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侖時代的歐洲軍隊

18世紀早期歐洲的軍隊規模不大。盡管一個大國可能會保持一支0萬人規模的軍隊,可是具體到單獨的一支軍團,人數很少超過5萬人。腓特列大帝在霍亨弗裏德堡(Hohenfriedberg)戰役中曾經指揮過77000人,在布拉格指揮過64000人,可是在餘下的戰役中他指揮的人數均不超過5萬人。相比之下,拿破侖先後7次指揮過10萬人以上的軍隊——分别是:斯摩棱斯克175000人;萊比錫175000人;包岑(BAUTZEN)167000人;瓦格拉姆167000人;格羅斯V戈森(GrossGoschen)160000人;波羅底諾1000;德累斯頓100000人。耶拿會戰的時候,盡管分兵,可是其親自指揮的軍隊仍有96000人。反法聯盟方面也是旗鼓相當,查理大公在瓦格拉姆指揮過1萬人;在阿斯彭(Aspen)99000人。庫圖佐夫在波羅底諾指揮1萬人;惠靈頓在西班牙曾指揮過9萬人。而且聯軍經常是合兵共進,萊比錫會戰,聯軍共集中萬5千人對付拿破侖。

參戰人數如此衆多,戰場範圍卻礙于武器射程而局限在一個相對較小的空間裏。波羅底諾戰場隻有.5英裏(5.6km)見方。滑鐵盧之戰,雙方14萬人,400多門火炮全都擠在和波羅底諾差不多大小的地方。惠靈頓的英軍在MontSaintJean山脊完全展開,正面才500碼(00米)。因此,指揮官在制高點就可以完全掌握敵我雙方的全部動向,經由下級參謀人員騎馬傳達命令,從而控制己方行動。

不過,即使騎馬,命令仍然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到達。一個在指揮者看來恰當的攻擊時機,經過“傳達”;“部隊調動”等一系列時間間隔,往往會錯過那個最佳的機會。所以良好的“時間感”(senseoftiming)是一個優秀的指揮者必備的素質。

戰場能見度的問題會使情況進一步複雜。最初幾次射擊過後,黑火yao發出的煙霧,夾雜着成千上萬的騎兵和步兵揚起的塵土,便形成了所謂的“戰争迷霧”(fogofbattle)。英軍的來複槍兵Harris回憶到:“打了幾槍之後,我就被自己制造的煙霧籠罩了,接着我的夥伴們會進一步加強這種效果。到最後,我就隻能看到我自己槍口的閃光了。”

指揮更大規模部隊的軍官們在如此環境中,甚至會失去耐性。當惠靈頓命令HarrySmith爵士(英軍來複槍部隊的指揮官)前進的時候,他不耐煩地回道:“朝哪個方向呢?閣下”。(Inhichdirection,mylord?)

步兵

步兵是拿破侖時期軍隊的主體。相較于其他兵種,步兵往往承受最大的傷亡,但又往往是決定勝負的關鍵。步兵通常分爲三類:普通步兵(theinfantryofline,又叫燧發槍兵Fusilier);擲彈兵(Grenadier);輕步兵(lightinfantry)。擲彈兵會由最爲“英勇”“健壯”的士兵組成。(個人認爲,“擲彈兵”就是重步兵,Grenadier隻是名稱而已,并不會真的“擲彈”)。輕步兵則由“身材較小”“身行敏捷”的士兵組成。各國對輕步兵有不同的叫法:法國叫獵兵(chasseurs)英國的叫輕步兵或來複槍兵(rifleman)。前兩類步兵通常排成較緊密的隊形,從而發揚火力。輕步兵則會形成“散兵線”(skirmishing),己方進攻時,用來動搖敵人防禦陣線;己方防禦時,用以打亂敵人進攻節奏。

當時的步兵大多數裝備的都是大口徑滑膛槍,各國滑膛槍的原理構造都沒有太大差别。1740年英國推出的标準步槍(LandPatternMusket),身管長46英寸(117cm),口徑0.75英寸(19mm)。七年戰争之後,身管縮短到4英寸(107cm),口徑不變。與法國的戰争爆發後,英國由于缺少穩定的原料供應來源,轉而責承東印度公司制造了大量的“印度款”步槍(IndiaPattern)。到1797年,這種9英寸(99cm)身管的滑膛槍已經成爲英軍的制式裝備。巨大的産量不僅滿足了英軍的需要,更裝備到反法同盟各國。180年,英國軍火部門又推出了新款步槍,但是隻有少量裝備部隊。盡管準确性不佳,英國滑膛槍系仍然大受部隊的歡迎,被士兵們稱作“褐貝絲”(BronBess)。

法軍主要裝備的“1777款”滑膛槍身管長44英寸(11cm),口徑0.69英寸(17.5mm)。全槍長59.5英寸(151cm),比英國槍略輕(重約10磅=4.54kg)。強化了扳機,采用黃銅材質的擊發槽(primingpan),槍管用扣環固定以便于更換。法國革命期間,對1777款滑膛槍隻進行了輕微的改動(成爲“九年款”YearIXModel)。除了步兵型,此款滑膛槍還有多種變型,用來裝備騎兵。這些變型在長度和裝飾上區别于步兵型,但是口徑和擊發部分均保持不變。

下圖:A法軍1777型滑膛槍BIXYear改進型C英軍4英寸滑膛槍注意法國槍上有固定槍管的扣環,便于更換。槍管下面那根是裝填杆。

其他參戰國的滑膛槍包括:普魯士178款,Nothardt滑膛槍(1805),普魯士新款(1809),但是實際上1806年普魯士戰敗後,基本上依靠英國援助和繳獲過日子。奧軍使用的1770款在1798年對擊發裝置作了些許改進。俄國滑膛槍裝備較爲混亂,先後裝備了不下1種滑膛槍。其中當數圖拉兵工廠的1810款性能最好。

上一部分我們已經講到了當時火器的種種局限,正是這些缺點使得當時的軍隊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隊形來提高滑膛槍的射擊效果。法國革命初期,由于缺乏訓練、紀律渙散的志願兵爲數衆多,防禦時尚能形成傳統的三列橫隊,進攻時則根本無法形成有效的隊形作戰,指揮官們隻好增加散兵線的規模,有時甚至整營的士兵都成了“散兵”。同時期的歐洲大陸各國,無論是進攻還是防禦,卻還都保持着18世紀流行的線性橫隊。這些國家沒有改革是因爲法國的“散兵”戰術對他們的隊形不能構成威脅。奧軍将領認爲:“散兵的零星射擊根本無法動搖一個訓練有素的步兵陣列”。随着法軍訓練水平的不斷提高,隊形的作用也逐漸受到重視,通常會有一個營縱隊跟在散兵線後面給予支持,這種戰術當時收效很好。拿破侖上台後,歐洲各國軍隊也都引入了散兵線戰術,法國的散兵線的幹擾效果大打折扣,動搖敵方陣線的任務更多的由炮兵來完成。因此,散兵線被适當削弱了,攻擊縱隊則被大大強化,拿破侖後期的戰役甚至動用整師的兵力形成攻擊縱隊沖擊敵方防禦陣地(滑鐵盧就用過)。相比較,其他國家的三列線性隊形就有點單薄了。1806年,奧軍采用了類似法軍的攻擊縱隊。1807年的普軍、1810年的俄軍也相繼進行了類似的改革。唯一保持橫隊的是英國(攻防通用),英國的條例規定的是三列橫隊,可是惠靈頓等英國将領常常采用的是兩列橫隊。他們的理由也很簡單:保持較寬正面,更好地發揮火力。

“營”是當時軍隊的基本戰術單位,由于手頭缺乏其他國家的資料,隻好以法、英兩國的情況爲例了。早期法軍一個營建制内有8個連,1808年依照拿破侖的訓令,改爲6個連,但是全營的人數并沒有太大變化,隻是連的規模增大而已。無論是6個連還是8個連,均包括一個擲彈兵連和一個獵兵連,其餘爲燧發槍連。按照訓令,法軍一個營應該有800人左右,不過多數部隊達不到這個人數。通常法軍一個營約有600~700人。滑鐵盧戰役時,法軍平均每營560人左右。下圖是一個6連營的行進、攻擊縱隊(8個連的類似),後面兩個是擲彈兵和獵兵連。如果需要形成散兵線,獵兵連會被抽走,後面僅留一個連。擲彈連并不總在後面,當士氣較低時,較精銳的擲彈連在後面押陣,穩定軍心,防止前面的部隊崩潰。當士氣較高時,擲彈連通常在縱隊的右前方引導攻擊。連保持三列橫隊,列與列之間間隔約1米。連與連之間的間隔約爲8~10米,整個縱隊的縱深爲5米左右,行進時可能拉得更開一些。軍官和軍士的位置已在圖上标出。(用Photoshop加的中文,那個“營參謀”大概相當于營副,但是法軍将其歸爲參謀軍官。最後一個也是軍士,但不知怎麽譯。大家幫忙看看!)有時,缺獵兵連的營縱隊會采用一個連爲正面,五個連依次排開,不過這種縱隊并不多見。

英軍一個營由10個連組成,包括一個擲彈連和一個獵兵連,軍官士兵共計640人左右。下圖爲英軍營防禦進攻通用隊形——兩列橫隊。正面寬約00米。軍官的圖例與法軍基本一緻,黑色圓點爲鼓手。英軍的行軍隊形也是縱隊,每連兩列,10個連前後依次排開。(未完待續)

追書top10

熊學派的阿斯塔特 |

道詭異仙 |

靈境行者 |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深海餘燼 |

亂世書 |

明克街13号 |

詭秘之主 |

誰讓他修仙的! |

宇宙職業選手

網友top10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苟在高武疊被動 |

全民機車化:無敵從百萬增幅開始 |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

說好制作爛遊戲,泰坦隕落什麽鬼 |

亂世書 |

英靈召喚:隻有我知道的曆史 |

大明國師 |

參加戀綜,這個小鮮肉過分接地氣 |

這爛慫截教待不下去了

搜索top10

宇宙職業選手 |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靈境行者 |

棄妃竟是王炸:偏執王爺傻眼倒追 |

光明壁壘 |

亂世書 |

明克街13号 |

這遊戲也太真實了 |

道詭異仙 |

大明國師

收藏top10

死靈法師隻想種樹 |

乘龍仙婿 |

參加戀綜,這個小鮮肉過分接地氣 |

當不成儒聖我就掀起變革 |

牧者密續 |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

從皇馬踢後腰開始 |

這個文明很強,就是科技樹有點歪 |

熊學派的阿斯塔特 |

重生的我沒有格局

完本top10

深空彼岸 |

終宋 |

我用閑書成聖人 |

術師手冊 |

天啓預報 |

重生大時代之1993 |

不科學禦獸 |

陳醫生,别慫! |

修仙就是這樣子的 |

美漫世界黎明軌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