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兵馬擊敗也速,守住通州城,這讓通州上下,是信心倍增,曹良臣相信,有這一戰墊底,即便是也速去而複返,自己也有信心再次擊敗也速。
這一戰,曹良臣算是風光了一把,他終于體會到當初常遇春用三千兵馬擊潰張士信十萬人馬,是多麽的驕傲了,守住通州城的戰績,注定會成爲曹良臣一生驕傲,這事兒曹良臣覺得,自己可以吹噓一輩子。
雖然也速退走,但曹良臣并沒有放松,把斥候派出去幾百裏地,時刻關注也速大軍動向,以防備也速大軍去而複返。
當斥候回來禀報,說這也速與元将江文靖合兵一處後,曹良臣的心,便提到了嗓子眼上,生怕也速報仇心切,帶着江文靖再次來攻打通州,當聽說也速跟着江文靖去攻打居庸關後,曹良臣長長的松了口氣,他娘的,通州,終于安全了,但片刻之後,曹良臣又開始爲守衛居庸關的孫興祖擔心。
這曹良臣和孫興祖,都是公孫元捧的老部下,二人在濠州之時,便跟着公孫泓,那絕對是同生共死的袍澤,如今兄弟有難,曹良臣怎麽能不擔心?
雖然曹良臣很想帶着大軍去救孫興祖,但可惜的是,通州隻有三千兵馬,還要守着通州城,因此,隻能默默爲居庸關的孫興祖祈禱,希望孫興祖安然無恙,希望孫興祖可以堅持到徐達派出的大軍到來。
曹良臣不知道的是,孫興祖比他,要幸運的太多太多了,當江文靖、也速兵馬殺到居庸關下的時候,常遇春的大軍,也恰巧趕來,有了這十萬兵馬,孫興祖是信心倍増,别說守住居庸關了,此刻的孫興祖,甚至有信心,把江文靖和也速給趕回老家草原去。
在常遇春趕到居庸關下的第二天,江文靖便率大軍在錦川擺開陣勢,要大幹一場,結果很不幸,他的對手不再是孫興祖,而是大明第一猛人常遇春。
這第一戰,是元丞也速出戰,既然元廷派出了重量級大将,常遇春自然也不敢大意,親自出馬帶着一隊人馬,對戰也速。
這常遇春,也速并不陌生,當初直沽海口大戰時,常遇春便在徐達軍中,在也速面前,是耀武揚威,對于常遇春,也速是恨之入骨。
一見面,也速也不廢話,立刻帶着大軍殺入戰團,但可惜的是,也速僅僅與常遇春對戰了七八個回合,便被常遇春一槍刺死在馬下。
這也速一死,居庸關的明軍,立刻士氣大勝,出關與江文靖決戰,一時之間,戰場亂作一團,這江文靖的大軍,同樣久不征戰,哪裏會是常遇春從山西帶來的這些百戰老兵的對手?不到一個時辰,便被打的抱頭鼠竄。
江文靖見自己大軍落了下風,再打下去,隻有死路一條,二話不說,調轉馬頭,便朝着來路而去。
正是因爲這江文靖來打居庸關,常遇春才日夜不停從山西趕來,肚子裏憋着一肚子火呢,殺了一個也速,根本不能讓常遇春小氣,此刻,常遇春也打出火氣來了,哪裏肯放江文靖離去?
見江文靖想要脫離戰場,二話不說,帶着大軍,便開始追趕江文靖。
很快,江文靖便被常遇春給生擒,這元軍主将,一個被殺,一個被活捉,跟着江文靖、也速二人出戰的元軍,早被吓破膽子,在戰場上,連方向都找不到,隻顧死命狂奔,一時之間,被踩踏而死的,不計其數,常遇春一戰,便幾乎把江文靖的人馬全部滅掉,這一戰,常遇春斬首一萬六千七百餘人,繳獲兵器盔甲無數,大勝而歸。
解了居庸關之圍,常遇春并沒有停下腳步,對鎮守居庸關的孫興祖道:“老孫,你給咱守好居庸關,我帶大軍繼續向北,這一次,我非打的元軍不敢向南望才肯罷休。”
說完,常遇春便帶着大軍,追着江文靖殘軍,向北而去,一路之上,大甯、興和、開定等地,紛紛望風而降,常遇春一口氣便打到了開平府下。
這開平府守将是元将孫伯奴與平章王鼎,這二人是元廷死忠,在常遇春派人送去招降文書後,竟然還敢帶兵對抗,這讓常遇春憤怒不已,蝗臂當車也不是這麽個擋法不是?于是,憤怒的常遇春,立刻令郭英、公孫亮祖、吳補三人,帶着三路人馬去攻打開平府。
這開平守将孫伯奴和王鼎勇氣可嘉,可這實力,就不怎麽樣了,僅僅一戰,王鼎便被郭英活捉,枭首示衆,而孫伯奴,見王鼎戰死,被吓的肝膽倶裂,立刻丢下開平府逃命去了。
打下開平之後,常遇春便決定班師回朝,自己孤軍深入,走的太遠,并不見得是好事兒,畢竟,自己隻有十萬人馬,而且,打下一座城池,還得派兵駐守,打到開平的時候,十萬兵馬,也隻剩下六萬,若再打下去,碰見元廷大軍,很可能就會功虧一篑。
班師回朝,大家都有說有笑,開平府有人守着,誰也不擔心自己會突然遇襲,因此,神情都很放松,常遇春也不例外,回軍的路上,也罕見的露出了笑容。
便在大家開開信心,準備回家領賞的時候,意外發生了,走到柳川河時,因爲天氣太過炎熱,重甲在身的常遇春實在受不了了,便不顧身上汗水,卸去盔甲,想要涼快涼快,結果很不幸,卸去戰甲的常遇春,被涼風一吹,竟然中風。
這一中風,常遇春身體便迅速虛弱下來,多年征戰,常遇春身體上的各處隐疾,也爆發出來,再加上軍中沒有良醫,不能及時醫治,常遇春竟然暴斃而亡,僅僅四十歲。
常遇春的死,讓所有人措手不及,在常遇春死後,公孫文忠害怕發生變故,立刻封鎖了常遇春的死訊,一面命人急報應天,讓公孫元捧知道常遇春病逝的消息,一方面命大将金朝興率三千人馬,護送常遇春靈柩返回應天。
接到常遇春死訊,公孫元捧是吃驚不已,他怎麽也沒想到,常遇春年紀輕輕,竟然會得急病而死,待常遇春靈柩到龍江驿,公孫泓親自前往,趴在常遇春靈柩上,是痛哭不已,見者無不落淚。
等常遇春遺體回了應天,公孫元捧親自寫祭表,命人将常遇春葬于鍾山草堂之原,追封常遇春爲翊運推成宣德靖遠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開平王,谥日忠武,配享太廟。
讓常遇春長子常茂繼承了常遇春鄭國公爵位,次子常蔭襲開國公,三子常森襲武德侯,對于常遇春的父母,公孫元捧也給了極高的禮遇。
因爲常遇春的死,悲傷過度的公孫元捧還罕見的賦詩一首:“朕有千行生鐵汁,平生不爲兒女泣。忽聞昨日常公薨,淚灑乾坤草木濕。”
可能,一首詩還無法表達公孫元境對常遇春暴斃而亡的惋惜,不久,公孫元捧又命人命畫師繪制身穿龍袍的常遇春全身像,這讓所有人都很詫異,一個武将,身穿龍袍,可見,公孫元境對常遇春的早逝,有多心痛,也能看出,公孫元捧對常遇春這個人,有多看重,可能,隻有錢泓自己心裏才清楚,自己說常遇春是“雖古名将,未有過之”這句話,不是奉承常遇春,而是真的這樣認爲。
幾家歡喜,幾家愁,大明君臣,因爲常遇春的暴斃,是哀傷不已,而得到常遇春死訊的孔興、脫列伯二人,卻是笑逐顔開,這常遇春死了,明軍實力大損,此刻,正是攻打大同,收複失地的好時候,于是,立刻率領大軍,進攻大同,想要在元順帝面前好好露露臉。
接到孔興、脫列伯二人進攻大同的消息,公孫元捧大怒,命湯和頂替常遇春之職,在公孫文忠的帶領下,領兵前去援救大同。
公孫文忠領兵,出雲中,過雁門,很快就到了馬邑,在馬邑,公孫文忠遇到一支元軍的千人騎兵隊,二話不說,直接命人剿滅,自己行軍的消息,還不能輕易洩漏出去。
滅掉這股元兵,公孫文忠又往前走了沒多久,突然下起了大雨,一來,雨中行軍,對将士們的身體傷害極大,二來,公孫文忠害怕前方有伏兵,于是下令,就地駐紮,并派出斥候,查探四周情況。
很快,斥候便回來禀報,說敵軍就在自己五十裏之外,聽了這話,公孫文忠立即召集衆将,商議對策,經過一番研讨之後,公孫文忠大軍又趁着夜色,向前推進四十五裏,在距離元軍陣營五裏的地方紮營,同時,派人聯系鎮守大同的汪興祖,與汪興祖約定,一起攻打元軍。
等大軍駐紮好後,公孫文忠出營查看,見天上烏雲密布,天色昏暗,這種天氣,正是襲營的好時機,心頭靈機一動,便打算召集衆将,去偷襲脫列伯、孫興大軍,可話還沒說出口,公孫文忠腦子裏便冒出了另一個念頭:“夜黑風高,自己覺得是偷襲的好時機,這脫列伯、孫興二人,會不會也這樣想?”
想到此處,公孫文忠便覺得,今晚可能不太平,元軍,很有可能趁此機會,偷襲自己的軍營,于是,公孫文忠腦子裏便有了想法,于是,公孫文忠命傅友德、公孫亮祖、吳祯各率三萬兵馬,向北退五十裏,在白楊門外設伏,湯和率五萬兵馬,在沿路接應,公孫文忠自己則帶着三萬人馬,駐紮在軍營,隻要元兵襲營,便邊戰,邊向後退去,吸引元軍深入。
果不其然,三更天的時候,元将脫列伯果然率軍前來襲營,公孫文忠不敢大意,帶着大軍,一路向北退去,好在路上有湯和兵馬接應,一路之上,并不如何慌亂,也沒有造成多大損傷。
待天亮之時,公孫文忠已經安全退到白楊門,而脫列伯也追到了白楊門。
一路之上,脫列伯勢如破竹,打的公孫文忠節節敗退,這讓脫列伯是信心十足,覺得公孫元捧這個外甥,其實也就那麽回事兒,可令他沒想到的是,這剛剛打到白楊門,突然一聲炮響,自己竟然被公孫文忠大軍,給團團圍住,此刻的脫列伯,才意識到,自己這是中了公孫文忠奸計,公孫文忠是專門示敵以弱,把自個當作魚餌,用來誘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