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黑山有老妖、1599xl同學的打賞。
另:這是第二章,第三章不确定能不能在十二點前碼出來,士兵碼字要前思後想所以速度慢,一般是時速一千,所以第三章可能要在十二點後發。
******
“你等可還記得歸義軍爲何而戰否?”秦風問。
“爲生存而戰,爲活着而戰!”趙時行回答。
“說得好!”秦風說:“此時敦煌的形勢你等想必也知曉,敦煌的兩大勢力都欲置歸義軍于死地而後快,倘若歸義軍再與敦煌百姓交惡,然則你等以爲歸義軍如何還能在敦煌國生存?”
聞言趙時行不由一愣,臉上随即就露出了凝重的神色。
這正是秦風的高明之處,他知道跟趙時行等人說什麽“法治精神”或是“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之類的他們是不會明白的,所以幹脆就深入淺出,直接将歸義軍的生存與百姓聯系在一起。
張雄的腦袋卻是一根筋,一咧嘴就回應道:“大人,不過便是害了三條人命而已,并非與敦煌百姓交惡!”
“此時雖隻是害了三條人命,但若不加以嚴懲又如何能使敦煌百姓心服?”秦風說:“若敦煌百姓心有不服,又如何與百姓善與。更何況……今日我若是放過這兩指揮使,使其将功補過,那明日倘若又有軍都指揮使、廂都指揮使殺人呢?是否也同此法将功補過?長此以往敦煌百姓又如何能容得下歸義軍,若歸義軍爲敦煌所不容,又如何能生存?”
“大人所言甚是!”趙時行聞言不由汗顔道:“此爲屬下不明形勢、不分輕重,此時我等實有如喪家之犬寄人于籬下,又何來有功之說?若是任此不正之風在歸義軍中蔓延,隻怕離歸義軍之覆滅亦不遠矣!”
秦風點了點頭,好在趙時行還是個聰明人,能明白問題的重要性。
不過話說回來了,這趙時行如果不是聰明人的話,秦風又怎麽會放心讓他做自己的副手。
“大人!”張雄還想說什麽,但卻被趙時行給攔住了。
“張軍都!”趙時行說道:“你是想救部下二人,還是想救歸義軍呢?你若是救此二人,那便是置歸義軍爲不義,置衆将士于死地!”
“俺……”被趙時行這麽一說張雄就不知道該怎麽回答了。
隔了好半晌,張雄才說道:“如此說來,這李、陳二人是非斬不可了?”
“非斬不可!”趙時行回答。
“不僅要斬,而且還得遊街示衆!”秦風說:“斬後還得爲受害者善後!”
“自當如此!”趙時行表示贊同。
這是對歸義軍的正面宣傳,趙時行當然也知道秦風的用意。
張雄無奈的點了點頭,說道:“也罷,那便讓俺去與這兩兄弟道個别!”
說着朝秦、趙二人拱了拱手便歎着氣走出了帥營。
由此可知這張雄雖是心直口快有些不明事理,但卻是個重情重義之人。
接着自然便是押着兩名指揮使在敦煌國内大張旗鼓的繞上一圈,之後才由秦風親自監斬當着敦煌百姓的面砍了這兩名指揮使的腦袋。
而這不算完,乘着這個時機,秦風又與趙時行一道推出了十一條紀律,比如:“**擄掠擾亂地方者斬,臨陣脫逃者斬,詐功冒賞者斬……”
歸義軍這些從奴隸社會出身的軍士或許不知道法律是什麽,但很顯然他們知道掉腦袋是什麽,再加上剛剛就被砍了兩個身有戰功的指揮使,于是就更是人人将這些紀律銘記在心不敢輕犯。
這就是法治的作用,相對于的法治儒家更提倡的是人治也就是“以德禮治天下”。
但其實法治與人治都是同樣重要的,而且法治與人治在某些方面還是相通、互補,不完全是對立的。
法治就像是一劑猛藥,對于久病之人就需要用猛藥醫。而人治就像是調理和保養,它講究的是教育,是在社會中形成一種道德規範和道德底線。
就比如現在,以歸義軍現在這種狀态,如果還去跟他們說什麽道德、禮儀之類的……那早就被這些兵痞子給踢到一邊去了,但是如果跟他們說清楚哪些事不能做,否則就砍頭或是怎樣怎樣的處罰,那他們馬上就明白了。
當然,這并不代表對歸義軍隻需要法治而不需要教育了。
事實上,秦風已打定主意,往後在對歸義軍的訓練上要像現代解放軍部隊一樣加入政治教育,要将他們培養成一支爲百姓、爲國家而戰的部隊,否則不過就是一群強盜而已。
這一點看起來似乎有些浮誇,或者說從表面上看與戰鬥力或是戰鬥素質沒有太大的聯系,但實際卻并非如此。
很明顯的是,如果一支軍隊是爲了金錢、爲了榮華富貴而戰,那麽這支軍隊必然貪生怕死……原因不說自明,隻有活着才能享受到金錢和榮華富貴,死了再多的錢也沒法花啊。所以,這樣的軍隊通常就是有便宜占的時候就一擁而上生怕落于人後,一旦要有些落敗的迹像便很快就一哄而散。
相反,如果爲的是百姓爲的是國家,那麽他們就會想着背後有千千萬萬雙眼睛在看着,一旦他們退後半步便有可能造成成百上千的百姓的苦難、親人的死傷或是國土的丢失,于是自然是生死用命與敵決戰到底。
這樣的軍隊才是一支真正有戰鬥力的軍隊,尤其是在這冷兵器戰場上,是否擁有這樣的精神是十分重要的……現代高科技戰争中,就算擁有再高的熱情也不過是一按按鈕就解決問題,而冷兵器作戰嚴格來說由于科技不發達所以雙方兵器都不存在代差,于是士氣與精神往往能起決定作用。
秦風對冷、**作戰都有研究,所以清楚的知道這一點,于是建設歸義軍自然就要從精神和士氣方面入手。
但問題就是:歸義軍的前身是回鹘奴隸軍,他們的親人大多都在甘州死的死散的散……簡單的說,就是歸義軍與敦煌百姓并沒有“親人”這樣的直接聯系,于是也就很難讓他們形成爲親人、爲百姓、爲國家而戰的這種觀念。
不過考慮了一番,秦風就有了主意,隻不過這個主意卻讓秦風自己都覺得有些啼笑皆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