦。”
“好!”弘毅十分滿意,接着呼喚一聲。
“瑪拉!”
“奴才在!”應聲而入的,正是門外廊下站立許久的四品二等侍衛瑪拉!
看到如今對自己早已是忠心耿耿的瑪拉,弘毅剛要開口,卻想起什麽,頓了一下,這才開口說道:
“瑪拉,自今日起,你就伴随我的左右,不必門外侍立了。”
“奴才不敢,奴才就是一個護衛,不敢造次!”瑪拉一如既往的耿直。
“哈哈,不要客套,你可不是一般的侍衛,你如今,和小功子一樣,都是我的貼己人,都是我左膀右臂一般親近!”弘毅說完,看到瑪拉還要固執,就直接命令道:
“就這麽定了,無需多言!”
“嗻!”下面這位倒也實在,起身就站在了弘毅身後、梁功身旁。
“唉,我說你,我還沒問完話呢,你就跑到後面去了,你讓我歪着脖子和你說話呀!真是!”弘毅扭頭,假意嗔怪。
“嘿嘿,奴才忘了……”瑪拉這次沒有施禮賠罪,而是憨憨笑着,拍着腦門又轉了回來。
“呵呵,你呀……”弘毅和小功子都開心的笑了起來。
“我問你,你可去了琉璃廠?”弘毅止住笑容,認真問道。
“回爺的話,今早奴才去過了,找到了當日那個瘸腿乞丐,也是按照您的意思,讓他回去抓緊散布去了。”瑪拉回答的言簡意赅。
“好,窮苦人也應該知道朝廷的旨意是何意思。你們二人做得好!”弘毅滿意的笑了。
“奴才效命貝勒爺萬死不辭!”兩個心腹異口同聲,主仆三人爽朗融洽。
“對了,瑪拉,這幾日你還要常去季開生大人府上和張歲寒松竹齋多走動走動,一是替我多多宣慰談遷老先生,二來嘛,也要照顧一下松竹齋的周全,留意是否有朝鮮死士對張歲寒有所介懷,以備萬全。”
“奴才照辦!”瑪拉痛快答應。
“爺,爲何不讓奴才去照顧一處?也好幫着瑪拉大哥輕省一些呢。”一旁的梁功有些耐不住寂寞,主動請戰。
“你?不要忘了你的身份,出宮辦差,還不是你能做到的!記住了,你是公公,要懂得有所爲有所不爲,切不可學那吳——吳奴,手伸得太長!”弘毅和顔悅色告誡着。本來是想把吳良輔稱作“吳閹奴”的,話到嘴邊卻想起同爲閹人的小功子的切身感受,及時更改。
梁功何其聰明伶俐,玄烨稍一語塞,立即明白了其中主子對奴才的眷顧之情,瞬間也是千言萬語不知如何表白,隻好單膝跪地,鄭重其事說道:“奴才叩謝貝勒爺眷顧大恩,一定謹記爺的教誨,誓死效忠!如若違背誓言,天誅地滅!”
一旁的瑪拉,雖然沒有明白梁功爲何突然如此發下毒誓,卻也能夠體味跟着如此一位英明主子的激動,也是跟着跪倒立誓:“奴才誓死效忠!”
“好好,我也不要你們誓死效忠于我,而是要你們心懷天下,各司其職,當好差,做好人!”弘毅也是有些激動,來到大清兩年了快,第一次有人誓死效忠,說明自己已經初步建立起一些家底了!
“起來,都起來。你們不負我,我斷不負二位!”弘毅伸手相攙,這才發覺死沉死沉的印信還拿在自己手中,于是趕緊将碩大的龜鈕[6]銀印小心交給剛爬起來的梁功收好,又拿起自己剛剛寫好的公文,自言自語道:“《大清皇家仆吏管理條例(暫行)》!好……”一遍遍看着用繁體正楷字、自右向左豎排書寫而就的這篇《條例》,弘毅驕傲萬分!
畢竟,中國執行幾千年的官吏制度改革,現階段無法一蹴而就,但,可以另辟蹊徑,培養一批另類的仆吏,最關鍵的是,他們,将始終掌握在皇家,或者說是小玄烨的手中,并且,還會從皇仆局這個小小的衙門,走進數以百千計的宗室覺羅、皇親國戚、王公大臣們的家中……
即使僅僅從内容上看,這篇《條例》也是史無前例的!
其主要内容包括總則、義務與權力、職務等級、錄用、考核、獎勵、紀律、職務升降、職務任免、培訓、交流、回避、俸饷福利、辭職辭退、退休、申訴控告、管理與監督和附則等,共計一十八章八十八條,全部是弘毅自己憑着後世的記憶,又結合大清朝當時的現實情況,一條一條冥思苦想之後寫就的。
例如《職務等級》一章,就十分體現出與現實相結合的特點:
皇家仆吏共分爲九等,最高級别爲“仆吏管帶”,與“驿丞、牐官”[7]同樣品級,均爲“未入流”吏員。其下八等,由高到低分爲:仆吏首領、仆吏頭目、仆吏、一等仆、二等仆、三等仆、四等仆。新招募的皇家仆吏,定等之前有一年時間“見習”,爲試用期,不定等級。一年之後考核合格,定四等仆。
仆吏管帶俸饷等同于“從九品兼未人流”,即每年俸饷31兩5錢,祿米31斛半。其中,皇家支付銀16兩,祿米16斛,其餘爲差使人家支付……
隻有現如今已經身兼大清國多羅貝勒、火器營左總統大臣、下五旗宗室總理、宗人府左宗人和皇家仆吏局掌印大臣這“一爵四職”的弘毅自己明白,這“皇家仆吏”,在後世,也許就成爲“國家公務員[8]”了!
與此同時,弘毅親自導演的這場民間大讨論,正在皇城内外席卷開來……
[1]今北京萬壽興隆寺。
[2]即慶豐司。清初官署名,清内務府所屬機構。初名三旗牛羊群牧處,康熙十六年(1677)并歸掌儀司,二十三年另置慶豐司。掌牛頭羊畜牧事務。内務府每年派總管大臣輪值管理。本司設郎中、員外郎、主事、委署主事、筆帖式、書吏等員。在皇城内及南苑、豐台、張家口外、盛亦、打牲烏拉等處,設有牛羊圈、牧廠等,均有專人負責。
[3]小篆的一種。箸,俗名筷子。因小篆的筆畫圓如玉箸,所以叫玉箸篆。玉箸篆又作“玉筯篆”,顧名思義,字體筆畫粗壯,猶如玉箸一般線條。如“永通萬國”。玉箸篆在字形上呈長方形,結構往往有左右對稱的現象,給人挺拔秀麗的感覺。明代公印字體多用玉箸篆,意味着自古以來“九疊文”禁锢公印的冰山已經松動。清代百官印等級區分十分嚴格,印章普遍有所增大。其字體有蒙古文楷書、滿文、漢篆等。最常見的是漢滿文對照同時出現在印面上,這也是清公印的一大特點。其中漢篆中,九疊文也已不太興盛,出現了玉箸篆、懸針篆、柳葉篆、芝英篆等等。
[4]清代官印的特質首先表現在質地方面。清代禦寶質地以玉爲主。銀質官印是除禦寶而外的實際钤用印信中的最高品質,主要爲一、二品要員用印,也包括個别三品印。終清一世,有權使用銀質官印的機構與臣僚,統計《會典》、清三通等,大率有如下巨職。内外文官爲内三院、宗人府、衍聖公、軍機事務處、各部、都察院、理藩院、盛京五部、戶部總理三庫事務、翰林院、内務府、詹事府、通政使司、大理寺、太常寺、各省都司、布政使、順天府、奉天府;武職有公、侯、伯、經略大臣、大将軍、将軍、領侍衛内大臣、都統、提督、總兵、鎮守挂印總兵、提督九門統領、護軍統領、前鋒統領、火器營、向導總領、管理伊犁、烏魯木齊、葉爾羌、喀什噶爾、阿克蘇、巴裏坤等處事務大臣、伊犁分駐雅爾城總理參贊大臣、辦理哈密糧饷事務大臣等。目前所見實物遺存中以武官銀印爲多,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向導大臣之印”、“左翼前鋒統領印”、“右翼前鋒統領印”、八旗護軍統領印共八方、“三旗領侍衛内大臣印”,均爲乾隆朝所制;上海博物館藏有“提督廣東水師總兵關防”、“湖南巡撫關防”,均爲嘉慶朝所制。文職銀印存世者,有“總管内務府印”、“襲封衍聖公印”,皆爲乾隆十四年制造,均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5]“堂印”與“行印”相對,是清朝順治朝确立了“朝官雙軌印制”之後,主要高級官員在京辦公期間的公印。順治朝“雙軌印制”即“堂印”與“行印”并備。首批确定的雙印機構是“順治八年定,六部、都察院、銮儀衛等衙門官,遇行幸扈從,每衙門别鑄印一顆,加‘行在’二字。其特差侍衛等,均用銮儀衛印信。”順治八年,福臨親政,制定了一系列朝儀,冠服等制度。八年四月乙卯,世祖首次出安定門北上巡幸,先期制定了駕出巡幸制度。鑄扈從官屬行在印信,是駕出巡幸制的一個重要内容。至順治十六年,雙印制廣及通政使司、大理寺、翰林院、太常寺、太仆寺、光祿寺、鴻胪寺、欽天監、太醫院,幾乎遍及所有的朝官機構。嘉慶二十五年谒陵時,曾發生了兵部行印遺失案,《清實錄》及私人筆記均有記載。北京故宮博物院曾收購一方乾隆十四年所制的“行在太醫院印”,可知行在印之“行在”二字系加在官稱之前。
[6]官印的等級特征還表現在紐式上。官印中最高級别禦寶的紐式曆代相襲均爲龍鈕,清代的禦寶也不例外。龜鈕是僅次于龍鈕的等級。清代妃金印及和碩親王寶、親王世子寶、朝鮮國王印均爲龜鈕。然而其龜鈕與古印中龜鈕形制不同。從清宮遺存的各種妃子印可見,龜的造型爲首、尾均作龍形,隻有身軀似龜而已。這種鈕式體現了持有此類寶印之人的特殊身份。
[7]驿丞,明清之制,各州縣設有驿站之地,均設驿丞。掌管驿站中儀仗,車馬,迎送之事,不入品。明各府、州、縣,據不同情況置驿丞,或有或無,或多或少,掌驿站車馬迎送。清沿置,官秩爲未入流,雍正六年(1728年)規定滿人不得爲驿丞。
牐,音zha,即閘。清吏員名。掌啓閉河牐,以時蓄洩。隸屬河道總督府。
[8]何爲“公務員”?按照《公務員法》規定,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财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公務員職位按職位的性質、特點和管理需要,劃分爲綜合管理類、專業技術類和行政執法類等類别。國務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對于具職位特殊性,需單獨管理的,可增設其他職位類别。
但作爲公務員中一份子的弘毅,對此還有個基本解釋,更好懂,就是“人民仆吏”!爲何這麽說?我國草創公務員制度之初,有人建議按照東洋倭國的叫法,稱“文官”。但是黨和國家領導人認爲,經曆了數千年的封建王朝之後,“官”者,早就成爲一種和“民”相對立的特定稱謂,不能反映我國爲人民服務的概念和宗旨。又有人建議用英國的“文職服務員”、“文職仆人”等稱謂,但又涉嫌貶低廣大“幹部”。就在各方意見莫衷一是的時候,不知誰提出借用部隊上爲機關和首長服務的士兵的一般稱謂——“公務員”。在部隊,負責機關内部雜七雜八的事物的小戰士,一般就叫做“公務員”。此提議迅速得到了高層同意,因爲他既不是高高在上的“官”,也不是低人一等的“仆”,我國的公務員,應該是公民的一員,人民群衆的一份子。所以,公務員這個詞就這麽固定下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