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廣武山北,一條人工運河水道自西北向東南延伸河與長江兩大水系連爲一氣。東南的稻米糧船,便沿着這條水路綿延而上,供給着中原和關中。這條水路在秦漢之時大大有名,直至今日,在象棋棋盤之上還能夠看到它的名字。這條河便是汴河,也就是千多年前一筆把中原大地劃分成楚河漢界的“鴻溝”。
此刻,就在黃河與汴河交彙之處,在因兩條大河水勢沖刷而隆起的高坡之上,卻有一行人兩輛車正在沿着河口緩緩而行,走在正中央的兩個人當中,其中一個是氣宇軒昂的男子,另外一個則是須皆白的垂垂老翁,兩個人一面緩緩走着一面一面瑣碎地攀談着。
“……民夫是足夠的,隻是李相那邊物資材質卻永遠是個不足數,要加快進度,光靠木鍁不是法子。沒有鐵制的家夥,人力便要廢上三到四倍。這種天氣上着凍,沒有足夠的藥和酒,不敢催着民夫下河做工,可是若是再不加緊,春汛一來,這入口處的河床最少又要高出三四尺,這一冬的勞碌,便算白搭了……”
那老翁聽得連連點頭,轉過頭想了想,道:“年年掏泥沙,是個笨法子,開個導流的渠,向東南斜着穿出一裏多地即可,将入口這段兩邊壘起來,一鼓作氣掘下去兩丈到三丈,十年内便不用年年清淤了……”
那男子苦笑道:“令公,你說得好不輕巧。如許大的工程,錢糧耗費起碼是現在地四五倍,李相那個瓷公雞如何肯點頭?”
那老人,正是當朝相馮道,這男子乃是負責疏通汴河河口的前水部郎中袁述。
馮道聽了袁述的話,半晌沒有言語,朝廷新立不久,财政捉襟見肘。袁述所說的并不爲無因。他心中也暗自歎息了一聲。卻沒有再多說話。
一陣密集的馬蹄聲自西面傳來。周圍的護衛們頓時警惕起來。
遠遠地,沿着黃河的堤岸,一行二十多騎奔馳而來,馬上的人均身着青衣皮甲,俨然是支軍隊。
汴河與黃河交彙處乃河防巡檢區,屬于京都右廂都巡檢司地巡察範圍,普通兵民是不能夠靠近地。而這一行人地服色與京都禁軍迥異。馬匹高大彪悍,竟然能夠透過巡河官兵設下的哨卡來在這裏,顯然絕非尋常過路之人,連馮道都不禁暗自詫異,不知道來究竟是何方神聖。
李文革也已經看到了馮道等人,他的想法也一般,河防重地,能夠随意地進來溜達轉悠的絕非等閑之輩。這些人的穿着雖然不起眼。卻是簡單中别有一番精緻的感覺,領口大多都是圓領,可見均有官職在身。絕不是一般的庶民百姓。
他打馬前行,來到這一行人面前,勒住馬頭抱拳道:“各位辛苦,請問這便是汴河河道與大河交彙之所了吧?”
他身上沒有披甲,外面隻套了一件紫色地戰袍,這顔色便已經表明了他的身份。
三品以上才可以服紫,而有資格穿着這樣服色的外官,隻有各州的刺史或是節度使。
馮道是奉制“三日一至中書門下”的閑居宰相,平時又極少留意地方藩鎮的情況,因此一時倒也不能斷定李文革究竟是哪路神仙。當下并不作答,隻拿眼睛掃了袁述一眼,袁述會意,抱拳道:“承相問顧,正是此地!”
李文革縱馬上了河堤,看着已經高高隆起的河床,皺着眉頭沉思起來。
他倒沒有去看汴河的河口,在他生活地年代裏,由于三門峽水庫地修建,使得黃河下遊的主要問題已經不是洪水而是斷流。但是此刻當他看到寬闊廣袤的冰面中央那條銀亮湍急地水帶,又看了看自己駐足處泥沙淤積起的河床,終于體會到了所謂“懸河”的概念。
他将臉轉向袁述,問道:“不知這位大人如何稱呼?現任何官?”
袁述看了看馮道,馮道微微颔,他方才答道:“在下袁述,現任通判孟州,兼判河曹,不知大人如何稱呼?”
李文革急忙又是一抱拳,朗聲笑着道:“在下是延州節度李文革,失禮了!”
原來是此人……馮道心中微微一驚。
李文革進京獻馬陛見的消息,早便從邸報上讀到了,不過他不沿着驿道直趨京師,繞個大***跑到黃河邊上來作甚?
袁述躬了躬身子:“是下官失禮了才是,請節帥見諒!”
李文革下了馬,擺着手道:“袁大人客氣了。這麽冷的天氣大人還在巡視河工,實在是令人欽佩,在下曉得,下遊萬千黎庶的身家性命全在大人掌握之中呢!”
這具恭維話說得袁述胸中一暖,笑道:“河曹辦的便是河事,本職所系,節帥過譽了!”
李文革打量了一番馮道,躬身道:“這位老先生,如何稱呼?”
馮道笑了笑:“山野村夫,便不勞節帥詢問了!”
他不肯說,李文革也不好再問,不過看樣子這老人的地位猶在袁述之上。他回過頭看着黃河的河面,有些擔憂地道:“袁大人,這河床子高處這許多,夏汛來時,不會決口麽?”
袁述愣了一下,笑道:“節帥過慮了,大河夏汛水位雖然高,然則自下遊兩百餘裏處澶州商胡分流,水勢一分爲五,最後彙作三路入海。五路分流,再不會出事的!”
五路分流?李文革頓時感覺頭有些大。
這個時代的黃河下遊,和自己那個時代似乎大大不同啊。
他點着頭道:“慚愧,原來如此!”
馮道看了他一眼,笑問道:“這位節帥有何見解,也不妨說來聽聽!”
李文革看看馮道。恭敬地道:“老先生,這河床太高,河道一旦高于地表之上,堤壩所受壓力過大,便容易出現管湧,特别是夏汛之時,若是趕上連日暴雨,堤壩泡得酥軟了。隻需一個小窟窿。便能釀成澤國千裏的塌天大禍……”
馮道有些驚訝地“哦”了一聲。他倒是不驚訝李文革這個說法本身,這些原本便是河防地常識,他奇怪的是李文革這個年輕的邊帥居然對于治水之道如此熟悉,這在朝廷中确實罕見。
他還不曾答話,一旁的袁述已經深表贊同:“節帥說得是,下遊雖然有所分流,頂春汛秋汛和一般的夏汛問題都不大。怕便怕夏汛之時自洛水到澶淵一線暴雨不停。水位漲得沒個邊,商胡的堤壩一旦垮下來,洪水成扇面狀擴散開去,南至淮水,北到漁陽,方圓百萬餘裏,頓時便是一片魚蝦世界了……”
李文革點了點頭,歎着氣道:“治黃河不是一時一晌一朝一代的事情。總要朝廷以舉國之力。調撥大批錢糧軍力才行。光是年年清淤,靠着些民夫修修補補,終歸不是正經辦法。治河,終歸還是要靠軍隊……”
馮道默默注視着李文革,始終沒有說話。
李文革又和袁述兜搭了幾句,最後笑道:“在下還要趕着在日落前進京,這便辭去了,今日叨擾了袁大人,日後若有機緣,再向大人讨教治河之術!”
袁述連稱“不敢”,李文革這才翻身上馬,與馮袁二人拱手作别,帶着親兵打馬飛奔而去。
“這便是延州那個靠着兵變将高家掀翻上來的李文革?和傳聞中地樣子似乎有些對不上号啊……”目送着李文革地隊伍遠去,袁述對馮道道。
馮道沒有言語,他自後唐年間入相至今,三十多年間目睹了不下五次黃河大水,其中兩次洪水逼到了汴梁城下,京師周圍變成了一片汪洋,自然深深曉得這條大河地厲害。
聽着袁述絮絮叨叨評價着李文革,馮道緩緩開口道:“此人的字是李彬取的,曰‘懷仁’,李文質在西北沉浮數十年,眼力還算不差!”
袁述扭頭看着他問道:“令公這是何意?”
馮道似乎有些疲憊了,輕輕撫着額頭問道:“若是按照此人所說,修繕河工用軍隊來做,你估計要動多少兵力?”
“……”袁述呆呆無語。
……
亂世難爲官,侍奉的皇帝老子說不定什麽時候就換了人,得不斷改換門庭才能坐得穩。亂世升官快,這又是另外一番道理,太平盛世憑借明經進士花團錦簇的文章詩句高中魁元,也不過拿到了一張進入仕途的門票,要苦哈哈一層一層熬資格,在不同的部門和品秩之間遷轉來去,小心不要讓禦史們抓到把柄,還要謝天謝地求着爹媽長壽多活些日子,千萬不要在自己仕途地關鍵時刻挂掉——否則一旦丁憂,三年不能爲官不說,再起複時原部門原單位已經是另外一番光景了。
戚便是個亂世科道官的代表,他是後漢乾佑三年的榜眼,一甲第二名,那一年的狀元乃是王樸。當時殿試之後,吏部拟定的授官規則是前三名優待,二甲以下統統配到京郊各縣打雜,從九品官熬起。
于是敕牒下,王樸爲校書郎,戚爲著作佐郎,一道直史館。沒多久王樸被樞密使楊邠聘爲幕賓,自然立時生,離開了史官這個冷清的閑地。戚卻沒有這等好運氣,苦呵呵做了幾個月,又使了銀錢運動朝中的大佬國舅李業,這才提前轉爲著作郎,遷爲金部員外郎。金部員外郎雖然官不大卻是個頗有權的職位,戚卯足了勁準備幹出一番事業來。
沒想到任命地敕牒剛剛下來,還未曾上任,郭威地大兵便開進了京城,李業被誅殺,他所任命的所有官員都被一體罷免,戚這個倒黴蛋自然隻有重新待選,這一回他學了乖,在吏部運動來去,無論如何要放一個外任,哪怕出去當個縣尉,也比在京裏當官舒服。
折騰了幾次,他那點薄産早就花了個七七八八了,最終選出來,卻選了個門下主書令史,還是閑官一個。
廣順元年郭威稱帝,所有官員均加官一級,這一次戚走了天子近臣範質的門路,得爲鴻胪寺主簿。
從此戚跟着範質,直到範質拜相,去年八月份奏請其爲正五品中書舍人知制诰,這原本是一步登天地好事,卻被與範質素來不和的宰相王峻橫插一道子,升官倒是也升了,也還是正五品,可惜不是正五品中書舍人知制诰,而是門下省正五品給事中,判鴻胪寺。
中書舍人和給事中,一屬中書一屬門下,本來是對置的職位,其中中書舍人掌制诰拟就,給事中掌國之封駁審覆,純論權力,給事中似乎還在中書舍人之上。奈何那是魏晉隋唐時的老黃曆了,自唐初到現在,以中書舍人而入閣拜相不下百人,給事中拜相則除了魏文貞之外再沒有第二個人。自從中唐改制之後,給事中的職權形同虛設,根本就剩下個空架子了。如今中書舍人加知制诰則可以日夜陪伴在君王身邊,乃是地位僅次于宰相的天子近臣,隻要越過翰林學士這個坎,出則爲侍郎,入則可以平章;可是給事中判鴻胪寺卻隻能管管基本沒啥可管的外交禮儀事務。
五代鴻胪寺卿是名譽職務,一般多做加銜使用,真正的寺務則由判寺全權負責,因此雖然是五品,可也算位列九卿了。
可惜沒有實權,隻能是受累跑腿的命。
這一次迎接八路軍節度使李文革入京的事務,便全都落在了他的肩上。
戚做事情倒還認真,在禁中領了相公們的敕命,回到寺内便吩咐手下們打點安排。
“……都仔細着,不是第一遭接外藩節帥了,一律比照上遭折家的例,禮儀上略減一分即可,其餘供應一應照例不得克扣……這回來的可不是個好得罪的角色,若是惹了他,仔細你們的性命。另外,界北巷的館驿收拾出來,這一番來的人多,一百多人都擠在寺中萬萬住不下。”
戚正吩咐着,卻見門外一個典客署的官員在探頭探腦,頓時胸中光火,指着問道:“……再有一個時辰便要出城去接人了,你還在那裏玩忽,有何事便進來禀報,無事自去準備,賊頭賊腦卻是作何事?”
那官員急忙進來苦笑着禀報:“那兩個西域的胡僧又來了,還是爲了建茹素佛寺的事情,下官看見大人正忙,便沒敢通禀!”
戚皺着眉頭想了半晌,這才想起來是兩個想在汴梁建寺廟的摩尼教徒,已經連續來了多次了,隻盼着能夠得自己開得一封條子,拿到開封府去了事。
這事情雖然不大,然則卻非是戚能夠做得主的。華夷禮教大防乃是朝廷的大事,鴻胪寺是沒有權力擅自批準三教之外的邪教在京城設館立寺的。
“你去告訴他們,中書的相公們這幾日沒空商議這等閑事,待得他們閑下來,自然要議個結果出來,此事雖然不緊要,卻并不小,相公們十之還要請旨。讓他們回去好好等着不要着急!”
那官員陪着笑道:“他們的意思,是問問究竟何時才能有消息,他們已經等了半個月了,日日都來,也怪辛苦的……”
戚眼睛一瞪:“他們辛苦我便不辛苦麽?正月裏面還要打疊精神接外地的軍将,這大冷的天,在家裏圍着火煮酒喝豈不是美?何時有消息要由相公們的定,要看相公們何時能夠騰出功夫處置此事,我一個五品判寺,哪裏能得知道?”
“是!是!下官這便轉告他們……”那官員擦着汗退了下去,戚這才回到了自己辦公的堂内,重新整理了一遍官服,自認結束整齊,這才轉身來到正廳前,見外面馬車儀仗等物均已備好,他墊着步子上了車,揮手吩咐道:“直往西去,出新鄭門,在十裏亭迎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