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十一在縣衙中呆了一夜,設想了數個方案都不夠完美,這時卻收到了南行司的消息,不明勢力正在大肆釋放謠言,聲稱昨日的天罰乃是上天的憤怒,原因自然是因爲無道昏君趙佶大興花石綱,逼死了無數的百姓。
謠言很詳細,詳細到讓人誤以爲是真的。實際上,有一些事确實是真的。
房學度的功課做得很到位,十二塊“天樞石”的來曆摸得一清二楚,運往汴梁路上死了多少人也知道個大概。朱勔所說天樞石分數十二個方位,剛好将艮嶽圍在正中的謊言不攻自破。
有人幫自己做了最想做的事,田十一老神在在坐在縣衙裏面靜觀事态的發展,而潛伏的天賜軍則進入更深層次的隐藏之中,避免被殃及池魚。
下午的時候蘇朵朵便傳來消息,皇城司冰井務全線出擊,捉住了少量散播謠言之人。冰井務的效率很高,已經查出那些人是晉州潛伏的細作。
造謠中傷皇帝和造郓王趙楷的謠是兩種概念,傳播一點趙楷的謠言,皇城司冰井務連出動都不敢,因爲害怕牽扯進奪嫡的爛泥潭之中。但造謠中傷皇帝陛下,那就等同于謀反了。
這也是田十一不敢貿然讓潛伏的天賜軍和南行司冒頭的原因,因爲肯定會露出馬腳來。
如今好了,有晉州之人打頭陣,自家一點力都不用出,便可以坐收漁人之利,天下還有比這更美好的事情嗎?躲在後面偷偷數錢,看别人争個你死我活,向來是田十一最喜歡的事情。
雖然捉了一些晉州的細作,但也隻占細作的少數。而且謠言已經散播開了,想要平息将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在這個還不明白引導輿論導向爲何物的時代,平息謠言除了重懲說話之人的高壓政策,幾乎沒有别的手段。
皇城司全線出動,已經死死咬住了晉州潛伏的細作,雙方經曆了多次沖突,晉州細作損失慘重。
田十一再一次慶幸沒有讓南行司和天賜軍貿然出手,皇城司這個大宋朝最大的特務機構,雖遠不及後來的錦衣衛,可一旦呲出獠牙,依舊展現出極可怕的戰鬥力和破壞力。
晉州細作損失慘重,房學度痛心疾首,田十一卻帶着早就準備好的奏章,施施然去了開封府衙面見府尹趙楷。
田十一沒打算上書取締花石綱,也沒說有人妖言惑衆之事,隻說如何将那十二塊“天樞石”運到艮嶽。因爲西水門是開封縣管着的,因爲十二塊大石頭進汴梁城後,所經過的大部分區域都是開封縣轄地,這是開封縣知縣的職責。
圖紙都已經畫好了的,田十一打算借機清理河道,用運花石綱的錢去造福百姓,也算是幫趙佶積德行善了。
理由是現成的,發運使司衙門的船隊大部分沉沒于汴河之中,大船根本無法通過。打撈沉船是極其耗時耗力的,所以田十一打算讓汴河拐個彎。
田十一的提議是趙佶無法拒絕的,因爲拒絕了,十二塊“天樞石”就進不了汴梁。而汴河轉了這個彎之後,立即就會在開封縣創造出一座水上商業重鎮出來,也算爲汴梁乃至大宋的商業進一步繁榮貢獻了力量。
一路來到開封府,田十一剛下馬車,卻見府尹趙楷惶急地從府衙裏跑了出來,一身儒雅的書卷氣息都被跑散了不少。
見到田十一,趙楷喜出望外,說是正要派人去通知田知縣呢,沒想到這就來了。
原來趙楷剛剛接到旨意,說是他皇帝爹爹趙佶,一會兒要去西水門外看十二塊“天樞石”。
趙佶這次出行可不是微服,所有一應事宜必須準備妥當。黃土鋪路,清水灑街,行人規避,等等等等,這都是開封府尹和開封縣知縣的職責。
聽說趙佶在這當口竟然還大張旗鼓出來看大石頭,田十一也不僅佩服起趙佶來。正是謠言滿天飛的時候,針對的就是趙佶和那十二塊大石頭,趙官家得是多麽強大的内心,才能做出這種事情來。
田十一越來越發現,自己和趙佶真的有很多相似之處。不在乎世上一切人等的流言蜚語,趙佶比田十一做得還要極緻。
趙楷說皇帝陛下的禦駕馬上就要出宮了,兩個人行動得快些。馬車是坐不成了,隻好快馬加鞭去完成差事。
田十一跳上馬前,對着孫友愛耳語了一番,決定施行第二步計劃。
所謂的第二步計劃根本就是臨時起意,因爲根本就沒想過趙佶會在這時候出宮看石頭。不過他既然出來了,自然要給趙官家添點堵,也要再把朱勔向下拉一步。
“沒有道士啊!”田十一再度暗暗感歎了一聲。
若是有老騙子郭京在,今日就能給朱勔挖個大坑。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想臨時找個道士騙子過來,根本就是來不及的。
鋪黃土、灑清水、規劃路線與驅逐百姓,這些事自有差役們去完成,皇城司自然也會配合。
田十一與趙楷安排好了一應事宜,便來到西水門外等候着趙佶的禦駕親臨。
按理說趙佶來西水門走水路既快又安全,但發運使司衙門的船隊卻沉沒于汴河之内,河道雖未被完全堵塞,但稍大一點的船已經無法通過了。如此一來,禦駕穿街過巷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田十一與趙楷沒等多大一會兒,遠遠便見烏泱泱的人頭走了過來,正是趙佶的禦駕。
大宋朝就是好,迎接禦駕不用下跪,這就讓十一哥的心裏舒服多了。隻是擡頭看看天,今日卻沒有下雨的意思,田十一之前的安排,怕是要成爲泡影了。
第二步計劃不成功也沒什麽辦法,畢竟是臨時起意,沒有周詳的計劃,不成功本就是情理之中,成功才是沒有天理。
禦辇停了下來,先下來的卻不是趙佶,而是一個花白胡子的儒者,還有一個白胡子、白頭發的道士。
能乘坐趙佶的禦辇,這兩人想必都不是普通人才對,可惜田十一卻沒有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