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持續了上千年的徐國滅亡了,徐國人從臯陶時代、徐偃王時代保持下來的驕傲被折斷了,現如今卻隻能卑躬屈膝,做亡國之奴。
時過境遷,徐國滅亡二十四年後,又有一支軍隊開入了徐城。
趙無恤追擊吳軍時狠辣不容情,但對徐地百姓卻非常愛護,在前鋒不戰而占領徐城後,他把主力安置在外面,再三嚴明軍紀令各軍将領約束部卒,不得入城生亂,然後又在城外鄭重其事地沐浴更衣,才帶着三千羽林軍入城。
跟吳國征服此地不同,這一次,迎接趙軍的是歡慶的徐人。
綿綿的秋雨已經結束,今天是個晴天,豔陽高照,暖暖的陽光下,城内城外、十裏八鄉的徐人不知來了多少,有男有女,有老人,有小孩兒,扶老攜幼。這歡迎的隊伍由徐城南門兩側始,一直排出好幾裏外,在道邊擠得密密攘攘,争相要看一看天道巫祝在徐地傳教時提起過會再興嬴姓,趕走吳人的“玄王”。
在趙軍抵達徐城南門時,早有當地貴族和豪長等候在此,拜迎趙師。因爲徐國擁有悠久的曆史和文化,雖然被吳國占領了整整一代人,但依然有許多貴族心有不滿,尤其當他們聽說徐國舊族徐承在趙氏頗受重用,而當年徐國滅亡前逃亡北方的小公女,竟然搖身一變,成了堂堂趙侯的夫人,更是欣喜若狂,萌生了複國的念頭。雖然去年被夫差鎮壓過一通,但依然有許多火種幸存下來,正是他們驅逐了徐城的吳軍,邀請趙軍前鋒入駐。
今日,當遠遠看到一位英姿勃發的諸侯坐在戎車上,由威猛的虎贲開道而來時,徐人皆呈現出雀躍歡喜之狀,沒錯,巫祝的預言是準确的。這些趙軍将士浴血奮戰,将吳國驅逐出淮北,多年來深受夫差苦役殘害的徐人怎能不夾道相迎?
于是便有頭發花白的父老過來獻酒,隊伍爲之停了下來。
爲首的老者紮着發髻,上面插着一根玉簪,穿着右衽的深衣。他可能牙都掉光了,說話漏風,口齒不清,而且還是徐地方言,趙無恤仔細聽了好久才聽明白,他是在哭訴徐國滅亡這些年來,他們所受的屈辱和痛苦。
“二十四年前,徐君因爲收留兩位吳國公子得罪了吳國,招緻讨伐。徐人守備嚴密,于是吳軍便利用徐城靠山臨水的地勢,在徐城東邊數裏處築土山蓄水,并修長渠直達徐城,然後開渠灌城,水入城爲深淵,遍布大街小巷。當時老朽就在城中,城内連個下腳的地方都沒有,百姓懸釜爲炊,不少人都病了。過了一個月,徐城的東北角經泗水浸泡潰破,城中百姓被淹死數千,吳人乘機殺入城來。先君無可奈何之下,隻能剪斷頭發,帶着夫人投降,吾等都被勒令跪在齊膝的水中相迎吳人入城……”
雖然徐國常被中原輕蔑地稱之爲“淮夷”,實際上他們早已華夏化,不淪爲貴族平民的衣着,還是器物禮具,都深受商周文化影響,文明程度比自命爲姬姓後裔的吳國高出不少,過去徐人雖然打不過吳國,但心理上一直蔑視吳人,如今卻被比自己野蠻的國度征服,徐人難以接受。而且接踵而至的,還有繁重的賦稅和毫不保留的掠奪。
說到悲處時,老者和旁邊一些年紀大的人甚至傷心地哭了起來,趙無恤連忙加以寬慰,真得感謝這些人,是他們将徐國的曆史和記憶傳給了下一代,徐國才沒有徹底被吳國消化。
“若非延陵季子勸阻,吾等隻怕也要和先君一樣斷發易服,淪爲吳蠻了。好在昊天有眼,讓老朽活到了現在,今日又能見到嬴姓重回徐城,能看到中國衣冠……”
年紀大了的人腦子經常回糊塗,話也啰嗦,那老者說着說着,突然話題一飄,開始追憶起徐國的輝煌曆史來……
“想當年臯陶立國,徐國也是淮夷赫赫大邦,到了駒王時,還曾響應王子武庚的号召,發兵西讨,濟于大河……偃王時更加興盛,江淮和海岱的三十六國來朝,和周王分庭抗禮……”
那是徐國最驕傲的年代,或許是想到徐偃王的敗亡也有趙造父的鍋,旁邊的人連忙拉扯老者,讓他避而不談。
趙無恤卻不以爲忤,他信誓旦旦地對徐國貴族們說道:“趙國徐國,皆爲嬴姓,出自少昊、伯益,趙以玄鳥爲符,徐以鹄蒼爲号,親如一家。商周之時,徐國更是嬴姓之長,偃王治國有方,素以仁義聞名于世,故徐國有土五百裏,幾乎稱霸了東方。寡人建立趙國,再興嬴姓,也是深受偃王事迹振奮。”
完了趙無恤還當場賦了一首對徐偃王的贊頌:“嗟嗟偃王,亘古誰屬。以仁易國,何吝其土。敗猶爲榮,無愧仰俯!”
他還承諾,從即日起,要在徐城重新建立被吳國人推倒廢棄的若木、臯陶、徐偃王廟宇,加以祭拜血食,這些承諾自然引起了徐國貴族們的共鳴,紛紛下拜向趙無恤道謝。
終于等那些老者獻完酒,顫顫巍巍地被扶下去後,隊伍才能僅繼續入城。
……
比起城外,城内的百姓更多,路兩邊全是,擠得密不透風,路兩側雖有先行抵達的數千前鋒布置攔線,但根本擋不住熱情的百姓,這些前鋒反被擠得不斷後退,他們一直朝趙無恤的車駕湧來。
有衛士警覺地将弩機對準了百姓,但趙無恤阻止了他們,而是從盾牌林立的車上站立起來,朝周圍衆人拱手:“寡人的夫人是徐國公女,徐國就相當于我的嶽家。”
旁邊的百姓聽到此言,臉上更是洋溢着歡慶的笑語,但趙無恤的話很快就被淹沒在歡呼的海洋中。
“嬴雖舊姓,其命維新!”在那些早就投靠趙國的徐國貴族帶領下,平民們縱聲高呼,“嬴姓萬歲!趙侯萬歲!”
他們發着歡呼,這場歡迎儀式氣氛達到了高潮。孩童被抱在大人的懷裏,或騎坐在大人的肩頭,好奇地看着趙軍的铠甲、坐騎、兵器。因爲羽林侍衛都是年輕人,常年習武個個英武不凡,惹得徐地的婦人和少女都挪不開眼睛,看到中意的男兒,便紛紛拿着吃食、香囊朝他們的身上抛去。
詩言: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大庭廣衆之下贈送香囊佩飾,是赤裸裸的傳情方式。
對此,侍衛長伍林目不斜視,死死護着趙無恤,其餘人則沒那麽堅定,經驗老道的羽林侍衛毫不客氣地接過食物和香囊,眼睛瞄來瞄去,也在尋找自己的獵物。那些還是雛兒的則被徐地女子調戲得滿臉通紅,整個徐城沉浸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
趙無恤對他的戎右戎左道:“吳國常年征召勞役,随吳軍征伐戰累死似的男人很多,故徐地女多男少,十個月之後,城内隻怕要多出不少新生的孩子了。”
但趙無恤也并沒有像過去那樣不近人情,約束兵卒,反倒樂見其成,要讓趙徐更加親近,沒有什麽比一堆趙父徐母的孩子更好的方式了。
另一方面,也是因爲趙無恤的心情很好,就在他打下徐城的這一天,北方還有一份家書送來,是季嬴的信,上面除了一些問候外,更有一個嬰孩的掌印……
”七月二十七日辰時誕,重四斤七兩,恭賀夫君又多了一位小公子……“
這是趙無恤的第三個兒子,無恤打算将他命名爲”偃“,徐偃王的偃。就沖着這小子的面子,他便讓羽林侍衛和入城的先鋒們盡情接受徐女的勾搭,放松放松吧。
……
因爲沿途太多圍觀的人,整整花了兩個時辰的時間,趙無恤才從徐城南門走到了北門,進入了昔日的徐國宮殿,一直跟到這裏,百姓們才依依不舍地散去,進入徐城第一天,趙無恤就已經得到了大多數徐人的好感和崇敬……
進入徐國舊宮室後,趙無恤左右看了看,發現這裏沒有想象中的殘破衰敗。
旁邊有徐國貴族讨好地解釋道:“徐宮也是夫差的行宮之一,故曾經被修繕過,君侯今日可是要在此歇息?”
趙無恤點了點頭,不置可否,而是對旁邊侍候的人說道:“延陵季子何在?帶寡人去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