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代北的未來
中山大戰五天後結束,秦軍完勝,以最小代價赢得了最大戰果,實現了戰前所定目标,一舉扭轉了嚴峻形勢。(牛文小說~網看小說)
消息傳到東垣,代北大營的氣氛驟然緊張,代北将士惶恐不安,唯恐秦人背信棄義将他們全部圍殺。雖然武烈侯公子寶鼎及其兩府官員就在營中爲質,但誰敢說秦人不敢進攻?誰能擔保這其中沒有陰謀詭計?誰敢拍着胸脯保證司馬尚不會出賣他們?
假如武烈候招降代北軍的目的僅僅是分裂趙軍,然後分而擊之,以先易後難爲攻擊順序,先取中山,再殺代北軍,那麽接下來就是代北軍的覆滅之日了。這種猜測和流言一經傳開,其後果是災難性的,尤其那些中下級軍官,更容易在沖動中失去理智。
寶鼎也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危機,這是信任問題,要想讓昔日的生死仇敵一夜間化敵爲友那是絕無可能,所以寶鼎隻能警告各軍統率,盡可能安撫自己的部下,不要讓他們做出禍及整個代北軍的蠢事。
司馬尚和幾位統率建議馬上離開東垣,火速趕赴鴻上塞,以最快速度翻越飛狐陉返回代北。盡快返回代北是穩定代北軍心的唯一辦法。
“既然中山大戰已經結束,返回代北的路已經打通,大軍繼續留在東垣當然會讓将士們更加恐懼,軍心也會越來越亂。”司馬尚誠懇說道,“武烈侯,秦軍橫掃中山,勢如破竹,損失極微,隻要稍加整頓馬上就可以對代北軍展開攻擊,所以代北将士的擔心不是沒有。請武烈侯站在代北軍的立場上,替代北将士們想一想,軍中之所以流言四起,實在是爲形勢所迫,有相當一部分人顯然承受不了這種重壓,假如我們不能馬上撤離河北,後果不堪設想。”
寶鼎卻有自己的擔心,“中山戰場大規模的攻擊雖然結束了,但局勢很亂,也很緊張,此刻代北軍突然進入中山戰場,并縱穿整個戰場急赴鴻上塞,必然會打亂秦軍的部署,給秦軍的行動造成相當大的影響。這時候雙方将士更容易産生沖突,極有可能釀成大禍。另外,代郡的蒙恬和司馬斷兩位将軍在接到中山大捷的消息後,還要做出相應安排,然後大軍才能穿越飛狐陉。這需要時間,我們即便以最快速度趕到鴻上塞,也不可能馬上穿越飛狐陉進入代北。”
司馬尚極力勸說,“正因爲中山局勢很亂,秦軍主力正在一邊集中力量攻打燕國,一邊打掃戰場剿殺殘餘安置俘虜,根本沒有精力對付代北軍,這才讓代北将士們有一點安全感。”司馬尚歎了口氣,“将士們心中恐懼,一心一意要回家,路上即使和秦軍發生一些小沖突,他們也會忍耐,絕不敢釀成事端以緻于失去回家的機會。大軍到了鴻上塞,距離代北不過咫尺之遙,将士們看到了希望,軍心自然也就穩定了。武烈侯,大軍駐紮東垣與駐紮鴻上塞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請武烈侯三思。”
代北軍其他幾位統率也紛紛進言。
寶鼎考慮良久,斷然接納了司馬尚等人的建議,急書王翦,陳述了代北軍即刻移師鴻上塞的原因,請王翦馬上做好部署,确保代北軍順利抵達鴻上塞。
接着寶鼎下令,代北軍火速開赴鴻上塞,回家了。
這個消息迅速傳遍代北軍大營,将士們歡呼雀躍,士氣驟然高漲,各種流言蜚語統統消散,所有人的心中隻剩下一個念頭,回家,馬上回家。
=
代北軍進入中山戰場的确影響到了秦軍的部署。
代北軍與秦軍的仇怨畢竟太深,而秦軍在中山戰場上的勝利又助長了将士們的信心和士氣,因此圍殺代北軍的呼聲再度高漲。王翦和公子寶鼎憑借個人威望,強行壓制,嚴厲警告各部将率,要求他們從大局出發,從代北戰局出發,不要因小失大,更不要拿将士們的性命當兒戲,堅決遵從統率部的命令,若有違抗軍令者,嚴懲不貸。
代北軍急于脫離秦軍的包圍,日夜兼程,兩天内便趕到中山首府顧城,又經過兩天的翻山越嶺,代北軍終于順利抵達鴻上塞。至此,代北軍總算在中山戰場暫時擺脫了秦軍的包圍,不至于遭到秦軍的四面圍殺了。
然而,更嚴重的問題也就來臨了,還是生存問題,但這個生存問題牽扯到方方面面,關系到整個代北的現在和未來,如果此刻不能解決,那麽代北軍即使順利返回代北,前途也是一片黑暗,生存更是難上加難。
代北三郡的人口構成中,主要以北虜諸種爲主,而樓煩和林胡是代北的“土著”,是代北最大的兩個北虜部落。其次就是白狄人,東胡人,義渠人,空同人,中山人等等大大小小至少數十個不同種族的部落。
河北、晉中過去都是趙國的土地,這些地方的趙人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在不同時期也陸陸續續遷移了一部分到代北,但人口總數和代北的北虜諸種人口總數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代北是貧瘠的蠻荒之地,諸種部落大都以畜牧爲生,農耕發展緩慢,生活水平普遍較低,于是代北的北虜諸種自然要頻繁入侵趙國大肆擄掠,這成了趙國發展的最大阻礙。趙武靈王發奮圖強,積極變革,以“胡服騎射”強大趙軍武力,然後遠征代北,在開疆拓土的同時試圖平息邊患。然而,代北的北虜諸種尚未完全征服,陰山以北的北虜諸種又殺了過來,迫不得已的情況下,趙國隻好修建長城。
長城起到了一定的阻禦作用,但代北的戰亂始終是趙國的“心腹大患”。李牧重創了陰山以北的匈奴人,又征服了代北三郡及其附近的北虜諸種,總算給代北赢得了一段短暫的和平時間。也就在這段時間裏,趙國頻頻出擊,龐煖和李牧南北聯手,先後擊敗了燕國和秦國的攻擊,斬殺了兩**隊的統率辛劇和蒙骜,更合縱魏楚等國西擊函谷關,重創大秦。但這段“輝煌”的時間太短。秦王政在結束了國内政局的劇烈動蕩之後,馬上發動了反擊,利用趙軍征伐燕國河北空虛之機,給了趙國以重創。
龐煖死去,李牧和代北軍就此成爲守護趙國的最後一道“防線”。這道“防線”攻守兼備,先後兩次重創秦軍,桓齮和蒙武先後戰敗,而王翦也是寸步難進。
代北軍爲何如此強悍?代北軍由代北的北虜諸種組成,李牧利用與匈奴人作戰的機會,把他們打造成了一支戰無不克的精銳,創造了以騎兵爲主力的作戰方式,颠覆了中土幾百年來以步軍車軍聯合作戰爲主的作戰傳統。秦軍之所以屢屢敗于李牧之手,關鍵就在于攻擊理念和戰鬥方式的落後。
代北軍既然是代北北虜諸種部落的聯合大軍,那麽由此不難推測到代北的地方制度,那就是郡縣下的部落自治。代北人口以北虜諸種爲多,代北經濟又極其落後,再加上年複一年的戰争,可以想像代北三郡對諸種部落的約束力有多大,也可以想像邯鄲對代北的控制力又有多大。但代北需要邯鄲的财賦支持,而邯鄲又需要代北的武力以保證其北疆的安全,所以兩者又不得不努力維持這種局面。這就是邯鄲和代北的矛盾根源所在。
現在趙國滅亡了,秦國占據了代北,而秦國若想在代北站住腳,就必須得到代北軍的支持,必須得到諸種部落的支持,而諸種部落則需要秦國的财賦支持,于是邯鄲和代北之間的“故事”就在鹹陽和代北之間重演。
秦軍若在中山戰場圍殺了代北軍,把代北諸種部落的軍隊全部消滅了,那麽可以想像秦軍在代北的處境。秦軍在代北失去了諸種部落的支持,四處都是敵人,秦軍還能守住代北,還能在代北站住腳嗎?
寶鼎之所以要招降代北軍,之所以能說服王翦,其原因就在這裏。
代北軍最早是爲了活下去以便順利回家,所以除了保命其他的都不考慮。現在命保住了,家也可以回去了,他們就要考慮更多的問題了,因爲這關系到他們的切實利益,關系到自己部落的生存,關系到族人的未來。
寶鼎當然早就想到了這些問題,而這些問題能否順利解決,正是他在代北布局的關鍵所在。
在東垣的時候,寶鼎在軍議上就談到了一些代北未來的事情,以安撫這些代北軍将率實際上也就是代北諸種部落的首領們,但當時這些人還沒有心思考慮未來的事情,而現在形勢變了,處境變了,他們在回家之前,首先就要考慮自己的未來利益了。
=
抵達鴻上塞的當天晚上,寶鼎召集代北軍的中高級軍官們到行轅議事。
寶鼎是主掌代北和河北兩地的軍政官長,他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不可能始終待在代北軍裏,尤其在他進入代北之前,他必須把河北的軍政事務處置妥當,還要把有關代北軍的地位、權力等等一系列關系到代北軍切實利益的複雜問題馬上解決。爲此他要拿出一個具體的方案,而這個方案若要得到鹹陽的同意,還要與鹹陽進行艱難的“讨價還價”,所以寶鼎必須離開代北軍一段時間以處理這些軍政事務。
寶鼎要離開代北軍,這在将率們的意料之中。
寶鼎的身份和地位決定了他不可能一直做代北軍的“人質”,而代北軍也不敢一直把他扣作“人質”,除非代北軍不想活了。
“我說過,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将和你們待在一起。這是我的承諾,在我們雙方沒有赢得彼此的信任之前,我不會離開你們。”寶鼎望着帳内的衆将,鄭重其事地說道,“現在我離開幾天,不過是要處理一些重要的軍政事務,而這些軍政事務,直接關系到代北軍的生存和代北人的未來。我把這些事情處理好之後,我就回來,和你們一起去代北。”
帳内一片死寂,衆人神情凝重,氣氛更是非常壓抑。
寶鼎理解他們的心情,“我說過,我信任你們,但請你們也要信任我。”
帳内依舊沉默。這段時間的相處,寶鼎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赢得了代北軍的尊重和信任,不知不覺間,代北人對他漸漸産生了一種依賴。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現在他們除了依賴寶鼎,還能依賴誰?
寶鼎望向司馬尚。司馬尚勉強露出一絲苦笑,但他沒有說話,他也不知道說什麽。公子寶鼎是大秦第一權貴,主持代北和河北兩地軍政,位高權重,指望他親自統率代北軍事實上根本不可能,能夠得到他始終如一的“照顧”就已經是天大的恩賜了。
“今天請你們來,不是告訴你們我要離開一段時間,而是和你們商量代北和代北軍的未來。”
寶鼎看到衆人齊齊擡頭,目露期待之色,不禁微微一笑,任何時候任何人對利益的追求永遠沒有止境,而利益也永遠是最有效的“武器”。
寶鼎沖着趙高做了個手勢。趙高随即站了起來,展開文卷,開始詳細講述寶鼎所拟定的代北發展策略。
代北的地方制度不變,還是郡縣下的部落自治。代北的兵制不變,代北軍還是由諸種部落組成。代北軍承擔的任務依舊是鎮戍代北。
當初李牧爲了解決代北軍的軍資問題,在代北建軍市。軍市所獲之利,皆歸代北軍所有。這一計策是在趙國國力不足的情況下出現的,它在解決了代北軍軍資嚴重匮乏的同時,也使得代北軍擁有了更大的獨立性,使得邯鄲對代北的控制力大爲減弱。這破壞了趙國的律法,損害了邯鄲的權威,也是導緻雙方矛盾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寶鼎繼續執行這一計策,但他認爲軍市之利太少,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代北财賦匮乏問題。代北财賦的匮乏不但制約了代北鎮戍軍的生存和發展,也無法改善代北的貧瘠,所以,他提出了大力發展農耕之策,而發展農耕的辦法就是屯田,軍屯和民屯同時進行。
代北屯田分爲兩個地區兩個屯系。雁門郡的大同一帶(大同盆地)是民屯,從河北遷移人口以增加墾荒和農耕力量。雲中的河套一帶是軍屯,以軍隊爲主,輔以遷徙之民。一旦屯田成功,不但可以解決代北的貧瘠,還能就地解決鎮戍軍的糧食問題,如此代北實力大增,“攻”可以深入大漠,驅敵于千裏之外,“守”可以堅固陰山,确保代北三郡不會遭到毀滅性破壞。
代北鎮戍的諸多困難解決之後,随即可以與隴西、北地、河西三地的軍隊夾擊河南之地的匈奴人。等到秦軍占據河南,再在西套(銀川平原)實施屯田之策,以解決河南鎮戍的困難。
如此一來,河西、隴西、北地、河南、代北等西北邊陲全部連爲一體,西北兩疆的鎮戍就此形成一個整體,攻守兼備。
未來,中土統一,中土之民休養生息,國力不斷增長,假以時日,中土大軍可以遠征作戰,開疆拓土,建下一個空前龐大的帝國。
疆土大了,征服的人口多了,占有的财富也就多了,這樣在權力和财富的再分配中,各階層才能獲得更大的收益,而貴族階層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他們将占有更大的權力和更多的财富。
代北有多大?人口有多少?财富有多少?代北人如果總是把目光局限在這樣一個小地方,永遠沒有發展的空間,代北的貴族階層也永遠沒有機會獲得更大的權力和更多的财富。
寶鼎給代北人描繪了一個美麗的未來,而這個未來建立在中土的大一統之上,建立在代北自身實力的發展之上。
代北人首先要發展自身,自身實力強了,才能在大一統中建下顯赫功勳。功勳大了,擁有的權力和财富多了,實力也就更強了,那麽在未來開疆拓土之後,他們将獲得難以估量的巨大利益。
爲了達到這一目标,爲了實現這一理想,代北人要矢志不渝地追随公子寶鼎,要堅定不移地支持公子寶鼎,把自身的利益與公子寶鼎的利益緊緊捆在一起。
過去代北人曾追随過平原君趙勝,追随過馬服君趙奢,追随過武安君李牧,現在,他們要追随武烈侯公子寶鼎了,隻有如此,他們才能生存,才能發展代北,才能獲得權力和财富,才能在未來開創一片嶄新的天地。
=
趙高站在代北地形圖前,以充滿漏*點的聲音描述了代北的未來,并在代北人的心裏刻下了一個深深的印記,忠誠于武烈侯,一切都将變爲現實。
對于代北軍的将率們來說,對于代北諸種部落的首領們來說,這個世界其實很簡單,你給我權力和财富,我就爲你沖鋒陷陣。
寶鼎所拟制的代北策略,所描繪的代北未來,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發展代北,把代北軍打造成一支開疆拓土的虎狼之師。
“未來幾個月,代北軍做爲秦軍主力之一,與北疆軍、中原軍和北部軍齊心協力,擊敗匈奴人,把匈奴人趕出長城。”
寶鼎面對代北将率興奮和激動的目光,從容笑道,“而後,代北就進入恢複和發展階段。代北軍要利用一切機會擴大自己的實力,從軍隊數量到戰鬥力,都要有一個飛躍,否則就無法創造代北的未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