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有子胡亥


第313章有子胡亥

秦國的下一個吞并目标是齊國還是楚國,其實一目了然,當然是齊國。(牛文小說~網看小說)

寶鼎卻要打楚國,秦王政不能理解,質詢寶鼎。

寶鼎做了一番解釋。

趙國的滅亡指日可待,不足爲慮。

燕國也不在考慮之列。燕國偏居于東北,其邊境與匈奴人和東胡人接壤,而東胡人因爲在漠東地區受到匈奴人的不斷擠壓,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不得不向遼東轉徙,這導緻燕國和東胡人的戰争越來越激烈。這也是燕國國力持續損耗,實力一直得不到增長的重要原因。

想當年燕昭王時代,燕國也是中土一霸,麾下文臣武将雲集,樂毅更是帶着五國聯軍差點滅了齊國,如果不是燕昭王死了,齊國早在四十多年前就滅亡了。其後燕國也有卷土重來的機會,但匈奴人和東胡人崛起于大漠,對燕國的威脅越來越大,燕國不得不重兵鎮戍東北邊疆,更在東北邊疆大修長城。以燕國的國力,修建數千裏長城,對國力的損耗可想而知。

自太史公之後的史學先賢們,對秦長城口誅筆伐,事實上秦始皇不過是把秦、趙、燕三國長城連在了一起,其工程量不值一提。秦國的西北疆長城是昭襄王時期所築,趙國和燕國的北部長城也在同一時期所築,距離秦始皇時代大約五十到八十年左右。

秦、趙、燕三國的北疆長城工程量浩大,以當時三國的國力在蠻荒之地修築長城,其困難太大,沒有幾十年完成不了。三國修長城的時間段和匈奴人、東胡人、大月氏人等北虜諸種的逐漸強大相符合。當北虜的入侵越來越頻繁的時候,長城的長度不斷增加,以至于三國長城加在一起接近萬裏。由此可以推測到,三國的中樞肯定已經意識到來自大漠的威脅和中土統一的重要性,可見中土北疆長城的修築和中土統一大業的進程之間存在着必然的聯系。

在長平大戰之前,秦趙兩國是中土雙雄,都有統一的實力,最終兩虎相争,兩敗俱傷。燕國沒有這樣的實力,在它失去消滅齊國的機會後,就退出了中土争霸的舞台,從此陷入爲生存而苦戰的窘境。中土諸侯國欺負它,北虜人也欺負它,它自己也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導緻決策連續失誤,與趙國的戰争更是連番失利,實力進一步縮減。

所以今天的燕國在實力上根本不是秦國的對手,但秦國若要吞滅它,就面臨着北部邊疆驟然擴大的問題。北疆區域大了,北虜敵人更多了,需要的鎮戍兵力也就更多,這将嚴重消耗國力,非常不利于秦國吞滅齊國和楚國。

秦國占據趙國的代北是整個北疆戰略的需要,而占據燕國的遼東目前卻看不到戰略意義,因此秦國完全沒有必要在吞滅趙國之後,千裏迢迢轉戰燕國。

在寶鼎看來,打燕國實際上得不償失,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打下來了還要重兵戍守,還要和東胡人打仗,消耗了國力卻無益于推進統一大業,相比起來,倒不如秦燕繼續結盟,讓燕國繼續盤駐東北,秦國乘機集中所有力量攻打齊楚。打下了齊楚,中土就剩下一個小小的燕國,這對秦國來說,不過是舉手之勞。

曆史上秦國滅了趙國後,僅僅過了兩年,估計是等到大饑荒過去之後,秦王政就以荊轲刺秦爲借口,發動了攻燕大戰。這一戰前後也打了一年多時間,可以想像遠征大戰的耗費之巨。打下來之後要駐軍,這又要耗費。燕國殘餘力量逃到遼東,肯定要反攻,所以在王贲遠征遼東之前,小規模的戰鬥肯定存在,這又是耗費。假如把這些耗費全部用來攻打齊楚兩國,想必可以大大減輕這段時間秦國國力的損耗。

荊轲現在在江南,太史公所撰的傳奇故事“荊轲刺秦”是不會再出現了,但如果秦王政要打燕國,即使沒有借口也可以。寶鼎費盡口舌,把燕國說成了“雞肋”,其用意就是打消秦王政在滅趙之後,乘勝攻打燕國的想法。

秦國接下來的目标不是齊國就是楚國。從地理位置和戰略角度來說,秦國的确應該先打齊國,而不是楚國,但曆史上秦國偏偏在耗費巨力拿下半個燕國後,調頭去打魏楚兩國。王贲滅魏,而李信和蒙武則被楚軍打敗了。

李信和蒙武攻楚失敗,從曆史上的隻言片語來推測,其轉折點就是昌平君的叛亂。李信大敗于楚,其後依舊受到秦王政的重用,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來,秦王政并沒有把失敗的責任歸咎于李信。

于是由此産生了一系列疑問。秦國爲什麽在滅趙之後,置中原而不顧,長途跋涉遠征燕國?打完燕國,打中原魏國是對的,但爲什麽要同時打楚國?昌平君又爲什麽要叛亂?其後他又怎麽成了楚國的大王?

統一這段曆史本應波瀾壯闊,史籍上應該大書特書,但因爲秦國十五年就滅亡,而滅亡秦國其後再次統一中土的偏偏是楚人,所以這段曆史就被有意簡化了。試想秦王政在太史公的筆下都是暴君,那暴君的功業豈能大書特書?曆史記載的過份簡單導緻秦王政執政的三十多年裏充滿了迷霧。

寶鼎身處這個時代,知道了這層迷霧後面的許多秘密,但遺憾的是,他在改變曆史,而曆史軌迹的偏差導緻很多秘密不再存在。不過就統一戰争來說,寶鼎還是希望曆史軌迹不要發生太大的偏差。

假如秦國置中原而不顧去打燕國,是因爲大饑荒肆虐中原導緻餓殍遍野,民不聊生,攻打魏國不但在道義上要遭到譴責,秦國也要爲救災和災後重建付出重大代價,那麽從今日中土大勢來說,秦國就沒有理由千裏迢迢遠征燕國了,而應該養精蓄銳,攻打齊楚兩國。

齊國爲什麽在秦國統一大戰期間自始至終作“壁上觀”?曆史沒有說明原因,但說齊國膽小不敢打,或者沉迷于享樂,或者奸佞賣國,這都經不起推敲。任何一個諸侯國的大王和權貴,尤其像後勝這樣的外戚權貴,首要考慮的都是自身的利益,而自身利益的保障是建立在王國的存亡上,所以在秦國橫掃中土期間,齊國不可能視而不見置若罔聞。

考慮到曆史的缺失,尤其是統一期間曆史的缺失,寶鼎有理由懷疑,齊國在這段時間裏的曆史被人爲地抹去了,就像秦國統一時期的丞相昌平君、隗狀都不載于曆史一樣。至于抹去的原因,寶鼎無從知道,但寶鼎從自己這幾年的經曆來看,齊國一直在合縱抗秦,雖然它沒有派出軍隊直接參戰,但它給其他諸侯國的援助尤其給趙國的援助從來就沒有中斷過。齊國名義上是保持“中立”,與各國都保持正常的貿易往來,但實際上這個“貿易往來”是有選擇對象的。齊國不可能沒有雄心壯志重建昔日的霸主輝煌,相反,他們爲了這個目标,一直在不懈努力,隻不過他們的策略失敗了,他們的努力沒有成功而已。

秦國打齊國,是強強對抗,如若齊楚再聯手,秦國就有麻煩了。楚國和齊國相比,實力要差一些,再加上壽春的政局遠比臨淄混亂,所以未來幾年,楚國是最好的目标。打楚國,攻占淮水南北,秦國就對齊國形成了三面包圍,那時候再打齊國,把握性就非常大。

寶鼎現在根本不敢奢望齊國還是像原有曆史一樣,在統一大戰期間一兵不發,直到最後獻國投降。他和秦王政,還有鹹陽中樞想法都一樣,秦齊之間必有一場決定中土命運的大戰,這一場決戰隻要赢了,秦國必将統一中土。

把最強的對手放到最後解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寶鼎把未來的統一思路詳細解說,反複強調下一個目标是楚國。爲了一戰決勝負,他提出暫時養精蓄銳,然後以舉國之力發動這一場戰争。

秦王政一直沉默,他想得更多,他必須想清楚,寶鼎爲什麽一定要先打楚國?從軍事和戰略角度來說,寶鼎的建議沒有錯誤,但寶鼎如此積極謀劃,其背後必定有巨大的利益追求。

“扶蘇怎麽樣?”秦王政試探了一句。

“戰績顯赫。”寶鼎笑道,“大王是否打算封其爲君?”

秦王政最不願意讨論的就是這事,但寶鼎卻偏偏逼他表态,這讓他頗爲惱火。

“你是不是有意讓他率軍攻打楚國?”

公子扶蘇的身體裏流淌着楚國王族的血液,他的母親是楚國的公主,他的外祖父現在是楚國的令尹,他的身上深深烙印着楚人的痕迹。這是秦王政對扶蘇最不滿意的地方,宗室大臣和老秦人對此也是耿耿于懷,但秦王政遲遲不願立儲,關東人在立儲一事上也是自有主張,他們也有自己中意的對象,這使得武烈侯有機會說服宗室和老秦人,聯合楚系一起把扶蘇推上儲君之位,由此換取楚系在朝堂上的支持。

扶蘇出鎮中原,王绾一躍登頂做了丞相公,就是雙方合作的成功例子。三方勢力同處一個利益集團,對朝政有着決定性影響。但儲君不同于丞相公,把一個秦王政不滿意的公子扶上儲君之位,難度太大。

去年扶蘇拿到了穩定中原的功勞,今年扶蘇又拿到了攻克邯鄲的功勞,下一步他将拿到滅亡趙國國祚的功勞,然而,在鹹陽宮的巨大阻力面前,這些功勞遠遠不夠,不足以把他推上儲君之位,所以要打楚國,要讓扶蘇親手滅亡楚國國祚,由此赢得宗室和老秦人的絕對支持,赢得秦王政對他的贊許,這樣扶蘇問鼎儲君的希望将大大增加。

寶鼎無意隐瞞,微笑點頭,“他在中原再待幾年,功勳和威望都有了,再加上我和上将軍的輔佐,攻克楚國不成問題。”

秦王政陷入沉默,良久,他皺眉問道,“将來,是不是讓高出鎮江東?”

秦王政對公子高出鎮一事一直心存憂慮,擔心寶鼎另有圖謀,所以不失時機地試探了一下。

寶鼎搖搖手,絕口不提公子高,“再過三四年,将闾他們幾個都長大了,都可以出鎮地方。”寶鼎直言不諱地說道,“中土統一,疆域遼闊,鹹陽靠地方官員控制數千裏之外的郡縣,顯然不現實。嶺南距離鹹陽有多遠?遼東距離鹹陽又有多遠?地方官員的忠誠度如何保證?所以,王子出鎮地方,是中央牢牢控制地方的最好解決辦法。”

秦王政想了一下,說道,“将來可能有兄弟阋牆之禍。”

“統一之後的首要之務是穩定。”寶鼎說道,“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難。世上的事沒有一蹴而就的,也沒有盡善盡美的。就治國來說,國策必須依據王國的發展而調整。分封功臣的弊端的确太大,有諸侯割據之禍,此策不可用,所以我的想法是修改封君制,大量分封王子,但分封王子同樣有弊端,而解決的辦法就是在王國穩定之後,以雷霆手段,果斷削藩。”

“削藩?”秦王政望着寶鼎,搖搖頭,“讓他們把吃進嘴裏的東西吐出來,難啊。你把事情看得太簡單了。”

“大王吞并六國,統一四海,有雷霆之威。”寶鼎笑道,“大王難道連這點自信也沒有?”

“既然後患無窮,爲什麽要留下後患?”秦王政搖手道,“寡人不同意分封,原因就在如此。”

寶鼎望着他,苦口婆心地勸道,“凡是都有個過程,國策也是一樣。一匹飛奔的戰馬如果讓它突然轉彎,必定人仰馬翻,所以在轉彎之前,必須先減速,以便及時做出調整。”

秦王政不想在這件事上和寶鼎争論。有關分封的事,兩人早在私人書信裏反複讨論過。秦王政不同意寶鼎的看法,他認爲人性的貪婪會導緻此策失控,最終曆史倒退,王國再次陷入分裂和戰争。

寶鼎着眼的是現在,是統一後的穩定階段,而秦王政考慮的是将來,是王國未來的發展。兩者出發點不同,追求的利益不同,因此誰也說服不了誰。

接着兩人談到了賦稅問題。賦稅乃王國之根本,尤其現在統一時期,賦稅的多寡直接關系到戰争勝負。談到賦稅必然涉及到财經政策,而财經政策的核心就是農工商政策。結果兄弟兩人再次争執起來。

寶鼎堅持“農商并重”,秦王政則堅持“重農抑商”。這兩個策略中,最關鍵的就是土地政策。秦國的土地政策是“計口授田”,而寶鼎從未來人口驟增和土地總量不足的矛盾出發,提出土地有限度的私有買賣,以便巨賈富豪們把更多的錢财投到土地上,激發農耕的積極性,增加糧食産量,增加田租的收繳總量。按照寶鼎的策略發展下去,必然出現“土地兼并”問題。土地兼并一旦失控,必然影響到王國的穩定和發展。

在這個國策上,寶鼎着眼于解決人口和土地的矛盾,而秦王政則關注土地私有買賣所導緻的一系列後果。

兄弟兩人各不相讓,最後秦王政主動讓步。考慮到大河南北大饑荒造成了人口大量流失,土地大量荒蕪,河北和中原急需恢複元氣,秦王政同意寶鼎實施一系列有助于農工商發展的政策,但土地嚴禁私人買賣。在這一點上,秦王政絕不妥協。

兄弟兩人談了一夜,争執了一夜,各有收獲,不過在幾個關鍵性的問題上,秦王政都沒有讓步。

秦國的下一個目标是不是楚國?如果攻打楚國,公子扶蘇是不是秦軍統率?秦王政始終沒有給出正面回答。秦王政語意雙關地告訴寶鼎,他反對外戚掌權,外戚掌權首先考慮的是自身利益,私利淩駕于王國利益之上,最終必将傷害王國。

這句話讓寶鼎苦歎無語。秦王政的性格太過倔犟,這不是認死理嘛,雖然道理是不錯,但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一個君王不能變通,必将影響王國命運,或許帝國的悲劇,正因爲秦王政的這種執着性格

分封王子的事也給秦王政拒絕了。統一中土,文臣武将功勳累累者太多了,而分封王子其實也就是分封宗室,如此一來,文臣武将們怎麽想?王子和宗室因爲身份高貴就可以不勞而獲,享受最大的權力和最多的财富,而文臣武将們累死累活卻隻能“喝口湯”,将來誰給大王賣命?誰爲王國沖鋒陷陣?

天亮後,寶鼎告辭,秦王政忽然問道:“成蛟在哪?”

寶鼎沒有說話。

“你是秘軍統率,紫府官長,難道連這點事都做不好?”秦王政厲聲責問道,“他是你的兄長,難道你就不關心他的死活?”

寶鼎猶豫良久,低聲說道,“我沒有忘記他。”

秦王政臉色微變,遲疑了片刻,問道,“他好嗎?”

“他唯一的心願就是想見見孩子。”

秦王政心裏蓦然一痛,目露悲色,呆坐無語。

“寡人年前又得一子。”秦王政突然轉移了話題,“寡人給他取名胡亥。”

寶鼎吃驚地望着秦王政,接着急不可耐地叫道,“我要做他的師傅。”





追書top10

熊學派的阿斯塔特 |

道詭異仙 |

靈境行者 |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深海餘燼 |

亂世書 |

明克街13号 |

詭秘之主 |

誰讓他修仙的! |

宇宙職業選手

網友top10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苟在高武疊被動 |

全民機車化:無敵從百萬增幅開始 |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

說好制作爛遊戲,泰坦隕落什麽鬼 |

亂世書 |

英靈召喚:隻有我知道的曆史 |

大明國師 |

參加戀綜,這個小鮮肉過分接地氣 |

這爛慫截教待不下去了

搜索top10

宇宙職業選手 |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靈境行者 |

棄妃竟是王炸:偏執王爺傻眼倒追 |

光明壁壘 |

亂世書 |

明克街13号 |

這遊戲也太真實了 |

道詭異仙 |

大明國師

收藏top10

死靈法師隻想種樹 |

乘龍仙婿 |

參加戀綜,這個小鮮肉過分接地氣 |

當不成儒聖我就掀起變革 |

牧者密續 |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

從皇馬踢後腰開始 |

這個文明很強,就是科技樹有點歪 |

熊學派的阿斯塔特 |

重生的我沒有格局

完本top10

深空彼岸 |

終宋 |

我用閑書成聖人 |

術師手冊 |

天啓預報 |

重生大時代之1993 |

不科學禦獸 |

陳醫生,别慫! |

修仙就是這樣子的 |

美漫世界黎明軌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