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對魏國非常失望,形勢到了這一步,到了對魏國極其不利的地步,魏國竟然還一門心思想着自己的利益,大梁朝堂上還鬥得不亦樂乎,難道魏國就沒有信陵君那等胸懷天下高瞻遠矚的人?
魏王增聽說李牧到了,連夜召見,對李牧非常看重。這個年代實力代表一切,李牧在代北擊敗匈奴人,在河北又兩次擊敗秦軍,已經成爲繼廉頗、龐煖之後關東第一名将,成爲關東諸國阻禦西秦的堅實屏障。
李牧見到魏王,毫不避諱,直接提出了兩個問題,太原秦軍主力南下怎麽辦?齊國拒絕參加合縱怎麽辦?
秦國一旦決定全力攻略中原,其太原主力必定南下,保守估計,中原戰場上可能集結三十萬到四十萬軍隊。那時就算趙國盡遣主力南下,趙韓魏楚四國所能集結于中原的軍隊也就這麽多。兵力相當意味着戰局慘烈,從最好的結果來看就是合縱軍擊敗秦軍,但合縱軍損失之大可想而知,決戰結束後韓魏還能支撐多久?假如一年後秦軍卷土重來,是否還有合縱?楚國是否還會全力救援?
齊國休養生息四十年是不是代表齊國君臣不再有雄心壯志?假如齊國有心稱霸中土,那麽它必然借此機會讓合縱軍和秦國打個兩敗俱傷。決戰之後,不論哪一方獲得勝利,都無法阻止齊國的攻擊,中原最終可能會落入齊國的手中。
在以上兩個直接決定中原局勢展的條件無法确定之前,合縱軍最佳的策略就是以最快的度動攻擊,搶在太原秦軍主力沒有南下之前擊敗中原秦軍。秦軍敗了,合縱軍控制了中原局勢,那麽進可以收複失地,退可以自保,不至于讓齊國趁火打劫。
李牧這番話讓魏王增陷入沉思。
顯然,李牧不同意魏國的策略,他同意楚國的攻擊辦法,希望戰決。但假如此後秦軍主力南下,而齊國拒絕合縱,決戰就無法避免,這場決戰将直接決定趙韓魏三國的命運。魏王增沒有取勝的信心,既然如此,那他隻有接受楚國的攻擊之策,戰決,先在中原戰場确立優勢。
目前合縱一事除了攻防策略無法統一之外,另外就是合縱長人選遲遲定不下來。上次魏國遭到秦軍攻擊,出面合縱的是趙國龐煖,而合縱長則是德高望重的春申君。合縱長擁有合縱大軍的戰場指揮權,他說怎麽打就怎麽打。現在放眼看看關東諸國,竟然找不到一個德高望重、深得各國敬重足以駕馭合縱軍的人物?
最适合的人選就是李牧了,但趙國北有匈奴,西有強秦,局勢緊張,李牧分身乏術。至于楚國令尹李園,那根本就是個一無是處的人,要出身沒出身,要道德沒道德,要戰功沒戰功,要才能沒才能,地地道道一個kao着女人上位的小人,楚軍将士鄙視他,其它各國的軍隊更不會把身家性命交給這麽一個無恥之徒,所以就算魏國同意楚國的攻擊策略,但到了戰場上,誰也不敢保證合縱軍将士遵從李園的命令。
李牧苦歎,魏王增也是一籌莫展。
自從孟嘗君、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死後,中土就再也沒有一呼百應的領袖人物。就此次合縱來說,起因是秦軍攻打趙國,桓齮在漳水河一線擊殺十萬趙軍,中原形勢危急,于是趙韓兩國率先提出合縱,魏國積極響應,趙相郭開、韓相張平先後派出使者遊說齊楚燕三國。此事從開始到現在,有兩年半時間了,至今還沒有看到合縱軍,原因無他,就是因爲缺少一個德高望重功勳卓著的領袖人物。
最終這個合縱長還是落在了李園頭上。現在楚軍是合縱軍主力,李園又是楚軍統率,他不做合縱長誰來做?李牧都做不了,趙軍主力無法南下,他手上沒有軍隊,他能指揮誰?
李園做合縱長,指揮合縱軍,能擊敗如狼似虎的秦軍?
=
一件在旁觀者看來很簡單的事情,到了當事人頭上卻變得異常複雜,各種各樣的利益糾葛交織在一起,讓當事人很難做出取舍。
太子假如此,相國龐寵也如此。李牧先後與他們見面,極力說服,但效果甚微。李牧感歎之餘扪心自問,難道非要到了亡國之刻才能斷然舍棄私利嗎?答案或許是否定的,很多人即使到了亡國那一刻,甯願亡國,也不願舍棄私利。
韓國特使憂心如焚,每日急報新鄭。韓王安望眼欲穿就是看不到援軍,不得以隻好派相國張平親自趕赴大梁。
張平抵達大梁的時侯,楚國特使項燕也到了。李園擔心秦軍主力南下導緻合縱軍錯過攻擊機會,于是叫項燕親自跑一趟大梁。他是救人的,結果還要遷就被救的人,想想就讓人惱火。
項燕給魏國下了最後通牒,如果魏國繼續拖延出兵時間,壽春在策略上肯定要出現變化,楚國可能退出合縱,謀求與秦國連橫。這就是**裸的威脅了,你不和我一起打秦國,那我就和秦國一起打你們,好歹我能搶地盤。
魏國還能堅持,畢竟秦軍還沒有殺進魏國,但韓國無法堅持。從各種渠道獲得的消息證實,鹹陽很可能已經決定攻略中原,太原的秦軍主力很快就要南下了。韓王安沒辦法,死馬當活馬醫,斷然決定以城池換取援軍。韓國割五座城給魏國,割九座城池給楚國,隻求兩國盡快出兵救援。
這十四座城池就是韓國剛剛被迫割讓給秦國的城池。韓王安知道不下血本不行了,反正這十四座城池已經落入秦國手中,如其白白便宜了秦人,倒不如送給魏楚兩國,好歹援軍可以幫助韓國守住都城,國祚還能繼續得以延續,否則再過一段時間韓國就沒了,自己也要做階下囚了。
十四座城池,這是實實在在的好處,但魏楚兩國一旦拿到這十四座城池,就等于要幫助韓國戍守其西北邊境。韓國的如意算盤固然打得精妙,魏楚兩國也不是傻子,當然留了後手。此仗過後,韓國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屏障作用,既然沒有作用了,那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魏楚兩國心照不宣,彼此都想在中原局勢穩定下來之後吞下這塊肥肉。既然有了想法,而且是不謀而合的想法,接下來的事情當然好辦了。
魏王增與太子假、龐寵經過協商,斷然決定即刻出兵。
李牧、項燕、太子假三人随即商議攻擊之策。
楚國令尹李園是合縱長。
魏國太子假領三萬軍隊火趕赴韓魏邊境林中,然後會合一萬韓**隊,直奔颍陽,隔颍水河與秦軍對峙,從正面吸引秦軍。
楚國項燕領十萬楚軍急趕赴汾陉塞,從側翼攻擊秦軍。李園率後續大軍屯駐于許,以爲策應。
趙軍一部兵進朝歌,魏軍一部渡河趕赴汲城,兩軍會合後向山陽一線做出攻擊态勢,以牽制河内秦軍,緩解魏國長城一線的重壓。
魏國再出一軍,火趕赴韓國的華陽,與新鄭的韓軍遙相呼應,阻擊從汜水一線殺來的秦人。
另外,李牧的重要任務就是想方設法拖住太原方向的秦軍主力。李牧滿口答應,心裏卻是暗笑。中原戰局一旦激烈,楚魏聯軍一旦擊敗秦軍,太原方向的秦軍主力肯定要南下,如此一來他就可以調集主力北上入代,把匈奴人趕出長城。
至于秦軍主力南下之後,中原局勢向哪個方向展,目前他也沒有确定的預測,不過秦軍從三年前動對趙攻擊以來,三年打三戰,就算秦國國力再強也要歇一歇了,不出意外的話,今年秦軍在中原戰場上還是以防禦爲主,确保守住目前的邊界。
唯一擔心的就是齊國,一旦它與秦國保持連橫,在合縱軍的背後捅刀子,那中原局勢将對趙魏韓十分不利。不過沒辦法,這種事誰也控制不了,隻能kao合縱軍在中原戰場上打上幾場勝仗,這可以有效遏制齊國的不軌之心。
=
李牧和項燕離開了大梁,一南一北,疾馳而出。
同日,太子假率軍離開大梁,以最快的度趕赴林中。
韓相張平回到新鄭,親自率一萬大軍與其會合,然後急趕赴颍陰。
颍陰距離颍陽不過五十裏,而颍陽就在颍水東岸。秦軍斥候遍布颍水兩岸,韓魏聯軍出現的消息在第一時間傳回秦軍大營。秦軍大營就在汝水北岸的襄城,距離颍陽不足五十裏,現在秦軍和韓魏聯軍隔百裏而對峙。
消息傳回大營的時侯,武烈侯公子寶鼎正在大帳宴請中原戰場秦軍統率、内史、少上造公子騰和藍田大營統率、少上造桓齮。
公子騰接到秦王命令後,火趕赴藍田大營,與桓齮一起帶着兩萬大軍日夜兼程趕到南陽。藍田大營的副統率司馬鋅則奉命集結關中将士,隻待八萬人馬集結完畢後便率軍跟進。
昨天公子騰和桓齮率軍抵達葉城。兩萬大軍就地屯駐,兩位統率則飛馬趕到前線。
寶鼎把兩位統率引進大營,設宴接風。公子騰和桓齮急于了解前線軍情,寒暄幾句後便直接進入正題。曝布詳細解說了當前中原戰局。
此刻颍川前線的秦軍有護軍府一萬騎,一萬南陽地方軍,兩萬南郡地方軍,再加上飛趕來的兩萬藍田主力,兵力達到了六萬。洛陽前線有蒙武的三萬河西軍,荥陽前線有王贲的三萬南部軍。
楊端和率南部軍五萬主力屯駐于野王、山陽一線,對趙魏兩國形成威脅,但這支軍隊不屬于中原戰場,它隸屬于北方戰場,考慮到它與中原戰場隻有一河之隔,必要的時侯可以奏請鹹陽,将其投到中原戰場作戰。
目前中原戰場上可以調用的兵力隻有十二萬,後期司馬鋅率藍田主力趕到,總兵力可以達到二十萬,其中十四萬兵力全部集中于南陽、颍川一線。
寶鼎一邊聽着曝布的解說,一邊想着心事。本來他以爲合縱軍會飛殺到,憑借騎軍的優勢和壽春方面的秘密配合,他能獨自擊敗楚軍,但等到壽春的消息送到之後,他才現自己的想法太幼稚了,想戰績想瘋了。
曆史在自己的推動下生了改變,但這種改變出了自己的預計,未來充滿了風險。
“我們通過黑冰在壽春獲悉了不少機密。”曝布的臉色變得凝重,“李園因爲得到楚王和太後的支持,又得到上柱國臨武君景纓和柱國項君項燕的全力相助,他最後竟然得到了二十萬大軍。”
公子騰神色微變,而桓齮則面無表情。
武烈侯公子寶鼎就是秘軍統率,黑冰台之主,這使得他在探查敵情方面有很大優勢。沒有人懷疑黑冰的實力,這個消息的确是黑冰送來的,但寶鼎知道,這個消息來自陽文君熊嶽。從這個消息可以推斷,壽春出了問題,而且還是大問題。這個兵力遠遠過了當初陽文君的預測,可見楚國貴族在合縱這件事上産生了分歧,像臨武君景纓、項君項燕這些掌控軍隊的貴族似乎并不急于推翻李園,相反,他們似乎要借助李園謀取更大的利益。
“洛陽、荥陽一線所能牽制的兵力有限。”曝布繼續說道,“以我們的估計,韓魏聯軍應該可以投入十萬左右的軍隊,這樣,正面戰場上,我們的兵力處于劣勢。”
沒有人懷疑是否存在合縱軍,現在就是等待合縱軍出現的時間了,而最大的變數就是齊國。
“黑冰從臨淄送來消息。”曝布繼續說道,“因爲君王後薨亡,齊國政局動蕩,而中原局勢又非常緊張,所以齊王建已經下令,五都軍隊全部集結。保守估計,齊國這次集結的五都軍隊不少于二十萬。假如齊國決定參加合縱,進一步征召士伍,那麽其總兵力可能在三十萬到四十萬之間。”
曝布看了寶鼎一眼,說道,“武烈侯認爲,齊國在國内局勢沒有穩定,中原戰局沒有明朗的情況下,參加合縱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此仗我們若想在中原戰場上取得絕對優勢,必須搶在齊國合縱之前攻占韓國,重創魏國,并給予楚軍以緻命一擊,從而迫使齊國改變策略,改合縱爲連橫,乘着我大秦與趙韓魏楚四國打得兩敗俱傷之際,殺進中原趁火打劫,如此中原形勢将向有利于我大秦的方向展。”
“武烈侯的意思是繼續攻打韓國?”桓齮突然問道。
“對,繼續攻打,迫使合縱軍盡快與我們決戰。”寶鼎說道,“我們的錢糧有限,支撐不了曠日持久的大戰,必須戰決。”
桓齮稍加沉吟,轉目望向公子騰。
公子騰是中原諸軍統率,他擁有完整的戰場指揮權。公子騰的到來,讓寶鼎這個護軍中尉失去了職權上的延伸,但因爲他的特殊地位,公子騰又非常需要他“協調”諸軍将領,畢竟公子騰是一位“本份”的宗室大臣,他的背後沒有其它勢力,他本人又沒有顯赫戰績,爵位官職權勢都被局限在一定層次,無法威懾和駕馭諸軍将領。
公子騰對此有清晰的認識,他擺得正自己的位置。說實話,這次他能出任中原諸軍統率,完全是寶鼎和其背後勢力一手操控的結果,可以說是對鹹陽朝政的一次成功幹涉。公子騰需要戰績,需要更高的爵位和官職,需要更大的權勢,這不僅僅是他個人利益的需要,更是整個宗室利益的需要。
公子騰非常清楚寶鼎把他拉到中原戰場的目的,他到中原戰場上來就是拿戰績。寶鼎自己拿不到,但也絕不給别人,這個戰績一定要給宗室,以此爲,一步步提高宗室在朝堂上的地位,一步步攫取權力。寶鼎離開鹹陽前帶走嬰,十有**就是爲宗室儲備力量,讓宗室每一代都有鼎柱人物。
“我同意武烈侯的建議。”公子騰笑着問道,“少上造可有什麽不同看法?”
桓齮兩眼一翻,你這個統率都同意了,還征詢我的意見幹什麽?“武烈侯對中原戰局有準确把握,此計甚好。”
幾個人正商量圍攻新鄭的時侯,斥候的急報到了,韓魏聯軍到了颍陰,軍隊人數很多,估計在五萬左右。
帳内衆人頓時興奮起來。寶鼎也是暗自松了口氣。合縱軍到了,接下來就是一場硬戰了。
“楚軍估計也要到了。”寶鼎對曝布說道,“命令斥候全力探查汾陉塞一線,一旦有消息,即刻禀報。”
楚軍的度同樣很快,僅僅過了三天,斥候便急報,楚軍到了汾陉塞,其兵力過十萬。過了一天,黑冰從陳送來消息,李園帶着大軍出了,兵力估計在十萬以上。
二十多萬合縱軍從正面殺來,而南陽一線秦軍隻有十四萬,其中八萬還沒有趕到南陽,六萬對二十多萬,這仗沒辦法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