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一死,使得劉備的軍隊損失嚴重。而張任又派兵來挑戰。魏延、黃忠等将軍都要想出陣應戰。這些武将,并不是軍師死了,他們就閑呆下來不去殺敵立功。在他們心裏,軍師你死就死,我們可不能因你的死,就中斷立功的,隻要有敵人來了,我們就出戰,唯有出戰,我們才能立功,才能得到行賞的。
然而劉備因失了龐統,又失去了好多的兵馬,心情好悲痛,無心應戰。于是他召集部下來開會,對部下說:“我們的銳氣受挫折,不宜出戰,等到諸葛軍師從荊州來了,再算。”
劉備就寫了一封信,叫關平快馬趕回荊州,調諸葛軍師來西川,共謀取川的大計。劉備以前就是沒有軍師幫出主意,他才屢戰屢敗。自從得了諸葛亮來當軍師,他每仗都要依靠軍師來出計謀才行。現在他身邊沒有了軍師,他的心就空虛起來了,生怕一出戰,就中敵人的計,又要折兵損将。
一想到需要别人來幫出計謀的事,劉備又埋怨他自己年輕的時候,不用功[頂^點^小說][]讀書,才不會看兵書,才不能像曹操那樣的會帶兵打仗,但是現在後悔也遲了。沒辦法,爲了實現當皇帝的理想,他隻能重新起用諸葛亮了。
關平多嘴的問:“大伯,軍師帶兵來西川了,那留誰在守荊州的呢?”
劉備說:“這不用我講,諸葛軍師他自懂得安排的。”
關平走後,劉備心想,我已經派關平回去了。諸葛亮他應該懂得我的意思的。
會議散後,衆将都會自己的住處休息了。議事大廳裏,隻剩下劉備一人。他覺得大廳非常的空曠,心裏非常的寂寞。平時,會議散後,龐統軍師沒有馬上走開,還陪在他的身邊,跟他聊天,或談軍機情報,或談天下的形勢等等。現在龐統軍師沒了,他心裏很寂寞。
如今龐統一死。劉備就覺得他一失去了龐統,就好像丢掉了寶貝的智囊。他不由怨天對他不公。如果天對他也象對曹操對孫權的那樣的話,那麽他今天手下就有很多的謀士,急來時開個會,謀士們你講一句我說一句,就很快的得出好的計謀來了。可是他劉備就是手下的謀士匮乏,所以龐統一死了,他就覺得天就要倒下來一樣,連仗也不敢打了。必須回荊州調諸葛亮來才行。
想到人才的匮乏。劉備不由想起了龐統諸多的優點來。龐統就是他給諸葛亮去吊唁周瑜,下的硬指标,叫諸葛亮去了東吳,一定想方設法。在那兒找賢士名人來荊州做謀士,以充實謀士隊伍的人才。諸葛亮就是執行他的命令,從東吳那兒挖來了龐統。
經過交談。經過考核觀察,他劉備覺得龐統的智謀并亞于諸葛亮的許多。特别是龐統力勸他來奪取西川,這是龐統對劉備他的特别貢獻。于是他就重用龐統。利用龐統作爲一枚棋子,來制衡諸葛亮,不讓諸葛亮立功過多而功高蓋主,威脅到他劉備本身和子孫後代。可惜,今天龐統已經殉職了。他劉備爲了奪取西蜀,由不得不起用到諸葛亮了。
諸葛亮這次要來西川了,他會帶來荊州的三員大将中的兩個大将跟的來,那樣的話,荊州集團就能勢如破竹的拿下益州的了。拿下了益州,那麽史官又要給諸葛亮記上一筆搞搞的功勞。諸葛亮在他劉備的集團裏的功勞又高一層了。日後他劉備不論是稱王還是稱皇,按功行賞和封官時,諸葛亮都不能小于其他官員的,不給諸葛亮當丞相,天下人都會議論他不是明君的喽。可是他要是給了諸葛亮把握重權之後,哪又用誰來制衡諸葛亮的呢?有了他人來制衡諸葛亮,諸葛亮才不敢生出邪念的。
在荊州的老部下找人來制衡諸葛亮,是難找到人的,因爲那些人不是諸葛亮的對手,制衡不了諸葛亮的。唯有在西蜀歸順過來的大臣裏頭,找一兩個大臣來制衡諸葛亮才行。今後招降納叛的時候,他可要多多的觀察歸順的人士的才能喽。
正是劉備有了這樣的想法,後來他才重用西蜀歸順過來的法正和李嚴兩個人做他的大臣,以他們來制衡諸葛亮。這是後話先說的了。
劉備想了起用諸葛亮的事之後,有來考慮龐統的善後之事。按慣例來說,龐統殉職了,他的兒子應該來頂職。但是龐統至今還沒有一男半女,劉備想封給龐統兒子官職的,也無法可封的。這又怎麽辦才好的呢?一個将領沙場戰死了,他的後代子孫還得享受君主的封蔭。隻有做好了撫恤,活着的文武官員才死忠于他的。要是撫恤做不好,活着的文武官員,誰還舍命爲他效勞,爲他事業去拼命的呢?一個帝王不做好殉職官員的撫恤,他的王朝就不得到官僚的擁護支持,就會很快地崩潰。
劉備懂得他正在力争奪得西川,在這用兵的的關鍵時刻,他必須撫恤好龐統家屬,給部下一個很好的印象,這樣,部下才爲他拼命殺敵,他才能很快拿下西川的。可是龐統還沒有兒子,他劉備該怎樣做才獲得人心的呢?再說龐統對他劉備又是那麽的忠誠。
哦,有了!劉備突然想起了人們常說的“有其父必有其子”一句話來。這話反過來可以這樣講,有其子必有其父。龐統如此的有本領,他的父親一定是有很多的學問,不然怎麽能教出如此有出息的的兒子來呢?當下他劉備正在羅集人才,何不以撫恤之名,去把龐統的爹叫來當一個參謀呢?
劉備想到了就馬上做,他就派人去襄陽那兒尋找龐父。龐父找來了,劉備就給龐父安排當軍事參謀。
後來,事實上并不如劉備所想的那樣,龐父在職期間,碌碌無爲,隻會領俸祿,并沒什麽的建樹。所以是書上沒有記錄下龐統父親的史料。
後人有詩雲;
三國枭雄劉皇叔,
玩耍權術最娴熟。
開創帝業求妙計,
疑防良臣長反骨。(未完待續。。)