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銑想得很清楚——他才十四歲,哦,如果按照開皇十九年來算,是十五歲。但是無論十四還是十五,對于那些朝廷派系政鬥來說,都還是太年輕了。他前世做了十幾年項目經理包工頭不假,也着實有了一些社會閱曆;但是這些社會閱曆,僅僅隻是讓他可以躲藏在正太的欺騙性外表之下,搞一些暫時提升自己的名聲形象、順帶拉拉關系的活兒,也就是極限了。真讓他短兵相接和那些朝廷大佬人精們相互陷害,他顯然還不夠那個情商和謀略。
這就好比鹿鼎公韋爵爺,韋爵爺可以做個牽線搭橋搬弄是非的小角色,并且取得一些成績,但是那并不是說韋小寶的情商謀略就真比吳三桂鳌拜之流強大。事實上韋小寶的謀略和那些家夥相比,連個渣都不是。他之所以成功,無非是靠兩點:第一,韋小寶從來不會和敵人扛正面,都是兩大大佬死掐的時候借勢做點小動作。第二,正是基于他的低調,以及正太的僞裝,讓他的敵人始終都輕視他的存在,不把他當成主要敵人,然後鳌拜吳三桂康麻子的主要精力都在防備另外兩家大佬,對韋小寶隻投入很少的精力防備,結果屢屢被趁虛而入。
既然如此,可以置身事外少結宿仇,又有什麽不對呢?更何況,蕭銑很清楚,如今才開皇十九年,具體楊廣登基乃至隋末大亂還有太久的時間,太早就爬得很高,說不定最後就是先出頭的椽子先爛,成了别人的墊腳石。
許多對曆史一知半解的人或許覺得“出頭椽子先爛”這個定律隻适用于造反的農民軍,比如從陳勝吳廣到黃巾軍、黃巢、紅巾軍,曆朝曆代都爲人作嫁了。但是其實哪怕是官府一方的軍閥或者說名将,不也是先表現出不凡戰力的人先挂麽?漢末的皇甫嵩之流,不就是因爲“他統率大軍的時候,朝廷的威望還沒爛透,所以他不得不被朝廷束縛住手腳”最終敗亡。
同樣,隋末的張須陀、楊義臣、來護兒之流,難道他們的用兵之道就真的弱于李閥或者王世充麽?非也,可以說,這些人之所以敗亡,完全是因爲他們太早被楊廣倚重,所以在楊廣的權威倒塌之前,他們隻能像狗一樣被主人牽着項圈厮殺,最終力竭而死。
甚至,張須陀、楊義臣還不算支持“太早立大功有時有害無利”這一論點的終極反面教材。隋末真正的終極反面教材應該是張衡——按照正史說法,張衡可是在楊廣弑父奪位的“仁壽宮變”中親自幫楊廣動手的人,結果呢?沒幾年就因爲知道得太多就挂了。
這麽多教訓擺在眼前,蕭銑很清楚以自己的年齡和資曆,自己将來還有很多立功升官的機會,沒必要參合到自古最血腥無情的奪位之争中。最多楊廣需要一些什麽政績,自己幫襯着做一些也就是了。
……
對于蕭銑來說,日子就這麽平平淡淡過到了開皇十九年三月。
在年初的吏部考功中,蕭銑難得地得到了一個上等的考核——隋朝的吏部還沒有“考功司”這麽一個專門的司,但是已經有了官吏政績考核制度的雛形——而蕭銑之所以得了上等,無非也是靠着開皇十八年一整年中,中校署這個部門完成的造船、疏浚、器械工程量比開皇十七年增長了一成多,而朝廷錢糧資财的預算卻幾乎沒有增加,甚至還少花了幾千貫錢。
至于手段麽,無非也就是蕭銑把後世一些賬目和工程量審計的知識稍微使出了一些皮毛而已,卡掉了很大一部分浪費和統籌不當帶來的損耗。在大多數人都隻有小學四年級以下數學水平的時代,這就已經夠用了。
這是一個實實在在做不得假的政績,相信将來如果有誰接任了蕭銑這個中校署令的官職,肯定會把蕭銑往死裏詛咒——你把各種損耗都卡死了,讓繼任的人可怎麽揩油呢。
不過蕭銑顯然想不到那麽遠的事情了,少年人嘛,銳意正直一些,隻要不是直接受害人,一般都不會拉到仇恨值。靠着這份功勞帶來的考功評定,雖然沒讓蕭銑直接再官升一級,但是也至少讓他得到了一些實惠。
首先,将作監主簿原本是常設~人的,哪怕品級一樣,管轄的事情權限範圍也是不一樣的。蕭銑因爲資曆淺,剛開始給他一個主簿的官職,但是實際上這個主簿隻能審核中校署一個署下面的預算使用,管不到将作監的另外三個署。現在借着考功優異的順風,加上将作大匠宇文恺也知道晉王欣賞蕭銑,便順水推舟把蕭銑擡到了三名主簿中權限最高的位置上,可以插手整個将作監的錢糧預算。
雖然這不免會給蕭銑拉到更多仇恨值,但是對于并沒有打算在将作監幹多少年的蕭銑來說,卻是純粹的利好。因爲你如果是全權的實授主簿,将來平調或者升級到其他衙門時資曆看上去也會深一些,不比從虛銜平調實職的人那般容易被人看輕,同時蕭銑自己也可以得到更多的磨砺機會。
三月末的一日,蕭銑照常在将作監辦完公務回府,卻見給自己跟班跑腿的沈光已經在府上迎了出來,還拿着兩封他幫蕭銑收下的帖子。
第一封帖子,是右仆射楊素發來的。名義是七天的楊素壽辰,同時也慶祝楊素剛剛爲陛下讨伐突厥得勝回朝,請蕭銑一起去赴宴。
或許,這算是蕭銑來到這個世界後,引起的第一個影響到曆史主線走向的蝴蝶效應吧:
曆史上,隋文帝開皇十九年二月時,突厥達頭可汗部、都蘭可汗部結盟,南下突襲與隋朝親善的突利可汗部,突利可汗敗逃,入關投奔隋朝。随後隋帝楊堅立刻結納安撫突利,并且派遣高颎、楊素分領兩路大軍北擊達頭、都蘭兩可汗部,取得大勝,将突厥兩部擊退到大漠,達頭可汗重傷逃竄,都蘭可汗兵敗後被己方叛變的亂兵殺死。
如今,曆史的大緻走勢依然沒變,可是因爲蕭銑的介入,以至于陷害高颎這一事件的曆史進程被加速了那麽一兩個月,以至于高颎沒能趕上帶兵讨伐突厥就已經去職削爵了,所以隋軍帶兵主帥隻能是楊素爲主,另一路輔之以威望相對不高的韋沖。隋軍的這一變動也帶來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連鎖反應——楊素襲擊的都蘭可汗這一路依然是隋軍絕對全勝,都蘭可汗被殺。而達頭可汗那一路,因爲韋沖帶兵并不算太強,所以擊破達頭的同時并沒有造成什麽決定性的損害,達頭可汗本人也沒有如曆史上那般受重傷,而是得以全身而退。
基于這個戰果,在韋沖的對比之下,楊素的聲望更是高漲,幾乎是立刻将高颎留下的陰影徹底掃除,成爲了無人可以撼動的當朝第一人。志滿意得之下,楊素對于自己的壽辰自然是廣爲撒貼,但凡是京中略微看得入眼的官員,都廣撒帖子邀請。
蕭銑此前雖然幫助楊廣搭上了楊約、楊素的線,爲後續一系列行動做了重要鋪墊。但是因爲蕭銑的低調,所以此前蕭銑和楊素在這大半年裏隻是見過區區數面,而且沒有到楊素府上拜見過。或許是楊素知道蕭銑和楊廣有些關系,想要賣弄排場,也有可能是楊素心中對蕭銑這個激流勇退的晚輩有些好奇,總之,他就是邀請了蕭銑。
蕭銑之所以被楊素邀請,第二個原因,便于蕭銑今日接到的第二道帖子有關系了——這第二道帖子,是蕭妃讓斥候信使送來的,上面的落款還是十幾天之前、從揚州發出,可見并沒有用遞送軍情的加急途徑。這道貼子裏的内容麽,無非是說她與楊昭兄弟,乃至楊潔穎都已經從揚州啓程來京師了。楊廣再稍微耽擱幾日,也會出發。
原本在楊廣去年的計劃中,他本來就是要常駐京師以方便圖謀奪位。但是因爲漢王楊諒讨伐高麗導緻朝廷大軍在外、江南有人心存僥幸,所以他楊廣作爲揚州總管不得不回去鎮守安撫。然後秋末楊諒兵敗、高麗戰事結束之後,楊廣便該趁着年後重新上京給父皇母後請安。
結果,也是因爲突厥那邊開春時的戰事,所以朝廷大軍又不得不拖出去打了兩個月仗。楊堅也就傳書給楊廣,讓楊廣暫且延後進京,不急于一時,等到朝廷對突厥用兵結束再來也不遲。
陰差陽錯之下,楊廣顯然沒法及時趕到京師給楊素慶功了,對于這個他需要拉攏的奪儲重臣,又不能毫無表示。最終,楊廣才定下了讓妻子家眷先行進京,然後以世子楊昭爲代表前去爲楊素賀壽并慶功。
而蕭銑雖然不是什麽要害人物,卻畢竟是楊廣的妻族晚輩,而且楊廣并無更加可以放心地親人常駐京師了,自然需要蕭銑幫襯楊昭一起打點。(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