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穿越到這個時代,商毅自然也對錦衣衛做了一番全面詳細的研究:錦衣衛的全名爲“錦衣衛親軍都指揮使司”,和後來的東廠、西廠一樣,都是明朝的特務機構,合稱爲“廠衛”。
錦衣衛分有南北兩個鎮撫司:南鎮撫司主管一般衛、所部隊人員的犯罪偵查、審訊、判決、情報以及軍事武器之研發事項,等同後世之憲兵隊、軍事法院、軍事檢查署以及軍備局的結合體。而北鎮撫司主管各地藩王及官員秘密監視、肅反肅貪,獨立偵訊、逮捕、判決、關押拘禁(诏獄)以及反間諜事項。類似于後世美國國家安全局、聯邦調查局、香港廉政公署的綜合體。
一般來說,北鎮撫司的權力要大于南鎮撫司,因爲北鎮撫司有專理诏獄的權力,可以不經三法司授權,直接聽命于皇帝取旨行事,并在獄成之後,甚緻可以不通過錦衣衛指揮使,直接專達皇帝。而且就是在錦衣衛中,官不掌诏獄者,亦不得幹預其事。同時北鎮撫司也參與收集軍情、策反敵将的工作,如在朝鮮萬曆之戰中,就收集了大量的日軍軍情,保證了明軍的勝利。
後世對錦衣衛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毀譽參半。因爲錦衣衛擁有相當的特權,無形中也令他們有資本可以胡作非爲、而又得到了皇權的庇護,不會被追究責任,造成了社會的動蕩和朝廷的混亂,以及當時人們對錦衣衛的恐懼。在後世甚緻有人說明朝不是亡于流寇,而實是亡于廠衛。因此總體來說,錦衣衛還是毀多于譽,由其是在魏忠賢獨掌大權的時代,流傳着許多關于錦衣衛的恐怖傳說,雖然其中有相當一部份是東廠、西廠做的,但在一般人看來,廠衛實際是一體的。
而正因爲如此,到了崇祯時期,魏忠賢倒台之後,在朝廷中要求取消錦衣衛的呼聲也越來越大,崇桢雖然并沒有取消錦衣衛,但也戒于魏忠賢的教訓,還是極大限制了錦衣衛的行爲權力,所以終崇桢一朝,錦衣衛也沒有鬧出什麽事來。不過因此也有人認爲,正因爲崇祯時期,錦衣衛權限大爲削弱,才使官員缺少了監督,導緻官場腐敗變本加厲,也間接引起大明朝的滅亡。在後世,關于錦衣衛的功過得失,也引發過不少口水大戰。
商毅不想對錦衣衛進行多評價,但對他們還是敬而遠之爲好,由其是在自己還沒有成勢之前,更不想和錦衣衛扯上什麽關系,隻是事情并不按他的想法發展,倒底還是遇上了錦衣衛。
不過抱着即來之則安之的心裏,商毅跟着來人,來到了這群錦衣衛中間。
大概是因爲被穆陵軍所救的原因,這群錦衣衛對商毅還比較客氣,沒有拿腔作勢,不過這也許和錦衣衛在崇祯時代并不得志有關。通報了各自的姓名和身份之後,商毅才發現,這批錦衣衛的來頭到不小。
帶頭的是同知沈揚,佥事劉知用、鎮撫趙從夫、周威,其餘還有千戶四人、百戶四人、總旗、小旗、力士、校尉等等。
商毅聽完他們的身份後,也吓了一跳,他知道,錦衣衛官員設有指揮使一人,正三品,同知二人,從三品,佥事二人,正四品,鎮撫二人,從四品,十四所千戶十四人,正五品,此其下管理職尚有副千戶,從五品、百戶,正六品、試百戶,從六品、總旗,正七品、小旗,從七品等。下屬還有将軍、力士、校尉等職位。那麽這一次錦衣衛出動了一個二把手,一個三把手、兩個四把手,這個陣容可不算小了。
原來清軍破關南下以有五個多月的時間,在此期間,大明朝廷調集大量兵馬,設了昌平、保定二總督,甯遠、永平、順天、保定、密雲、天津六巡撫,甯遠、山海、中協、西協、昌平、通州、天津、保定八總兵,号稱兵力三十九萬五千餘人,然而還是擋不清軍的鐵騎,任其如入無之境一般。
各路的明軍不但不敢與清軍交戰,在謊報戰功上,卻是人人都有一手,今天你報獲勝,明天我就報大捷,你說斬首三百,我就說殺敵一千。隻是一開始還能報勝利,但時間一長問題就出來了,既然明軍老打勝仗,那爲啥清軍還不撤走,反而是繼續南下呢?
于是衆将的口鋒也就慢慢轉變了過來,雖然也報了一些敗績,但也要強調是因爲自己孤軍無援,寡不敵衆,仍然浴血奮戰,殺死多少多少敵軍,因見敵勢衆大,放才暫時避開一時。還有的人更絕,說什麽與敵奮戰十數仗,我亦未勝、敵亦未敗等等。
崇祯也做了十幾年的皇帝,那還不明白衆将的這些套路,心裏自然是又氣又急,差一點就要殺幾個立威,但就在這時,曾化龍将商毅第一次穆陵關勝利的大捷報到了北京。看到了這份久違的捷報,崇祯也不禁是又驚又喜,和過去那些冒功的捷報有所不同,這份捷報十分詳細,不僅把戰鬥過程描寫的十分清楚,連所殺的那些身份清兵,都寫得十分淸楚,到不像是假冒戰功。
但取得勝利的這個商毅是何許人也,崇祯可是一點印像也沒有,于是去問文武百官,雖然捷報說商毅是穆陵關千總,但也沒有一個官員說得出這個人的來曆,又去查檔案,還是一無所獲,那麽就隻有一種可能,這個人是剛剛被提拔起來的,人事檔案還沒有送到北京來。
因此崇祯不禁又犯了嘀咕,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千總,能夠有這麽大的本事,一戰就斬首九百餘名清兵,而且還詳細說明了所殺的淸兵身份,這可能嗎?會不會是曾化龍爲了請功邀賞,而假報勝績呢?這個商毅會不會是曾化龍布下的一個托,朝廷信了自然好,曾化龍有領導指揮之功,而朝廷不信,可以把假冒戰功之名推到商毅頭上,曾化龍最多也隻有一個失察之罪。
崇祯本來就是一個性格多疑的人,因此越想也越覺得有可能,但從内心深外來說,祟祯又希望這份捷報是真的,朝廷可以經許久沒有取得這樣的大勝了,也太需要一場大勝乁,如果這份捷報是真的,可以大大振奮人心,鼓舞士氣啊。
因此崇祯就在這樣糾纏矛盾的心情中想了一夜,終于決定,派出得力人手,到山東去一趟,看一看這個商毅是何許人也,這次大捷是真是假,同時還打探一下,目前的戰況怎麽樣了。雖然崇祯不想重用錦衣衛,但這件事情還隻有錦衣衛才能辦好,也隻好出動錦衣衛,。
而現任的錦衣衛都指揮使駱養性接到這個任務之後,也不禁大喜過望,因爲崇祯繼位之後,戒于先朝的教訓,而且在大臣們的壓力下,對錦衣衛的行爲權力一直加以限制,錦衣衛的風光也大大不如以前,現在好不容易接到了一個重要的差事,自然要賣力表現一番,說不定做得皇上高了興,又重新信任使用錦衣衛起來,那麽自己的好日孑也就又來了。
因此駱養性也派出了精兵強将,幾乎把整個北鎮撫司都搬空了,把得力的人手全都派了出來,共計出動了五十三人。
衆人分作幾批,從北京出發趕往山東,沿路上到也打聽到了不少情況,但或許是久疏戰陣的緣故,進入山東濟南府境內,在打探清軍的虛實時候,被清軍發現,結果一路追擊,從濟南一直逃到了青州府,也一直沒有甩開清軍的追擊。人數也損失了大半,走到臨朐縣附近的時候,又被清軍咬住了,這一下再也擺晚不掉,如果不是遇到了穆陵軍,隻怕就全軍覆沒了,盡管如此,現在隻剩下了二十七個人。
不過能在這種時刻見到商毅,沈揚等人還是十分高興的,而且見剛才商毅領軍毫不費力就消滅了追擊自己的清兵,這份戰鬥力放眼整個大明,也不多見,因此看來他的那份報捷到是真有可能是真的了。
不過打了一仗,也耽誤了不少時間,商毅估計就是趕到臨朐關前,隻怕也天黑了,因此也就下令,就地紮營,休息一夜之後再出發。
就在當天晚上,商毅在軍營裏設宴招待沈揚一行人。雖說商毅對錦衣衛并沒有多少好感,但即然遇上了,還是要盡量和他們搞好關系,每人送份禮自然也是免不了的,隻是不要太過分,這裏面的利害關系商毅還是明白的,不過要是這群人蹬鼻子上臉,獅子大開口,拿自己當搖錢樹,那可就對不起,反正就是二十七個人,全給幹掉算了,正好現在清軍都在,全完可以推到清軍身上去,誰也沒法對質。
不過沈揚等一行人對商毅和穆陵軍衆将的态度十分客氣,雖然論官職,錦衣衛同知是從三品,而千總還沒有固定品級,沈揚可比商毅大得多,但他卻絲毫沒有擺出什麽官架子來。這讓商毅也不禁懷疑,這幫家夥真的是大名鼎鼎的錦衣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