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永遠不會投降的軍隊,一支會戰到最後一兵一卒的軍隊,連金人都不可能做到吧,這将是一支多麽可怕的軍隊啊!
此時的田十一已經讀完了趙桓的聖旨,也許叫聖信更符合一些。
十一哥讓人給梁方平讓了坐,随後竟是直接從桌案上拿了份空白的大宋聖旨出來。當着梁方平的面,在梁方平和李倩驚愕的目光中,田十一拿起毛筆寫就了一份聖旨。
十一哥的字還是那麽醜,一直也沒好好練過,實在沒啥長進。
吹幹了聖旨上的墨迹,田十一又從桌案上的盒子裏,拿出個劣質的印玺出來。在梁方平和李倩的注視下,蓋在了聖旨上面。
梁方平此時已經坐不住了,雖不知田十一的假聖旨上寫了什麽,但當着自己這位監軍的面寫假聖旨,還用了假的印玺,這也太拿監軍不當幹部了。
梁方平剛想要發飙,田十一卻拿起聖旨遞給了王進,讓王進當衆讀出來。
王進讀假聖旨早已不知多少次了,一點也不緊張,大聲地宣讀起來。
梁方平聽得心驚肉跳,李倩聽得目瞪口呆。
假聖旨依舊是以皇帝陛下的口吻寫的,内容卻是說:梁方平率領大軍駐守黃河天塹,但卻不戰而逃,論罪當誅,請新任殿帥府太尉田十一負責監斬。
大太監梁方平氣得目眦欲裂,吓得雙腿顫抖,卻已經有士卒過來将梁方平拖了出去。
田十一随即派人去各路宋軍之中送信,請各路送軍派人來觀看行刑。
待沒有了人,李倩終是忍不住走到田十一面前,怒聲問道:“身爲宋人,怎可視君父如無物?”
田十一奇怪地看了李倩一眼,反問道:“誰告訴你我是宋人了?”
李倩當即錯愕,田十一是不是宋人她還真就不知道,不過心中卻想起田十一是宋官這事來,立即惱怒問道:“身爲殿帥府太尉,怎可假傳聖旨?”
田十一心中好笑,沒想到這女人還是個正義感爆棚的,随即說道:“我還是遼國的南院大王、武清王,那我是不是該去爲大遼複國呢?”
就在李倩再次錯愕之時,田十一繼續說道:“我記得,金國好像還給我封過一個海盜軍副元帥。如此說來,我是不是應該與金軍合兵一處,攻打東京汴梁呢?”
李倩的嘴巴已經張大到合不攏的地步了,沒想到這田十一的身份如此複雜。
就在田十一戲谑略帶調笑的目光裏,李倩怒聲罵道:“三姓家奴。”
罵完後,李倩轉身便出了田十一的中軍大帳,昂首挺胸像個戰勝的将軍。想必其心中,已經将田十一鄙視得體無完膚了。
田十一摸了摸鼻子,覺得這話罵得還挺貼切的,隻不過完顔阿骨打好像沒給自己賜過姓,趙佶也沒有。看來哪天得找老趙和老完顔談一談,讓自己三姓這事坐實喽。不過,自己還有個田姓,那不是成了四姓?
這邊田十一歪歪加意淫着,孫友愛小聲禀報,說是南行司好不容易才将情報傳出城來。汴梁城内隻有一家人丢了娘子,乃是趙明誠的府上,丢的娘子名叫李清照。
田十一當即吓了一跳,這李倩竟然是李清照,“輕解羅裳,獨上蘭舟”的李清照。
不是,和解裳沒啥關系,而是“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的李清照。
不是,和西樓先生也沒啥關系。
田十一的腦子裏亂碼七糟起來。對了,是“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李清照。
既然是李清照,自然應該給些特殊的照顧,不過方百花那裏卻不能讓她去了。
此時的李清照或說李倩,已經鄙視死了十一哥,自然不能讓她接觸田十一最親近這些人,萬一她起啥壞心思可咋辦。
孫友愛立即出去傳達十一哥的命令,李倩從方百花的侍女,變成了喂馬的馬夫。
爲了避免李倩禍害戰馬,隻給她分了十幾匹拉車的騾子。
既然敢當面辱罵十一哥,懲罰是必須的,就算她是李清照也不能免除。
懲罰的内容嘛,就是暫時不送她回汴梁城。等到她啥時候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那時再說。
田十一這樣做自然不是爲了怄氣,而是看看能不能把李清照給教育過來。若是李清照能改掉皇帝就是天的這種封建思想,天賜盟的文化部長一職,到是挺适合她的。
第二日,各路宋軍果然早早派了人過來,但都不是各軍的主将。
正是打仗的時候,天賜軍又不是宋軍,各軍主将自然不敢親自前往。這要是被扣爲人質,豈不是悲催了。
王進當衆宣讀了聖旨,還是十一哥昨晚當着梁方平的面寫的那一份。
被堵着嘴的梁方平被拖到當場,幹淨利落一刀就給咔嚓了。随後王進向各路宋軍使者表答了感謝之情,每人都送了點小禮物,天賜軍的脫水軍糧。
再随後,王進又代表新任殿帥府太尉田十一表了态。但凡哪路宋軍負有重要職責時畏戰而走,都會和梁方平一個下場,就算追殺到天涯海角也不會放過他的。
各路宋軍使者唯唯諾諾走了,一時間都有些五味雜陳。這田十一轉眼就當了殿帥府太尉,而且第一天就殺人立威,還真是讓人又氣又怕。同時心裏又酸酸地想到,既然是殿帥府太尉,爲啥不進汴梁城涅,和我們這些後娘養的地方軍一樣在城外遭罪幹啥。
田十一此時又寫了封親筆信,讓梁方平帶來的随從送進城去,呈給當今的皇帝趙桓。
這時遼國派出的兵馬已經出了營寨,汴梁城外再度打起了羅圈仗,也不知這麽亂打,啥時候是個頭。
城外打得熱鬧,汴梁城裏最近到是挺安生。趙桓很快便收到了田十一的來信,接過信看了幾眼,不禁就直了眼。
信中說:臣殿帥府太尉田十一已經遵照聖旨,當着各路宋軍使者的面,斬了棄守黃河天塹的梁方平,同時把陛下的聖意傳達給了各路宋軍。命諸軍勠力同心,英勇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