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烈部所掌控的國土,由甘肅、甯夏一帶向北,無數戈壁、沙漠、綠洲和草原,都歸屬于強大的華烈部,這讓突然出現的強國,傲然屹立于遼宋兩大強國的西方。
三足鼎立之勢,已然形成。單從疆域而論,華烈部所控區域已經不比遼宋兩國少多少,雖是地廣人稀,人口不足,但在地圖上看去,還是令人震撼。
對于這突如其來的形勢劇變,遼國人都爲之震恐。但在内亂之中,他們根本無力進犯草原,扶植代理人來對抗華烈部的努力也徹底歸于失敗,遼國上層已經陷入混亂和争吵之中,互相指責對方犯了錯誤,因此才讓本國西方,出現了一個強大而充滿敵意的鄰國。
與遼國相比,大宋朝上下卻是歡欣鼓舞,市井坊間,官府門第,都在傳誦着北安王的英雄事迹,以及他和回鹘女王的情史,當然,還會有人悄悄地傳說,皇帝親妹衛國長公主與北安王的暧昧故事。
在大臣們的請求下,宋帝趙祯發下褒獎令,賜封羅大成爲阻蔔國王,恩賞他統領西北方向遼闊的草原,以及宋國西鄰的夏州、興州、靈州、銀州、綏州、宥州、靜州、西平府、鹽州、會州、勝州、武威等各各州,并賞賜了數萬匹絲絹和上萬白銀,作爲對他赫赫戰功的獎賞。
對于回鹘國的女王瑪雲娜,宋帝同樣予以嘉獎,恩賞她統領甘、肅、瓜州,并下旨賜婚,讓兩位屬國國王成親,共管西域各州。
當然,宋國君臣不會忘記北安王的正妃,正式下旨賜封狄麗娘爲北安王妃,并封她的長子羅盛爲北安王世子,并封忠仁侯,國舅狄青也有封賞,被宋國皇帝賜封爲阻蔔國樞密使,明顯是要增強後族外戚的力量,以支持北安王世子即位。
爲了給世子增添漢人臂助,讓這日益強大的外藩屬國思慕大宋恩德,宋國朝廷不惜血本地召集士子與小官吏,給他們每個人都封官晉級,派遣他們前往阻蔔國,力求建立惟命是從的屬國朝廷,至少也要有一個親宋朝的官府,他日若兩國有不和之兆,這些官吏也可起到很大的力量。
速哥常駐汴梁城,在其中出了極大的力氣,不停地向他們要人,不論是讀書人還是有力氣的文盲,一概都要。宋朝君臣被催得受不了,昏頭昏腦中,多給了許多人。反正若是草原上漢人占了大多數,就更容易形成一個思慕故國的忠誠藩屬部族。
在這龐大的移民潮之中,速哥按照羅大成的吩咐,不停地拿出名單索要官員,開始時還隻是試探地要去一些不重要的官員士子,到後來看到宋朝幾乎是有求必應,便大肆索要,指着一些日後的名将大臣,堅決要求宋朝将他們派到阻蔔國去,那些官吏被他纏得無法,隻得将他索要的士子和官吏召來,軟硬兼施,騙得他們前往阻蔔國,以圖建功立業,回報大宋的恩德。
兩國的外交關系,急劇升溫,共攻遼國的計劃,也提上了日程。宋朝武将都在朝廷的命令下,努力訓練兵士準備北伐,欲與強大的屬國軍隊一同攻擊遼國,奪回燕雲十六州,以完成曆代帝皇與軍民的心願。
但在這一片融洽氣氛中,也傳出了不和諧的聲音。宋國士大夫之中,少部分的有識之士向朝廷上書,稱華烈部終究屬于蠻夷之地,民風兇悍而寡仁義,羅大成更是狼子野心,須當提早應對,免緻後患。
被他們這麽一提醒,想到當初羅大成對君王确實不夠恭敬,趙祯也是心存不滿,對與華烈部的合作,也存有顧忌。
但是打敗遼國、奪回燕雲的誘惑,無比巨大,宋帝考慮許久,終于還是在大臣們的支持下,決定與華烈部繼續合作,先掃除北方世敵再說。
對于大宋朝來說,所付出的那些人口與封賞隻是九牛一毛,絲毫不會影響到大宋的實力。而若是這一點點的付出,能夠換來龐大遼國的重創,甚至讓宋朝重新掌控北方門戶,那就是難以想象的巨大收益了。
這一年,是大宋天聖七年,亦即公元一零二九年,在這一年裏,無數的大宋流民和罪犯被軍隊驅趕着,越過宋夏邊界,來到西域,稍事休整之後,被挑選出健壯之人,向北穿越戈壁綠洲,進入草原,成爲了縱馬草原的牧民。
而那些留在西域各州的老弱,便成爲了屯田軍的一員,在各片大小綠洲上面開墾荒地,種植糧食,以求能養活自己,并将多餘的糧食賣給官府,運抵草原,讓那些遊牧部族的牧民,不必依靠草根老鼠也能填飽肚子。
這一年,是華烈部勢力急速發展與鞏固的一年。在宋朝與強大屬國的全面合作中,大批的宋朝官吏士子被派往西域或草原,成爲了副千戶、副百戶,帶着從當地部族中選出的各位助手,專門管理農牧業,并以農牧業發展的成績作爲升遷和獎勵的标準。
在邊遠地區,他們要忍受背井離鄉之苦,卻也可以享受男女奴隸們的恭敬服侍,作爲大宋在遠方的遺民,思念着故國,并爲它的屬國努力工作,爲了打敗強橫遼國的共同目标而奮鬥。
西域各州開始大肆興修水利,溝渠通暢,将黃河水送到各處農田之中。在羅大成的命令下,專門研究農業生産的部門建立起來,由各方選出的有經驗的農民與一些有志于此的年輕的讀書人研究着農業生産的秘訣,努力提高糧食産量,積累經驗,并将它們傳授給各族從事農業勞作的百姓。
同樣的牧業研究院,也在西域、草原建立起來。部分宋國派來的讀書人,與富有經驗的年老牧民進入研究院,拿着華烈部的俸祿,專心研究讨論養牛羊的經驗,并通過各位主管生産的副百戶之口,傳播給草原和西域的各族牧民,以逐步增加他們牲畜的數量。
工商業也在迅速地發展,大批的商隊從西域、草原出發,将價格高昂的馬匹賣給宋朝。在華烈部與宋朝後來補簽的協議中,宋朝每年都必須用高價購買固定數量的駿馬,以增加騎兵數量,對抗北方的遼國。
牛羊等肉食也賣到了宋國,用以換取稻米,送到草原上給貧窮的牧民們充饑。畢竟不能隻能靠吃牛羊、草根、老鼠生活,雙方的商業交換,能夠滿足各自的需求,因此受到華烈部的大力組織和鼓勵。但在現在,還是以努力提高牲畜數量爲主,販賣牲畜到宋國還隻是處在試驗階段。
陝西一帶的宋人,開始淡食,因爲他們買不起日益昂貴的青白鹽。這引起了許多宋人的憤怒,但黨項各大部族卻從販鹽、販馬的買賣中獲取了巨大的利益,家家都在歡笑,對于失去兵權的惱怒和沮喪也變得不那麽重要了。
其中有些部族,開始按照華烈部的鼓勵政策,建立工場,紡織羊毛,做成衣服穿在身上,并試着賣到宋國去,換取他們需要的稻米,以及絲綢等奢侈品。
同樣的羊毛工場在北方的草原上也在建立,專門研究羊毛生産的機構建立起來,挑選良種的長毛羊,作爲羊毛紡織工業的基礎。
他們甚至還在羅大成的命令下,開始研究蒸汽機,以及與之相應的紡織機器。但它的研制進度緩慢,可以想象在幾十年内無法真的應用在生産上面。
礦業生産中充滿了血淚,無數失敗部族的男子被賣爲奴隸,送到礦山去開采煤礦、鐵礦,煉制鋼鐵,制造鋒利的武器。而他們的妻女則成爲了華烈部有功将士和漢人副百戶、副千戶們的妻妾奴婢,作爲各部族膽敢反抗長生天意旨的懲罰。
這一年,是西域各州和草原上生産恢複元氣高速發展的一年,久經戰亂的百姓們,開始憧憬幸福的生活,但新一場戰争也在蘊釀之中。
初到草原的漢人青壯年們,都在殘酷的環境下訓練馬術、刀術、箭術,達不到要求的會受到懲罰,而成績優異者将會受到嘉獎賞賜,誘使着他們不停地刻苦訓練,并在一場場的實戰中,殘酷地攻殺敵人,讓嗜血的本性,漸漸侵入到平和的習性之中。
統一了草原的華烈部,開始入侵遼國的邊境,一支支的騎兵大軍呼嘯而過,攻略遼國的城市鄉村,奪取他們的财物,擄掠契丹人作爲奴隸,男人送到礦山進行艱苦的工作,女人大家分掉,讓契丹女子的血脈,混入到漢人的後代血統之中。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CMFU.,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