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的心事,臣子們心中都是有數的,太原侯以皇子之尊,屈居外鎮兩年之久,也不可謂不體諒陛下的難處。.COM秀峰相國當國以來,内修兵備外治藩鎮,平心而論确實也稱得上夙夜憂心精白乃業。這些事臣雖然遠在邊陲,平日也聽文質使君過不少。作爲邊将,微臣沒有資格評述宰相的優劣,臣将這兩封信函交給陛下,并沒有其他的意思。臣隻是覺得這些事情陛下應該知道,臣在前方,日夜面對的乃是黨項大敵,與定難軍之間的戰事往來已經耗盡了臣的心力,實在沒有精力和時間卷入朝堂之争。陛下也是久在外鎮統兵的,當知道臣的難處……”
李文革這番表白事先想了好久,雖然知道王峻倒台在即,但是這屬于朝廷最高層人事變動,作爲外藩的自己實際上在此事上沒有絲毫發言權。這些事情是郭威柴榮和馮道等人需要考慮的,不過李文革心中清楚,王峻不是尋常人,他是大周朝頭号權臣宰相,朝野内外黨羽遍布。郭威要動的不僅僅是這個人,他針對的實際上是以王峻爲代表的這個“黨”,也就是當初拿着兖服硬披到他身上将他推上皇位的這批人。
這批人當中不是當朝宰相禁軍重将便是手握重兵的外藩節鎮,像挂着大學士頭銜的陳觀顔衍一幹人在這個龐大的功臣黨當中都隻能算二流貨色。要對如此彪悍的一股勢力下手,即使以郭威的性情,也難免要在朝臣中進行甄别區分。朝中的重臣最終都免不了要在這個問題上搞人人過關進行政治表态。若是自己的地位和半年多以前一樣還是一個的邊郡将領,可能還沒有資格受到這樣的關照。但是如今的自己已經不再是當年的李文革,右衛大将軍的頭銜和八路軍節度使的實權,再加上自己手中掌握着的數千軍馬兵權,都使得自己無論如何躲不開這一道。
要和王峻劃清界限,這是個根本原則。
或許不必熱衷去做倒王的急先鋒,郭王之間的情分目前還遠不是自己這樣一個邊疆的藩鎮能夠離間挑撥的,但是卻絕不能給皇帝留下絲毫暧昧不明的政治表态。郭威或許不太會在意這一,但是那個明年便要登上皇帝寶座的柴榮可絕不是個很寬宏大量的人。雖然自己很慶幸沒有長一副方面大耳的福相,但是仍然要心,在這個時候以這種方式做政治表态,既不至于打亂郭威的倒王部署也不會給柴榮留下和王峻關系很好的印象。
這是一個很恰當的時機,李文革這麽認爲。
“……知道朕爲何默許你奪了高家的權麽?”
對于李文革的表态,郭威隻是靜靜地聽着,等到他完,這位當朝天子卻問出了這麽一句風馬牛不相及的話來。
李文革怔了怔,謹慎地答道:“臣也是被逼無奈,文質使君當初安排臣進彰武軍做隊頭,臣并沒有奪州自爲的心思。高侍中父子若不想要臣的性命,臣也不會發動兵變。前年年底的那場事變,雖然臣事先并不知情,但事情畢竟是因臣而起,臣也不諱言,若不是臣當時被高侍中父子扣押在節度府,操控那場兵變的便是臣自己了……”
郭威淡淡搖了搖頭:“事情究竟因何而起,并不重要。當朕得到消息的時候,你已經掌控了州城的軍政,有軍隊支持,又有文官附合,高允權父子已經無能爲力。不過盡管如此,那卻并非朕認可你的原因。地方上這種事情很多,并不是每一遭朝廷都會承認兵變上台的新藩鎮的!”
他頓了頓,笑道:“你能打仗,而且一門心思用在定難軍身上,有爲朝廷消弭西北兵禍的志向,這隻是朕嘉許你的原因之一。朕之所以允你爲節度使,授你旌節,倒還不完全是爲了你的赫赫武功,而是因爲你放了高家一馬,并沒有斬盡殺絕……”
李文革腦海中猛地一震,似乎想明白了什麽,卻又似乎還沒有完全明确,一個模模糊糊的影子在胸中遊蕩,他突然開始有能夠理解郭威的感受了。
“……你知道亂世最不堪的是何事麽?軍隊動不動便嘩變,皇帝走馬燈似地換,這些都不算甚麽。最令人難以忍受的并不是這些,而是漩渦中的人都将權謀手段當做了立身的根本,将人與人之間情意和上古聖人們言傳身教的仁恕之道抛到了九霄雲外去。仿佛除了殺人,便沒有其他的解決問題的法子了,世間萬物,隻剩下殺戮,隻剩下以暴易暴……”
“朕雖爲天子,卻是起身草莽的,早年間鬧市殺人也不過是等閑事。從軍久了,便覺得殺個人也不過如此,沒甚麽難的。朕也從來不曾站到被殺之人的立場去體味過甚麽——所以乾佑之亂,朕家一百六十八口男女老幼慘死罹難,朕當時如同萬丈高樓失足,心中除了冰冷和憤恨甚麽也剩不下了。當初朕也曾發誓,劉家男女老幼族人奴仆,真一個都不會放過,要他們悉數伏誅,來祭奠朕的家人親族。那時候朕身邊的衛兵告訴朕,朕的眼睛是血紅色的……”
“可是到頭來,朕殺的人卻極少……”
“知道爲甚麽麽?因爲朕想明白了,朕這一生戎馬,殺得人太多,有幹天和,所以上天降禍,要讓朕也嘗嘗親人們罹難的苦楚和悲哀……這是報應。誰老天爺不長眼睛?他老人家精明着呢,殺人者,人恒殺之,這是最簡單的亂世法則。”
“……從那時候朕就在想,是誰殺了朕的親族?是李業?不是,是這個世道,是這個以殺戮爲能事信奉站草必除根的世道殺了朕家一百六十八口人。朝堂之上的政争也罷,朝代之間的更疊也罷,若是失卻了最起碼的約束,失卻了所有顧忌,那麽受害的不是某個人,而是所有人……”
“以殺戮的手段解決問題,是朕如今最深惡痛絕的。兩個人敵對不可怕,兩個人鬥得你死我活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個人失敗的話不僅僅是一個人遭殃,而是舉族全滅。勝者王侯敗者賊,這道理沒有錯,可是如今的勝利者,不僅僅是将失敗者貶斥爲賊,而是夷其九族,竭力要做到讓對方永遠沒有翻盤的機會……這想法其實大錯特錯,被你殺的人,未必便是未來殺你的人,未來殺你全族的人,也未必便和你有着化解不開的仇谶,隻是這種做法如今已經成了慣例,成了世間法則,朕所痛恨的,便是這等法則。若是沒有這可惡的法則,朕的家人此時或許還好端端活在世上……”
“所以朕自繼位至今,一直在尊崇文人,其實酸秀才朕也不喜歡,可是朕知道,這些秀才們尊奉的聖人是宣揚仁恕之道的,是不主張趕盡殺絕的。朕是想能夠通過重用這些秀才,讓戒殺慎殺重新成爲這世間的法則,讓動辄滅人滿門的亂世徹底終結。讓後人們不至于再繼續活在整日的殺人與被殺中,讓天下似朕這般的苦命人越來越少……”
“所以朕很喜歡你……”
“高家想要殺你,想要你的性命,你掌了權,卻沒有反過頭來将高家殺個雞犬不留,雖然不知道你是如何想的,不過朕依然很欣慰,因爲你是個很清醒很冷靜的人,并不是一個嗜殺無度的匹夫。”
到這裏,李文革已然全然聽得明白了,雖然作爲一個來自文明世紀的穿越者,他對古代帝王思想的局限性有很清楚的認識,但是這一刻,他卻以一種仰望的姿态目視着眼前的這個封建帝王,這個行伍出身沒怎麽讀過書的武人天子。
這一刻,郭威那黯淡神傷的面孔上,散發着淡淡的人性光輝……
難怪結束亂世的大業會在此人手中開啓,有此一念之仁,郭威這個年過半百的老兵痞便已經超越了自己的時代,他已經站在了一個五代十國的人們從來未曾站到過的高度上。
結束亂世的鑰匙,便掌握在這樣一個實實在在嘗到了亂世人命如草芥滋味的老人手中,這把鑰匙,叫做不殺。
郭威那慘痛的經曆給這位亂世天子帶來的并非仇恨與暴虐,恰恰相反,這個老實厚道的皇帝從中悟出了之前十餘代皇帝都不曾悟出的真理,世界需要一種全新的秩序,一種并非建立在殺戮基礎上的秩序。
仁恕,限于眼光,郭威将這個孔子在一千多年前便已經提出來的理念重新從故紙堆中翻了出來,并将其作爲最根本的治國理念。
“有此仁心,陛下必當開創一代極盛之世……”
這是一句場面話,卻是發自李文革内心的肺腑之言。
郭威笑了,他知道,李文革是真的聽懂了自己的話。
“你是個不一樣的藩鎮,朕看得出來,你和其他的節度使不一樣……”
郭威感歎着,臉上的笑容中帶着幾分苦澀味道。
李文革無語,他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這個話,皇帝似乎也沒有指望他能夠回答。
“若不是定難軍的事情還沒有完結,朕很想把你留在朝中,出典禁軍……”
這句話把李文革吓了一跳,不過聽口氣,郭威并沒有強行把他留在朝中的意思。
“秀峰兄老了,暮氣深重,他想的做的,其實還是前朝那一套,朕剛剛登基的時候,内外不安,位子都還沒有坐穩,多虧了他,朕渡過了那段最難的日子。那時候秀峰兄爲了穩定局面,常常晝夜治事,一天睡不了兩個時辰,朕和他兄弟多年,深知他的脾性,他是真心誠意希望能夠輔佐朕做個聖明天子,隻不過不得其法罷了……”
“陛下,王相公的事情本來沒有臣置喙的餘地,不過既然陛下推心置腹以待微臣,微臣鬥膽爲陛下言之,換了前朝,王相或許不失爲良臣,但是若陛下想要結束亂世開創一朝盛世,秀峰相國必須去位。這并非是爲了陛下,也不是爲了太原侯,而是爲了江山社稷和天下蒼生……”
到這裏,李文革遲疑了一下,緩緩續道:“……也是爲了王相自己……!”
王峻的所作所爲,是柴榮絕對不能容忍的,郭威在世時候罷免他,實際上是給這段公案做了一個了結,否則柴榮登基後,以這位周世宗的猜忌性格,是絕對不容王峻活下去的,能夠不殃及家人,便已經是萬幸了。
李文革知道,郭威能聽懂他的意思。
皇帝臉上的表情放松了下來,問道:“你昨天見了兩個西域的胡商?”
李文革一愣,答道:“是,是兩個摩尼教和尚。”
天子笑笑:“李懷仁總是能夠做出些常人不能揣度的新奇事。那幾個胡商在京師呆了快半年了,一直無人理會,你一個外鎮,和他們攪在一處,不怕禦史彈劾麽?”
李文革皺了皺眉:“臣沒想那麽多,那兩個人是西域胡商的行首,想要在中原立襖祠。臣見他們,是想和他們做些生意,延州去年一年收容了太多的流民,臣想向他們購買一些中原沒有的作物種子,還有高昌的白疊棉,臣也想引入到延州種植,這樣延州人的衣食今年或許能夠實現自給。否則今年免不了還要從内地大批購糧,臣去年從淮南買糧食,引得關東糧價飛漲,李相已經很是不滿了,今年再如此,便是李相不甚麽,臣手上也沒有那許多的錢了。”
郭威聽了,微笑道:“志向不,不過延州最緊要的還是邊事,你給朕交個底,定難軍的局面到底如何了?”
李文革答道:“陛下,開春之後,臣便要重新部署對平夏部的戰事,以目前局面來看,隻要給臣一年到兩年的時間,定難四州便可重歸朝廷治下。夏州當不再是羁縻州,而是與中原州郡無異的治化王土……!”
郭威聽得精神一振:“你的話,便是大一些朕也信得及,從今年開始,朝廷不會再向定難軍發布任何制敕,也不再接待黨項使節,平夏部的事情,你可以全權處置,不過遇事還是要與折家商議着辦,折可久是老将,他的經驗能爲,朕都服的。”
“是——!”李文革應道。
“你還缺甚麽,罷!”郭威整理了一下袍服,笑着道,随即又補充了一句:“朕知道延州貧瘠,你這個大将軍又是白手起家,是個窮鬼。”
李文革想了想,道:“陛下,臣軍中到現在爲止都還是靠着彰武軍庫存的那些甲胄和從折令公手中購買的八百套步兵甲撐門面,陛下是知道的,這些铠甲防護力均不是很強,臣想,朝廷若是能夠撥給臣些甲胄,戰場上弟兄們就能夠少死一些。”
他頓了頓,笑道:“臣知道,甲胄乃是國家嚴厲管制之物,臣有心向少府定制,又怕樞密那邊臣居心叵測,因此一直未敢開口。”
“朕去年年底裁汰了一萬五千侍衛親軍,府庫中倒是還有些甲胄,殿前軍現在還未曾成規模,暫時用不上,朕明日便下旨中書樞密合議,撥給你五百具鳥錘甲,五百具細鱗甲……”
郭威極大方地道。
李文革大喜,鳥錘甲和細鱗甲都是這個時代的鐵甲,防禦性能遠在自己部隊裝備的步兵甲之上。
發财了!
他當即跪倒:“臣叩謝陛下天恩!”
郭威一擺手:“先不要忙着謝,朕是有條件的!”
迎着李文革困惑的目光,郭威道:“朕知道你有些辦法門路,如今朝廷改組禁軍,缺馬匹。朕一直在發愁此事,這一番你進京,那一百匹馬很合朕的意。朕想,便由太仆寺撥出專款,由你代朝廷購馬,按照如今的市價,不叫你自家貼錢。太仆寺準備在延州建一個馬監,用來接收馬匹之用,朕已經準了他們的奏表,等你回去的時候,朕便叫那個太府寺丞呂端權知延州馬監事,随你一道回延州。朕希望你每年能夠給朝廷弄來幾百匹好馬,日後總要和契丹人打仗,沒有馬匹,兒郎們太吃虧了!”
李文革躬身道:“微臣領命——!”
……
從崇政殿出來,李文革在黃門的引領下緩步走出宮城,剛走到東華門處,便見趙匡胤引着一個面容清燿雙目有神卻頗帶了些許滄桑之态的青年官員自皇城外走了進來。
趙匡胤一身的塵土,滿臉倦意,眼睛裏充血,眼窩深陷,明顯是一副疲累已極的模樣。那個年輕人也是一臉疲态,不過身形步伐卻還穩健。此人穿着了一件紫袍,腰配金魚袋,顯然也是一位身份不低的當朝顯貴。
李文革笑着和趙匡胤打了個招呼,他還記着晚上的飯局呢,眼見日已西斜,應該去鐵屑樓赴約了,不過看趙匡胤的樣子,卻是一副剛剛辦差回來的樣子,如此情形,他晚上還能請客麽?
趙匡胤見了他,臉上也是尴尬地一笑,躬身抱拳行了個禮:“大将軍,末将複命交旨之後便過館驿相請,還請大将軍見諒!”
李文革正準備客氣兩句,那青年官員“咦”了一聲,略有些意外地看着李文革道:“元朗,這位便是延州節度使李大将軍麽?”
趙匡胤應道:“正是——!”
李文革躬身一禮:“不敢,在下正是李文革,這位大人是……?”
趙匡胤咳嗽了一聲,略帶尴尬地道:“大将軍,卑職爲您引薦,這位便是檢校太傅鎮甯軍節度使,當今陛下的皇子,太原郡侯郭公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