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李述再次進入視野
魯肅、淩操的到來,讓嚴正勢力的權力分割起了變化。
魯肅被正式委任爲長史,接替陳宮的位置,全權負責廬江、豫章、鄱陽三郡的内政事務。
而陳宮被嚴正正式任命爲威遠将軍軍師,統管嚴正勢力内所有軍隊事宜。
劉晔總管商号依舊未變,他的皇室帝胄身份能更好地與各諸侯交涉相處。
而軍隊将領的職務變動卻因起了一些小風波。
嚴正得淩操,這代表着他想發展壯大水師的機會來臨。
他構想将水師分爲兩部,一爲廬江水師;另一路爲鄱陽水師。
鄱陽水師是爲日後西進作準備;而廬江水師将做爲北抗曹操作準備,當然目前卻是爲對付江東孫權做準備。
魯肅、淩操的投靠刺激着蔣欽。
隻一個晚上,魯肅就說服了蔣欽,次日,嚴正就得到了蔣欽的宣誓效忠。
蔣欽在效忠之前提出一個條件,那就是嚴正必須扶持孫紹成爲江東之主。
這其實與嚴正的構想沒有區别,江東不是嚴正現在有能力一口吞下的,打倒孫權、周瑜,扶持孫紹成爲江東之主,以嚴正是孫紹姑夫的身份掌控江東,自然容易很多。
而等到掌控時日以久,水到渠成之時,江東依舊逃不出嚴正的手心。
所以,嚴正想都不想就答應了。
依嚴正的構想,讓淩操、蔣欽二人組建鄱陽水師,讓甘甯組建廬江水師。
這是因爲畢竟淩操、蔣欽二人來自江東,日後萬一爆發戰争,與熟悉之人對戰,恐怕會有許多不必要的事情發生。
但嚴正自認爲合理的安排,被淩操、蔣欽拒絕。
淩操、蔣欽一力請求自己組建廬江水師,理由很簡單,打倒孫權扶持孫紹繼位,隻有故舊無法面對自己,自己沒有什麽不能面對故舊的。
嚴正勸阻無效,在魯肅的勸谏下,嚴正同意了。
嚴正任命淩操爲揚波中郎将、廬江水師提督,蔣欽爲伏波中郎将、廬江水師戍守(副提督)。
任命甘甯爲讨寇将軍、鄱陽水師提督。
由此,嚴正勢力水師的基本格局已經成型。
嚴正将淩操舊部水兵俘虜全部歸還,而這些淩操的水師舊部欣喜不已,組建順利地開展下去。
接下來的日子裏,有了魯肅的幫助,廬江三郡進入了休養生息階段。
廬江水師在濡須河以北的巢湖演練,鄱陽水師則在長江與鄱陽湖間演練。
府兵漸漸地恢複元氣。
而高順的陷陣營不斷地來往于皖城與橫江、曆陽之間。
廬江與江東再沒有信使往來,沒有和談,也沒有交戰,雙方各自堅守着實際控制線。
外表和平之下,暗潮洶湧。
或許戰争的爆發,隻是時間早晚而已。
建安五年七月,從許都分号傳來消息,袁紹命劉備潛回汝南,率黃巾劉辟殘部擾亂曹操後方,以起到牽制曹操兵力的目的,卻被合肥曹仁率兵北上擊潰。
這本與廬江或者江東孫權勢力無關。
可一個意想不到的事件發生了。
廬江太守李述,呃……這廬江太守源自孫策與周瑜西進時,與嚴正談妥,嚴正占據皖城,孫策擁有南廬江除皖城之外全境。
後來孫策攻打皖城失利之後,與嚴正和談,劃定疆界,其實李述的太守身份已經是不倫不類。
李述駐守潛山,其實隻是潛山一縣,最多隻是個縣令的實力,隻是仍舊駐守有三千士兵。
由于當時與江東議爲同盟,又與孫策聯姻,嚴正自然也不好意思去驅趕李述,而孫策本來是要撤回李述及其三千軍隊,但不幸因遇刺而疏忽了。
于是,李述如同一個被遺忘的孤兒,夾在嚴正、曹操、孫權三個勢力之間,無從适應。
而孫權繼位後,本有着撤回李述之意,但後來周瑜西征,就打算攻下皖城與李述會師,其實周瑜有派人暗中密令李述配合自己夾擊皖城,可不知道是什麽原因,李述并沒有奉令南下。
所以,孫權在不知道原因的情況下,選擇了淡化此事,等到日後情況明了再作處理。
可現在,李述有了反應,一反應起來就是連鎖反應,嚴正、曹操、孫權三方勢力被同時牽扯進來,戰争莫名其妙地爆發了。
說是莫名其妙,但其實戰争的因早已經種下。
李述此人,出身士族,個性穩重,受孫策提攜之恩,應該來說是個忠義之士。
但這不代表着他會臣服于孫權,對李述來說,孫權不過是個孺口黃牙的小子,豈配他爲其效忠?
子承父業,天經地義。
如果是孫紹繼承,李述說不定還是會效忠于孫紹,以報孫策生前提攜之恩。
可孫權繼承不倫不類,李述就動了歪心眼。
皖城被周瑜攻打,李述确實收到了周瑜密令。
但那又如何?
李述無意助孫權得皖城,所以他按兵不動。
但他也不看好嚴正,他錯誤地估計嚴正必會敗于周瑜之手。
所以,他也沒有南下助嚴正抗擊周瑜。
李述無疑是個人才,隻是他眼界不夠寬,自然這不關眼界的事,誰也沒有想到嚴正能頂住周瑜的進攻。
戰争結束之後,李述很茫然。
他懊悔當初沒有助嚴正,此時他也沒有勇氣去投嚴正。
他認爲嚴正必會報複自己不去救援。
所以,天天命令士兵嚴防潛山城,日日提心吊膽。
可嚴正仿佛是忘記了北邊還有李述這個人,根本沒有北上。
這種提心吊膽的日子,無疑對人是一種折磨,而嚴正勢力日益強大的軍力,讓李述更加驚慌。
而這時,曹仁在汝南擊潰劉備的消息傳來。
終于,李述下定決心,他決定北上投靠曹操。
但李述還是不忍舍棄潛山的各種物資器械,他下令開始整理打包。
同時派人向合肥曹仁緻意,說明自己的投靠意圖,希望得到曹仁接應。
此舉并無不妥。
在李述看來,就算嚴正得知自己北投,也來不及阻攔,況且隻要曹仁來接應,自然最安全不過了。
但李述忽略了嚴正有陷陣營騎兵,也忽略了上次張勳投敵時曹操的意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