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殿裏的群僧聽到劉風的話,也不再覺得劉風狂妄了,而是有那個實力了的。玄慈開口道:“玄普,玄渡,你們兩也上去向劉施主讨教幾招。”“是,方丈。”兩人站起來回答說。玄渡對着正在打架的劉風說道:“施主小心了。”說完就和玄普加入了戰鬥。
他們倆一出手,這邊王語嫣就情不自禁的說道:“龍爪手和如影随形腿。”他的聲音雖小,不過在場的都是一些武功高強的人,所以都聽到了王語嫣的話都好奇的看向王語嫣,王語嫣被這麽多的人看着,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不敢再說半句。
劉風那邊,有了玄普和玄渡的加入,劉風頓時覺得壓力大增。劉風一個人應付玄生的大金剛拳,玄鳴的大力金剛掌,玄石的摩诃指,玄普的龍爪手和玄渡的如影随形腿,這下可以說是拳腳功夫都到齊了,劉風單憑自己的手上功夫已經不足以戰鬥下去,但在這比試中又不好意思用劍,隻得以箫代劍用來戰鬥,别看那是玉箫,其實結實着呢!
玄生、玄鳴和玄石有了玄普和玄渡的幫助,也不再一味的防守了,開始有攻有守。劉風的優勢也被漸漸的扳平了,現在場面上到處都是拳影、掌影、爪影、指影和腿影以及劉風的身影,不過在五個人的圍攻之下,而大殿又隻有這麽一點寬,不能完全的發揮劉風的速度優勢,這下無論劉風從那個角度利用速度優勢去偷襲,都會被攔住,隻要劉風被拖住一會兒,其餘的幾個人就會馬上撲過來,令劉風苦惱不已。
不過五位大師比劉風更加苦惱,劉風速度太快,而且身法也是很神奇,戰鬥經驗也是豐富無比,根本就不給五位大師機會,隻要他們一進攻,就會被劉風利用身法和速度給躲開,而且還要注意劉風的不定向偷襲。所以,打了這麽久,六人隻是維持着一個不勝不敗的場面。
劉風有五個這樣的對手,哪會放過機會,把自己的所學給一一驗證,在這一刻,勝負對他來說已經不重要了,劉風進入了一個玄之又玄的境界,手中的劍愈發詭異了。原來劉風沒有一個系統的劍法,一切都是憑着自己速度,使出各種詭異的招式,故而成就了一套詭異的劍法,但其中還是有很多無用的招式,而且來連接也不是順利,劉風也早就發現了這個問題,一直以來就不停地在完善自己的劍法。
近一年,劉風先後和四大惡人,鸠摩智、喬峰,慕容複這樣的高手過招,自己的劍法早就快成型了,這次在五位少林大師的壓力下,終于完成了自己的劍法,可謂是厚積薄發,水到渠成。各位大師也是見多識廣,知道劉風現在的狀态很是難得,眼中都閃過一絲羨慕,不過到沒有妒忌,畢竟這隻是個人的緣法,不僅沒有打斷他,反而不斷的給劉風喂招,在各位大師的努力喂招下,劉風的劍法終于成形了。
當劉風把那劍法一遍遍的使出來時,在場的各位少林寺大師都是兩眼放光的看着劉風,他們知道劉風的劍法成形了,可是沒想到居然如此的精妙,以各位大師的眼光,自然可以看出劉風的劍法,比少林的七十二絕技中的一些還要強上那麽幾籌,故都睜大眼睛看着劉風,希望自己能有所領悟。不過要說感悟最大的還是段譽,他隐隐覺的有點熟悉,但又說不出來什麽感覺,好像對他的六脈神劍也有所幫助,但就是弄不明白。“等有時間還是問一下劉兄吧!”段譽心裏默默的想着。
旁邊的人看得開心了,不過場上的五位大師就不那麽開心了,原來自劉風的劍法成形後,他們面對的壓力成幾何倍數增長,現在的劉風用他的身法速度再配合他手裏的劍,已經能夠可以用神出鬼沒來形容,指不定從哪給你出來一劍,根本就不知道從何防起。
劉風将劍法從頭到尾用了一遍後,幾位大師的僧袍上也多了幾條縫,雖然劉風的劍沒出鞘,從頭到尾隻是用一把箫,不過那要看是誰在用了,就像現在的劉風,雖然還沒達到草木皆劍的地步,但現在的一把玉箫在劉風的手裏不比利劍差。
五位大師知道自己已經輸了,也不生氣,跳出戰鬥圈,雙手合十說道:“阿彌陀佛,恭喜劉施主劍法大成,我們卻是輸了。”劉風站在那閉着眼睛,一動不動,對他們的話好像從耳不聞,幾位大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剛想上前說話,劉風這時開口說道:“我将此劍法演示一遍,能不能有所悟,那就要看各自的緣法了。”
衆人哪還不知道這是一個大好的機緣,都集中了注意力,劉風可不管他們如何,自顧自的在場上演示劍法來,這次相對剛才和五位大師比試的時候,慢了很多,不過這個‘慢’是相對劉風而言的,一些武功低的根本就看不出其中的奧妙,隻覺得這是一手快劍而已。幾位武功高的則都是猶如看見美女的色狼,兩眼放出綠油油的光芒,好像要擇人而噬似的,明顯是有所感悟。不過到底是大師級人物,待劉風演示完後都平心靜氣的感悟去了,劉風自己演示完後,也盤地而坐,自己鞏固自己的感悟去了,一時場面上靜悄悄。
不一會兒,幾位大師都醒過來了,而劉風還在那鞏固,幾個女的沒事可做,也在劉風旁邊坐了下來。段譽見幾位大師都醒過來了,走到玄慈面前說道:“方丈大師,在下雖自幼飽讀佛學,但仍有很多不解,方丈大師精通佛法,希望大師能多多指教,爲我解答。”玄慈大師回答說:“世子過譽了,佛法博大精深,老衲豈能說精通,隻不過剛窺門徑而已,何來指教,大家共同學習,互相幫助而已。”
“既然如此晚輩就不客氣了,請問方丈怎樣才能‘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呢”?
玄慈方丈答道:“不争、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語,全心全意爲别人服務,爲衆生服務,即是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段譽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接着問道:“佛爲一大事因緣出現于世,大事是何等事?”“大事者,生死也。請細思想,人間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惟此事獨佛能了之,所以應世,來爲衆生解決此事也。”
段譽這下來勁了,興奮的問道:“劫火洞燃,大千俱壞”,面對如此的大苦,人是出離還是擔當?人的‘道德自備’又能負這一擔當?”
玄慈思考了一會兒,給出了一個模糊的答案:“這是一個很難的抉擇,不過但這在智者面前,苦不是苦,因而也消解了兩難的選擇。”
段譽已經興奮起來了,不管明不明白,繼續說道:“‘道德自備’者接受了,他出于生存的勇氣,他自信人自身便能使空虛的大地轉換爲詩意的居所——哪怕這種轉換以對居所之外的眼淚和流血無動于衷爲代價。”
“能夠使空虛的大地轉換爲詩意的居所的,不一定是‘道德自備’的先驗形态。”
…
兩人越談越高興,大有相逢恨晚之感,把其餘的人的扔到一邊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