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到底是怎麽做到的?
一旁的約瑟夫神色怪異地走過來,摸了摸顧小凡的手臂上的結實的肌肉,發現了上面紅印。
“果然是這樣……”約瑟夫連連點頭道:“手腕雖然僵硬,但是憑借手臂肌肉痙攣的方式,強行增加自己的手速,真是愚蠢而又聰明的方法……這是你自己想出來的練習方式嗎?”
“算是吧。”顧小凡邊甩了甩了手臂,邊點頭道。
這是思睿系統分析之後,教授給他最有效率的敲擊方式,也是原版《爆裂鼓手》中那個男主角使用的方式。
“你知道這麽做,根本就是自我摧殘嗎?”約瑟夫滿臉不能理解地望着他:
“這種利用肌肉痙攣的姿态雖然會讓你的手速變快,但是也會給你造成手臂肌肉造成巨大的傷害,我看你再練一段時間,手恐怕都會廢的。”
這話一說,現場的人都吓了一跳,怎麽回事?顧導演用的是一種變态的敲擊方式嗎?
“那有什麽關系,我又不是鼓手,我隻是演員。”顧小凡早就知道這點了,思睿系統分析這種怪異的敲擊姿态的時候,已經計算出極限值,不會讓他真的留下後遺症的,更何況他還擁有“超級巨星”系統修補他的傷勢。
原版《爆裂g鼓手》中的那位演員,也是用這種方式速成的吧……
約瑟夫似乎看出顧小凡心底在想什麽,冷聲道:“你别以爲你這樣就能錄制現場原音了,這種姿态的副作用是,就是節奏很難穩定,用肌肉痙攣來控制,需要反複的練習,讓肌肉記錄下你的動作,你練一天,肌肉就會酸痛三,四天,在你練好之前,你的手就會廢了,我根本沒辦法幫你,我給你的建議是,換一首曲子吧,‘大篷車’的強度太困難了。”
要知道,《爆裂鼓手》這部電影中主角演奏爵士鼓,最标志性的動作其實是爵士鼓中有一種特别的技法,也就是他的英文片名“whiplash”既“鞭擊”,意思是将手臂與鼓棒像是一條鞭子一樣甩出去,并用鼓棒一半左右的長度抽在軍鼓的鼓邊+鼓面上,聲音效果暴烈異常。
可這種技法的對于手臂反震力也是巨大無比的,顧小凡這種這種病态的敲擊方式練習固定的幾首曲子是沒問題的,但是如果在演奏中大規模使用“鞭擊”,肌肉是會承受不住這麽高壓曲子的……
對于約瑟夫的建議,顧小凡點了點頭:“我确實也不想用劇本中原版的大篷車。”
聽到這話,讓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氣,果然顧導演是留有後手的嘛。
确實,他是導演兼任編劇,當然有權力改曲子嘛……
“這個混蛋……再玩弄我們嗎?”奈奈在旁邊聽着暗暗咬着嘴唇,覺得顧小凡在耍陰招。
可接下來顧小凡的話讓所有人都有些措手不及。
“我覺得這個曲風很過時,而且太簡單了,我想要把它改得更加生動與有技巧一些。”
什麽意思?
不是要改簡單,而是要改的更難……?
徐副導演與軍迷劉,以及在場的爵士樂團的成員們都互相望了望身邊的人,懷疑自己剛才是不是聽錯了。
原版的《爆裂鼓手》中,最後獲勝的那一段雖然外行人看起來非常的精彩,但是其實表演方式是非常過時的,著名職業音樂人大衛·喬安都在看完電影之後評論說:“如果任何一個鼓手,在紐約舉行的一個競賽性的爵士音樂節像那樣表演,都會得到Jo-Jones的鬼魂向他們腳邊扔去的一個钹片!”
要帶來偉大的表演,原版中的曲子還遠遠不夠,顧小凡需要更加傑出的作品。
約瑟夫那張嚴厲的臉上罕見的露出驚訝之色,沒想到顧小凡這個外行竟然會有這樣的眼光,道:
“确實,‘大篷車’這首曲子是一個傳統标準曲,譜面在技術層面很簡單,這個曲子本身的特點是,非洲古巴鼓點與搖擺旋律之間來回轉換,追求的是在演奏時,從一個很跳躍的節奏,到一個流水感的節奏來回轉換……
不過現代爵士音樂家演奏标準曲,很少會玩的簡單的,劇本中的原譜子我也看了,說白了就那段solo就是飙速度,并沒有什麽技術性與美感,如果加入一些複合節奏,節奏套節奏的,在加上有個性的鼓棒呼吸……那就會讓音樂更有生命力了。”
顧小凡聽着一拍手,興奮地道:“就是這個意思,我需要的就是這樣的改編。”
兩人的這段對話,令大家都聽傻了……你們這是在拍電影還是準備參加爵士樂大賽啊?最後那段“大篷車”還簡單?還要加入複雜的變奏?誰能打得出來?
“也就是說,你要讓約瑟夫教授重新編曲嗎?”奈奈在旁邊張大嘴巴道。
顧小凡卻是滿臉平靜道:“并不是這樣,我不是不信任約瑟夫教授專業水平,但是時間來不及了,我這裏有一套自己現成的新編曲……但是爵士樂是自由的音樂,我無法掌握其風格,我需要有人調教我該怎麽打出風格來。”
約瑟夫眉頭微微一皺,心裏暗道,真是好大的口氣,區區一名導演,居然要在我們朱莉亞音樂學院裏自己譜曲?
你難道不知道這裏是古典樂與爵士樂的教育聖地嗎?這可不是那種簡單幼稚的流行音樂作曲。
“你自己做新編曲?拿來我看看。”三号鼓手傑弗森,一聽倒是激動起來了,在他心目中,基本節奏都不穩的顧小凡,根本就不可能自己演奏電影配樂,這個光榮的工作,鼓手都可以競争,他也有機會得到這個難得的機會啊。
要知道,顧小凡可是奧斯卡級别的編曲啊,他的作品,哪怕是流行樂編曲,對于任何樂手來說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你們這些主力爵士樂手不願意打,我這三号鼓手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