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孫策是個傳說?
廬江有百姓四萬多戶,約二十萬人,每月所需鹽不過百萬斤之數。
雖說漢室朝廷勢微,已經收不到各州的賦稅,但廬江郡畢竟是袁術私産,如果真做得過分,那劉勳恐怕也會被袁術一腳踢出廬江去。
侵吞廬江官鹽三分之一的份額,是劉勳的底限,也是袁術的底線。
兩個月販一次私鹽,已經使得廬江郡的私鹽市場接近飽和。
所以,縱然是有再多的本錢,嚴家也無法擴大走私規模。雖然周邊郡縣商販也從嚴家轉買私鹽,但凡事有個度,一旦觸及了周邊郡縣官府的利益,事情反而不美。
這也是嚴正答應劉勳兩月販一次鹽的底限。
可走私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同時嗅着味道的民間資金開始向嚴家蜂湧而來。
聞聽嚴家再次販鹽,商販們開始向皖城聚集。
皖城四門每天都是車水馬龍,而車上運送的皆是錢财,浩浩蕩蕩的運錢車隊形成一道不可多見的奇觀。
但這也讓嚴家站在了風口浪尖之上,收不收?
收了,本錢太多,餅還是這麽一個餅,利自然就薄了。
不收,損及嚴家的名聲,而嚴正也不想這麽做,因爲他心裏,有一個“宏偉”的計劃,那就是成立華夏第一家股份制商号。
獨霸一方、囊括天下的商号。
但這時商貿不興、運輸緩慢,一個郡内沒有什麽可以買賣的空間,要想發展商貿,隻能跨州,南北、東西互貿。
如北方的馬、羊、皮,南方的絲綢、布匹,西邊的蜀錦、玉石,東邊的茶葉、丹砂。
這一些隻要商路暢通,那麽利潤就是數倍甚至十數倍。
可嚴正知道,以自己目前的實力不足以撐起如此大的規模,這些是需要強大的實力,不單是經濟實力,更需要的是軍事實力。
需要與各個諸侯商談利益的分配,而這一切,在這個戰亂紛紛的時代,似乎是不可能成功的。
嚴正此時腦袋裏的想法是雜亂的,對于未來,他甚至理不出一個頭緒,更不用說是目标、計劃。
可以說,現在所做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來自一時興起。
救高順、攬陳宮,說到底還是爲了能對付孫策、周瑜。
但有時人生就是如此,樹欲靜而風不止,當嚴正有了高順、陳宮之後,高、陳二人又豈會滿足于主公隻是個商人?
當踏上一條逆水而行的船,除了拼命往上劃,還能做些什麽?
嚴正想安穩的過日子,可他卻忘記了,他從父親身上繼承的血液裏,有着那一份無法安穩的血性。
一切開始向着嚴正的預料之外悄悄地演變着,隻是嚴正尚未來得及察覺。
況且,就算是有所察覺,嚴正也無法去阻止,那種沒有信仰、無家無國、爲錢和生存而戰的思想,對于嚴正來說是已經骨髓。
嚴正隻是初到這個時代,一切都在慢慢熟悉、融入,可骨子裏那份破壞欲,已經在慢慢顯現。
而陳宮、高順無疑在起着推波助瀾的作用。
……。
這一次的販運,是嚴家販鹽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總共三十六條貨船,上千人參與其中,讓皖城百姓茶餘飯後,爲之津津樂道。
但沒有人知道,這三十六條船上,單護送的士兵就是七百二十人。
更沒有人知道,半個月之後,太守劉勳已經在皖城周邊集結了兩萬大軍。
當然也沒人知道,這場哄動廬江的販鹽主角嚴正,早已悄悄帶着二百部曲踏上了去會稽之路。
嚴正一行,數十輛車喬裝成一支商隊,南渡長江、錢塘江,來到會稽。
這一路上,嚴正從百姓的嘴中,零碎地聽說了孫策的傳奇,慢慢地拼湊出孫策的形象來。
孫堅死時,孫策才十八歲。
以一個十八歲少年能将父親棺柩運回江南,葬在曲阿,而且把母親與三個弟弟拜托給江都張纮,單就從這點來說,嚴正心中已經非常佩服孫策了。
而孫策并非隻有這一點讓嚴正佩服。
孫策爲人豪爽,以義氣聞名江東。尤以“總角之好”的周瑜和“水**融”的魯肅爲最。
孫策很挑朋友,更會交朋友。
他選擇朋友有一個前提,需要意氣相投的,同樣有志氣、有抱負的人,最好是與他不相伯仲的,如同周瑜一樣的人物。
隻要符合這一條件,孫策就會傾心相交,依爲兄弟,甚至比親兄弟還親。
孫策離開袁術時,隻帶了一千多人,可他從壽春出發,到數百裏外的曆陽時,人數已經膨脹到近六千人。
這些多出來的人,并非是湊熱鬧的,而是被孫策的英雄氣概吸引來的。他們願意跟随他,幫他成就一番事業。
由此可見,孫策的人格魅力。
之後,孫策以曆陽爲根基,敗劉繇、驅笮融,連下湖熟、江乘、海陵等地,直至揚州全境。
孫策初到江南之時,由于年輕、帥氣,而且喜歡說笑,和藹可親,軍隊的紀律又好,因此受到百姓的歡迎,百姓們不叫他孫将軍,而叫他“孫郎”。
但孫策并非是個完人,他的脾氣也讓他的朋友圈有了一定的局限性,畢竟,這天下能與孫策、周瑜、魯肅相提并論的不多。
孫策還有一個本事,他能将他父親的部下變成他的部下,能将父親的朋友變成他的朋友。像程普、黃蓋那樣的老将,不是喜歡低頭侍候十八九歲的長官的人,孫策卻頗有辦法,叫這些老前輩心甘情願、服服帖帖。
對于這一點,孫策令嚴正已經不是佩服,而是崇拜。
孫策下命令,凡是劉繇、笮融的舊部,隻要肯來投降,就官複原職,既往不咎。凡是來他麾下當兵的,不管是否曾經在劉、笮二人那裏當過兵,一慨終身免稅。結果,不到幾天工夫,便有了數萬壯丁,從四面八方來到了孫策的軍營。
之後,孫策自領會稽郡太守,授母舅吳景作丹陽郡太守,堂兄孫贲爲豫章郡太守,堂弟孫輔爲廬陵郡太守(由于豫章郡太大,廬陵是孫策從豫章分出來新設的郡),朱治爲吳郡太守。至此,孫策已經掌握了江東的大部分地區,“吳侯”名副其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