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通報劉虞死訊的信使先到五天,算是李素做得非常正确的一個決定了。因爲這樣就讓他本人避開了劉備最悲傷最不好面對的那幾天,等李素回來時,不用跟着一起再忙活那些繁文缛節。
當然這也絕對不是說李素本人沒心沒肺,畢竟他都知道這噩耗二十多天了,最初的震驚和悲傷早就過去了。劉虞對他的提拔之恩,他也絕對是記在心裏的,并不是把對方當NPC利用。
不過麽,來的路上這二十幾天行船,他每天吃素,身邊随行的人,和包括典韋在内的保镖,都是親眼見到的。李素問心無愧,也沒人會指責他忘恩負義。
另外,李素也知道,當他回到成都的時候,基本上劉晔肯定也至少到了雒陽,開始按他交代的計劃、宣揚散布關于劉備陣營外交态度的假情報了。可惜各方諸侯究竟是如何反應,李素至少要再過兩個月才能聽到反饋。所以這事兒倒也不急着操心,就當先埋顆棋子,等蜀地的内務收割完了再打聽也不急。
抵達成都的時候,劉備隻是到城門口接他,跟他稍微聊了幾句,關照了一番,并沒有悲傷多久。李素也表達了“化悲憤爲力量,好好投入到工作中去”。
讓李素挺感動的是,回到侯府的時候,雖然蔡琰已經三個月沒見他了,但也是穿着白絹的衣服,舉止得體,即使回到内宅也沒有立刻狎昵,更是把錦瑟繡瑟那些平時舞樂使喚的婢女都支開了,免得李素落下近女色的罵名。
最後還是李素就寝安歇的時候跟妻子說悄悄話:“我茹素是從巴丘上船算起的,已經二十多天了,一個月也快了,咱也不算違背王命。”
蔡琰鄭重地說:“妾怎會爲一時枕席之歡,壞夫君義名,不必挂懷。”
李素:“既然你那麽懂事,這幾天給你看些我此行荊州寫的遊記詩文吧,也好排遣你不曾去荊州遊山玩水的郁悶,就當是你親眼見過了。”
誰讓這個時代沒有照相,漢末的水墨畫也不适合寫實畫景呢。就算能畫,李素的手藝也太差,根本畫不像。所以隻能是順應時代,以文志景,也隻有讀書人欣賞得來。
蔡琰挑燈夜讀了《巴丘樓記》和《捕蛇者說》這兩篇李素寫的散文,又看了幾首諸如“六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巴丘城”之類的洞庭湖寫景短詩。
頗具雅骨的蔡琰,很快就被滿足了,比得到夫妻琴瑟和諧的慰藉更加身心舒暢,如癡如醉。
李素也不是故意要吟幾句詩就讓自己的女人高潮,也是事急從權不得已而爲之。而且這也沒法複制,換個女人用這招根本就GET不到G點。
……
歇息了一夜之後,李素也很快進入了辦正事兒的狀态。
次日一早,起床打幾套五禽戲活動活動筋骨,在早餐的飯桌上,李素就問起蔡琰,這幾個月那些潛在的“蜀錦囤貨盟友”有沒有什麽動向。
出于對劉虞的尊敬,早餐隻是稀粥和泡菜。沒有葷菜,就在泡菜上多撒點芝麻、核桃碎補充營養,确保優質蛋白,順便補腦。
以至于吃着吃着,李素就不由自主琢磨:反正芝麻、核桃都有了,是不是應該把粥稍微鼓搗鼓搗,變成芝麻糊……來寄托對劉虞的哀思,又不違反“茹素”的禁令。
反正後世那些大牌芝麻糊的配料表他也看過,芝麻超過10%就算符合國家标準了,剩下九成都是大米、黑米、黑豆、糖。李素隻要讓廚子把米碾成米粉,炒幹,把芝麻也磨粉,加蜂蜜或者紅糖,應該就行了。
蔡琰吃着核桃拌粥,一邊回憶一邊慢慢說:“這幾個月裏,最早來常常找我竄門的,就是諸葛二小姐了——諸葛家的織錦作坊生意,不就是阿亮他二姐在經營麽。夫君剛走一個多月,她就常來走動,問了幾句‘爲什麽不讓蜀錦放貨,再不放貨她沒錢進絲了’。
得問我們的缫絲坊賒貨,或者用之前借給我們的錦抵後續的生絲進貨款。我也答應了,其他幾家貴戚後來也是進原料周轉不開,聽了諸葛家的投石問路,也要求拿之前賒給咱的錦抵進絲款子。所以我好歹都安撫住了,隻是咱自己隻收不賣,上個月開始連問蠶農買夏蠶的錢都快不夠了。”
李素聽了,也意識到自己走之前,交代得不夠細,不過這也不是什麽大事,稍微有點日常經營辦法的人都能解決。
工業化大生産,最關鍵的是資金鏈周轉。任何一個企業環節囤積增加庫存、生産後不賣不回籠資金,肯定都會遇到沒錢周轉再進原材料的問題。
蜀錦工坊被要求暫時不許賣錦,就肯定沒錢買絲。缫絲工坊白賒絲給織錦的,自己就會沒錢買蠶。
而蠶農都是非常零散的小本經營,不可能去跟蠶農們談賒賬幾個月,那樣反而容易把要辦的大事洩密,所以最後所有織錦工坊的周轉壓力,都轉嫁到李素家了。
誰讓他家水車上千,是蜀郡第一缫絲大亨呢。幸好李素才離開三個月,最後倒也沒資金鏈崩斷。
李素稍稍有些後怕地問:“這事兒後來解決了吧?怎麽處置的?”
蔡琰:“我又不懂生意,四月份和五月上旬,咱之前那點存貨還能支撐,五月下旬,妾實在撐不下去了,找了甄妃聊聊,讓她把咱家缺錢周轉的事兒轉告大王。
大王應該是知道夫君的謀劃的,也沒多問,好像是掩飾了一下,找來荀府君問‘如果有官府的缫絲坊五錢進絲,官府該如何支持’。荀府君建議大王拆借常平倉的官糧,放糧給蠶農買絲。放出去的官糧,就算是缫絲坊欠官府的,才周轉開了,又不至于洩密。”
李素點點頭,暗忖荀攸倒是腦子挺靈活,幫他把一個走時沒交代到的小細節掩飾過去了。
要是李素在的話,這麽容易的問題他當然輕松解決,但畢竟人腦能記的事兒有限,李素智商高不代表他很仔細、能提前幾個月面面俱到都想到。
對蠶農們而言,賣蠶繭也未必要都見到錢,小本經營的人家糧食也不一定夠吃,拿了錢也得再去買米,所以直接給百姓米也是接受的。
李素确認道:“那後來就這麽解決了?”
蔡琰:“也不全是,五月底的時候,要應付的都是比較小的散戶蠶農,就這樣搪塞過去了。不過六月中旬時,還是有個别養蠶規模很大的土豪反應過來了。
比如都安縣令楊洪家,他們家有青城山桑林千頃,一開始也收了一批米換蠶。但大戶有存糧,不需要太多米。後來楊洪就登門求見,想問我家是不是一直屯着錦沒往外賣,才沒錢買繭。我沒告訴他,但他可能猜到了,主動說相信右将軍的人品信用,可以不問我們收繭錢,賒欠繭款到右将軍回來。”
李素微微捏了一把冷汗:看來還是有聰明人啊,已經看出自己可能要幹什麽了。
當然主要也是楊洪也是之前被李素借錦的人,所以才容易受啓發而聯想。如果是什麽蛛絲馬迹都沒有的門外漢奸商,肯定聯想不到的。
幸虧自己一開始就想好了拉攏楊洪一起幹,遲早是自己陣營這邊的人,倒也不要緊。對方上門求見而不點破,也是個機靈人。
有了楊洪這樣的大蠶農土豪加入到産業鏈裏,提供賒欠賬期,李素的周轉自然更穩了。
那麽大的生意,果然不是幾句話能搞定的事情。
爲了這三個月的莊家坐莊吸籌捂盤操作,至少有劉備、荀攸、楊洪、蔡琰四個人付出了勞心勞力的籌劃。
捂盤吸籌的重要性,完全不亞于第二階段的收割。
想明白這些,李素溫柔地撫慰了一下妻子:“辛苦了,我不在的這三個月,讓你也操心了那麽多俗務。剩下的都交給我吧——對了,最近糧價怎麽樣。”
李素之所以有最後一問,是因爲自從劉備收到李素的急報信後,蔡琰也得知了夫君要回來的消息,所以在信到後的兩天,就開始逐步放量賣出蜀錦了,而且這個放量的速度是非常平緩的。
這也是李素走之前跟她約定好的,爲的是防止讓那些土豪奸商韭菜過早察覺到“蜀錦的放量與李素的回歸有明顯關系”。
當然具體的操作肯定不是蔡琰去幹,而是委托甄家的張亮,還有諸葛家的二小姐去辦,蔡琰不懂具體的經商。
而正常情況下,隻要蜀錦開始加大出貨,錦價肯定會有所回落,市面上的銅錢也會變少,其他大宗常用物資的價錢,則會因爲錢荒而略有上升。尤其是每年秋收沒到之前,糧價會因爲青黃不接而有所上漲。
蔡琰對這個問題倒是回答得很幹脆:“糧價本來應該是每年四五月份最高的,但今年五月份開始就跌了。後來也一直沒漲過,現在馬上秋收了,應該也不會漲了,隻會更跌吧。”
李素心中一喜:那就是有人提前在放量賣糧,提前制造市場錢荒、流動性下降了。
應該很快就能知道這些人是誰。
吃完早飯,李素施施然去了一趟太守府,找了至今還不知情的諸葛瑾,幫他辦件小事。
“子瑜,幫我查查,這蜀郡那幾個縣,五月份的時候糧價下跌跑在前頭的。還有,犍爲、廣漢的糧價也要查。”
工具人諸葛瑾沒有質疑目的,直接就表示立刻去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