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戰,是一統中原的收官之戰,基于對秦人那股子韌性的警惕,趙無恤覺得自己還是得在前線主持全局,畢竟此次伐秦的穆夏、趙伊、趙葭三人,雖然都是将才,但真要統領十萬大軍,還稍嫌不足。
二月中旬時,狹窄的崤函古道終于走到了盡頭,一座險峰嶙峋的大山徒然出現在他們視野裏。
因爲在學宮的考試中表現優異,被趙無恤辟爲郎官的翟璜看見這座故鄉邊上的名山,不免有些興奮,當即指着它道:
“君侯,太華山到了!”
翟璜是馮翊郡下邽縣人,他的家鄉與華山隻隔着一條渭水,因爲精習典籍,又對渭南渭北的地理爛熟于心,故而能夠在趙侯身邊參贊,爲趙無恤指出沿途山川形勢,也是他的工作之一。
不曾想,看到這座赫赫高山,趙無恤心裏也滿是感慨,贊歎道:
“太華巍巍……西嶽之名,果然名不虛傳。”
這太華山,也就是後世的華山,其高五千仞,削成四方,遠而望之,又若花狀。上古之時“花”、“華”二字通用,故稱之爲“華山”。
這座大山與華夏的形成密切相關,傳說此地乃軒轅黃帝會群仙之所,此後,華山聲名日隆,據說唐堯虞舜都數次來此。至于西嶽之名,大概是因平王東遷,華山在成周之西,故稱“西嶽”。
遠遠望去,便能窺見此山的峥嵘,高峰四面懸絕,絕崖千丈,似刀削鋸截,其陡峭巍峨、陽剛挺拔之勢,真可謂世間絕有,第一次路過這裏的羽林侍衛,以及押送辎重的兵卒民夫,都不由看呆了。
年輕的翟璜少年得志,衣錦還鄉,不由興奮地說道:“臣離開數年,今日故地重遊,竟覺得太華比以往更峻美了幾分。”
“遊子離鄉,便會覺得鄉音更親切,鄉景更動人,此乃常事。”
趙無恤嘴上說得平淡,其實心裏,依然被這景色激起了一絲波瀾,不由脫口說道:
“此山之上,有一座東峰,上冠景雲,下通地脈,巍然獨秀,有若雲台。東峰頂有一平台,名爲朝陽台,居高臨險,視野開闊,是觀日出的好地方……”
翟璜又驚又奇,這太華山陡峭險峻,無人能登上去,君侯更非此地人,是如何知道的?
他好奇地追問,趙無恤笑了笑:“聽老子說的,老子曾經在此隐居,他或許有過人的本事,能如猿猴般攀登險峰。”
翟璜接受了這個說法,殊不知,他隻是離鄉數年,而趙無恤,卻是離開了這裏整整兩千五百年啊……
駐軍于山下歇息時,趙無恤陷入了回憶之中。
還記得那年夏天,正是陝西最炎熱的時候,年少輕狂的他夜登華山,将身體緊緊貼着冰涼的山體,手腳并用,像一隻壁虎般在陡峭的石梯上攀爬,氣喘籲籲,傷痕累累,隻爲登頂高呼,聲動層雲的那一刻。
不過等到了東峰後,卻發現“高處不勝寒”這句話太對了,他準備不足,隻穿着一身短衣短褲,被冰冷刺骨的山風吹得瑟瑟發抖,隻能租借又貴又重的軍大衣,躲在某處牆角瑟瑟發抖,身體困倦不已,但卻被呼呼作響的夜風吹得睡不着。就這麽捱了一夜,次日清晨,露水打濕了全身,嘴皮也凍得發白……
但天亮時分,他也看到了平生所見最美的早霞,還有印象最深的一次日出……
紅澄澄的太陽是如此溫暖,山裏的草木蔥翠,他幾乎感動得熱淚盈眶。
不過那一切,都是前世之事了,距離現在的他,已經太遠太遠,遠到有時候,甚至會懷疑那一切是否是真的,就像是迷失在大山裏的遊人,身臨其境久了,也會不識此山真面目。許多時候,趙無恤必須在未央宮的密室裏翻閱太史墨爲他留下來的那份“秘史”,方能讓自己重新找到正确的位置,看清前進的方向。
是啊,路就在前方,雖然春秋時代的臨潼人煙稀少,荊棘叢生,但路一直曲曲折折,沿着華山北麓通往西方,通往欲行王霸者必要奪取的關中雍州!
前世的事隻回憶了片刻,趙無恤再次鑒定了前行的道路,揮鞭指着太華山道:“此乃西嶽,寡人當祭祀此山。”
說做就做,他讓人從辎重裏取牛、羊、彘各一,在華山腳下殺之,獻予西嶽之神,同時讓一隊兵卒和部分工匠留下來,在這裏修建一座西嶽廟,待伐秦大勝歸來後,再來此還願。
秦人迷信,祀當地山川,也是征服做戲的一部分……
數日後,趙無恤一行抵達了趙軍大本營鹹林。
……
鹹林,也就是趙無恤此次伐秦的借口西鄭,這裏原本是周朝的畿内領地,周宣王時封他的弟弟鄭桓公在此,是爲鄭國。骊山之難後,這裏被群戎占領,後來才被秦收複,在這裏設置了鄭縣,是爲秦國東方門戶。
此地前據華嶽,後臨泾、渭,左控桃林之塞,右阻藍田之關,爲關中喉舌、用兵制勝者必出之地。秦人對此地十分重視,三千兵卒扼守于此,哪怕十年前趙軍已經直逼泾陽,卻依然無法突破華山之險占領這裏。
“多虧了君上與孫子的妙計,使得秦國忙于與義渠交戰,吾等才能從桃林塞深入此地。”
趙無恤剛到大營,大軍的統帥穆夏便連忙迎接,并将戰況告知了他。
“臣等已攻城一月,外郭已破,隻待明日再破内城!”
“秦軍沒有來援?”
趙無恤颔首,讓穆夏攤開地圖,他細細審視之。
“君上此番伐秦,動用了十萬之師,分爲三部,上軍由上郡、代郡、馮翊郡步騎三萬人組成,趙葭統領,駐軍泾陽,威脅秦國腹地,使得秦國主力無法東進。下軍由商君統帥商、三川郡、河内之師兩萬人,出商地,兵臨藍田,迫使藍田的五千秦軍不敢動彈。”
“然後,中軍五萬人集結于此,秦人若來,上軍斷其後路,正好可以來一場攻其必救!”
“圍點打援。”趙無恤笑了笑:“秦軍剛剛和義渠血戰一場,兩敗俱傷,能用的兵卒不過兩三萬,不敢貿然東進,正好給了吾等深入秦地的機會,傳我軍令,旬日之内,必拔鄭城!”
……
趙無恤親臨前線後,趙軍将士大受鼓舞,三日之内,兵卒傷亡慘重的鄭城被一鼓而下,自此,秦國東方門戶大開,再也無險可守。
随後,趙國中軍一分爲二,一部随趙無恤西逼豐鎬,與上軍分處渭水兩岸,互爲犄角,迫使秦軍主力動憚不得。另一部則由穆夏率領,南下藍田,打算與商君趙伊一起,圍殲駐守藍田的五千秦兵。
趙軍一改上一次伐秦的輕騎深入,而采用了步步緊逼,見城拔城,見邑拔邑的戰術。駐軍豐鎬的秦國大庶長子蒲,頓時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壓迫感,趙國已經不滿足于打服秦國,而是鐵了心要兼并他們!現如今,他隻希望打造了十年的藍田“秦銳士”,能夠創造奇迹了……
然而事與願違,藍田一戰,縱然秦人勇銳不怕死,裝備也比十年前提升了不少,但面對鐵劄甲已經普及開來的趙武卒,依然望塵莫及,加上被十倍于己的趙軍圍攻,這批秦銳士戰鬥一天一夜後,幾乎全軍覆沒……
三月初,藍田失守,失了地利的秦人卻隻能步步後退,趙國三路大軍開始進逼豐鎬。
豐鎬,是關中平原的核心地區,當年,周文王滅崇後,在沣水西岸營建豐京,将都城從岐周遷到這裏;周武王時又在沣水東岸建立了鎬京。豐鎬構成了宗周的政治中心,豐京是宗廟和園囿的所在地,鎬京爲周王居住和理政的場所。
随着犬戎破豐鎬,這裏一度衰敗下去,土地荒廢,人民流散,直到秦國驅逐群戎,收複了這裏,經過三百年恢複,豐鎬再度變成農田相鄰,裏闾相望的豐腴之地,除了水利條件還有待改善外,一切都還不錯。
不過這一年,已經平靜了三百年的豐鎬,再度被戰雲籠罩……
三月中旬,趙無恤已至豐鎬。
當是時,趙兵十萬,在郦邑鴻門;秦兵三萬,在灞上……
PS:晚上還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