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台灣最大小說網 > 曆史穿越 > 黑盤古 > 《黑盤古》寫作參考資料:山地之王高仙芝

《黑盤古》寫作參考資料:山地之王高仙芝


《黑盤古》寫作參考資料:山地之王高仙芝(來自網絡)

唐代與東北亞的三韓高麗、新羅、百濟和西域往來密切。

唐初與高麗的關系處于和平期。高祖武德七年年,唐朝冊封高麗王高建武爲遼東郡王。太宗貞觀十六年年,高麗西部酋長泉蓋蘇文殺高建武,立高藏爲王,自立莫離支,聯合百濟攻新羅。唐派人勸高麗罷兵,不聽。唐太宗出兵征讨,遭到高麗國人猛烈抵抗,傷亡慘重。此後,大唐幾度再興兵端,均未成功。高宗總章元年腸年,唐終于攻克高麗,結束了朝鮮半島上三國鼎立的局面。

唐平遼東之後,将高麗地分置爲都督府,州,縣,均隸屬安東都護府。另“救徒高麗戶三

萬八千二百于江、淮之南及南山、京西諸州空曠之地”,并遷其王族于長安。儀風三年年,

又散徙其部分至河南、隴右諸州。于是不少高麗遣民雜居中國内地。仕于朝者多顯官,如中宗時代的黑齒常之、玄宗時代的高仙芝、王思禮,皆爲唐初名将。李正已祖孫父子則爲唐代中期以後世臣。仕唐的高麗人中以高仙芝最爲著名。

一、高仙芝生平及其家族

高句麗是中國東北渾江流域的一個古老的部族,約形成于公元前世紀。扶餘國在公元前世紀中葉形成于遼河上遊和松花江流域一帶。公元初期,随着高句麗的迅速壯大,從扶餘國分裂出去的勢力與高句麗聯合。高句麗不斷進攻扶餘。公元四年,“扶餘王及妻攀以國來降”,被高句麗蠶食的扶餘終被完全兼并。自北齊時,高句麗易稱高麗。隋唐之際皆稱高麗。“高麗本扶餘别種。”扶餘王族姓高氏,傳世,年公元前年至公元毗年。總章元年,爲唐所滅。從姓氏看,高仙芝家世似與高麗扶餘王族有關。

《舊唐書》載,高仙芝“父舍雞,初從河西軍,累勞至四鎮十将,諸衛将軍。’,據此推測,高仙芝很有可能是唐遷至河西隴右的高麗人之後。

仙芝少随父至安西,以父有功授遊擊将軍。年二十餘即拜将軍,與父同班。史載,開元末,爲安西副都護,四鎮都知兵馬使。天寶六載年十二月,“授仙芝鴻肪卿,攝禦史中承,代夫蒙靈誓,爲四鎮節度使。”仙芝破小勃律,擒勃律王蘇失利之。

天寶八年年,兼右金吾衛大将軍。仙芝與于聞王尉遲勝擊破薩毗播仙。次年,受封爲右羽林大将軍。吐火羅葉護失裏但伽羅遣使人唐表稱“揭師王親附吐蕃,困苦小勃律鎮軍,阻其糧道”,故請使安西兵讨揭師。因揭師王勃特設“于卿不孝,于國不忠”,玄宗許之。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破揭師,虜其王勃特設。天寶十年年春正月,高仙芝人朝,獻所擒突騎施可汗、吐蕃酋長、石國王、揭師王。仙芝因功,不久升爲河西節度使。歲尾,因擒斬石國順義王,而兵敗但邏斯。

天寶十四載年,進封密雲郡公,右金吾大将軍,“天武軍”副帥。年末,仙芝被斬。

高仙芝的死因十分明了,各種史書記載大多一緻。

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已叛。高仙芝時任右金吾大将軍,奉玄宗之命爲“天武軍”副帥,率諸軍東征,讨叛。

此時,安祿山的軍隊已順利渡過黃河,抵達洛陽附近。唐玄宗急遣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前往洛陽募兵抵禦。而封常清所募集六萬人,多爲市井子弟,均未受過軍事訓練,連打敗仗。高仙芝便集飛騎、犷騎、邊兵及新募兵合五萬人發長安,屯駐陝州,遇封常清潰兵,退守漁關。因監軍邊令誠與仙芝不和,上書玄宗。玄宗聽信,下旨處死。

二、破吐蕃謀取安西四鎮之役

安西都護府爲太宗、高宗兩朝統治西域之最高機關,其職權爲統攝藩部諸府州,管理當地駐兵。玄宗時期又增設安西、北庭兩節度使,委以兵馬财賦大權。

太宗時期以後,吐蕃勢盛,屢圖襲擾安西四鎮。直吐蕃西的大勃律習與小勃律接。小勃律爲吐蕃人四鎮之天然通途。

司馬光說“勃律唐之西門,勃律亡則西域皆爲吐蕃矣。”吐蕃征服大勃律後,随即進攻小勃律,欲假道攻襲四鎮。西北二十餘國皆爲吐蕃所制。開元初,小勃律王沒謹忙曾來唐朝,玄宗以子蓄養。不久,吐蕃奪小勃律九城,沒謹忙向唐求救。北庭節度使張孝篙遣疏勒副使張思禮率唐軍銳兵和西域部衆四千前往,與沒瑾忙聯兵破吐蕃。年,吐蕃再度西擊勃律,西域唐屬國又轉向吐蕃朝貢。

勃律告急于唐,唐發兵破吐蕃于青海。此後,吐蕃引誘小勃律國王繼承者蘇失利之娶吐蕃公主,西域二十餘國皆羁屬吐蕃,貢獻不通。安西都護田仁碗,蓋嘉運及靈誓累三次讨之均不捷。天寶六載年春,玄宗特救高仙芝統率兵騎萬人爲行營節度使,往讨。“仙芝乃自安西過撥換城,人握瑟德,經疏勒,登蔥嶺,涉播密川,逐頓特勒滿川,行凡百日。特勒滿川,即五識匿國也。”仙芝兵分三路,會合于連雲堡。連雲堡距嬰勒城之北巧裏,有吐蕃守兵千人。婆勒城依山傍水,斬斷崖谷,編木爲城,有吐蕃兵八九千人。仙芝于黑夜引軍渡要勒河,登山大破之。據其城,分老弱三千守之。仙芝領兵繼續前進。

三日至坦駒嶺。嶺之南面,直下峻峭,四十餘裏。仙芝預料兵士登至山頂,必懼險而不願下嶺,于是使三十餘騎扮裝山南阿駕越城之胡人爲計。大軍登頂後,兵士見二十餘胡服騎兵自山之南面上來,表示阿弩越胡人赤心附唐,來迎。仙芝佯喜,據以布告全軍下嶺。三日後,阿駕越胡人果迎。次日,高仙芝至阿駕越城,密令千騎突入小勃律。小勃律王及公主、大臣皆逃匿于山谷。唐軍出示救命,賜彩物,誘出諸大臣,縛之待大軍。惟王與公主未出。仙芝繼至,令砍斷通吐蕃之婆夷河藤橋。藤橋闊一箭道,修之一年方成。先是小勃律允許吐蕃假道,故吐蕃才架此橋,以利進軍。藤橋距小勃律印裏。橋斷,吐蕃無進路。勃律王及公主出降,唐軍平其國。仙芝虜勃律王及公主,獻于京師。玄宗诏改勃律地爲歸仁軍,募三千人守其中。從此,小勃律複歸唐統治。小勃律戰役,高仙芝出奇制勝,保全了安西四鎮,保障了由唐領西域南赴印度、西抵阿姆河南之路的暢通。此爲中亞史上的著名戰役,

也是唐在西北絕域軍事上一次長途奔襲的成功戰例,使唐威名遠揚。

斯坦因評價,仙芝之功“可與歐洲史上翻越阿爾卑斯山之著名軍事将領相提并論。”

《孫子兵法》日“知天知地,勝乃可全。”

這應是高仙芝于小勃律之戰取勝的關鍵。“知天”

可具體理解爲充分利用氣候條件。

《唐書》記載,高仙芝率軍行至連雲堡,“城下有婆勒川,水漲不可渡。仙芝以三牲祭河,

命諸将選兵馬,人貴三日幹糧,早集河次。水既難渡,将士皆以爲狂。即至,人不濕旗,馬不濕翰,已濟而成列矣。”仙芝用“

天時”之利,使其部下順利渡過要勒河。于是唐軍登上挑擊,大破吐蕃。至夜奔逐,殺五千人,生擒千人,得馬千餘匹,軍資器械不可勝數。世紀初,英國探險家斯坦因沿高仙芝破吐蕃路線考察,發現沙哈德黝山,即指連雲堡峽谷地形地貌與《唐書·高仙芝傳》記載完全一緻。由于夜間霜凍,河上遊融化的冰雪水量減少,“夏日之晨,河水沿寬闊的谷底穿流,可涉水橫渡”,因此過婆勒河隻有淩晨。

“知地”即了解戰場地理環境。

仙芝以馬步萬人越蔥嶺,首要問題是保證糧襪供應。高仙芝利用地理環境之便,采取兵分三路的辦法來解決後勤供應。因此,他“使疏勒守捉使趙崇砒統三千騎趣吐蕃連雲堡,自北谷人,使撥換守捉使賈崇砒自赤佛堂路人仙芝與中使邊令誠自護密國人。”

其一,可借安西極邊戍之蔥嶺守捉補給養

其二,途經“

寂麥半多”的揭盤陀

其三,在到達特勒滿川後,極易接近物産豐富的巴達克山。另外還可利用阿賴大道到達屬唐管轄的肥沃豐腆的大宛平原,以取糧襪。

由于高仙芝利用有利的自然地理條件,保證了全軍的糧襪,使萬人之軍順利會合連雲堡。“仙芝深人萬裏,立奇功。”

斯坦因評價高仙芝的戰略戰術是隻有中國人才可能創造的奇迹。因此高仙芝以“中國山嶺之主”一而聞名西方。

三、但邏斯之戰

“素葉城西行四百餘裏至千泉,千泉西行百四五十裏至但邏斯城”,乃“石國大鎮”

。薛能詞中“懸軍征拓揭”即指天寶九年高仙芝兵征石國之戰。此戰仙芝獲其王以歸,引發了唐與大食之間的首次交鋒,這便是著名的但邏斯戰役。

一恒邏斯戰役之緣起、結局及評價

早在公元世紀中葉之前,中亞昭武諸國已受唐編置,其君受唐官爵。然而,大食日漸強盛,至七世紀下半葉,其勢力很快深人阿姆河北岸諸地。在這種形勢下,昭武諸國隻能跨屬唐及大食兩國。于是,唐與大食展開了争奪昭武諸國的鬥争。雙方間的戰争似乎難以避免,也将是曆史的必然,而高仙芝誘殺石國國王則成爲兩國軍事沖突的導火線。

天寶九年年,“仙芝勃石國王無蕃臣禮”,引兵襲石國,掠其财寶,俘其國王,送獻京城斬之。石國王子逃難奔走,具告仙芝欺誘貪暴之狀。昭武諸國皆怒,與大食連謀,欲攻四鎮。

高仙芝得知石國王子乞大食兵進攻四鎮的消息後,率領蕃漢軍數萬人深人迎戰,在但邏斯城與大食遭遇,對峙五日。天寶十年年七月,但邏斯之戰以賽德·伊本·薩裏赫乙骊獲勝、仙芝大敗而告終。唐軍傷亡慘重,僅餘數千人。高仙芝因部下解救,才幸免于難。

在早期的阿拉伯史學家諸如塔巴裏等人的著作中均無關于此次戰役唐軍傷亡情況的記述。隻有後來伊本·阿爾·阿希爾的記述與《唐書》一緻。高仙芝軍隊的參戰人數總計三萬,被俘兩萬。

仙芝軍敗的兩個原因

出征路線漫長。據随高仙芝軍出征者杜環記述“從安西西北千餘裏有勃達嶺,勃達嶺北行千餘裏至碎葉川,其川西接石國,有城名但邏斯,石國人鎮,既天寶十年,高仙芝軍敗之地。”這條路徑恰與《新唐書·地理志》所載西州至但邏斯道相吻合。“安西大都護,初治西周。”自安西西出是拓厥關白馬河苦井撥換城曰姑墨州拔達領烏孫所治赤山城真珠河熱海一碎葉川碎葉城西十裏米國城阿史不來城俱蘭城一達但邏斯城。這條路線是跨越天山山脈東西走向的大道。仙芝此行之前的公元年,玄類法師西行亦走此道。據《大唐西域記》載,“出高昌故地,自近者始,日阿替尼國,舊曰焉香”,“經屈支國,舊曰龜茲”,“經小沙破至跋祿迎國,舊曰姑墨”,度石破至淩山,“山行四百餘裏至大清池”,“西北行至百餘裏至素葉水”,“素葉已西,數十孤城。”“

素葉城西行四百餘裏至千泉”,“千泉西行百四五十裏至但邏斯城。”

據沙碗考證,勃達嶺即拔達嶺,玄類稱之淩山跋祿邊國即梵文之,阿拉伯語稱之撥換城

叮妹朋,今阿克蘇真珠河即錫爾河,昔之藥殺水田田大清池乃熱海玩碎葉位于今托克馬克爪附近,千泉在今地奧利一阿塔』,現名江布爾城。

由此可見,玄獎西行求法,高仙芝出兵但邏斯、迎戰大食,

行走的都是《新唐書·地理志》所記述的天山南麓之南道。這條路線可能是當時相比之下較爲通達的途徑。但是依然相隔數千裏,且山嶺峻峭,河流湍急,道路崎岖,途徑險阻。唐軍經過長途跋涉,

已人困馬乏,難以抵禦大食強兵及“異姓突厥兵數萬”。投人兵力不足。高仙芝部隊中唐朝駐軍力量有限,故多由當地部族征發而成。除了拔汗那等部“時從仙芝擊大食”

外,參加征伐的還有靠近西部天山的葛邏祿人馬,而非其主體。參戰軍隊,部衆不一,難免軍心動蕩。由于葛邏祿部衆倒戈原本但邏斯城“

石常分兵鎮之,’幾方與大食夾擊唐軍,仙芝腹背受敵。又因唐軍“深人胡地,後絕救兵”,導緻“攻但邏斯城,敗仙芝軍。”

仙芝遠征但邏斯雖敗,而其地是繼東漢西域都護官員甘延壽、陳湯打匈奴至康居今哈薩克斯坦東部,西漢李廣利攻大宛今費爾幹納盆地之後,中國古代史上漢兵所達最遠的地區。

國際學界對但邏斯戰役的評價曆來不一。一些學者認爲,公元751年,高仙芝在帕米爾高原以西但邏斯被阿拉伯人打敗是東西曆史的轉折點,這是中國對中西控制的結束。但邏斯戰役後,唐失去了對中亞昭武諸國的控制能力由于但邏斯戰役之敗,中國國勢遂絕迹西方。追索史籍,

便會發現上述立論失之偏頗。

文獻記載但邏斯之戰後,“是時中國盛強,自安遠門西盡唐境方二千裏,間閻相望,桑麻翁野,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天寶十一年年十二月,康國遣使朝貢。天寶十二年年五月,

火尋國遣使獻紫鹿皮、白生石密、黑鹽。七月,安國遣使朝貢。。九月,以突騎施黑姓可汗登裏伊羅密施爲突騎施可汗。北庭都護程千裏追阿布思至硫西,

以書谕葛邏祿使相應。阿布思窮迫,歸葛邏祿。葛邏祿葉護執之并其妻子靡下數千人送之。甲寅,加葛邏祿葉護頓毗伽開府儀同三司,賜爵金山王。葛邏祿于天寶十一年、十二年先後抵長安,其中十二年四月來朝人數多達人。葛邏祿仍保持着向唐朝“每歲朝貢”的慣例。天寶十二年年十月,封石國王男那車俱鼻施爲懷化王。十二月,石國遣使獻方物。天寶十三年,

年四月,米國遣使來朝。九月,康國遣使朝貢。閏十一月,東曹國王設阿、安國副王野解及諸胡九國王,并遣上表,請同心擊黑衣,辭甚切至。帝方務必懷柔,皆勞賜,慰喻遣之,以安西域。天寶十四年年三月,

康國副王、火尋國王稍芬、曹國王設阿忽并遣使朝貢。康國王、石國副王并遣使朝貢,各授折沖都尉,賜紫袍、金帶、魚袋七事,放還蕃。該年歲末,仙芝死後,蕃将火拔歸仁等各将部落并仙芝舊卒,蕃漢兵号稱萬人鎮守撞關,“以讨祿山”。由拔汗那、于聞、龜茲等兵力組成的西域軍隊轉戰于今陝、晉、豫一帶,爲平定“安史之亂”作出了貢獻。

史料證實,自但邏斯戰役結束至“

安史之亂”發生,西域安然無恙,仍内附唐朝。中亞昭武諸國人唐貢獻之使依然不絕于途。

一般說來,中央政府同藩屬的關系與國内政治經濟局面及外部環境密切相關。仙芝敗于大食并未影響唐的内政外交。衆所周知,此時大唐的封建經濟繁榮,國内政治穩定統一。在外部環境方面,由于唐朝最高統治者推行“懷柔遠人”的對外開放政策,西亞與中國的聯系空前加強,大唐周邊的一些弱小地區和海外國家也十分注意利用國際關系和經濟文化交流來改變自身的不利和落後局面,紛紛遣使入唐。

更何況阿拉伯人的侵略勢力伸向中亞以後,開始施行暴政,遭到中亞各民族的堅決抵抗。撒麻爾罕康國王古拉克曾向大唐乞援,以對付大食人。但邏斯戰役的同年年,布哈拉安國又一次爆發了反對大食的鬥争。此後一年,中亞的馬維蘭納爾也不斷起義反抗大食。客觀條件決定了但邏斯之戰未能削弱唐在西域的勢力影響,中亞諸國人唐頻率有增無減。

二恒邏斯戰役—中阿關系史輝煌時代的開端

但邏斯戰役發生時,正值阿拉伯帝國進人一個新舊交替的時代。阿布·阿拔斯川劉一五挑登上了哈裏發的寶座,建立了阿拔斯王朝。阿拔斯乃殘暴之君,他對前朝統治者樓馬亞家族采取斬盡殺絕的政策,正在全力以赴讨伐舊朝。雖然樓馬亞家族被鎮壓,但其中不少地區則不承認阿布·阿拔斯的哈裏發地位。但邏斯戰役後的第二年,即公元年,出現了光複樓馬亞朝的運動。社會擾攘紛争,國内政局不穩,無疑削弱了大食向外侵略擴張的勢力。這樣一來,阿布·阿拔斯已無暇顧及唐朝西域。

阿布·阿拔斯去世,其弟阿布·哲耳法爾繼位哈裏發,

自稱“曼蘇爾”,意爲“勝利者”

。他富于謀略,荃除叛亂,消滅異已,成爲阿拔斯王朝真正的奠基人。他采取了“遠交近攻”的對外政策。

與此同時,大唐帝國也已達到封建王朝的極盛時期,疆域遼闊,經濟繁榮,文化昌明,聲威遠播,俠俠大國之風度與大食勢均力敵。

在這種背景下,大食雖與唐在但邏斯發生幹戈,擊敗邊将高仙芝,但并未東進,更沒有使兩國關系惡化,而是很快便與唐朝修好。但邏斯戰役後的第二年就有使節來朝。以緻當“安史之亂”時,高仙芝任副帥兼禦使大夫率軍進伐,大食亦出兵“東向讨賊”

。此後,兩國友好往來日益增強。

但邏斯戰役雖是中國與阿拉伯關系史上的一次兵刃相交,但其重大意義在于,它促進了中國與阿拉伯國家技術文化的交流,因此有了中國造紙術的西傳。

紙之發明乃中國專利,《後漢書·蔡倫本傳》說“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嫌帛者謂之爲紙。嫌貴而簡重,并不便于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敞布、魚網以爲紙。元興元年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鹹稱‘蔡侯紙”,。這種纖維紙成本低廉,質地良好,能用于書寫,是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發現。這也是中國對人類文化發展的偉大貢獻。

有外國學者認爲,纖維造紙乃撒麻爾罕人之發現,中國的纖維造紙是在男。年後才爲世人所知。但是,斯坦因先生在中亞細亞的探查結果推翻了上述說法。他确認,早在公元二世紀,中國就有了不摻任何雜質的纖維造紙工藝。斯坦因的發現驗證了中國史籍的記載。

天寶年間,随高仙芝西征,在但邏斯戰役中被阿拉伯人俘虜的杜環著有《經行記》。這是關于阿拉伯**最早的華文記錄。據經行記》載,與杜環同時被大食人俘虜的兵士中有漢匠作畫者京派人樊淑、劉批,織絡者河東人呂禮等。可見,擄去阿拉伯的唐軍戰俘中不乏工匠藝人。阿拉伯文史料亦載,但邏斯戰役的中國戰俘中有造紙工匠。

阿拉伯作家塔米姆·本·巴赫爾知‘在《巨撇行記》中引述“穆斯林鹵獲甚豐,擄來的一些人的孩子們就是現在在撒麻爾罕制造上好紙張、各種武器、各種工具的人。”

據英籍伊朗學家米諾爾斯基材考證,這批孩子,當是年高仙芝與大食交戰的唐軍俘虜們的子弟。

從事自然科學的學者比魯尼一認爲,“初次制紙是在中國”,中國的戰俘把造紙術傳人撒麻爾罕,從那以後,許多地方建立起紙坊,以滿足當時的需要。

薩曼王朝宰相」腼在其編纂的《道裏郡國志》中也說,紙是由中國俘虜傳來撒麻爾罕的。吉雅德·本·薩利赫‘

曲擒獲了這些戰俘,其中有紙匠。這種手工業從此發展起來,産品不僅供應本地需求,而且成爲撒麻爾罕人主要的外銷貨物。它因此也調劑了世界各地人民的需要和幸福。阿拉伯史學家薩利普援引賈汗尼即别心的著作《道裏郡國志》闡述“

康國撒麻爾罕田犯特産有紙,此紙由中國俘虜傳入。撒麻爾罕從中國人處學會了造紙。但邏斯戰役後,紙業日趨發展,一切國家皆用之。”

對中國科學史奉獻終身的英國學者李約瑟博士考述“

但邏斯朋河戰役以後,中國的造紙技師被俘并被勸說繼續在撒麻爾罕施展他們的工藝,這是已知的造紙術從東向西傳播最早的一步,但這起碼是造紙術發明後以刃年的事情了。它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了中國和穆斯林在藝術風格上人人皆知的相互影響。”巴爾托裏德先生遍閱阿拉伯文獻後指出,阿拉伯史料沒有任何關于纖維造紙作爲一種新工藝的記錄。他認爲,纖維造紙工藝乃大食戰勝中國軍隊後,由中國戰俘傳授而得之。因此纖維造紙術不是阿拉伯人的發明。由于造紙術的西傳,到世紀末,在穆斯林國家,撒麻爾罕紙取代了莎草紙和羊皮紙。

綜上所述,不僅漢文史料,而且大量的西文、俄文、阿拉伯文史料足以作爲造紙術系中國工匠西傳定論的佐證。

高仙芝率唐軍與大食在但邏斯交戰,正值世紀中葉,當時,阿拔斯王朝爲了增強勢力,鞏固政權,滿足皇室生活需要,開始大力發展生産。阿拉伯帝國進人鼎盛時期,經濟發達,文化繁榮,交通繁忙,商旅不絕。又因其地處當時世界中心,東接中國和印度,南抵安達魯西亞,西鄰撒哈拉,北連東羅馬,中國的紙一經傳來,就以其精美、便利、實用的特點而随着阿拉伯人的征服路線馳譽亞洲,運銷歐洲,風靡世界。同時,中國的錦紡技術、陶瓷術、煉丹術和硝也經西域傳人阿拉伯國家。從此,中國與阿拉伯世界頻繁交往的時代開始了。

曆史的記載告訴我們,紙的西傳對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大的意義。這也是以高仙芝率軍打仗爲媒介,唐與阿拉伯争奪西域的結果。著名的但邏斯之戰爲公元世紀後中國文化技術的西傳創造了客觀的條件。

四、與高仙芝相關的人物事迹

玄宗之時,因有高仙芝等英勇善戰的各乙娜數民族戰将輔佐,大唐政權對西域諸國或用政治手段,或用軍事力量,經營得策,諸國内附,緻使唐朝西門一時鞏固。在論述高仙芝事迹的同時,不可不提及曾與他一起浴血奮戰的大唐邊将。

李嗣業,京兆高陵人。身高七尺,壯勇絕倫。天寶初,随募至安西,初爲中郎将。身經數戰,所向披靡。肅宗初見李嗣業雲“今日得卿,勝數萬衆。”

天寶七年公元年,高仙芝奉诏總軍專征勃律,任用戰将李嗣業與郎将田珍爲左右陌刀将。當吐蕃聚十萬衆于婆勒城下,高仙芝命李嗣業“不午時須破此賊”。李嗣業引步軍,持長刀,獨引一旗于絕險處登上山頂。諸将齊上,向下抛石。吐蕃軍大潰,紛紛投水溺水。唐軍長驅直人勃律城,擒勃律王及吐蕃公主,乘勝而歸。“款塞朝獻,嗣業之功也。”仙芝爲表其功,授其右威衛将軍。

天寶十四年公元年,爆發“安史之亂”。唐肅宗爲了平定這次叛亂,抽調安西、北庭兩都護府及西域諸國所統兵力人關作戰。高仙芝部下李嗣業統衆萬裏前往。其威令肅然,部屬紀律嚴明,所過郡縣秋毫不犯。李嗣業率精騎前擊,臨戰忘身,所向無敵,不幸爲流矢所中。肅宗得悉,磋惜震悼,稱其“

懷幹時之勇略,有勘難之遠謀。久仕邊睡,頻立勳庸。壯節可嘉,将謀于百勝。”杜甫也有《觀安西兵過關中待命》二首,贊李嗣業所領讨伐安祿山的安西兵“四鎮富精銳,摧鋒皆絕倫。”“

臨危經久戰,用急始如神。”“奇兵不在衆,萬子救中原。”

與高仙芝業績密切相關的另一個人物是蒲州琦氏人封常清。常清少孤貧,細瘦頗目,一足頗短。自幼随父讀書,頗具才學,處事果決。封常清慕仙芝高義,“願事鞭髻”,仙芝不納。常清日候仙芝出人,不離其門,凡數十日,仙芝不得已,留之。

天寶六年年,封常清随高仙芝破小勃律,累以軍功,仙芝授其爲節度判官。仙芝每出征讨,

常爲留後,深得仙芝信任。封常清不僅性情勤儉,“每出征或乘驟,私馬不過一兩匹”,而且處理軍務賞罰嚴明。高仙芝乳母子鄭德診爲郎将,仙芝待之如兄弟。鄭德診驕橫淫逸,威行軍中。常清判其死罪,以肅軍政。仙芝妻及乳母号哭求救,而仙芝遂不詢私阻撓常清。于是“軍中畏之惕息。”可見封常清能治軍政,亦緣高仙芝不以私親撓法。

封常清的業績還在于,天寶十二年年讨大勃律一戰而勝,天寶十三年年破播仙凱旋而還。

唐代詩人岑參幾度出塞,伴随高仙芝、封常清,久佐戎幕。天寶八年年,他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帳中掌書記。天寶末,封常清任安西節度使,岑參攝監察禦史,充安西、北庭節度判官,寫下了許多情思激越的邊塞詩。其中《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一首吟道“亞當勤王甘苦辛,誓将報主靜邊塵。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以此贊美常清忠勇。

天寶十四年年,安祿山叛,封常清“

走馬赴東京”。常清連日血戰,敵鋒難擋,最終失敗。

玄宗削其官職,令其還仙芝軍效力。監軍邊令誠奉,“常清以賊搖衆”,玄宗大怒,遣令誠斬常清。常清“飲藥而死”。潮背臨死之前,吐心陛下“臣死之後,望陛下不輕此賊,無忘臣言,則冀社櫻複安,逆胡敗覆,臣之所願畢矣。”表達了他對國家命運的深刻憂慮以及對大唐的眷戀之情。

檢閱高仙芝、封常清、李嗣業的征戰業績,我們理解到,西域統一于大唐實是漢人和各民族将士共同戰鬥的結果。我們領略到唐朝諸多官員爲了勤王報國、爲了保衛邊地的和平安甯,曆盡苦寒,堅韌守邊,與敵奮戰的英雄氣概。

五、高仙芝的曆史功過

長期以來,學術界很少專文論及高仙芝的曆史功過。基于史料,通過對高仙芝生平事迹的考索,

應對這樣一位爲保衛我國西北邊疆獻身的唐代少數民族将領給予公允的評價。

綜觀高仙芝的一生,他自幼随父來西域,子承父業,成爲唐朝派駐西域的武官。父子兩代戍邊數十年。

高仙芝生活的年代,正是西域各少數民族政權歸屬于中原王朝的時代。當時,彼此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聯系都較以往更加密切。西域依賴強盛大唐而确保和平安甯而中原則求西部邊疆穩定,使内地免遭外患侵擾,保障通向西域之貿易孔道暢通無阻。西域與中原相互依存,形成一種強大的凝聚力。

此時的吐蕃與唐朝争奪西域之戰,從我國整體利益和多民族的立場出發看,其後果和影響關系重大。尚若唐失西域,勢必導緻道路梗絕、往來不通,有害于西北邊疆各族人民與中原王朝的經濟、文化交流,從而打擊西睡少數民族對中原地區的向心力。

當吐蕃三度進攻安西四鎮、欲阻斷西域與中原聯系之際,高仙芝熟谙邊情,身曆行陣,憑其膽略,勇悍善戰,率領由多民族組成的西域軍破吐蕃,功勳尤著,客觀上順應了統一的曆史大趨勢。

“安史之亂”發生後,高仙芝毅然奉命率騎五萬前往抵禦安祿山巧萬軍隊。終因寡不敵衆而退守漁關。“

仙芝至關,繕修守具,守善和戍。賊騎至關,已有備矣,不能攻而去,仙芝之力也。”由于高仙芝的有備無患、固守撞關,長安免落叛軍之手。即使高仙芝被殺之後,唐軍仍在撞關一帶與叛軍相持半年之久。可見,仙芝對大唐之忠勤,功不可沒。

高仙芝自非完人。他貪利、采取不義之舉,引起昭武諸國不滿,使唐軍敗于大食,損失慘重。“仙芝性貪”是他的階級屬性和時代局限所決定的。

不以一過掩大德。高仙芝一生在西域的活動,功大于過。他對大唐邊關的防守,爲維護唐朝與西域唇齒相依、患難與共的關系産生過重要的影響,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通過探析高仙芝在西域的主要活動,從中給我們一些啓示

高仙芝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史上經濟空前繁榮發達,政治極其強大穩定的唐王朝。“自唐興以來,邊帥皆用忠厚名臣。”其中不乏少數民族将領。唐朝統一西域後,爲了鞏固其統治地位,

全面加強了對這一地區的管理,積極推行其行政制度和軍事制度同時也采取了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選用了一些能夠貫徹其政策的少數民族得力将領擔任邊疆的軍事長官。玄宗時期也不例外,以高仙芝爲代表的一些少數民族将領備受重視。玄宗之所以器重仙芝,除了他的才勇有謀外,還因爲啓用高仙芝等少數民族将領更有利于調整民族關系,安撫少數民族,保證邊疆穩定,爲統一大業服務。玄宗在傳位肅宗時說“西北諸胡,吾撫之素厚,汝必得其用。”可見,在當時的曆史大前提下,玄宗派高仙芝等少數民族将領人西域,是唐朝保西域的重要戰略之一。

;

追書top10

熊學派的阿斯塔特 |

道詭異仙 |

靈境行者 |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深海餘燼 |

亂世書 |

明克街13号 |

詭秘之主 |

誰讓他修仙的! |

宇宙職業選手

網友top10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苟在高武疊被動 |

全民機車化:無敵從百萬增幅開始 |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

說好制作爛遊戲,泰坦隕落什麽鬼 |

亂世書 |

英靈召喚:隻有我知道的曆史 |

大明國師 |

參加戀綜,這個小鮮肉過分接地氣 |

這爛慫截教待不下去了

搜索top10

宇宙職業選手 |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靈境行者 |

棄妃竟是王炸:偏執王爺傻眼倒追 |

光明壁壘 |

亂世書 |

明克街13号 |

這遊戲也太真實了 |

道詭異仙 |

大明國師

收藏top10

死靈法師隻想種樹 |

乘龍仙婿 |

參加戀綜,這個小鮮肉過分接地氣 |

當不成儒聖我就掀起變革 |

牧者密續 |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

從皇馬踢後腰開始 |

這個文明很強,就是科技樹有點歪 |

熊學派的阿斯塔特 |

重生的我沒有格局

完本top10

深空彼岸 |

終宋 |

我用閑書成聖人 |

術師手冊 |

天啓預報 |

重生大時代之1993 |

不科學禦獸 |

陳醫生,别慫! |

修仙就是這樣子的 |

美漫世界黎明軌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