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楊義臣居然耍詐成功,送了好近百艘看大小約莫能有數百石載量的糧船沖到了雁門城下的桑幹河河段!而後城内的楊廣部下骁果軍也是士氣大振,據說讓羅士信和沈光分别帶領步騎兵開門出城,接應護糧而來的秦瓊軍,把至少七八成的糧食成功搶進了城内。
突厥人當然也不是沒有追趕,三王子阿史那咄苾是當事人,自然是最早反應過來并且馬上調兵追趕的,還在雁門城東門外和隋軍大肆血戰了一場。但是無奈隋軍派出的都是精兵,利在陣地戰、死戰、硬戰,而突厥軍隊本就不擅長于此,加上戰場逼仄,着實付出了很大傷亡,也不過和隋軍打了個平手。兩軍各自在雁門城的東門外丢下了至少好幾千具屍體。
始畢可汗的本部親衛人馬也投入了一部分到這場截擊戰裏頭,可惜效果也不過是填人命和隋軍互相放血而已。天下漢人在大隋極盛的時候有五千多萬,而突厥人不過數十萬帳、幾百萬口,就算現在大隋亂了多年人口下降厲害,也不是突厥人靠換命就能換赢的。
根據打掃戰場時的估計,以及那些被隋人廢棄在桑幹河裏的船隻來看,這一夜,至少有超過一萬五千石的軍糧被隋軍搶運進了城,按照一個士卒一天一升米的消耗量來看,城裏七八萬人加上秦瓊的騎軍也在此戰後跟着進城,算他城裏有十幾萬人,那麽至少就是可以多吃十天半個月的。
這還是按照一個人一天一升米在算,而實際上人在饑餓狀态下,靠着減少配給還是可以挖出很大的潛力的,一天五合也絕對是可以勒緊褲腰帶活下去,并且保持一定戰鬥力的——要知道,後世安史之亂中,張巡對抗令狐潮的安史叛軍時,可是靠着給士兵每人每天一合米,再配給一點樹葉子和老鼠,都撐了很久。
所以說,短時間内靠圍城斷糧幹掉楊廣的希望,在昨夜之後,便已經破滅了。隋軍有充分的時間繼續集結兵力,然後和突厥人堂堂正正決戰。
第一個連鎖反應,發生在雁門關北、雁門城南的出關通道中繼點馬邑縣,太原留守李淵的四萬兵馬原本一直在那裏采取守勢,被突厥軍隊監視着。自從楊義臣在桑幹河沿線成功運糧入城之後,突厥軍隊各個方向都略做了一些收縮,原本也沒有把李淵當回事兒,誰知就被李淵嗅到了一個反攻的良機。
僅僅次日一早,還沒來得及确信北邊的戰況的情況下,李淵讓其長子李建成和侄兒李孝恭各自帶着一萬兵馬,以劉文靜、柴紹等人爲輔,對馬邑城北監視李淵軍的突厥餘部發動了一次突擊。
監視李淵的突厥軍本來人數就是比李淵少的,因爲他們的職責隻是監視,以及示敵以弱,萬一能夠把李淵引誘出來野戰也好。而昨夜臨時調走了一些人之後,這一部分的突厥軍隊人數就更少了。加上李淵做了小半個月的縮頭烏龜,突厥人屢次誘敵都失敗了,如今早就不防李淵還有膽子主動出擊,結果就在佛曉時分被李淵給偷襲了。
也虧的突厥軍隊來去如風,倉促失利之後這部分人馬隻是全軍倉皇撤走,北上與主力會和,李淵的兵馬還是步軍爲主,自然追擊不上,然而卻繳獲了突厥軍隊倉促逃走時留下的數千匹戰馬、牛羊過萬,還有無數皮貨帳篷——突厥軍隊大部分也是随軍除了帶着騎乘的戰馬之外,還帶着備用馬和馱馬,倉促敗退的時候自然沒法全部帶上,被李淵繳獲那麽多戰馬自然也是正常情況。
各方連環噩耗傳來,始畢可汗不得不做出一些收縮:既然雁門城裏楊廣的糧食暫時夠用了,他再分兵各處阻撓隋軍各部援軍接近雁門還有什麽價值呢?隻會白白給敵人逮到自己分兵的機會。
基于這個考慮,突厥大軍監視隋軍各部的兵馬全部收攏回來,聚集到雁門城包圍圈的各個方向,除了“不放隋軍援兵與楊廣回合”這個底限還堅守着,别的戰略對峙圖謀已然全部放棄。
……
楊義臣軍與李淵軍成功在雁門以南、桑幹河邊會師,會師之後的總兵力依然超過了十五萬人之多——畢竟此前楊義臣和突厥人血戰過多場,他從涿郡帶出來的總兵力十五萬的作戰部隊終歸是有不少戰損的,所以如今加入了李淵的人馬之後,總人數也不過才超過十五萬沒多少。此後的十幾天裏頭,兩人便和突厥人展開了長期的對峙,等待國内的其他各路援軍分别趕來。
臘月初十之後,有三四路援軍先後到來。
首先是汾陽郡守陰世師帶來了三萬兵馬。陰世師當時其實還有另外一重身份,便是河東地區的内外侯官總管,此前具有一定的幫助楊廣監視李淵的職權,而且在楊廣出關巡幸雁門之前,陰世師就提醒過楊廣,說是根據内外侯官的諜報信息,最近突厥人有些異動,請求楊廣不要冒險出關,隻是楊廣根本沒聽陰世師的,否則也沒有後面那麽多破事兒。陰世師明面上的官職身居汾陽郡守、并汾陽宮監,地盤在李淵的西邊、後世山西靠近黃河的呂梁山地區,還包括了一部分河西之地。陰世師帶來的三萬人,倒也不都是區區汾陽郡這塊地盤的人馬,而是包括他從關中的大興留守衛玄那裏借來的關中兵。
原本的曆史上,刑部尚書衛玄的最後一次親自帶兵出征是發生在朝廷二征高句麗、楊玄感謀反的當口上。因爲曆史上的楊玄感造反時在強攻東都洛陽不下之後,試圖改爲采納李密的中策,西進潼關、奪取大興,所以大興留守的衛玄和楊玄感軍大戰了一場,四萬關中兵大潰,幾乎覆沒,由此也可見衛玄着實不是一個打仗的材料。當然本時空因爲楊玄感造反的時候用了李密的上策去涿郡,所以關中新征募的兵馬沒有在楊玄感之亂中損失多少,不過因爲如今已經大業十年底,衛玄的年紀也已經七十好幾了,讓他大冬天地去關外雁門救駕他也吃不消,便把動員起來的關中兵借給兼領河西之地的陰世師一并帶去——衛玄暗地裏的身份是關中地區的内外侯官總管,所以和陰世師好歹是一個系統的,知道陰世師暗地裏的身份,自然放心借兵給他。
除了陰世師之外,此後趕到的勤王軍便是河南道經略使、齊魯讨捕大使張須陀軍爲主的援軍了,然而河南之地實在太亂,張須陀本人實在抽身不開,隻是讓麾下将領帶了一部分兵馬,和東渡留守樊子蓋部合兵一處前來勤王——因爲張須陀的軍隊要想出關勤王的話,如果走楊義臣的轄區北上、從河北出張家口西進雁門的話,路途會更遙遠,而且楊義臣轄區内窦建德、張金稱等巨寇還會阻撓行軍和糧道,必然延誤時間;所以張須陀部援軍走的是先西進東都洛陽、然後在洛陽北面的孟津渡渡過黃河,再走河東地區出雁門關。這條路必然讓張須陀部援軍會在路上和樊子蓋的援軍回合。
因爲張須陀本人沒有帶兵來,而張須陀本人派來的副将官位級别比較低,所以這一路兩軍合并而成的援軍,最後由樊子蓋的部下擔任了指揮職務:右武衛将軍皇甫無逸爲該路援軍主帥,段達、裴仁基爲副将。麾下總兵力達到了六萬人,其中張須陀和樊子蓋的兵各占一半。
陰世師和皇甫無逸出關之後,隋軍總兵力超過了二十五萬人,再加上雁門城内的守軍,總數超過了三十萬人,已經對突厥人形成了至少三比二的兵力優勢,始畢可汗在堅城之下進退不能,放棄又心有不甘。突厥與隋軍小規模的野戰也爆發了好幾次,每次雙方都付出了數千人的傷亡,互有攻守,卻誰也沒打開局面,事情發展到這一步,逐步被消耗了銳氣的始畢可汗已經開始緊張起來。
臘月十六,在皇甫無逸到達之後三天,隋軍最後一股大規模的援軍也終于趕到了戰場,那便是江南道經略使兼三韓總管的蕭銑,與東萊留守陳棱的兵馬,總計也有五萬人,其中蕭銑帶來四萬兵力,陳棱一萬,畢竟陳棱隻是一個東萊留守,相當于幫着朝廷管住山東地區的海軍前沿基地而已,實力本就不雄厚,還要放着杜伏威北進,分出一萬人來勤王已經是極限了。
蕭銑和陳棱走的路線,自然是蕭銑軍先從吳郡上船,沿長江轉入黃海後沿海北上,一直到東萊地界登陸後強行軍穿過山東半島,再在渤海灣換上陳棱在山東半島北岸準備好的船隻渡過渤海、直入海河、大運河、轉永定河,盡可能充分地利用了水路交通,讓行軍可以每天十二個時辰連軸轉,而且也不至于讓士卒太過疲勞。最後快靠近張家口長城的時候才讓大軍下船陸路行軍出關,走楊義臣走過的老路。
這條路線對于蕭銑來說已經是最快的了,因爲隋朝的大運河不比後世明朝是直接從杭州取直通往北京的,而是要到洛陽繞一下,蕭銑軍馬匹馱畜又不多,如果走太多山路也麻煩,所以還是用他們熟悉的海運比較劃算。隻是江南道終究是諸路勤王大軍裏頭距離雁門最遠的,所以緊趕慢趕依然要比皇甫無逸還晚幾天到,不過好在有秦瓊和羅士信的騎兵當初第一時間就在遼東趕上了楊義臣,所以蕭銑此戰在楊廣面前刷功績的事兒肯定是沒問題的了。
……
“蕭經略!貴部秦郎将麾下的鐵騎,當真是天下精兵呐!我軍與突厥人血戰數場,這些日子秦郎将可沒少殺敵。今日你親自帶着江南道大軍來勤王,咱這邊可以聚集的兵力也算是齊活兒了,徹底擊退突厥人、迎接陛下,想來便在反手之間。”
“蕭驸馬……”
“賢侄兵強馬壯,當真是國之棟梁,愚叔可是有心無力呐……”
蕭銑安置了自己的部隊,親自帶着幾個親兵護衛和一些心腹将領來到楊義臣的中軍大帳,和各路勤王軍将帥會面的時候,剛剛見過虛禮,就被一群将帥圍住了恭維。
喊他蕭經略的,自然是楊義臣了,人家和他平級;喊他蕭驸馬的,多是陰世師和裴仁基段達之類當年楊廣做太子時就跟着楊廣的藩邸舊臣;至于喊他賢侄的,不用說,便是李淵了,李淵好歹身份是楊廣的表哥,他喊表弟的女婿一聲賢侄,顯然沒有問題。
蕭銑一一應付了過去,便單刀直入先問起楊義臣,對于找突厥人決戰的事情有什麽打算,其餘各軍主将也都在,自然好參與讨論。
“其實原本蕭經略到之前,楊某便已經打算強攻雁門城東南兩個方向的突厥人大營,逼迫突厥人與我軍總決戰,隻是想着數日之内我軍還連續有援軍到來,而城中陛下暫時也不缺糧草,不趕這幾天時間,所以一直拖着,好等一個萬全的良機。如今諸軍集結,最多再給兩三天歇息氣力,恢複千裏行軍耗損的體力,便可全軍決戰了。不知蕭經略意下如何,諸将可有難言的違礙?”
“楊經略首得陛下勤王诏書,号召各軍集結,雖然陛下诏書中沒有明确指定主帥,但我等各軍都願意在戰略上聽從楊經略調遣,以大事爲重。”李淵老狐狸第一個開口,他的身份和蕭銑一樣敏感,一直怕那個皇帝表弟猜忌他,所以對李淵來說最好的情況就是隻攬實權不擔虛名——如今勤王軍總帥或者盟主這麽一個臨時性職位,又不能拿來直接造反,一旦楊廣救出來就作廢了,他李淵去博這個名聲幹嘛?還嫌被猜忌死得不夠快麽?
反而是楊義臣此人,對楊廣很是忠心,做事情隻論是否利于國家,不計個人得失,政治眼光也不敏銳,就是一個隻知道打仗的将領人才,這麽一個人推出去,實在是再好不過了。
李淵之後,蕭銑也是這麽說的,考慮和李淵差不多,然後别的陰世師、皇甫無逸、段達、陳棱等人當然沒什麽在這一點上标新立異的必要,也就随大流了。
“既如此,楊某便托了這個大,蕭經略,給你的本部兵馬再留三天時間休整。皇甫将軍和段将軍的人馬也正好再整頓一下。三日之後,我軍全軍開拔,出營尋突厥人決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