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秋池不想讓自己活活累死,看來,靠自己一個人配置的炸藥和子彈也拯救不了大明江山,所以,他也隻能盡力而爲。
由于彈藥的限制,他決定将新軍控制在一千人左右。鑒于步槍和重機槍最大的優勢就是射程,他決定将這一千人的部隊建成騎兵,可以快速沖鋒追擊,也可以快速撤退,始終使自己保持在敵軍武器射程以外和自己射程以内,這樣,自己可以打得到敵人,而敵人卻打不到自己。這就是不對稱戰争。
這隻新軍個人裝配帶三棱刺刀的步槍,兵士和戰馬都不穿铠甲,以保證進退的速度,也更有利于長途奔襲。以繳獲的二十八門紅夷大炮組成炮團,炮手不配備任何武器,由自己操縱的馬克沁重機槍作爲火力保護,另外兩挺重機槍作爲預備。
新軍以外的七千人,按大明普通軍隊配制,主要是身穿輕便铠甲的盾牌刀斧手、弓弩手和長槍方隊。一短一長,相互配合使用,由于有了老套筒步槍隊,所以火铳隊直接淘汰不用了。
戰鬥盡可能在平原地區或者視野開闊的平壩地區進行,拟定的作戰方案是:先由射程達三四千米的紅夷大炮,使用普通開花彈和實心蛋,進行遠距離炮火轟擊,等敵軍逼近到一千米左右,開始用弗朗機發射,使用裝填炸藥的石頭炮彈。當敵軍沖入四百米的步槍射程,步兵開槍射擊。如果敵軍數量太多,則自己的馬克沁重機槍将出場,根據敵軍數量确定投入幾挺重機槍。一般到機槍開火的時候。敵軍沖鋒隊形基本上已經崩潰并受到了緻命的打擊,這時候,後面地普通軍隊就該出場收拾殘局了。
當然,這是最理想的作戰方式,但戰場是千變萬化的,敵人也是長腦袋的,得根據每次作戰的具體情況調整作戰方案。
組建軍隊首先面臨的問題是軍隊如何建制,他決定采用現代的三三制,按軍、師、旅、團、營、連、排、班建制,十人爲一個班;三個班爲一個排。三個排爲一個連,如此三三遞進。每個單位設正職一名副職兩名。全師共7290人。其餘710爲炮兵和後勤兵等。
由于這些什麽團長、連長之類的稱謂古人不熟悉。楊秋池用古代軍職進行了相應替換,班長爲“什長”。排長爲“隊長”,連長爲“哨官”,營長爲“巡檢”,團長爲“把總”,旅長爲“千總”,師長爲“守備”,現在新軍剛好組成一個師。他正好是守備。
按照地域和村寨範圍大緻劃定兵士所屬連隊之後。營以下軍官由他們各自推選出孔武有力擅長騎射且品德良好有威望者擔任正副職。團以上将官,則由楊秋池自己親自從這些挑選出來的将官中再進行挑選。
選拔方法很簡單。
将明朝武科舉那一套照搬出來,考弓馬騎射,按成績确定官職。由自己在全師軍官們面前。給他們一一授銜,并頒發獎金。而每一次發軍饷,自己都要親自組織進行。親自将軍饷發到全師八百名班長手中。
再由他們分發給各下面的士兵。對敢于克扣軍饷者,不僅立即撤職,而且還要當衆責打一百軍棍,關禁閉一個月。
這些儀式意義很重要,借以給全師将士灌輸一個概念,那就是這支軍隊是自己地軍隊,所有軍士都必須絕對服從自己的命令,隻有自己才是最高指揮官。
爲了達到這個目地,他着重加強團級以上将官的效忠思想教育,一方面用自己親自操練他們隊列來強化這些高級軍官對自己地服從性,另一方面,經常召開各種會議進行訓話,盡快熟悉這些軍官們各自的性格,了解他們的才能,關心他們的疾苦。
嚴格實行幹部能上能下制度,打破終身制大鍋飯,及時提拔能人,發現吊兒郎當不服從命令者,或者碌碌無爲不适合當軍官者,立即撤換。
爲了避免将來擴軍混戰在一起之後,建制一旦打亂,指揮不靈,各自爲戰,削弱戰鬥力,他決定按照現代軍隊标準采用軍銜制。在肩部的兩塊鋼制護肩上鑲嵌尉、校軍銜。下級見到上級必須敬禮。戰時一旦混戰建制打亂,軍銜高者指揮軍銜低者,以保證有效地組織團隊作戰,對不服從命令的,可以就地正法。
由于軍銜古人不熟悉,他便讓人制作成招牌畫,滿軍營張貼,讓軍士們盡快熟悉。
軍隊必須統一制服,對于軍服,他抛棄了古代那些繁瑣樣式,直接采用迷彩服作爲軍服,作戰時外穿輕便铠甲裝。
因此,他立即調撥銀兩,定做軍服和輕便铠甲。
服裝紡織和印染技術明朝已經相當發達,布料可以派人去附近州縣購買。
有了軍隊.當然要确定軍旗、軍歌和軍紀了。軍歌、軍旗是軍隊的象征,能極大地加強将士們地集體榮譽感和凝聚力,能鼓舞士氣。
軍旗想了想,還是割舍不下那鮮血般地紅旗,便決定以紅色爲底色,中間一個麥穗組成的黃色圓圈(麥穗當然代表農民勞苦大衆,明朝工人極少,還沒有形成階級,所以隻用麥穗),圓圈正中,一個篆體地“明”字。
本來他想寫“楊”字,可想想又覺得太個人英雄主義,太騷包了,還是用大明的字号好一些。
定軍歌,他幾乎沒有猶豫就确定了用《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因爲他一直有一個夢,夢想着有一天,能帶兵殺入東瀛,也來他媽地個東京大屠殺,男的統統死啦死啦的,女的統統花姑娘的有!
當然,他對這首歌的歌詞略加了改動: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全國武裝的弟兄們!
抗戰的一天來到了抗戰的一天來到了。
前面有我們義勇軍,後面有全國的老百姓,咱們大明軍隊勇敢前進,看準那敵人。
把他消滅,把他消滅,沖啊,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殺!!
一支軍隊除了要有鐵的紀律之外,必須處理好與民衆的關系,使軍隊成爲一支老百姓衷心擁護的軍隊,解放戰争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某種意義上說,解放戰争的勝利,就是靠的這種軍民魚水情,是千百萬老百姓用獨輪車推出來的。在戰亂的明末,這一點非常重要,是自己的軍隊能否無往不利的關鍵。
要加強軍紀,處理好軍民關系,《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作出了非常全面的總結,而且是經過了革命實踐檢驗了的,雖然最後一條不許虐待俘虜,與古代傳統不相符,但這一條可以分化瓦解敵軍鬥志,所以決定保留,而且到時候也可以靈活掌握。
有鑒于此,他決定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引入作爲軍紀。并且将這首歌教給了團以上的軍官,讓他們下去交給将士們,必須人人會唱,不會唱的要打屁股。并鼓勵将士們揭發違反軍紀者,一旦查實,軍法從事。
接下來是訓練了,一支軍隊戰鬥力如何,取決于平時的訓練。但如何訓練軍隊,楊秋池并不在行,而且,八千人的軍隊也不能由自己一個人來訓練,而且自己主要精力要放在彈藥的制造上。于是,他決定先訓練當官的,然後由他們再去訓練當兵的。
他集中了把總(團長)以上軍官進行培訓,訓練内容也想好了,将自己在大學軍訓時學來的東西用上,也就是操正步練軍姿,目的就是通過隊列訓練,不斷強化将士的組織紀律性,訓練将士們服從命令的習慣。
如果軍隊能做到軍令如山倒,那這支軍隊才能真正有戰鬥力。
另外,他讓柳若冰幫忙編了一套簡單實用的槍法和盾牌刀法,自己學會之後,親自教給這些團以上軍官,再由他們回去教給下面的将士。
這兩套槍法和盾牌刀法,雖然簡單,卻是柳若冰這絕世高手根據實戰總結出來的最有效的攻擊和防禦招式,一經傳授,全師将士都感到非常實用有效,對楊秋池又多了一份敬畏。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障礙訓練,這也很重要,是提高單兵個人素質很有效的方法。
射擊訓練由于子彈很珍貴,所以隻組織每人射擊五發子彈,體會現代槍械的感覺就行了,平時射擊訓練用燧發槍替代。
新軍的馬術訓練也很重要,主要訓練戰馬習慣槍聲和炮聲,到時不至于馬驚出岔子。
這些工作當然不是這短短十多天完成的,這十多天,他的主要精力,除了配置炸彈和子彈之外,還要監督兵營修建,建立軍隊建制,選拔軍官等等,忙得不可開交,另外,還要部署探馬四處探查敵情。
這一天,楊秋池正在初步建成的兵營裏忙碌,護衛劉勇急匆匆跑來報告,說探馬探到了緊急軍情。納妾記II 正文 第115章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