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台灣最大小說網 > 曆史穿越 > 我們的1654 > 梅樂芝經理的科普文章五

梅樂芝經理的科普文章五


第5節熱

夏天感到熱,冬天感到冷,通常我們以自己的冷熱感覺作爲對環境的判斷。[燃^文^書庫][]但這種判斷并不準确,甚至會出現判斷相反的情況。比如同樣的井水,夏天酷熱時節,這水真是沁人心脾啊,冬天一雙凍僵的手則覺得真是春天般的溫暖。所以精确衡量冷熱需引入溫度的概念。我們生活的環境最容易接觸的就是水,以水的結冰點定義爲0度,沸騰點爲100度(在海平面的高度)。這就是瑞典人攝耳修斯對溫度的劃分。荷蘭人華倫海特制定了另外一種劃分方法,把一定濃度的鹽水結冰溫度定爲0度,把純水結冰溫度定爲32度,水沸騰的溫度定爲212度。通常我們稱爲攝氏溫度或華氏溫度。我國采用攝氏溫度劃分,以下叙述中溫度全部采用攝氏溫度。

溫度定義好以後,對于宇宙任意物體的冷熱效果,都用其溫度來表達。原則上溫度沒有設上限,可以任意高(實際上,光速給出了對應溫度的上限),但有下限,最低到零下273.15度,記爲-273.15c。這個令人意外。太陽内部溫度上百萬度,某些恒星表面1萬度以上,太陽表面溫度5500c。地球表面最熱的地方是火山口,可達1000c以上,在南極洲,最冷的地方可達-89c。大多數地球的生命可以存活的溫度範圍大緻從0c到50c。少數可以生活中極限環境中。凍原的細菌可以在-150c生存,海底熱泉附近的細菌可以在400c生存。多數哺乳動物的體溫和我們接近,維持在37c左右。我們的體溫基本恒定,如果體溫過高或過低,都會危及生命。

溫度高低不同我們感覺熱冷不同,但并不是溫度決定一切。在爐子上燒開水,燒開小鍋水和大鍋水的時間不同。身體暴露在0c的空中,人體還可以堅持很長時間,但人體泡在0c的水中,很快就要喪生。造成以上差異的就是熱量。

首先,熱量可以傳遞。燒開水時,無論是燃氣還是電爐絲,其溫度都在800c以上,開水溫度才100c,所以熱量是由燃氣通過鍋傳至水。氣溫0c,我們體溫37c,那麽熱量就由身體傳到空氣。熱量的變化帶來了溫度的變化。我們定義熱量,單位用卡。如同定義長度,單位用米一樣。1卡就是1克水升高1攝氏度所需的熱量。大鍋水比小鍋水量大,升高一度需要的熱量多,而爐子提供的熱量固定,所以燒得慢。溫度上升或下降是因爲熱量的進入或喪失。而熱量的進入或喪失是因爲熱量進出的兩方溫度有差異。

其次不同物質在溫度變化時熱量需求是不同的。在所有物質中,同重量物質等溫升高水需要的熱量最多。換而言之,在重量相同、降溫數量相同情況下,水降溫時釋放的熱量最多。加熱1克空氣使得溫度上升1度需要的熱量僅是水的六分之一,而且1克空氣的體積幾乎是1克水的1000倍!身體向空氣傳熱時,體表的空氣很快就被加熱,同時皮膚喪失熱量因而溫度下降。兩者溫度相同時不再進行熱量傳遞。而距離皮膚較遠的空氣溫度又低于皮膚表層空氣溫度,所以熱量又繼續向遠離皮膚的方向傳遞。導緻皮膚表層空氣溫度下降,而這又導緻皮膚繼續向空氣散熱。身體内部也類似。從肌肉到皮膚,溫度逐漸下降。這樣從肌肉到空氣,形成了溫度的連續下降的一個持續狀态。比如:肌肉37c,脂肪内層35c,外層30c,皮膚20c,皮膚表層空氣15c…遠處空氣0c。此時身體不斷向外散熱,維持着溫度分布的穩定。如果身體産生的熱量大于或等于保持上述溫度分布而需要的熱量,人體就能生存下去。在這種情況下,刮來一陣風,就破壞了體表空氣形成的溫度分布,直接讓0c空氣抵達體表,人體馬上散更多的熱出來。此時對身體的狀況就相當于不刮風空氣溫度爲-20c時的情況下,人體建立的溫度分布。冬天氣溫不變,刮風和不刮風的日子,身體感覺完全不同。動物的皮外毛發密集,固定住大量空氣不受風的影響,這樣建立起靜态的溫度分布,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惡劣氣候的影響。人類使用動物毛皮做衣服,用羽絨填充衣服中間,也是同樣原理。當人在水中時,比如在北極的冰海中,海水溫度比0c還低一點。皮膚接觸同樣體積的水,重量幾乎是同體積空氣的1000倍,加熱升溫一度需要的熱量是4000倍。維持同樣的溫度分布,人體散發的熱量遠遠不夠。所以體溫會急劇下降。事實上全身卷縮起來,盡力保持腹部和腋窩的溫度,可以生存15分鍾。否則5分鍾就喪生。而同樣在北極附近,夏天後的第一場雪落在因紐特人裸露的皮膚上漸漸融化,他們迎來了新年,安然入睡。思考:

1.四萬年前,史前人類有了重大發明,雙卷邊縫紉技術,這樣毛皮制作的衣服不漏風,他們得以進入當時寒冷的歐洲,随後又征服西伯利亞。沙漠中夏天也需要穿類似的衣服,爲什麽?

2.大象身體沒有毛,而它的近親,猛犸象(最晚于4000年前滅絕),又稱長毛象,渾身長滿了毛。犀牛同樣沒有毛,但其近親長毛犀牛也是渾身長毛(最晚1萬年前滅絕)。估計這些滅絕的近親應該生活在什麽環境中?

3.有冬泳愛好者,大冬天鑿開冰面遊泳。估計能遊多久?爲什麽出水後渾身通紅?

4.初夏開始遊泳,水溫尚低。剛入水身體感覺很冷,一會就适應了。這說明什麽?最後可以測量一下體表溫度和水溫,讓沒遊的人用手指感覺一下即可。

5.人體的熱量來自體内儲能。在身體熱量供應不足時,會打冷顫,事實是肌肉在釋放熱量。很多時候喝高度酒來禦寒,其實是在飲鸩止渴。這時候吃點高熱量的東西是正經事。爲什麽?

6.俄羅斯大媽,基本是胖子的代名詞。南方人,比如嶺南地區人,都顯得幹瘦。爲什麽?北極熊、海豹、海象都安然在冰水中生活,它們身體和人體的差異在哪裏?

7.大型鲸魚經常在兩極活動,人類自19世紀開始大量捕鲸。那是工業革命的時代,在石油工業尚未開始時,鲸魚就是提供潤滑油、蠟燭的天然倉庫,爲什麽?

8.有喜好曬日光浴的,在冰天雪地中全身**曬太陽。可以肯定的是,當天天氣無風。如果刮大風,還能堅持幾分鍾?

9.肌肉溫度低于正常狀态,就喪失部分功能。如果溫度嚴重不足,就表現爲凍僵效果。人容易凍僵的部分有手腳耳朵鼻子。爲什麽?

10.人體吸入空氣,會對空氣進行加熱或散熱。扁平鼻子易于散熱。高窄鼻子加熱快。觀察鼻子就知道祖先在那裏長期生活。

11.生活在水邊的鳥類,腹部有厚厚的絨毛,中間固定着大量空氣。在水中時,這些空氣就是隔離層,防止水直接接觸到皮膚,起到良好的隔熱作用。我們使用羽絨衣,就是将這些絨毛填充在衣服内層,形成隔熱層。同樣,棉花也是類似作用。

早穿棉襖午穿紗,圍着火爐吃西瓜。這是說新疆一天内的情景呢。桑拿夏天,天還沒亮,就熱烘烘的,太陽露個頭,蒸籠開始上汽。好一個馬拉松式的減肥過程,但除了難受,還是那麽胖。持續到淩晨,終于困得合眼了。這是長江流域的情景。

新疆的情況,說明晝夜溫差很大。這也是新疆瓜果甜的原因。白天日光強,溫度高,植物光合作用,合成大量糖分。晚上氣溫低,植物消耗低。綜合結果糖分積累很高。爲什麽晝夜溫差大呢?太陽出來了,天空晴朗無雲,大量熱量傳到地面。而地面沙子比例很高,和水相比,同樣的熱量,沙子升高的溫度是水的四倍。少量的熱量就可以使沙子溫度上升很高。地面溫度上升了,空氣又被地面加熱,所以午穿紗。但在陰涼地方或室内,溫度并不高。另外一個重要因素,空氣中水蒸汽含量低,人出的汗很容易揮發,所以顯得幹爽。在高原昆明也有類似效果,隻是程度要低些。太陽落山了,失去了太陽的熱量補充。地面和空氣中的熱量依然向太空中以輻射的形式散發。雖然溫度很高,但實際儲存的熱量較少,不存在阻礙散熱因素,很快就散發完了,溫度降低到輻射散熱收支平衡的程度。所以晚上冷飕飕的。

長江流域的情況,說明晝夜溫差小。桑拿的起因是空氣中水蒸汽含量快達到極限了。這樣人體排出汗很難揮發,都附着身體表面。感覺粘乎乎的,很不舒服。夏天時,副熱帶高氣壓籠罩着長江流域(參見16頁圖),氣溫高,空氣對流弱,風少而小。尤其城市中缺乏植被進行輔助降溫,導緻整天悶熱。氣溫雖然不如新疆高,但人體自身降溫措施失效,躲在哪裏都沒用。空調可以使某密閉空間溫度适宜,後果是惡化整個外部環境,并且惡化效果大于密閉空間的适宜效果。至于大多少,要看空調的效率高低了。所以桑拿天氣還有一部分的人爲貢獻。地表泥土爲主,含水量大,儲存的熱量大,散熱時空氣中的水蒸汽、雲都是妨礙散熱因素。所以晚上散熱效果不佳。在地球同緯度的其他地區,大量都是沙漠。都是副熱帶高氣壓和人共同惹的禍,撒哈拉沙漠史前還是草原呢。當然氣候是主要因素,環境太脆弱,人隻不過小小地推了一把,就讓環境萬劫不複。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新疆東部和甘肅、内蒙西部。

在熱帶,氣溫一直很高,不存在四季情況,隻存在雨季和旱季。而雨季和旱季交替依賴季風的風向。而暖濕氣流隻能來自海洋。西雙版納,旱季是11月到來年4月,雨季是4月到11月。那麽對應的季風情況,就是11月到4月,刮東北風,所以旱季。4月到11月,刮西南風,風來自印度洋,所以雨季。而太平洋的氣流最遠可以抵達青海西甯,大西洋的氣流最遠抵達新疆伊犁河谷。青海和新疆大部分地區,甘肅中西部,内蒙中西部,沒有海洋氣流抵達。如果沒有喜馬拉雅山脈及青藏高原,印度洋的氣流估計可以抵達。經常光顧這裏的氣流主要是西伯利亞寒流,因此降雨量很小。地貌以草原、沙漠爲主,水主要來自冰川融化。在内陸河流經的地方形成綠洲和貿易中轉站,間或可以進行農業種植。近幾十年全球氣候快速變暖,導緻冰川積累不足,逐年退後,依賴冰川融水的地區水供應日漸窘迫。

(本章未完,請翻頁)思考:

1.中國耕地面積,目前集中在華南、長江流域、華北和東北。耕地對水供給的要求較高。而草原要求很低。在曆史上,長城是防禦草原遊牧部落進攻的主要屏障。農業耕作,對降雨量達要求是400毫米,中國的400毫米降水線和長城的路線比較吻合,這個是巧合嗎?

2.晝夜溫差小的區域應該有什麽要求呢?那些是主要因素?

3.空氣中水蒸汽含量使用濕度來描述,濕度達到100%就說明目前空氣中的水蒸氣達到最大量了,無法再增加了。濕度和溫度密切相關,溫度越高,空氣中允許存在的水蒸氣越多。通常的濕度都是指當前溫度下,空氣中水蒸氣的數量和最大可存在值的比例關系,稱爲相對濕度(絕對濕度是指水蒸氣和空氣數量的比例關系)。桑拿天氣,濕度接近100%,在自來水管道上,可以看到凝結大量水滴,爲什麽?另外地球上最幹燥的地方在南極,爲什麽?阿塔卡馬沙漠爲什麽比不過?

4.早期文明,周圍都有大河。埃及有尼羅和,蘇美爾有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印度有恒河,中國有黃河。爲什麽?希臘沒有大河,但其文明卻擴散到地中海和黑海區域。而那些有大河的文明,卻沒有擴散開?

5.水稻種植,中國長江流域被認爲是世界最早的。後發現中南半島同時期也有種植。無論那裏起源,從這種作物的名稱就知道,缺乏大規模推廣的可能性。五谷(或)中,共有的四谷對水的需求較小。但很多幹旱區域都産水稻,比如新疆阿克蘇、甘肅張掖、山西太原,找尋原因并判斷,那裏可以移植?

6.中國曆史上,有好幾次氣候大規模變冷、變旱,導緻物種生存範圍巨變。8000年前,青藏高原變冷,在長江黃河上遊的農業部落搬家。5000年前,大象從甘肅分布到北京,随後南遷。春秋中期,黃河流域變冷變旱,原本還有犀牛在此遊蕩。北宋末年,河南的竹子全部凍死,後來北方很難再有竹子存在。明末,整個北方都寒冷幹旱,農業歉收或絕收。其他時期間或有中小規模氣候變動。遊牧部落大規模入侵,背後的氣候因素也是一大推手。從黑海到鄂霍次克海(唐:少海)的遊牧部落,在定居文明的曆史記載出現時,可體會氣候的冷暖變遷。能找到氣候變暖、變濕的時期嗎?

7.金星大氣稠密,主要是二氧化碳,這種氣體有利于熱量積聚,不利于散發,所以表面溫度可達400c。地球氣候變暖,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也導緻氣候變暖。那麽究竟哪個是因?那個是果?或許這種簡單判斷并不合适。

8.航天飛機,在太空中,太陽曬着地方溫度超過100c,陰影的地方溫度爲-100c。新疆的晝夜溫差雖大,但遠遠不能和這個比。地球大氣雖然不夠稠密,現在感覺到它的可貴了吧。如果稠密到金星的程度,晝夜溫差就基本消失了,就沒辦法吃水果和糧食了。總之,地球最好。

水到了100c就沸騰,稱之爲沸點,在0c就凝結,稱之爲冰點,這是通常情況。在一些情況下,沸點溫度和冰點溫度發生變化。在高山上燒水,水很快就燒開了,卻不怎麽燙。如果用溫度計測量,就發現溫度低于100c。水在開始加熱後,微量水就可能進入氣态形成微氣泡,在氣泡内,水蒸氣變成水和水變成水蒸氣同時在發生。當溫度上升,氣泡内的壓力上升,到一定程度時,水蒸氣和水相互轉化達到平衡(此時平衡壓稱之爲此溫度下的蒸氣壓)。溫度越高,對應的平衡壓越大。當氣泡平衡壓等于外面的大氣壓時,氣泡就可以上升到水面,水就進入沸騰狀态。此時對應的溫度就是沸點。如果外面大氣壓降低時,沸點對應的氣泡平衡壓自然降低,平衡壓降低意味着對應的溫度降低。即沸點溫度下降。所以,氣壓大小決定了沸點的高低。水的沸點變化:0.2個大氣壓,60c,0.5個大氣壓,80c,1個大氣壓,100c,2個大氣壓,120c。在深海海底,熱泉冒出的水溫是400c。

燒開水的目的是殺死水中的細菌、寄生蟲卵等。而高山上的沸水溫度低,無法有效殺死細菌,就失去了燒開水的效果。同樣做飯也不容易熟。高壓鍋就是鍋密閉起來,裏面氣壓超過海平面氣壓,水要超過100c才能沸騰,這樣做飯燒菜熟的快,燒得爛。高壓鍋都有放氣閥門,當壓力超過限定值時,就開始放蒸氣,保證壓力鍋不會爆炸。

水中0c結冰,體積膨脹。這個是與多數物質不同的地方。如果限制水的體積膨脹,水就無法結冰。在電視會看到花樣滑冰,這些冰上舞者的鞋子下部是冰刀。冰刀的刃很窄,加上人的重量,就直接壓人冰中,而被壓的細條冰體積減小,恢複成爲水,這樣有水起潤滑作用,滑冰就很輕松。當冰刀離開剛剛形成的水槽後,這些水很快又結成冰。

空氣被加熱時,體積會膨脹,而重量不變,那麽密度就減小。周圍空氣密度不變時,這些熱空氣就因爲浮力升上去了。同理,當空氣變冷後,體積減小,密度增加,就下沉了。所以家裏生火做飯,鍋是放在火上面,這樣可以最大幅度地利用熱。北方有暖氣供應的地方,暖氣片都放在窗戶下面,這樣窗外的冷空氣進來,就直接下沉到暖氣片上,很快就被加熱了。

水比較特别。在4c時,加熱體積增加。降溫體積也增加!也就是說水的密度最大不是0c(大多數液體都是在凝固點密度最大),而是4c。河水結冰,冰本身浮在水面上,而冰下的水裏面,從上到下,溫度是0c到4c,生活中水中的魚類,就可以待在最高溫處,4c的河底。倘若冰密度比水大,那麽整個河、湖,甚至海在冬天都變成冰的世界,水中的多數複雜生命不能呼吸而無法存活。不過水結冰後體積變大,帶來一些問題,生命的基本構成是細胞,内部充滿了水。當這些水結冰時,細胞膜就撐破了,生命無法存活。(某些兩栖動物,細胞内有防凍液,在全身都凍在冰中時,細胞保持液态)

水的這些特性:存熱性最好、固态體積大于液體、4c密度最大。使得生命成爲可能,所有的生命,組成身體的物質中大部分都是水。比如人體大約70%是水,人體密度和水差不多。所以人學遊泳是比較容易的,尤其是剛出生的嬰兒,已經在水裏面生活了九個月。

地球上生命非常頑強,從深海海底到高山之巅,從萬年的冰中,到鹹澀的鹽池,生命無所不在。但是地球有一個廣闊的地方,居然沒有任何生命,這裏比手術室的滅菌條件還要嚴酷。在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馬沙漠,多年不曾降雨,地面沒有一點水分。看起來算不上最嚴酷的地區,卻因爲沒有一點水,成爲生命的禁區。

夏天冰淇淋、冰棍(現在還有嗎?)很受歡迎。在吃到嘴裏瞬間,舌頭感到冰冷,表明熱量正離開舌頭進入冰淇淋。慢慢地冰淇淋化爲甜香的液體,此時溫度并沒有提高。在這個過程中冰吸收的熱,稱爲熔化潛熱。等冰吸飽了潛熱,就全部化爲水,再吸熱,水才升溫。燒開水也有同樣情況,水到了100c,再吸熱,成爲100c的水蒸氣。溫度保持不變。如果沒有熱量補充,就變不了水蒸氣。這部分熱量成爲氣化潛熱。80卡熱量可以讓1克水從0c升高到80c,但隻能讓1克冰化爲1可水。而1克100c的水變爲100c的水蒸氣要540卡!

前面我們提到飓風,也稱爲台風,就是水蒸氣釋放出的潛熱造成的。在熱帶海面上,海水溫度足夠高(大于27c),且熱海水足夠深(大于50米),這個就是飓風的能量來源。在此海面上,一個巨大的熱氣包離開海面,形成局部真空,此處氣壓降低,形成飓風中心。周圍的空氣湧來補充。而湧來的氣流由科裏奧利力偏轉,形成逆時針(北半球)或順時針(南半球)的大旋渦。大量攜帶水蒸氣的上升氣流包,在空中溫度迅速下降,部分水蒸氣凝爲水,釋放出大量汽化潛熱。這些潛熱以風的形式出現,高風速導緻低氣壓(伯努利原理),低氣壓導緻令蒸發增加,繼而使更多的水汽冷凝。大部分釋放出的熱量驅動上升氣流,使風暴雲層的高度上升,進一步加快冷凝。這是一個自我驅動的過程,使得飓風越來越強,範圍可達幾百公裏,相當于一個強力吸熱器。如果海面水不夠熱,熱水量不夠多,就無法維持下去。飓風移動過程中,由于不停從海水吸熱,所經過的海面溫度普遍下降。當飓風進入陸地,沒有供熱源了,飓風就慢慢消散。當然消散前,前面積攢的能量就以破壞的形式出現。

陸地上類似的形式是龍卷風,當然規模不能和飓風相提并論。也是由大尺度(比海中小的多,不到百米)的上升氣流引發,多數旋轉方向和飓風相同。由于尺度相對科裏奧利力有效作用的範圍小,因此有可能出現反方向旋轉的情況。另外缺乏熱補充,持續時間短,移動距離幾公裏到幾十公裏之間。

思考:

1.我們做飯時,蒸煮常用溫度就是100c。炒菜溫度超過250c,燒烤溫度超過500c。那麽低溫能不能做熟飯呢?比如60c炒菜,50c煮飯。

2.潛水艇發射導彈時,一直加熱導彈井底部的水,待其全部變成水蒸氣後,繼續加熱,壓力越來越大。最後導彈被彈出發射井,沖出水面,再進行點火。類似情況,魚、雷發射,航空母艦上的艦載飛機彈射,都用水蒸氣進行。那麽航天飛機發射時,發射口下面也有大量水,發射時也是滾滾水蒸氣大量湧出,這個是起什麽作用呢?*

3.使用熱水時,不小心會将少量熱水倒在皮膚上,很快皮膚會變紅。但是如果不小心讓蒸汽噴在皮膚上,很容易起大水泡。

4.冬天找一大塊冰,找一截細鐵絲,把鐵絲挂在冰上,兩端拴一個重物,比如啞鈴,觀察鐵絲情況。鐵絲能一直挂在冰塊上嗎?

5.永久凍土,是溫度常年低于0c,土内部的水分完全以冰的形式存在,分布在高寒地帶。在中國,一般凍土上方覆蓋着數米到數十米厚不等的正常土壤。凍土可以保持水分,上方土壤的水受凍土阻隔無法滲透流走,

(本章未完,請翻頁)地下水位較高,容易形成濕地和草甸。氣候變暖,凍土消失,地下水位下降,上層土壤無法保持水分,濕地草甸逐漸荒漠化。在青藏高原、大興安嶺,易見這樣場景。若大範圍凍土消失,表面地形會有什麽變化?

6.家用空調,都安裝在房間接近頂部的位置。暖氣片,都安裝在窗戶下方。爲什麽?

7.夏日午後,經常可以觀察到小旋風。在地面的某個區域,突然出現一股旋風,刮起少量塵土。塵土在風中的移動顯示出旋風的旋轉和路徑。那麽此刻旋風的旋轉方向是由什麽決定的?仔細觀察起旋風的初始區域,和其他區域有什麽區别?

8.滑翔機,沒有動力,在空中滑翔。按道理應該是高度越來越低。但實際上一個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可以維持高度不降,甚至越來越高,他是怎麽做到的?*

9.有時候,龍卷風經過河面或湖面,會吸走大量水,甚至攜帶一些魚類和兩栖動物。導緻另外一個區域下起了動物雨。那麽會不會把動物帶到一個生活環境截然不同的地區?

10.在正常情況下,0c水開始結冰。若水非常純淨,沒有任何雜質,則到-70c,水也不會結冰,稱爲過冷水,如右圖。水管噴出過冷水,在接觸雜質後,瞬間結冰。夏天有時候會有冰雹。這是在高空中存在強烈的對流氣流,小水滴在氣流作用無法降落,融合成爲大水滴才降落下來。當氣溫低于0c,凝爲冰粒,下落過程中受氣流影響,可能再次上升,多次聚集水滴,逐漸增大。當個頭增加到氣流無法維持時,降落下來,成爲冰雹。冰雹形成中,影響體積大小的因素是什麽?

11.在海戰中,當某艘船即将沉沒,周圍的船員都趕緊離開船附近水域,爲什麽?

12.在影視節目中,子彈射入水中,我們看到一條條氣泡形成的軌迹,這個軌迹就是子彈經過的路徑。但氣泡卻又慢慢消失了,并沒有上升到水面上。結合前面第四節最後部分的内容,解釋氣泡形成的原因。*

13.海水的熱量來自太陽,在不同緯度,太陽提供的能量不同,平均意義上赤道區域是最強的。由于洋流在赤道附近是自東往西流,那麽這些洋流就持續被太陽加熱,溫度緩慢增加,大約每移動經度一度,增加0.1c,在洋流向兩極方向移動時,向周圍環境散熱,每移動緯度一度,大約降低0.3c.當洋流進入高緯度區域自西往東流時,由于周圍環境溫度低,此時洋流依然保持降溫,幅度也是每經度0.1c。同理洋流自極地向赤道移動時,洋流從周圍環境吸熱,溫度保持每緯度0.3c的增幅。由此可以斷定,飓風易形成于大洋的西部區域。

在溫度不同的2個物體之間,就産生熱量傳遞。熱量傳遞有3種形式。

1.對流,發生在相同類型的流體内部。比如空氣對流,水對流。熱流上升,寒流下降,互通有無,最後溫度一緻,結束熱量傳遞。大氣有對流層,海洋有洋流、環流,專門進行熱量重新分配,造成了地球多樣的氣候環境。熱量分配同時帶來了水的分配,把海洋中的水運輸到陸地上,完成了生命進駐陸地的先決條件。

2.傳導,發生相互接觸的對象之間,同時不滿足對流條件。固體之間、固體和流體之間都以傳導的方式進行熱量傳遞。熱水澡可以讓一個凍萎靡的人恢複活力。因紐特人也是這種散熱方式。不同物體熱傳導的性能不同,金屬一般都比較好。陶瓷、皮革相對差。熱傳導性能最好的是銀,是鐵的9倍。鋁也不錯,是鐵的4.4倍。銀做炊具,價格有些高昂,普通人用不起。不過用銀作碗、盤子有個好處,可以殺死部分菌。鐵,雖然傳導性能不是最好,但勝在價格便宜量又足,所以我們做飯的鍋多數都采用鐵。鋁輕又傳熱快,爲什麽不采用鋁呢?鋁表面有一層氧化膜,可以防止鋁進一步氧化,阻止人體攝入鋁。但刷鍋的時候用鐵刷子刮擦,烹饪時一些酸性物質都很容易破壞膜。所以炒菜鍋基本用鐵鍋。高壓鍋一般炖燒煮,用鋁制造重量輕,便于使用,同時不易破壞表面的氧化膜。人體需要很多金屬,但鋁不在其中,所以盡量少攝入鋁。

3.輻射,發生在不接觸的對象之間。比如太陽通過輻射,給地球帶來大量熱。空氣對流時,熱空氣進入高空,通過輻射的方式把熱量散發到太空。并且所有物體,隻要溫度不是-273.15c,就向外輻射,區别隻是輻射量的大小。輻射和對流是宇宙中最可行的熱方式,比如太陽表面和内部采用對流方式,對外采用輻射方式。傳導很少,因爲宇宙中絕大多數可察覺物質都是流體形式存在。

通常情況下,熱傳遞都是多種形式共同作用。燒開水,熱源和壺之間是傳導和輻射,壺和水之間是傳導,水之間是對流。冬天烤火,是輻射和對流。燒烤,是輻射和傳導。

熱量産生有多種方式:燃燒、核反應、壓縮、摩擦。通常我們做飯,使用天然氣、液化氣、煤炭、木柴、稭稈等等,燃燒産生大量熱來進行。燃燒有溫和的方式和猛烈的方式。像汽車發動機(燒油)、蒸汽機(燒煤炭)、做飯等類型的燃燒,是猛烈方式,燃料(被燃燒的材料)燃燒速度快,伴随着光、聲等效果,産生出大量熱。溫和的方式就比如我們的身體。我們每天攝入一定量的食物,這些食物經過消化後變成身體組織可以處理的物質,在體會燃燒。産生的能量一部分用來維持我們的體溫,保障我們的行動能力,另外一部分儲存在細胞内。若這些物質消耗不完,多餘的就以脂肪的形式存儲下來,身體就慢慢發胖。所有動植物内部都是溫和燃燒方式。現在航天飛機内部用的電池,很多都是燃料電池,通過燃燒氫氣來産生電流,這種燃燒也是溫和方式。太陽及其他恒星,都是通過核反應産生熱,這是宇宙的普遍現象,燃燒是罕見現象。而在地球上,燃燒随時都在進行,而核反應發生在核電站、核試驗、核攻擊、核動力罕見等場所。和宇宙普遍情況截然相反,如同目前所知生命僅在地球上出現一樣!一般情況下,固體和液體很難壓縮,氣體很容易壓縮。自行車打氣筒、握力橡膠圈,在多次使用後,都能感受到壓縮産生的熱。裝甲車的實心輪胎,行駛時各部分都被循環壓縮,長時間行駛後變得滾燙。摩擦産生熱,是生活中普遍現象。最早的應用就是鑽木取火,這種史前生火方式現在看起來雖然不便,卻是人類從被動引火到主動生火的一個轉變(因紐特人的傳統生火方法就是鑽木取火)。多數情況下,摩擦産生的熱量雖然不多,但是帶來很多麻煩。從工業革命開始,潤滑油的廣泛需求就是爲了減小摩擦。

思考:

1.自然中的空氣和水的對流廣泛存在,戶内主要是強制對流。廚房的抽油煙機、大廳的排風扇、樓房的中央空調,這些強制對流都要消耗電力。但自然對流可以用來發電,了解目前新能源狀況,列舉有哪些自然對流發電方式?

2.去參加宴席,通常涼盤和熱菜都有。觀察碗、盤子,多數都用陶瓷材料。更早時期,木制餐具也曾廣泛使用,爲什麽?另外古羅馬時期,鉛制餐具廣泛使用,造成鉛中毒情況很普遍。

3.夜視儀(紅外線成像儀),在晚上無可見光線時,可以觀察周圍環境情況,爲什麽可以呢?

4.保溫瓶保溫,密閉性隔絕了熱對流可能,軟木塞和玻璃瓶膽内的近似真空降低了熱傳導,瓶膽内膜鍍銀(鎂),阻隔了熱輻射。在保溫瓶裏面灌半瓶沸水,如果立即塞上軟木塞,很快軟木塞會飛出來。如果等一會再塞上。時間長了,軟木塞不容易取出。爲什麽?

5.城市裏面有大量熱産生。工廠的煙筒、汽車的尾氣、空調的排氣口、廚房的竈台、我們的呼氣,都貢獻着熱。城市内植被少,水泥建築多,空氣中廢物多,太陽輻射更容易蓄積。最終造成整個城市空氣平均溫度比郊區高。這個稱之爲熱島。鄉村裏面也有類似效果,不過熱島小很多。什麽情況下熱島效應更大?什麽情況下熱島效應變小呢?

6.有煤有豐富水資源的地方,經常有火電廠。其标志性建築是冷卻塔,側面呈弧形,頂上是熱氣騰騰的模樣。直接讓這些熱水冷卻,浪費很大。在北方,冬天可以使用這些熱水供暖。另外,熱水可以用來增溫,養殖熱帶魚類,比如羅非魚。這是一種性價比非常高的魚類。

7.不同的食物燃燒的熱量差别很大,把固定重量的某物質燃燒産生的熱量稱爲熱值。通常食物中熱值最大的是奶油,和無煙煤的熱值差不多。花生的熱值也很高,雖然比不上酒精,比松木高。白糖也不錯,比松木稍差。令人意外的是瘦肉的熱值很低,和大米飯差不多,大約是松木的四分之一。炒雞蛋比煮雞蛋熱值高30%。可發現油脂含量高或油炸的食物,熱值高。食物的熱值高不等于營養高。并且食物熱量太高,超出人體需求太多,身體就發胖。雖然人體維持體溫和活動都需要熱量,而人體本身的運轉卻需要其他類型的物質。營養豐富是指産生熱量的物質、代謝必須的物質、保持防護能力的物質都有的食物,通常某一類食物營養不全,偏愛某種食物的話對身體可能不利,所以要搭配吃。粗加工的米面(熱量、維生素)、蔬菜(纖維素、維生素)、肉類(動物蛋白)、水果(維生素、微量元素)、豆類(植物蛋白、耐久性澱粉)混合,并且肥瘦肉都吃。當食物類型單一時,會形成特定的飲食習慣。因紐特人很難獲取植物型食物(蔬菜),無法以這種方式補充維生素。但他們吃的肉食熱加工程度很低,内部的維生素并沒有破壞,所以安然無恙。西方人吃的牛排經常是5分熟,或3分熟,帶着血絲吃,可能也有這方面的習慣因素。

8.冬天雙手冰涼,用力互相搓,一會手熱起來。是摩擦生熱的結果嗎?

9.長途客車,尤其是在山路上運營的,在車裏一般有個大水桶,持續向刹車片滴灌。爲什麽要這樣做?

10.在戶外探險時,攜帶一張金屬膜熱量反射布是很有必要的。當衣服濕透失去保暖效果,需保溫時,這張輕便的熱量反射衣可以有效防止體溫快速下降。

(本章完)

...

追書top10

熊學派的阿斯塔特 |

道詭異仙 |

靈境行者 |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深海餘燼 |

亂世書 |

明克街13号 |

詭秘之主 |

誰讓他修仙的! |

宇宙職業選手

網友top10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苟在高武疊被動 |

全民機車化:無敵從百萬增幅開始 |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

說好制作爛遊戲,泰坦隕落什麽鬼 |

亂世書 |

英靈召喚:隻有我知道的曆史 |

大明國師 |

參加戀綜,這個小鮮肉過分接地氣 |

這爛慫截教待不下去了

搜索top10

宇宙職業選手 |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靈境行者 |

棄妃竟是王炸:偏執王爺傻眼倒追 |

光明壁壘 |

亂世書 |

明克街13号 |

這遊戲也太真實了 |

道詭異仙 |

大明國師

收藏top10

死靈法師隻想種樹 |

乘龍仙婿 |

參加戀綜,這個小鮮肉過分接地氣 |

當不成儒聖我就掀起變革 |

牧者密續 |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

從皇馬踢後腰開始 |

這個文明很強,就是科技樹有點歪 |

熊學派的阿斯塔特 |

重生的我沒有格局

完本top10

深空彼岸 |

終宋 |

我用閑書成聖人 |

術師手冊 |

天啓預報 |

重生大時代之1993 |

不科學禦獸 |

陳醫生,别慫! |

修仙就是這樣子的 |

美漫世界黎明軌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