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學的時候,沒想過自己會出家,也沒想過當個道士,可以說在20多歲之前,對道教真的沒有多清晰的認識,還沒有現在很多年輕朋友對道教認識的更多,對道教了解的更多。
道教的認識與學習,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最開始的時候,我也跟很多人一樣,沒有絲毫頭緒,也不知道該怎麽做,遇到道士僧人也是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麽稱呼,甚至不明白正一跟全真的區别,到了道觀和寺廟,跟大多數人一樣好奇,誰也不是天生的就是道士和尚,誰也不是天生的就認識道教了解道教。所以,要對自己有信心,要有了解認識道教的信心,還要有耐心,要有足夠的認知,不急不躁,逐步加深了解。
那道教究竟看什麽書籍,又如何看,很多人都問,其實,問的這些,無外乎如何入門,那就先談談緣法。很多時候道教講究個緣法,那緣法是什麽?
我個人覺得,緣法的問題,也好說也不好說,不是說遇到不遇到的問題,我接觸道教可能說從初中開始,那時候接觸一些,有很多也是民間宗教的東西,當時就是好奇,跟我一些徒弟開始接觸的時間差不多;後來呢,高中,也是學習啊,跟你們一樣的學習,上課,沒有什麽專門的課程,都是一步步來的,也沒比誰多什麽;就跟你們現在想的一樣,梁興揚是個道士,如何入道都是個逐步了解的過程。
緣法就是在自己的修行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讓自己逐步學習,逐步提高自己,認識道教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認識到的,緣法需要自己争取的,需要自己面對困難努力的,需要自己被不斷探求的。然後就是好奇心,比如我,很多人問你們道觀在哪裏?你是如何出家的?你們是不是每天都打坐?你怎麽生活?你學的這些哪裏來的。
這些問題,在我入道之前,我也好奇别的道士。關鍵是如何看待這些問題,入門學習的東西,我那次給他們說的,我書櫃裏,三分之一佛教的書,三分之一道教的書,三分之一的雜書,道教的書,一半都沒有,很多想法與認知,可能真的不是直接來源于道教的書籍,如同我們作爲一個人,你讓我明确的告訴你,你哪塊肌肉是那天吃的饅頭還是米飯轉化來的,我真的不知道。我隻能說,這個就是你,無論你吃什麽,無論你表現什麽,這些都是你,你所代表的靈魂與你的自我,就是你自己,在道教來說,這個就是信仰。
信仰的建立,是建立在一個發心的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來源的基礎上,如同說行善,佛教也行善,道教也行善,基督教也行善,宗教都有感化人的作用,信仰是建立在道教的基礎上,但是,也不能說失去自我。比如狗肉節的問題,對于道教徒來說,我也不吃狗肉,我認爲狗是忠的代表,我有我的信仰,但是不代表我有了反對别人吃狗肉的權利,不代表我也有了詛咒别人的權利。
有句話叫做愛國主義是流氓最後的庇護所,我們不能打着自認爲正義的角度,來踐行惡。不能認爲自己理所當然對,就可以爲所欲爲,宗教首先給我們的是個約束。
任何宗教都離不開三個詞彙:愛,恨,恐懼。沒有愛恨,構不成宗教的凝聚力,沒有恐懼,産生不了敬畏,可能是對未知的恐懼,可能是對未來的恐懼,可能是對他人的恐懼,愛恨是宗教的内核,包括一神教,恐懼約束我們的心靈,也可以作爲脅迫他人的理由,比如很多宗教的慣用伎倆,包括邪教。
因爲我們畏懼作惡所以我們行善,因爲我們敬畏神靈,所以我們恭敬,因爲我們畏懼未知,所以我們探求真理;離開愛恨恐懼,宗教就不是宗教,你不愛他,就不會關心,你不恨一些事物,你就無法明辨是非,如同痛恨醜惡一樣。愛說的是關切,恨說的是分辨,正因爲畏懼一些因果,才能更好的讓人純淨信仰,當然,這個愛恨恐懼,是中性詞,利用的不好就是罪惡的工具;如同說的,爲了宣傳建議沒錯,但是吃什麽下輩子變什麽這樣的說法,隻能讓人更迷信,我那次給他們開玩笑,上輩子我吃了個道士,還是特貧嘴的那種。
迷信有時候好,有時候不好,比如對于六七十、八九十的老人,迷信就迷信了,讓老人心裏有個安慰,尊重他們,人的一生,總要有個念想。他們想進行大的人生變革已經變革不了了,最起碼,快快樂樂但是對于真正想好好生活的人,迷信真的很可怕,我們不了解的東西,還有很多未知,這些未知,不是說非科學就是僞科學,宗教跟科學也不是對立的,迷信科學也是迷信。
我們不了解的東西,還有很多未知,這些未知,不是說非科學就是僞科學,宗教跟科學也不是對立的,認識宗教,應該明智的心,無論對待科學還是宗教。學會自省,學會審視,學會衡量,讓我們的心不迷失,讓我們的信仰不迷失,讓我們的靈魂有來處,有去處,做真實的自己。
很多時候大家看到很多戒律,很多規則,這些規則究竟是爲了什麽呢?在古時候,正一道成型前,一些戒律肯定是沒有的,全真道成型前一些肯定沒有的,那麽戒律究竟意味着什麽?是不是犯了戒律真的就如何如何了?
黃帝問道廣成子的時候,肯定沒現在的戒律,當時還是今天人吃了老虎,明天老虎吃了人的社會呢。按照一些說法,黃帝還是禦女飛升呢,也沒見倉颉、伏羲、周文王、廣成子堅守多麽繁瑣的戒律的故事。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天生就是好人,不可能不犯錯誤,不可能永遠走正确的路,修行如履薄冰,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懈怠,每個人都可能心裏有不好的一方面滋生戒律就是不斷規範我們自己,讓我們能夠在這一個範圍内進行,一個可行的提高自己的方式在戒律範圍内,我們要求自己做到一定程度,那麽,我們的内心才能更好的契合,同樣,當我們内心穩健起來,哪怕我們吃肉喝酒,我們行善向善,都是我們自己。
如果你不去約束自己,你不做,你模糊了,這個戒律松了,自然對你自己就懈怠了,戒律約束不了我們真正的内心,而是規範我們的行爲。戒律必須有,哪怕有一條,但是不能死守着戒律,如同正一全真戒律都不同,各門各派也不同,這些誰對誰錯呢?其實都沒有對錯,都是一個對信衆道衆的約束。
你認真了,一條戒律可以成仙,你不認真,給你無數條戒律,都做不好人。我給他們開玩笑,按照神仙故事,呂祖,喝酒泡妞吃肉,一樣成仙,那戒律對他有用麽?關帝也是吃肉喝酒,也有老婆孩子,對他有用麽?
我們不能迷信戒律,世上有行善而成的神佛,但是沒有因爲吃素就成的神佛,吃素也是個佛道教都有的,但是,你們誰見過因爲吃素成神仙或者成佛的?
關于是對戒律的正确了解和如何規範,如同有個佛教的朋友說迷茫,這個迷茫,對佛道教都有,現在一些人,曲解戒律和教義,還是謀取自己的利益;比如說的放生,放生是好事,上天有好生之德,但是你看看放生鬧出來的笑話有多少。包括戊日,也不能完全神化戊日,從某一方面來說,戊日就是給道士個休息日;爲什麽戊日那麽多忌諱呢,你不休息,吓也要吓的你休息,就跟我們找個理由過洋節一樣,還是爲了HAPPY而已,我們過的聖誕節,跟信仰有個毛線關系啊?還不是找個理由,樂呵一下,熱鬧一下。
戊日需要避諱,但是不要因爲觸犯了一些所謂的忌諱,而讓自己吓的不得了;行善向善,從來沒有規則,從來沒有限制,向道修行,從來沒有時間段的,發于内心的恭敬,可以勝過無數戒律。
我們可以找理由學習,也可以找理由不學習,可以找理由修行,也可以找理由不修行;戒律一方面規範我們的路,一方面指引我們的路。我們都不是天生的神仙,也不是天生的好人,都要警醒自己,在我們修行的路上,戒律可以讓我們少犯一些錯誤,最起碼能在前人規範的道路上行走。
前人給我們指引了一條路,告訴我們可以沿着這條路行走,這條路可行,如何走,在于我們自己,這條路就是戒律的路。不能沒有,不能迷信,不能恐懼,不能輕視,根據自己的行爲,時刻要求好自己,時刻面對自己,通過戒律,通視我們的心靈,讓我們更好的完善自己。
每個人都有毛病,都有缺點,戒律是讓我們少犯錯誤,少走彎路,當我們的心能夠從更高的角度看我們的路的時候,戒律就不再是戒律。大道萬千,行走無疆。(我的小說《返真》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鮮内容哦,同時還有100%抽獎大禮送給大家!現在就開啓微信,點擊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衆号“qdread”并關注,速度抓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