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州節度蘆子關巡檢使李”和“彰武軍前營指揮李”兩面旗幟在關牆之上随風抖動,倒也頗有些威勢,隻是落在關北不遠處的黨項人眼中,僅僅“彰武軍”三個字便令這些來自夏州的少數民族士兵滿臉冷嘲熱諷之色。.COM若幹年來,不知多少面這樣的旗子被他們不費吹灰之力便踩在了腳下。在拓跋家高層中流傳着一個并不可笑的笑話,據拓跋家的大人物們一緻認爲彰武軍的旗子隻配扯碎了給女人做亵衣,或者是給嬰孩做尿片。
然而在此次出兵的野利家貴族眼中,事情似乎并沒有那麽簡單。
野利容賴在一百五十步開外的安全距離上緊鎖着眉頭打量着已經被修複的蘆子關,從這個位置上他看不到關城上的具體布置,守關軍兵的身影也相對模糊,但是有一他還是能夠看明白的,蘆子關已經不是原先半邊殘破不需要通過關門也能夠自由往來出入的蘆子關了,橫亘的關牆已經封鎖住了道路,若要通過,必須經由城關大門,否則就必須将關牆重新毀掉。
作爲黨項第二大家族的的二号人物,野利容賴從少年時開始便跟随哥哥野利容元參與作戰行動了。在他的記憶中,自從五年前蘆子關被黨項谟甯令拓跋彜殷毀掉之後便再也沒有出現過人迹。
蘆子關算不得雄關險隘,但是若攻城方沒有威力足夠的攻城器械,僅靠挖掘或者圓木撞擊要毀掉土石結構的關牆,動用人力将達數千,而野利容賴此時手中隻有五百人,其中戰鬥兵員也就是正兵大約隻有兩百四十多人,甲胄隻有十一副,均裝備給了貴族軍官們。
這樣的攻城戰,近些年來黨項人還是第一次面對,以前的作戰模式是大軍突入關内之後在野外大掠,将沒有軍隊駐守也沒有城垣可以依托的市鎮鄉村搶個幹幹淨淨,彰武軍曆史上有數的幾次出城迎戰基本上是在野外大約不超過兩刻鍾之内的時辰裏被全線擊潰逃回城中固守。定難軍的傳統是隻搶糧食财帛掠奪人口而不在有城牆守衛的州縣上花費功夫。
這是揚長避短,黨項部落相對較強的是騎兵,而攻堅戰并非騎兵長項,當然,在守軍力量較弱時通過登城肉搏将守軍的作戰意志打垮奪取城池也并非完全不可能。但是在中原王朝的腹地作戰時黨項人要面對的危險是比較多的,而長興四年那次後唐反攻銀夏之戰雖然沒有成功,但是其動員能力和裝備能力卻着實令八大部族不寒而栗。
因此作爲勝利者的一方,當時的拓跋家谟甯令拓跋仁福在銀夏保衛戰勝利之後第一時間向洛陽遞送了請罪的表章。在這個年代,誰的實力強悍誰便是大爺,既然中原的漢人政權随随便便就能動員起一支兵力人數超過八大部族總人口數的大軍,那麽他們做老大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也因爲這個原因,黨項人每次入侵延州,都不會在延州境内停留一個月以上的時間,去年大掠五縣,也沒有突破這個時間極限。
也因爲這個原因,黨項人對于攻打城池這種耗時又費力的戰法基本上本能地排斥。雖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拓跋彜殷一直在砍伐樹木制造攻城器械,但是那可不是用來準備攻打延州的,這些新打造的攻城器械基本上都集中在北部的宥州地區,臨時拉過來是要花上一大段時間的。更何況黨項人一緻認爲對于彰武軍,即使不使用這些大家夥也未必就攻不下城池。
以前不攻城,是因爲可以繞過去屠掠鄉鎮。但是現在當蘆子關和魏平關都被修複并且駐兵之後就不同了。這是一個繞不過去的障礙,作爲黨項騎兵南下延州的咽要之地,蘆子關的戰略價值極爲重要。這是不争的事實,因此盡管野利容賴感到有些頭痛,但是最終還是下定決心在明日發動強攻,用黨項勇士的血肉之軀打通遊牧民族的南下通道。
“等到打下此處之後,一定要和家主及拓跋谟甯令,在此地駐兵防守……”
野利容賴心中暗暗發狠。
……
趴在坡地上,身上覆蓋着黃土和稀疏的植被,臉上抹着黃泥,隻有兩隻眼睛露出來觀察坡下的情形,兩隻鼻孔露出來以保持呼吸,李文革覺得十分不爽。他忍不住每過一會便要調整一下身體趴伏的姿勢,否則隻怕渾身的血液筋絡都要糾結在一起了。尤其如此,他更加佩服細封敏達這個鹞子了,這子自從兩個時辰之前潛伏在這裏以來幾乎就沒怎麽動彈過——除了嘴裏始終嚼着一根草棍之外。
“那個就是野利容賴了吧……?”
李文革看着被一群披甲的黨項軍官簇擁着的那個人,輕輕問道。
“大概是吧……應該是……”細封敏達也沒見過這位野利家的祖儒,因此回答的并不是十分肯定。
李文革看着那一群人道:“……不是隻有兩個樞銘麽,怎麽這麽多人?”
“隻有那兩個頭盔上有羽毛的才是樞銘……其他的都是别的貴族和軍官……”
細封敏達聲嘀咕道。
“怎麽區分他們?”
“無法區分……我們的甲胄都是自備的,一般條件富庶一寬裕一的貴族可能有甲披,十帳以上的大貴族,若是沒有甲也不能去硬搶别人的甲,因此有甲無甲不能用來區别判斷大高低,不過一般而論,級别高些的穿的衣服和皮毛會好一些,級别低的會差一些。族中制度,除了樞銘可以在頭盔上根據自己的喜好在頭盔上别上不同顔色的羽毛之外,貴族們在軍中并沒有特别的等級标志……”
李文革沉思了片刻,問道:“能夠聚在容賴身邊的,都是高級軍官吧?”
細封敏達一面觀察着一面思索了許久道:“那幾個沒有披甲的是親衛,凡是披了甲的都是軍官,兩個樞銘之外,應該還有四個令能,八個呂厄;這裏隻有十二個人,有的呂厄可能在負責安紮營寨,沒有跟過來……”
李文革心中暗叫可惜,臨戰之前觀察敵情,在一百六七十步的範圍内軍中的高級将領和軍官如此密集地聚攏在一起是大忌。這也就是在冷兵器時代,否則隻需要一發炮彈,這支黨項軍隊的整個指揮層便要被集體報銷掉了。
“在這個距離上使用伏遠弩的話,這批人能夠全部解決掉麽?”
細封敏達看了看,搖着頭道:“射程沒有問題,隻是在這個距離上很難瞄得準,一次齊射至多能夠幹掉三四個,其他的人立即就會散開,碰運氣的話或許能夠殺掉野利容賴或者令其受傷。不過你的弩兵訓練時間過短,一次齊射之後很難跟進發射……全殺掉這些人是不可能的……”
“能幹掉三四個也是好的……”李文革有些後悔地道。
他看了一眼城頭方向:“沈宸這家夥,這麽好的機會不加以利用,真是蠢啊……”
細封敏達冷笑着道:“這種機會不用也罷,光幹掉這些人,并不會令全軍失去指揮……”
李文革一愣,卻聽細封敏達道:“隻要殺不死容賴,光殺掉别的軍官是沒有用的,我過,我們黨項人每兩名士兵當中就有一個指揮者,在戰争中,軍隊中推舉任命出一位新的指揮官是很簡單的事情,我們習慣了單兵厮殺,即使沒有别人的配合,我們自己也能堅持戰鬥。除非你的軍中有那種神射手,能在這個距離上一箭射殺容賴……”
李文革楞了一下:“你做不到麽?”
細封敏達哼了一聲:“我不是神仙……”
這時,一個身披輕甲的黨項軍官催馬上前,朝着蘆子關的方向碎步走了起來。
李文革頓時一怔:“他要去做甚麽?”
“噓——噤聲——”
細封敏達急促地提醒道。
李文革心頭一突,卻見在另外一個方向,一個正在放牧馬群和羊群的年輕士兵悠悠然沖着自己這個方向走了過來。
他頓時把頭一低,将臉埋入了草叢和泥土中。
随着腳步聲越來越近,李文革的心跳越來越快,心中暗自祈禱着這人不要踩在自己身上才好。
看起來,潛伏真的是一樁技術活。
那年輕士兵卻什麽也沒發現,他大大咧咧走到邊上,口中哼着一首延州地區很流行的調,走到李文革和細封敏達面前的一棵大樹下,十分惬意地解開了褲子……
嘩嘩的水聲中,李文革頭皮陣陣發麻,直到那士兵系起褲子漸漸走遠,他才呼出了一口長氣,擡起頭來,卻見細封敏達早已經擡起了頭,嘴上仍然咬着一根草棍在左右打量觀察,便仿佛方才沒有任何人過來過一般。
李文革沉了沉氣,問道:“方才那人哼的仿佛不是你們黨項人的歌子……”
細封敏達十分自然地回答道:“那是自然,他是漢人……”
“漢人……?”李文革這一驚吃得着實不,黨項人的部落中有漢人奴隸存在他是知道的,卻不知道這種情況已經蔓延到了軍中來。
“你沒數過馬匹麽?雖然表面上這是兩個樞銘的編制,但是其實真正騎馬的我族武士隻有不到三百人,而且都是單馬,從身材四肢的長度上判斷,這些人原先都是負責背運糧食铠甲辎重的副兵,難怪軍中連一個披甲者都沒有,野利家不像我們細封家這麽窮,他們的正兵大多都是披甲的,雖然甲不是很好……這一定是負責留守營地的副兵,被臨時派了出來,原先的副兵成了正兵,原先的漢人奴隸,自然就被拉來作爲副兵充數了……”
細封敏達的解釋很簡單,李文革卻越來越覺得不對勁了。
黨項人将精銳軍隊大量集結,究竟是想做什麽?
如今連三月都還沒過,定難軍不但将精銳主力向宥州方向集結,居然還在這牲畜産仔的時令裏勉強拼湊出一支二流軍隊南下攻擊蘆子關,這究竟是爲了什麽?
還沒等他想清楚,卻聽身邊的細封敏達輕輕地“咦”了一聲。
李文革頓時将這些雜念抛開到了一邊去,順着細封敏達的目光看去。
卻見适才騎着馬走向城門的那個野利家軍官已經下馬了,他下馬的地方距離城關直線距離也就二十來步的樣子,在這個距離上是很容易被城上的弓箭手威脅到。當然,以他的披甲程度而言,隻要不射中面部一般不會造成緻命性傷害。
這個軍官已經取下了一副單木弓,他身上明明背着一副上好的拓木弓卻沒有用,而是用這副單木弓,手中拿着的也是一根威力有限的竹箭。
他站在城關前,用手比劃了一陣,似乎在測距,然後左腿弓,右腿在後繃直,身體上部向後傾斜開了一個角度,将弓拉滿——
“咻——”
竹箭斜斜向城樓上射去——
李文革的目光随着那支竹箭在空中滑過了一個弧度,然後箭頭斜斜向下消失在城關背後……
那軍官滿意地轉過身來飛身上馬,然後打馬馳了回來。
“他在作甚麽?”李文革皺起眉頭道。
莫名其妙派出一個軍官對着城頭射出一箭,這麽古怪的舉動絕不會是毫無意義的。
“試射——”面容上已經恢複了平靜的細封敏達輕輕道。
“試射?”
“嗯……看起來明日攻城,此人已經被确認爲弓箭兵的領隊了——”
李文革皺起眉頭,他還是有些不明白。
細封敏達看了他一眼,聲解釋道:“這一批士兵包括正兵在内絕大部分都是一些射箭本領稀松尋常的家夥,因此射箭的準頭會很差。從地面上仰射城關,需要大體掌握好一個統一的站位角度和拉弓的力道,否則城關上面積有限,大多數箭矢不是越過城關落到關後便是還沒有到達城關便墜落了下來,因此在明日向城頭上射箭之時會有一個領隊,其他的弓兵将以他爲基準站成一個橫隊,根據他射箭的仰起角度和開弓幅度來調整自己的開弓姿勢……這樣能夠保證射出的箭矢絕大部分落在城頭上,不至于偏差得太遠……”
“……那他今天去溜達這一圈有何意義?”李文革皺着眉頭問道。
“他平時是用慣了拓木弓的,不同的弓力道準頭差異過大,軍中既然主要裝備的是單木弓,他便隻能用單木弓,所以要先試射一枝箭找找準頭……”細封敏達着頭道。
李文革一陣感慨,看來任何一種遠程打擊武器,哪怕簡陋到弓箭,也是需要在發射前進行試射校正坐标的,古代的人或許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不過他們從曆次戰争中總結出的這些經驗和規律卻同樣不可視。
古代軍隊的最大問題就是軍中讀書識字的人實在太少,這些基本的經驗和知識隻能通過口口相傳的模式一代一代傳下去。在經常打仗的年代還好,一旦和平降臨,多年沒有戰争的威脅,這些口口相傳的經驗就不再能夠随時接受實戰檢驗。久而久之,軍中的老兵新兵輪換頻繁,也就慢慢的沒有人知道這麽做的含義了,甚至很多未經戰事的士兵和軍官乃至将軍都會覺得這些繁瑣的規矩麻煩而沒有必要,這些良好的習慣就會被當成軍中的陋習予以革除。
當一支軍隊當中連一個上過戰場的士兵都再也找不出來之後,這支軍隊也就基本上沒啥希望保持戰鬥力了。因爲那些在一次次戰鬥中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經驗已經失傳,或許有些名将會在自己的兵法中記述下一些經驗,但是僅僅憑借一個人的自發行爲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曆朝曆代的軍隊在承平日久之後都會變得戰鬥力急速下降,除了**的因素之外,前人經驗智慧的失傳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一支每天都在練習開弓射箭的軍隊,如果沒有經過實戰的磨砺,在成建制的仰角射擊中一定會将這些箭矢射得全陣地四處都是,形不成密集的攻擊。而一個沒有指揮過作戰的軍官,是絕對不會想到在指揮大家進行抛射之前進行校射的。
古代軍隊和近現代軍隊之間的差距,并不僅僅表現在武器裝備和戰略戰術上。戰争對于近代和現代軍隊而言是一門學問,是一門需要研究和傳承的學科,需要對經驗教訓進行及時的總結歸納并且将其變成常識與習慣。而對于古代軍隊而言,戰争僅僅是考驗勇氣和各種各樣戰術詭計的考場,這些從考場上僥幸生還的戰士們除了感謝上蒼和自己的好運氣之外,隻有極少數的人才會有意識地去思考自己爲什麽能夠活下來,戰争爲什麽會勝利。而那些經常思考這些的人,被後世的人稱之爲名将;那些更少數的把這些寫下來了的人,被叫做兵法家。
要把這些一一滴形成的經驗和規律編成教材編成守則,編成軍人必學的課程,變成作爲一名士兵或者軍官必須要了解要清楚的東西,先人用血肉換來這些經驗教訓,就是爲了後人不必再付出這樣的血的代價來學習這些東西……
李文革輕輕呼出了一口氣,要建立一支現代軍隊,任重而道遠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