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始終與中華文明的發展息息相關,深深紮根在傳統文化之中,道教就在我們普普通通的生活中,我們接觸到的傳統文化,深深烙印着道家的痕迹。
所以,興揚将道教這樣概括:興起于三皇五帝,揚傳于文王老子,集萃于諸子百家,成教于正一天師,道蘊于魏晉風骨,德覆于盛唐之世,立規于重陽祖師,宣揚于邱祖西行,落魄于明清之際,聞達于今時今日。
教科書中不會告訴你魏征是道士,也不會告訴你李白是道士,也不會告訴你孫思邈是道士,不會告訴你王羲之基本算是道教世家,不會告訴你黃帝問道廣成子可以看做道教的起源,教科書中告訴你的隻是他們想告訴你的,如同媒體所展示給你的,隻是他們想展示給你的那部分,刻意忽視了一部分,既不否定他的存在,也不肯定他的存在,曆史背後的真相需要我們自己來追尋。
長久以來,有種割裂的習慣,把道教硬生生的割裂成道家與道教,凡是進步性的都是道家的與道教無關,凡是道教的,都是封建迷信,是打着道家的旗号建立了迷信的宗教,那究竟道教與道家真的是割裂的麽?道教與道家如同一個人,你能把一個人的靈魂和肉體截然分開麽?
道教起源于我們文明的蒙昧時期,三皇五帝便是道教信奉的起源,伏羲演八卦、神農嘗百草、黃帝問道廣成子,擺脫不了道教的痕迹,夏商周時期,包括上至天子,下至庶民,其實是政教合一的政權,天子受命于天,天子在行使宗教的權利,整個民族都是以道教爲宗,包括祭天地祖宗,也就是所說的敬天法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子是替天來管理這片土地,這個天,就是道,這個天子,就是道德代表;從廣義的角度來說,漢代之前,任何人都是道教徒,宗教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宗教,天子便是道教的掌教,代天宣化。
到了秦統一天下,打破了原有的體系,漢代,更是在文化大毀滅後建立文化體系,雖然皇帝還是天子,但是春秋戰國末期帶來的諸子百家,讓信仰體系混亂,我們不知道該信什麽了,與我們現在的狀态非常相似,破滅了原有體系,就要建立新的體系。
那道教到了那裏去呢,道教從天子那裏,在漢代被降低到了民衆之間,張道陵祖師創教是道教由官方走向民間的一個轉折時間,當時張良得到黃石公的傳書,是道教在高層的遺留,幾百年的變化,道教走向民間。
道教曾經想再次走向天子階層,這個就是我們不能避諱的黃巾起義,也是道教色彩的,但是當權者不會容忍新的當權者的競争,自然走向了毀滅一途。道教也就從此,斷絕了天子做掌教的可能,由天子階層下降,到了士大夫以下的階層,有信奉道教的皇帝,有信奉道教的宰相,有信奉道教的皇後,甚至有皈依道教的皇帝,但再也沒有做掌教的天子;甚至到了明代,道教從賢者階層走向了江湖術士,徹底淪陷了陣地。
天子做掌教的階段,被稱爲道家,天子不做掌教的階段,被稱爲道教,都是道教的不同階段。以道治理國家,是爲道家,以道教化衆人,是爲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