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孟嘗說昆明黑夷居然能湊出六七百頭役象,而哀牢白夷的役象總數更是超過一千五百時,李素的第一反應還是挺震驚的。
大象原來這麽不值錢嗎?當初研發象犁象碾的時候居然都沒詳細偵查過這方面的情報。
要是有那麽多象,孟嘗孟信不該這麽容易就臣服才對,現在加強其實力之後,忠誠度似乎又值得警戒一下了。
爲此,李素不動聲色地旁敲側擊追問孟嘗孟信兄弟了幾句,才弄明白情況。
原來,“役象”和“戰象”還是有很大區别的。戰象都得是體重至少一萬五千漢斤以上的成年公象,而且還需要經過專門的防受驚訓練,不至于因爲中箭和被刺傷就發狂亂跑。
而“役象”是隻要能讓人騎乘、肯幫人類馱貨運輸的就行了。所以昆明黑夷這六七百役象裏,真正能打仗的戰象隻有一百五十頭,也就占四分之一。
這個數據還是比較靠譜的。相當于除了梇棟縣這個孟嘗的核心老巢要承擔數倍的養象負擔外。其他秦臧、連然、青蛉、雲南等縣每個縣也就養幾十頭象,攤下去每個鄉不過十頭、每個村子一兩頭。
在熱帶雨林氣候地區,每個村子散養一兩頭象是不必費力給大象專門準備食物的,随便砍點灌木叢,尤其是芭蕉樹棕榈樹之類的,莖葉都能吃。再多的話就不劃算了,畢竟大象胃口太大,專門爲象種食物太虧了。
李素後世也看過戰史數據,知道最晚到1940年代,雲南都還有養戰象的。當時爲了保衛滇緬公路跟日軍作戰,有本地土司在怒江戰役出動過戰象,一個縣的土司就能戰死幾十頭戰象,還有人改編修飾成小說之後寫進語文課本。可見雲南大象的飼養規模一直是保持在不錯的規模水平。
可惜戰象這種東西運輸太困難,狹窄地形也無法作戰。而且到了北方還得專門爲大象準備食物,不如熱帶雨林這兒無成本養殖,應該是沒法用來打仗了,最多稍微弄幾頭當當儀仗隊,顯示一下漢中王“蠻夷臣服”的威儀。
大象容易怕火怕巨響驚擾的缺點,就算現在北方軍閥還不知道,将來最多打一兩仗也就學會了,這就是個一錘子買賣。
……
徹底摸清了昆明黑夷和哀牢白夷的象兵戰鬥力後,李素對于能否用利益說服哀牢白夷的蠻王酋長們直接臣服,反而愈發心存疑慮了。
因爲他也知道,越嶲蠻王高頤派人助賊後,李素并未出兵将高頤平滅,肯定會在其他遠方蠻夷心中留下一顆首鼠兩端的種子。不敲打一下,不服的人肯定還是有的——
說不定他們會覺得“孟嘗孟信之所以慫了,是因爲他們兄弟倆的根據地離滇池糧倉太近,所以怕漢軍的武力進攻”。而其他部族不存在這個問題,也就沒必要太怕漢軍。
不管怎麽說,現在從新設的昆明縣到梇棟縣甚至雲南縣的運糧道路,已經徹底被大象施工隊平整了。從昆明到不韋的累計九百裏路程,前四百裏都可以用牛馬車運糧運貨。
離開平整土路區之後,折向西北再走二百裏不能通車的坑窪颠簸丘陵道路,就能到哀牢白夷的老巢楪榆縣(大理),從楪榆再折向西南走三百裏,才能經博南抵達永昌郡治不韋。
李素要想再往前修路,必須對哀牢夷的酋長進行招降和交涉,否則就越境修路、修出孟嘗的勢力範圍了。
正月二十日,李素派出了快馬使者,前去楪榆縣招降談條件,許諾貿易利益以及幫他們進行梯田、象犁等技術轉讓,換取蠻夷歸附。
同時,還要求他們尊奉朝廷新封的永昌太守李既(李颙的兒子,李恢的父親),接受其對各部糾紛的仲裁管轄權,但各部的族内事務依然可以自治。
使者二十二日抵達了楪榆縣,得到了内附哀牢夷第一大部祝融氏的族長帶來洞主接見(注:演義裏諸葛南征時,孟獲的小舅子、祝融夫人的弟弟是帶來洞主。但因爲“洞主”就相當于酋長/土司一樣隻是一個職位,不是名字,所以祝融的父親、爺爺也是帶來洞主。目前這個帶來洞主算一世,諸葛南征時那個可能是二世、三世)
使者傳達了要求之後,帶來洞主倒也沒敢直接殺使拒絕,隻是委婉表示“朝廷任李既爲太守,那是朝廷的事,哀牢諸部不會反對”,至于未來會不會真的聽從李既仲裁部落間糾紛,明顯是想打太極拳拖延,等真的有糾紛了再說。
至于要他們跟征西将軍劉備合作的問題,祝融氏族的回答是“天下未甯,天子流離,遠人惶惑,不知正朔”,也就是說皇帝都被搶來搶去,不知道皇帝說的話算誰的意思,所以咱隻好誰都不聽自己管自己的。
這屬于明着沒有撕破臉,但其實已經非常桀慢淩傲了。
臨了,他們還找了一句借口,說是“道路不通”,希望李素先把孟嘗和高頤幹掉,打通到永昌郡西北部的最便利的交通要道,這樣他們才好臣服。
不過,也正因爲帶來洞主沒敢殺害李素的使者,所以使者得以繼續去比蘇、嶲唐、博南、不韋等縣傳令結納。可惜比蘇、嶲唐兩縣的哀牢夷蠻酋木鹿大王、烏戈大王也同樣跟祝融氏族一個姿态,不歸王化。而動機也果然是因爲他們看到“連高頤都還活得好好的,我們怕什麽,還是自己做土皇帝沒人管更爽”。
隻有到博南縣時,才好歹遇到第一個有三萬戶以上、十幾萬人口的哀牢白夷族長,朵思大王,肯臣服劉備新封的太守。
(同理,這裏的木鹿大王、朵思大王和烏戈大王都算一世,諸葛南征遇到的是二世、三世)
至于到了不韋縣後,一切倒是非常順利,因爲李素的使者遇到了李颙一家。李颙已經七十好幾,退休多年,聽說征西将軍帶着朝廷印绶來冊封他兒子李既接任永昌太守,李颙感激不盡,帶着全部兒孫跪拜謝恩,領受封賞。
而李既也立刻表态,說他聽說了李素有邀請臣服的昆明夷蠻王送兒子到江州跟着當世大儒蔡邕的弟子學習,所以他也請李素念在大家都姓李的份上,把他還未及冠的長子李恢也帶去,好好接受接受優質教育。
當然了,李既這麽表态,倒不完全是爲了交出人質讓李素放心,畢竟李家本來就是朝廷派遣的流官,是漢人讀書人家,他們是真心珍惜優質教育資源。到江州能拜到蔡邕一門帳下當弟子,那可是多少“學區房”都換不來的。
幸好李素的使者在來之前就被李素吩咐過,知道這些事兒可以答應,于是就恩準李家所有不滿二十歲的少年人,都可以去江州,跟着顧雍念書。
搞定了這一切之後,李素的使者快馬回到孟嘗控制的雲南縣時,已經是二月初了,他立刻把此行出使諸部和籠絡李颙一族的情況,跟李素禀報了一番。
“哀牢夷居然這麽給臉不要臉?都督都許了那麽多好處了,他們還不肯合作?”聽到回報時,居然還是孟嘗、孟信兄弟覺得不可思議。
畢竟他們是親眼看到李素“千裏辟毒涉泸水而來”、“造象犁梯田”等神迹的,他們覺得投降李素太劃算了,而且李素從頭到尾都不幹涉他們族中内部事務的管轄權,隻要對外聽劉備調遣就行,這有什麽不好?
李素反而是見怪不怪了,聞言冷笑道:“果然還是咱的威名和善名都傳播得太慢了,不能讓那些遠人敬畏到骨子裏,行,既然他們不服,就成全他們。”
孟嘗聞言,心驚肉跳了一下,連忙表态:“都督可是要武力讨伐祝融等部?我們孟氏願意……助兵五千人——還請都督諒解我們苦處,去年被景毅蠱惑,連損失帶收編,我們已經折損了五千人馬了,而且這個冬天忙于勞役興修,并未與民休息,如今又正是春耕,實在不能多出兵。”
昆明黑夷總人數不過四五十萬,男性壯丁也就十幾萬,五丁抽一可以抽出兩三萬人。但去年損失了五千,再按五丁抽一就隻剩兩萬了。
而主動進攻不比内線防守作戰,隻能抽調一小半兵力出擊,剩下的預備隊還要防禦自己的老巢,再加上春耕再折半征發,可不就隻能出兵五千。
同理李素和關羽張飛的部隊,這個冬天也沒閑着,有的在訓練,有的在小規模平叛掃蕩蟊賊,還有些也參與了勞役大興土木。要防守電池盆地這個膏腴之地,以及味縣等交通要道,同樣要總共留兵超過五千人。
這麽一算,真要讨伐哀牢夷,進攻用的作戰部隊也就出動一萬零點。
相比之下,哀牢夷有七十多萬人口,就算有朵思大王等幾個小部落大約二十幾萬人不跟帶來洞主、木鹿大王同心,那麽偏向自立的依然有五十多萬人。他們要是也五丁抽一打内線防守戰,抽出至少三萬多戰鬥兵力是很輕松的。
更何況如果涉及到部落的安危時,動員力度還能加碼,真要是蠻王酋長有被滅風險,四個甚至三個壯丁拉一個當兵的臨時措施也是有可能出現的。
李素對于孟氏兄弟的表态,隻是輕描淡寫地擺擺手:“出征楪榆時你們肯出兵五千就夠了,不過我還有個條件,如果哀牢夷先來進犯你們,防守戰時你們可得先出點力。這總不會耽誤春耕吧?”
防守戰是在家門口打仗,動員的耽誤時間要短得多,打完仗就可以回去種田。
孟嘗見李素折衷認可了他的出兵規模,連忙表示:“那是自然,若是哀牢夷來犯,我們是保衛自己的家園,豈敢不死戰。”
李素:“那就行——放心吧,我不是好戰之人,不會直接去攻打哀牢夷的,我會讓士卒繼續沿着雲南縣往楪榆縣修路。用大象平地再修出幾十裏,他們就會自己坐不住的吧。”
直到這一刻,李素也不想留下“别人隻是因爲不聽我,我就直接滅了他”的名聲,他希望起到示範作用,讓其他還在觀望的哀牢夷小部落形成一個認識:漢人就是來确保經商環境和修路的,漢人要的隻是地方的安定,所以要把“部落間糾紛仲裁權”捏在手中。
如果是漢人修路通過楪榆縣的地界,導緻楪榆縣的哀牢部落進攻漢軍,那就是哀牢人自己找死,所有的外交過錯都是哀牢人的。而且利用敵人的輕敵打一場防守反擊先消耗敵人,也比直接殺上門去輕松得多。
果不其然,李素這樣安排了沒幾天後,哀牢人就上鈎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