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賀仁春準時到了工賀裏。蘇志梅在樓上收聽電報,他向江日勝彙報工作。
兩人都是地下黨員,都潛伏在特高支部,賀仁春無論是在日特還是水草情報小組,都是江日勝的下級,随時都可以向他彙報。
今天晚上,他也确實有工作要向江日勝彙報。
賀仁春輕聲說道:“寺田清藏發展内線叫許立君,是個賭鬼,輸得家徒四壁,老婆帶着孩子也跑了。日本人找到他,給了一點錢,他馬上就答應替日本人做耳目。”
江日勝問:“他參與毆打福田了嗎?”
所謂的福田,正是泉城車輛段的段長,日本人。經常打罵工人,這次在地下黨員的組織下,忍無可忍的工人,奮起反擊,抓住機會痛打了他一頓。
賀仁春搖了搖頭,輕聲說道:“沒有。許立君很想跟工人們待一起,打探工人的消息。可他是濫賭鬼,工人們都不願意與他接近。”
江日勝沉吟道:“适當的接觸可以,不要讓他知道核心消息就行。”
賀仁春說道:“你想通過許立君給寺田清藏傳遞假消息,車輛段的工人沒經過訓練,未必能瞞得過啊。”
江日勝說道:“那就不讓他與工人接觸。”
賀仁春詫異地說:“不接觸怎麽傳遞消息?”
江日勝緩緩地說:“福田住在齊魯醫院吧?讓許立君再去刺一刀。”
賀仁春問:“真刺還是假刺?”
江日勝說道:“不管是真刺還是假刺,以後許立君都回不了車輛段了。像這樣的人,我們隻要利用一次就行了。”
讓許立君去刺殺福田,本身就是個送命題。如果不去,許立君沒辦法與工人打成一片。要是去了,他就成了兇手,所有工人都能作證的兇手。哪怕他是日本人的線人,也保不了。
如果日本人真要保,也有的是辦法弄他。
賀仁春說道:“你說說具體計劃吧。”
江日勝的腦子轉得特别快,他說出這樣的話,估計已經有了完整的計劃。
江日勝輕聲說道:“光是揍福田一頓,并沒有什麽用,隻是出了氣。要讓日本人保證,以後再也不打罵工人,同時,還要提高工人的待遇。”
賀仁春問:“日本人會答應嗎?”
江日勝淡淡地說:“隻要所有人團結一心,日本人必須答應。車輛段的事,總不能全部交給日本人去做吧?如果車輛段的工人罷工,或者消極怠工搞破壞,膠濟鐵路還能正常運轉嗎?”
賀仁春正要說話,蘇志梅從樓梯走了下來:“你們在聊什麽?”
江日勝站了起來,問:“抄收完了嗎?”
蘇志梅把電報稿遞給江日勝,滿滿的兩大頁,說:“已經譯出來了。”
江日勝說道:“賀仁春,到樓上一起學習。”
蘇志梅說道:“我在這裏放哨。”
江日勝冷聲說道:“好,注意安全。有情況就開槍,誰敢擅闖這裏都該死。”
賀仁春輕聲說道:“她的身份是你的下人,開槍合适嗎?”
江日勝說道:“我是特高支部的副支部長,下人會開槍,有什麽好奇怪的?她不僅是我的下人,也是我的線人。明天,你給蘇志梅做套檔案,關鍵時刻可能用得上。”
賀仁春輕笑着說:“日本人要是知道你這樣做,會不會氣得吐血?”
江日勝說道:“手裏的資源,一定要發揮到極緻。給蘇志梅安排一個身份,真碰到什麽事,也能頂一下。”
江日勝特意讓賀仁春來家裏接收的,是中共中央發出的《關于城市工作的指示》,指示指出:各分局、各區黨委必須把城市工作與根據地的工作,作爲自己同樣重要的兩在任務,而負起争奪所屬大、中、小城市與交通要道的責任。
要争取城市及交通要道的千百萬群衆,瓦解僞軍僞警,準備武裝起義。裏應外合的思想,是我黨以占大城市驅逐敵人的根據思想。要以裏應外合這一根本思想,去布置一切力量,布置一切任務。必須要有大批的幹部,去進行城市與交通要道的工作。
江日勝将指示輕聲念了一遍後,鄭重其事地說道:“裏應外合,是這次城市工作的重要工作方法,是以後我們進行城市與交通要道工作的重要手段。”
賀仁春喃喃地說:“怪不得膠津泉情報工委在這個時候成立。”
江日勝輕聲說道:“知道嗎,由衛将軍指揮的中國遠征軍,已經強渡怒江,發起滇西反攻。或許,這是日軍戰敗的關鍵點。”
早在年初,很多人就意識到了,日軍不可能戰勝中國,他們甚至都不能占領已有的區域,隻能不斷收縮,把兵力集中在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
而現在,我黨把工作重心對準了日軍控制下的城市和交通要道,這也是一次無聲的反攻。一旦通過裏應外合,瓦解日僞軍和僞警,日軍将更加疲于奔命。
賀仁春興奮地說:“真的嗎?真希望勝利的那一天早點到來。”
江日勝堅定地說:“會來的,一定會來的,我堅信,這一天不會太遠了。”
随後,賀仁春去樓下放哨,蘇志梅上樓聽取中共中央的指示。
第二天早上,江日勝到泺源公館向武山英一報告,正好寺田清藏也在,向他們報告了泉城車輛段的事。
江日勝說道:“我已經派人與車輛段的工人接觸,他并沒有參與毆打福田,但他收到消息,工人們準備罷工,以争取福利。”
寺田清藏冷笑道:“罷工?他們還敢罷工?”
江日勝說道:“寺田君,我認爲罷工未必就是壞事,是我們争取工人的最佳手段。隻要稍稍作出一點讓步,那些工人會覺得我們拿出了一萬分的誠意。到時候,就算真有共産黨在搗亂,也不會有人信了。”
寺田清藏說道:“不行!絕不能向這些人讓步!”
江日勝淡淡地說:“這就需要我們取舍了,是面子重要,還是保證膠濟鐵路正常運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