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等到他第一次認真的讀起王書輝論述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理論的書籍《萬世歸一律》之後他才發現,王書輝是想用非常粗淺直白的語言,向文化知識淺薄的芸芸大衆論述一個天道至理。
作爲讀書人,丁石青知道傳說中的孔夫子是孜孜不倦的教化百姓的聖賢人物。可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丁石青也知道,傳說肯定隻是傳說,他可是知道老百姓有多麽愚頑固執的。想要向他們講道理,傳聖道,那就是一種對牛彈琴的舉動。老百姓對于所有不能直接幫助他們更好的種地,獲得更多的收獲的道理,全都不會理會。
孔夫子作爲一個大聖人,他老人家可根本就不通耕種經營之事。孔夫子自己也說過,自己種地是不行的。而且他老人家明确的指出,讀書人讀書,可不是爲了種地。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讀書就是爲了不種地,或者是爲了忽悠别人主動的幫他種地的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爲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莫敢不敬,上好義,****莫敢不服;上好信,****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論語·子路》)
丁石青在科舉事業上浪費了二十多年的時光,也不過是考上了一個秀才。他這個秀才功名的背後,是家裏的田地被賣光,自己的妻兒忍凍挨餓。等到遇到了災荒自己妻兒淪爲災民的食物,自己不得不成爲匪徒的時候,丁石青才發現,孔聖人的道理全是假道理,孔夫子的話都是騙人的話。
丁石青過去認爲“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在信仰被現實摧破的時候,丁石青又走上了另一個極端。他成了一個讀書無用論的信奉者了。
可是,在複興會裏環境裏生活了一段時間之後,丁石青才發現了,過去自己的兩種想法是多麽的荒誕了。
在複興會的環境裏,上到領導幹部,下到普通的工人職員,隻要是在複興會體系内的人,他們居然每一個人都識字,每一個人都讀書。
丁石青第一次發現,讀書識字這件事情,居然既不是高尚的講述聖賢道理的東西,也不是具體的涉及到官位地位的東西。在複興會的環境裏,讀書識字,就是最簡單的一種工具。讀書識字就是能夠直接的具體的指導人們的一舉一動的最最現實不過的東西。
在複興會治下,農民要熟讀各種規章制度的同時,要學習操作各種農業機械和施工設備。學習這些知識,上培訓班隻是一方面。不少細節的東西,都需要這些農民們(農場工人)時時刻刻的拿出圖文并茂的手冊進行學習回顧。
在複興會治下,工人要熟讀各種規章制度的同時,一樣要學習自己所在崗位所需要的技術知識。無論是車、鉗、磨、镗、鑄、鍛、焊等等技術工種,還是最普通的基本工人,都需要按照操作手冊從事自己的勞動,幹好自己的工作。
就是丁石青見得最多的那些普通的複興軍的士兵們,他們除了每天不停的進行訓練之外,仍舊是要天天抱着書本溫習功課的。
丁石青曾經和很多士兵們進行過簡單的交流。他驚訝的發現,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必須進行文化學習,而他們學習的那些知識,無一不是些非常具體,非常具有指導意義的,學會了就能進行應用的紮實的知識。
同樣是讀書,經曆過實實在在的苦難磨練的丁石青發現,他所認知的讀書和複興會的讀書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
丁石青過去讀的書裏也講究學以緻用,但是,複興會的書,本身就是爲了用的。讀了複興會的書就能用,複興會的書裏的知識,就是最直接的給人用的。
在丁石青過去人生裏,他從七歲開始啓蒙,到了二十七歲那年總共讀了二十年的書,就是這樣他也從來隻知道,讀書隻是單純的爲了科舉考試。參加科舉考試的唯一目的是考取功名,隻有考取了功名才能做官。做了官,就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對于他來說,讀書是爲了科舉,科舉是爲了做官。讀書本身以及他所讀的書裏的東西并沒有什麽實際的作用。以前他認識的一位科場前輩曾經非常直白的告訴過他,“這四書五經并沒有任何的意義,他們讀的所有的書,做的所有的文章,都不過是爲了走上官場的一塊敲門磚而已。”
從那時開始,丁石青才清楚的認識到,讀書本身根本就不是因爲四書五經裏的内容。四書五經裏的道理并不是讀書人的信仰。讀書、科舉然後做官。這個簡單而機械的過程,才是一切讀書人的信仰。
信仰崩潰後的丁石青在複興會的環境裏重新發現了讀書的意義。是的,在複興會裏,讀書本身也沒有意義,讀書這件事情,絲毫沒有他以前認爲的那種高人一等的神聖意義。在複興會裏讀書,就是單純的因爲書裏面的知識,書裏面的内容。所有的複興會裏的書,都隻一種單純的工具。
在複興會這個人人讀書,人人能寫會算的環境裏。無論什麽人讀書,就是那些每天在學堂裏念書(少年軍)的年輕人們的讀書,也都是單純的爲了學知識學文化。在複興會裏,考試這件事情,比大明朝的讀書人所要經曆還要多的多。
農民(農場工人)、工人、戰士、軍官、幹部,所有的複興會系統裏的人,都要不斷的參加各種考試。職稱評定,升職培訓,學力測試,無論是工農兵幹,任何一個想要在複興會上進的人,都必須要不停的學習,不停的參加考試。但這和科舉卻完全是兩回事。
在複興會裏所有的讀書和考試,根本原因全在書本裏的知識。讀書不是目的,考試也不是目的,隻有掌握知識應用知識才是唯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